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8页).doc
-
资源ID:37106968
资源大小:126.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8页).doc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教学设计-第 8 页【教学设计】乞巧_语文课前准备:提前拿出本子打开,准备好笔一、解诗题、知诗人听唱唐诗师:刚才我们听到古诗里有歌、古诗里有画,那你喜欢古诗吗?( )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老师想考考大家,行不行?听准了!1、杜牧的清明会背吗?那一起来背一背吧!清明 杜牧 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清明)对,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每到清明节,人们总会去祭奠已经去世的亲友,所以,这个节日有些忧伤。2、看来一首难不倒大家,再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吗?()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的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3、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这两个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请同学们看老师认认真真地写诗的题目(写在田字格里),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注意这个“乞”字。第三笔要写得饱满,这个字才能立得稳。“巧”左右结构,左边写得窄一些,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这一笔是竖折折钩,一笔完成。来读读这个词。把这两个字在你的练习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写完后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4、师:“乞巧”这个词语我们会读了,会写了,那你知道什么是乞巧吗?打开课本122页,寻找答案。生: 师:在注释里找到的答案,从三年级上学期,我们的课本在古诗下面就添加了注释,借助注释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5、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林杰)跟林杰熟吗?有什么办法了解一下林杰?生:师: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上网查资料非常方便,快捷。你看打开百度,输入林杰,就会出现许多与林杰有关的条目,选择我们需要的一个打开,快速默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看,一查资料,对林杰就有了更多的了解。古诗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诗人了,诗人写诗时的背景了,古诗里的故事了,我们都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多多了解。【板书:查找资料】二、明诗意、品诗境(一)读出节奏1.同学们,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那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板:反复诵读 2.好下面请大家端起课本,反复朗读这首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准了,把诗句读顺畅了,读读试试吧!3.指生读。评价。古诗读得这么熟练,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呢?不是的。 4.品读:因为古诗在古代是用来吟唱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听老师怎么读?听出节奏了吗?你们自己练一练,吟一吟,诵一诵。汇报:(1)、齐读 (2)、指名读 a、把心静下来 b、把节奏放慢 c古人的生活是比较悠闲的,他们经常对酒高歌、吟诗作画,让我们注意抑扬顿挫,蕴味就出来了。 读古诗讲究抑扬顿挫 读古诗注意音断意不断(3)、师生接读:让我们师生合作读吧! 齐读(二)明诗意 悟诗境过渡:读古诗就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刚才歌中唱到,古诗里有歌,古诗里有画。是的,诗人能用简短的几个字,给我们描述一幅美丽的画面。如果我们能读出诗句中的画面,那便读出了诗景,读出了诗情。有信心吗? 咱们先来读前两句。【出示第一句和第二句】1.第一句中有读音相同,长得也很像的字,是谁?怎么区分这两个字?能给他们组组词吗?老师这有好多词语,齐读。看这个“宵”,宝盖头就像一间大大的房子,月亮出来了,人们都回到了房子里,也就是到夜晚了,所以“宵”就是 夜晚的意思。而雨字头的“霄”指的是天空的意思,所以用了雨字头。你看啊,汉字就是这样神奇,不同的部首就表示着不同的字义,你注意了它的部首就不会用错别字了。2.分清了这两个字,再读读这两句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3、你知道了什么?生:每到七夕这天晚上,人们都会看着碧蓝的天空。4、我们也来看碧霄,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深蓝色的天空、弯弯的明月5、每当七夕节来临,人们遥望着这浩瀚的星空,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美丽的故事。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的故事吧!师读课件,所以,人间才有了“七夕节”。每逢七夕,人们遥看夜空,心里总会想到:6、这便是诗句里藏着的画面与蕴含的情感。谁能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诗情。(1)、牛郎和织女盼啊盼啊,整整盼了一整年,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呀!谁能让牛郎和织女幸福地相会!(2)、你也为他们的相聚而开心,想象着他们相聚的幸福,谁再来读!(3)、多么幸福的时刻呀!读出他们的幸福吧!师:是啊,故事中牛郎和织女那真挚的情感打动了世上的喜鹊,打动了天上的仙女,更牵动着人间无数颗善良的心灵,唤起人们无限美好的向往。每当七喜,人们遥望碧霄,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板书)(二)三、四句:1.七月七日,天上牛郎织女幸福相会,一家团圆,那么人间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三四句。懂得吗?怎样的景象。没关系,刚才说了资料可以帮我们了解诗句的意思。快速读124页的资料袋,看这里面的资料对你有哪些帮助。【古人乞巧的方式很多,资料里介绍了哪几种?一种是穿针乞巧。这种方式在唐宋最为流行。一种是投针乞巧。这种方式在明清时最为流行。】 板书:习俗2.了解了这些,再来读“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两句诗,透过“家家 望秋月 穿尽红丝 几万条”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几万条,数清楚了吗?】 板书:想象画面3.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穿上这么多的红丝线呢?【生答】老师还查找到一首当时在民间流行的乞巧歌,读过了你会有新的体会,补充: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z妹千万年。原来人们不仅可以祈求有织女一样的巧手,还可以祈求有一副漂亮的容貌,甚至祈求爹娘长寿百岁,古人的七夕节真有意思,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加入到这乞巧的茫茫人群当中,拿起针、穿起线,许下美好的心愿吧1 4. 读懂了吧。今天,咱们也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和大家一起过七夕节,好不好?这位姑娘,您贵姓?王姑娘,你对着月亮,用心地穿上一条红丝,你要乞的是什么?这位姑娘,您贵姓?李姑娘,你对着月亮,穿上一条红丝,许下了一个愿望,你的愿望是?你又穿上一条红丝,又许下了一个什么愿望?这位姑娘,您贵姓?张姑娘,你穿了一条又一条,为什么要穿这么多呀?a、 这么多的愿望,所以才会“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b、这么真诚的乞求,所以才会 ,c人们都来到院子里,来到小河边、花园里,来到每一个能看见月亮的地方,对月穿针,许下美好的心愿。d那每一根红丝,都凝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多么温馨浪漫。这便是诗情啊。读起来。5.红丝穿尽了 ,愿望却是穿不尽的,让我们深情地读整首诗。6.大家想不想把这样一首表达人们美好心愿的诗背下来,永远记在脑子里呢?相信这首诗已经被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诗人林杰,用简短的二十八个字,再现了唐朝人们望月乞巧的盛况,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四、补充拓展(一)关于七夕节,历代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看这两首诗,自己读读,你对哪首感兴趣?等会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指读,选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来读。(二)现在,七夕节已经和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一样,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沿袭着七夕乞巧的习俗,每到七夕节,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说明七夕乞巧已成为了一种传统文化。 板书:文化 看,这是姑娘们在虔诚地祈祷,对月穿针,跪拜祈福,展示自己做的巧果子,在广州等地还举行隆重的乞巧文化节呢!这些活动,都表达 了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总结全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林杰的乞巧,引领我们重温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了七夕节的习俗,感受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再来背一背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以下作业。板书设计: 乞巧 故事 查找资料习俗 反复诵读文化 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