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5页).doc
-
资源ID:37109925
资源大小:28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5页).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说课-第 5 页19白杨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凤城中心小学这个小而美、小而魅的学校,参与本次五校同课异构联盟活动。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今天第一节课我执教的白杨是四年级下册第六专题“走进西部”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本课的学习我用一课时完成。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自学字词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自学能力,掌握了简单的品读语言学习语文的方法,并能在阅读理解中进行运用。我确定如下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的书写“清晰、新疆、高大挺秀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题目拓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简单尝试运用。为学好本篇文章,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设计好预学案;二是制作课堂使用的教学课件。会读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词语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主要让学生在课前依托预学案预习课文时完成,课上通过“交流预习”这一环节来检查,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题目拓展法”概括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简单尝试运用这一目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通过“研读共品、互助释疑和巩固提高”这三个环节完成。而学法就是学生先自学然后师友合作,最后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在教学流程上主要有四个环节:一、交流预习我是让学生听歌曲白杨导入,然后交流,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袁鹰,“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看看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师板书课题:白杨),生齐读课题。然后就是交流预习:首先出示本课的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然后听写词语检查词语是否写得正确规范。请一组师友去黑板听写,让学生的问题暴露得更明显,写完后师友互换检查、评价,针对黑板上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规范书写。接下来时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概括,然后再让学生看题目,发散思维想,课文讲了谁在什么地方谈论白杨?最后让学生用一用题目拓展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结合老师的提示进行拓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有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题目进行拓展,就很容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二、研读共品首先是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父亲与两个孩子在车上谈论白杨,他们谈了些什么,白杨有什么特点呢?通过屏幕上的温馨提示,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方法是: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画出谈论白杨树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2.师友交流。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然后全班交流,老师点拨。等师友互助交流完后,就请部分师友把他们找到的介绍白杨的句子和体会到的特点与全班同学交流,其他师友补充。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学生很容易体会出来,重点是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体会到父亲对白杨树的喜爱与赞美,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首先引导学生看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感受白杨树一直就那么直。然后再问:你从第2句话的哪个词中感受到白杨树“生命力强”?然后抓住“哪儿”做文章。通过小小的拓展,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干旱的戈壁、贫瘠的山上还是污染严重的城市道路旁等怎样恶劣的条件,白杨树都能很快的扎根生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进而让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的的确确生命力强。不像家里养的花草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爸爸说的第2句话。最后再问:你从第3句话的哪个词感受到白杨树的坚强不屈?学生会找到“不管.不管.总是”来谈。教师总结提升,是的,白杨树在风沙面前,就像城墙一样坚固,学生接读“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在雨雪面前,像青松一样不挺拔,学生接读“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在干旱面前,像骆驼一样耐干耐渴;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样稳固,学生接读“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样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树,矗立在荒芜的边疆,为我们挡风沙,固泥土,你们喜欢它们吗?爸爸喜欢它们吗?再请同学们读出对它的喜爱与赞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师引读生接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那他们不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下学生明确,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放弃条件好的城市来到这么荒凉的地方工作?不知道他们做什么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接他们到新疆上学?不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地方?接着问学生,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那你们知道吗?选择其中的一个师友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出示幻灯补充新疆建设者资料和新疆图片。让学生对当时的背景有所了解,感受边疆建设者那种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三、互助释疑当学生为孩子们弄明白三个“不知道“后,学生对爸爸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此时抛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让学生交流。最后明确,爸爸要表白的就是自己作为边疆建设者,想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的心愿!(板书:建设者 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是啊,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让我们敬佩,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献身精神,西部才一步步由蛮荒之地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幻灯出示今日繁荣的新疆,学生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到,边疆建设者顽强不屈、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此时,再次让学生读一读爸爸的话,感受爸爸仅仅是赞美白杨树吗?爸爸心中的白杨树就是谁?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四、巩固提高师: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都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自然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树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自己一样的边疆建设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人的写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品格。写借物喻人的文章,首先要像白杨一样,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要恰当、得体。我们的身边一草一木都有着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都能对应体现人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图片出示“黄牛、蜡烛、小草、梅花”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来比喻什么品品质的人?师明确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写法。最后让学生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们永远行走在探索的路上,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