人教版小学数学《交换律》教案及反思(4页).doc
-
资源ID:37104025
资源大小:211.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交换律》教案及反思(4页).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交换律教案及反思-第 4 页小“目标教学模式”备课表课题交换律教材简析改变了现有教材编排的顺序:先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再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个人认为,一堂课中要让学生认识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一定的困难,毕竟这是两个不同的规律,反而是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得了加法交换律后,适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会去猜测:“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交换律?”继而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感知并掌握加法、乘法的交换律。2、让学生经历模型的概括、迁移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计算、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达标教学目标分解教学操作内容、程序(实施)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朝三暮四”这个故事?(课件出示,一生读),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4=4+3。验证得出加法交换律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仅凭一个例子就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样的结论,似乎草率了点。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教师在生给出的结论的旁边打个“?”)。师: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怎么办?生:验证。师:怎么验证呢?生:比如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跟原来一样。师:我们每人都来举三、四个例子,全班合起来那就多了。同时大家也留心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学生在准备本上尝试举例。)展示部分学生例子。师: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能)有没有谁举例时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和变了?这样看来,我们通过验证能证明刚才的猜想吗?生:能。(教师擦掉“?”齐读。)师:从“朝三暮四”的寓言中,我们得出“3+44+3”,进而形成猜想。随后,又通过举例,验证了猜想,得到了这一规律。该给这一规律起什么名称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揭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师:在这一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什么?但不变的是什么?练习,引导用字母表示数大屏幕显示45+25=25+( ) 320+180=( )+( )( )+47=( )+53 ( )+( )=( )+( )生:独立思考。师:反馈,重点反馈最后一道题( )( )( )( ),如果给你时间,你能填得完吗?你能用一个算式把所有的算式表示出来吗?(最后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探究乘法交换律师:刚才我们通过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可是,我们学过的四则运算并不只有加法啊?你还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幕显示)猜想一: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 猜想二: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猜想三: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师: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怎么办?生:举例子验证。师:请同学们挑选一个你喜欢的猜想 ,举出尽可能多的正确的例子或一个不正确的例子。生:举例验证。四人小组交流,验证猜想,再反馈得出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练习:8×9=9×( )18×6=( )×( ) ( )×34=( )×2 ( )×( )=( )×( ) 在最后一题中,引出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交换律的运用师:在我们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运用了交换律? 课堂作业本11页第5题和14页第3题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质疑,猜想,例证,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1、 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在“交换律”这节课中,教师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换律”“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碰到问题“怎么办”和“如何解决问题”。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并提出猜想:像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其它的运算中中有没有呢?激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加以观察,分析,主动获得“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体验了成功的情感。2、 注重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交换律”这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找准教学的起点。虽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本班学生比较天真可爱,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从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引入新课,从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激发起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表明,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饱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改进材料的呈现方式。在材料呈现的顺序上,本教材改变了现有教材编排的顺序:先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再学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个人认为,一堂课中要让学生认识交换律和结合律有一定的困难,毕竟这是两个不同的规律,反而是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得了加法交换律后,适时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会去猜测:“减法、乘法、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交换律?”继而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充分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学是一个互动的,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活动过程。因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改变,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参与中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