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6页).doc
-
资源ID:37111063
资源大小:14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6页).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 6 页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掌握其一般阅读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2.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杨氏之子”精读引领课课PPT课件。 2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杨氏之子这篇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 1.小互动:看古语,说今话。2.体会这些语言跟我们平时说的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难读、难懂、精炼) 3.师小结咱们刚才交流的这些语言就是文言。用这样的语言写出 来的文章 就是文言文。 (板书:文言文)一、课前准备,检查交流 (一)课题 1.板书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 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3、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读出韵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读通情况,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应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4.对照大屏幕,对比自己的读文停顿是否合适。 5.检查读、练读、展示读,读出小古文的停顿和韵味。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 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老师进行范读,画出停顿,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一)译:读懂意思 1. 回顾学法:交流古诗学习中读懂诗句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2.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我们 要把学生真正的还给还给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重点,而且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4.答疑解惑:难点预设:“孔指以示儿曰”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简洁凝练的特点。 5.师生文白对读,巩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与理解,进而能更好的感受人物特点,体会语言的精妙。】(二) 品:揣摩语言 1.用文中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形象,板书“聪惠”。 2.学生交流,重点品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表达之妙。 3.学用古文妙答:更换来人姓氏,学生做杨氏子,练习巧妙回答,既感受语言之妙,又享受创作之乐。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诵:熟读成诵。 试着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之前对古文的赏析是停留在重点词句上的,品味完以后整体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四)总结学法 让学生明确:学习古文可以按照“读-译-品-诵”四步阅读法进行。三、类比阅读,领悟异同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学习小古文小时了了。 2.自学交流: (1)读好小古文; (2)借助注释,读懂意思; (3)交流:孔文举的聪慧体现在哪里? 3.总结故事。 【设计意图:课堂中习得了一篇古文是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引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一篇同是出自世说新语的古文小时了了,语言简练,符合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四、推荐阅读,延伸课外。1.关注文章出处推荐:简介世说新语,推荐世说新语里一些其他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介绍世说新语其它的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板书设计:文言文 杨氏之子 读甚聪惠 译品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