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佳南至凤江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58页).doc

    • 资源ID:37125694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佳南至凤江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58页).doc

    -佳南至凤江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第 51 页广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课 题 名 称 佳南至凤江二级公路设计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系 别 道路与桥梁系专 业 班 级 2007级土木工程(5)班学 生 姓 名 周家铭学 号 0717010191指 导 教 师 杨国良完 成 日 期 2011年6月9日教 务 处 制摘要: 本设计是佳南至凤江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关键词: 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目录1.前言11.1设计条件11.2设计要求11.3设计过程11.4公路修建的意义21.5主要参考文献22.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22.1设计资料22.1.1交通量(辆/日)资料22.1.2汽车折算系数32.2交通量计算32.2.1设计初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计算32.2.2远景规划交通量计算32.3道路等级的确定43.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43.1直线43.1.1直线的最小长度43.1.2直线的最大长度53.2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53.2.1公式与影响因素53.2.2最小半径计算73.2.3圆曲线的最大半径83.3缓和曲线83.3.1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83.4行车视距93.4.1停车视距93.4.2超车视距93.4.3会车视距103.5平面视距的保证103.6纵断面技术论证103.6.1最大纵坡103.6.2最小纵坡103.6.3最小坡长103.6.4最大坡长113.6.5缓和坡段113.6.6竖曲线的最小半径113.7横断面技术论证123.7.1路基宽度123.7.2道路路拱123.7.3道路边沟123.7.4道路边坡坡度133.8路基技术论证133.8.1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133.8.2路基宽度133.8.3路基高度143.8.4路基压实143.8.5边坡坡度153.9路面技术论证153.9.1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163.9.2路面等级163.9.3路拱坡度163.9.4路面排水163.9.5桥涵163.10技术指标汇总184.初步选线与定线设计194.1路线初步选线194.1.1选线的主要依据来源194.1.2选定路线194.2路线初步定线194.2.1纸上定线194.3平曲线初步设计214.3.1缓和曲线设计214.3.2路线的转点和转角的确定214.4纵断面的初步设计224.4.1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224.4.2纵断面设计的步骤234.4.3纵断面的竖曲线设计234.4.4方案比选244.4.5平面曲线要素的确定254.4.6缓和曲线的设计254.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255.纵断面的详细设计265.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265.1.1平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265.2纵断面详细设计275.2.1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275.2.2纵断面设计的步骤285.2.3纵断面的竖曲线设计286.横断面设计306.1横断面的组成306.2路拱的确定306.2.1弯道的超高316.2.2弯道的加宽316.2.3陡坡路堤的稳定性检验316.2.4土石方量计算和调动326.3路基边坡设计326.3.1路堤边坡326.3.2路堑边坡326.4沟渠设计336.4.1边沟设计336.4.2边沟的断面形式336.4.3边沟断面尺寸336.4.4沟渠加固337.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347.1交通资料分析347.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357.3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Ne 及混泥土路面交通等级的划分367.3.1其他相关参数的确定377.4路面结构的初步拟定387.4.1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387.4.2荷载应力分析417.4.3温度应力分析427.4.4综合疲劳应力分析437.4.5水泥混凝土纵缝设计447.4.6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设计458.沥青路面设计468.1路面设计计算468.1.1路面设计年限488.1.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498.2选用原材料498.3预估路基回弹模量518.4路面结构的初步拟定528.4.1路面结构初步拟定528.4.2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528.4.3容许层底拉应力计算538.4.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538.4.5柔性基层沥青路面558.4.6最少防冻层验算568.7.2确定最佳沥青路面结构方案57结 论58致 谢59参考文献60附录611.前 言1.1设计条件设计为佳南至凤江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常规设计,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本省的二级集散公路之一,其设计车速为60km/h,车辆增长率为3.7% 。路基属于粘质土 ,平均稠度为0.97。路线所经地区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两点间多山岭,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其他地区无法绕越,故可供选线的地区比较单一。1.2设计要求1.2.1说明书及相关计算表格(具体标准见广州大学对毕业设计的相关规定)。1.2.2路线平面图;比例1:2000。1.2.3路线纵断面图;横向1:200,纵向1:2000。1.2.4路线横断面图(包括典型涵洞、挡土墙的断面形式,图纸采用A3纸);比例1:200。1.2.5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图。1.2.6沥青路面横断面设计图。横向:1:50,纵向:1:10。1.2.7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图、剖面图。1.2.8水泥混凝土路面纵、横缝设计图。1.3设计过程本人在设计的过程中独立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并接受指导老师的阶段性检查,并作出及时的修改。在设计中,首先浏览了大量的相关课本和规范,熟悉一下设计的要求。然后,进行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确定直线的最小长度、最大长度、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行车视距、及纵断面技术论证、横断面技术论证、路基技术论证、路面技术论证等相关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内容。其次就开始进行初步选线与定线设计,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并完成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完成路线部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熟悉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设计方法、拟定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厚度计算、拟定水泥路面结构进行厚度计算。最后进行的工作就是撰写完整设计说明书,打印图纸,和查漏补缺,递交老师检查。1.4公路修建的意义佳凤公路的修建解决了佳南至凤山的交通运输问题,提高车速,使车辆快速流通,缩短物资交流周期,使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快速、高效、便利,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付现。它不仅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佳凤公路对改变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出行的效率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佳凤公路促进信息、物资及人员的流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公路建设,勘察设计先行,搞好设计是第一步,佳凤公路设计意义重大,我会全身心投入做好设计工作的。2.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2.1设计资料2.1.1交通量(辆/日)资料经调查该地区设计初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资料如表2-1。表21 交通量资料车型车辆数车型车辆数太脱拉138S150东风CS938100长征XD980100斯柯达706RTS100黄河JN162150其他小汽车17502.1.2汽车折算系数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小客车和中型载重汽车折算系数如表2-2。表22 汽车折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小客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0托挂车3.02.1交通量计算2.1.1设计初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1750×1.0+100×1.5+(150+100+150)×2.0+100×3.0= 3000辆/日2.1.2远景规划交通量计算=×(1+) (2-1)其中,车辆增长率为3.7%,n为预测年限(年),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可知,高速公路及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规划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故本设计为二级公路应按15年预测,即n取15。 =×(1+)=3000×(1+3.7%)=4989(辆/日)2.2道路等级的确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得知,双车道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双车道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标准。故按本设计的要求,佳南至凤江的公路设计为二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是符合道路等级要求。3.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3.1直线本设计为佳南至凤江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常规设计,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本省的二级集散公路之一,路基属于粘质土 ,平均稠度为0.97,设计车速为60km/h。3.1.1直线的最小长度(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对于同乡曲线间得最小直线长度:JTJ0119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同乡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单位为m)以不小于6V(单位为km/h)为宜。则根据此设计的设计车速(60km/h),可得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360 m。如果在受到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为大半径的曲线或将两曲线作成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而关于反向曲线,则其最小长度要考虑反向曲线超高的变化、弯道加宽驾驶人员反应与操作方便、乘客的舒适性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反向曲线最小长应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则根据此设计的设计车速(60km/h),可得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120 m。3.1.2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差异非常大,很难统一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我国在道路设计中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m)为20 V(V设计速度,km/h)。虽然地域不同。环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地避免追求过长的直线指标。本设计为佳南至凤江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常规设计,位于广东省境内二级集散公路的之一,路基属于粘质土 ,平均稠度为0.97,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设计时没有达到直线最大长度(1200m)限制。3.2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圆曲线也是道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线形之一。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在转折处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故使用十分广泛。3.2.1公式与影响因素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式得到: (3-1)式中:R圆曲线半径(m);V汽车行驶速度(km/h);横向力系数;ib超高横坡值,为代数值,正超高为ib正;反超高ib为负。在指定的车速V下,最小Rmin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向力系数max和该曲线的最大超高ib,max。对于这些因素讨论如下:(1)最大横向力系数max确定max与汽车横向稳定汽车横向不稳定现象主要是侧滑和侧翻。在平曲线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横向滑移稳定性,保证轮胎不在路面上产生滑移即可,因此防止侧滑这就要求横向力X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所以只需满足条件: f (3-2)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一般在干燥路面上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面上汽车高速行驶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冰和积雪时,降低到0.2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到0.06(不加防滑链)。而本设计公路是在广东省内,属于夏炎热冬温潮湿的气候区,因此居于行车安全f可取0.250.40范围内。max与行车时乘客舒适程度研究指出:值的舒适界限,由0.10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max与能源消耗根据所采用的横向力系数越小,材料和能源消耗越低。 所以,值必须加以限制,对于本设计的设计速度及各种影响因素,值取0.10-0.15范围内。 (2)曲线的最大超高ib,max的确定如果超高横坡度过大,超出轮胎与路面间的横向摩阻系数,车辆就有沿着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的危险,因此须满足: (3-3)式中: 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考虑到本设计修建的公路的等级与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乘客和驾驶者心理上的安全感,ib,max可取8%。3.2.2最小半径计算横向力系数实际上是受摩阻系数f约束的,即在不发生横向滑移前提下,值不能超过f值。因此,有f代替来计算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才更符合实际情况。即: (3-4)式中:R圆曲线半径; V设计速度(km/h); f 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ib超高横坡度。(1)极限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指各级公路在采用允许的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的情况下,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要求,在极限最小半径的计算中, V、ib、f与的取值分别为60 km/h、8%与0.15,则由式(3-4)计算可得知本设计的极限最小半径是123.2 m。由规范得极限最小半径为125m,所以本设计取125m。(2)一般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指通常情况下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行车的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要求,在一般最小半径的计算中,V、ib、f 的取值分别为60 km/h、8%与0.06,则由式(3-4)计算可得知本设计的一般最小半径可取为202.5 m。由规范得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所以本设计取200m。(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不设超高就能满足汽车行驶稳定的最小半径,从舒适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当横向摩阻系数0.035及路拱横坡值ib -2%时能达到不设超高就能满足汽车行驶稳定这一要求,则由式(3-4)计算可得知本设计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取为1890 m。各级公路圆曲线的最小半径见表3-1. 表3-1 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m)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最小半径650400250125603015极限最小半径10007004002001006530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路拱小于等于2%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路拱大于等于2%75005250335019008004502003.2.3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地物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曲线半径。但是,当半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几何性质与直线区别不大,而且容易给驾驶人员造成判断上的错误,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规范规定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3.3缓和曲线3.3.1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为了车辆在缓和曲线上平稳地完成曲率的过渡与变化,保证线形顺适美观,同时为在圆曲线上设置的超高和加宽提供过渡段,应规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该值的大小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从旅客的舒适观点出发最少缓和曲线的计算的长度为: (3-5)故,从舒适观点考虑时,依据本设计条件,设计车速为60 km/h,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可取为200m,则由式(3-5)计算得可取整为39 m。(2)从超高渐变率适中由于在缓和曲线上设置有超高过渡段,如果过度段太短则会因路面急剧地由双坡变为单坡而形成一种扭曲的面,这样对行车和路容均不利,因此要设有适中的超高渐变率。其与关系式为: (m) (3-6)故,考虑超高渐变率适中时,依据本设计条件,其中,按本设计,B取值为7m,取值为6%,P取值为1/125。则由式(3-6)计算得可取整为53 m。(3)从行驶时间不过短为了使车辆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过短而使司机驾驶操作过于匆忙。一般认为汽车在缓和曲线上的行驶时间至少应有3s,于是得到 =50(m)综上所述,为使都满足各项条件,则最终可取5的整倍数为55 m。表3-2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值100857050352520本设计取最小缓和曲线长为55m3.4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即为行车视距。无论在道路的平面上或纵断面上,都应保证必要的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3.4.1停车视距停车视距可以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反应时间通常为2.5秒,制动距离,取下坡时车速为设计速度的90%作为计算速度。反应距离=20m,制动距离约为Sz=50 m,安全距离S0=5m,则停车视距可取整为75 m。3.4.2超车视距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四个阶段,分别为加速行驶距离、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了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依据本设计各个条件,根据超车视距的四个阶段的计算公式,超车视距可取整为350 m。 3.4.3会车视距会车视距分为三部分组成,其分别为双方驾驶员在反应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依据本设计各个条件,根据会车视距的三部分组成计算公式,经计算可得知,会车视距可取整为150 m。二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在公路特别困难或受其他条件限制的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并且应根据需要,结合地形,间隔设置一定的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同时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超车路段的总长度不应少于路线总长度的30%,地形特殊较为困难时,也不应少于10%,并应在全线范围内均匀分布。3.5平面视距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所遮挡,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线是否能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段内侧适当横净距内的障碍物。3.6纵断面技术论证3.6.1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和运营经济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表3-3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坡度(%)3456789因此依据本设计为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公路,最终确定最大纵坡值为6%。3.6.2最小纵坡为了保证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以及为了保证排水,防止水渗入路基而影响路基稳定性,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小于0.3%时,边沟应设横向排水。3.6.3最小坡长最小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布设竖曲线的要求考虑的。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颠簸,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从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的最小长度。各级公路最小坡长见表3-4。表3-4 各级公路最小纵坡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最小值300250200150120100603.6.4最大坡长道路纵坡坡度的大小及其坡长对汽车正常行驶影响很大。纵坡越陡,坡长越长对行车影响也越大。主要表现在: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甚至要换较低排挡克服坡度阻力;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车祸。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二级公路最大坡长见表3-5。表3-5 二级公路最大坡长纵坡坡度(%)3456纵坡长度(m)12001000800500对于本设计的条件,最大坡长可取为500 m。3.6.5缓和坡段标准规定缓和坡度的纵坡坡度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不小于该级公路相应的最短坡长。缓和坡段的具体位置应结合纵向地形起伏情况,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量,同时考虑路线的平面线形要素。在一般情况下,缓和坡段宜设置在平面的直线或较大半径的平曲线上,以便充分发挥缓和坡段的作用,提高整条道路的使用质量。综上考虑因素,依据本设计的条件,本设计的公路设置的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大于3%,其长度不小于最小长度。3.6.6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保证行车舒适平顺、安全、视距良好及满足平、竖曲线组合的要求,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1.竖曲线最小半径为保证行车舒适平顺、安全、视距良好及满足平、竖曲线组合的要求,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中有三个限制因素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1)缓和冲击(2)时间行程不过短(3)满足视距的要求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对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于限制。对于本设计,在凸形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为2000m,其极限最小半径为14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120m,极限值为35m;在凹形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为1500m,其极限最小半径为1000m。通常采用大于或等于上述一般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上述极限最小半径值。3.7横断面技术指标论证3.7.1路基宽度路基宽度是路基顶部边缘之间的宽度,一般公路通常是由双车道路面宽度及两侧路肩宽度组成。当设有中间带、爬坡车道、加(减)速车道、错车道时,还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本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根据其功能的需要,不需设中间带,则其路基宽度只由双车道路面宽度及两侧的硬路肩和土路肩宽度组成。根据本设计依据,经过计算得知,机动车道宽度为3.50m,土路肩宽度取0.75米,土路肩宽度取0.75m,则确定最终路基宽度为10m。3.7.2道路路拱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想两侧倾斜的拱形。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路拱坡度所产生的水平分力增加了行车的不平稳性,同时也给乘客以不舒适的感觉。为此,对路拱大小的采用及形状的设计应兼顾两方面的影响。而又对于不同类型的路面由于其表面的平整度和透水性不同,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可选用不同的路拱坡度。对于本设计,综上考虑各因素,可将路拱坡度定为2.0%。3.7.3道路边沟边沟的主要作用是排除路面及边坡处汇集的地表水,以确保路基于边坡的稳定。一般在公路路堑及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低填方地段设置边沟。边沟的断面形状主要取决于排水流量的大小、公路的性质、土壤情况及施工方法。一般情况下边坡在石质地段多做成三角形,而在排水量大的路段多采用梯形。本设计是在广东省境内修建的二级公路,根据其所处的自然带及地形,将其边沟设置成为梯形。边沟的底宽于深度都为0.6 m(0.4 m),边沟边坡内侧为1:1.5,外侧为1:1,边沟最大长度为小于500 m。3.7.4道路边坡坡度路基边坡坡度包括了路堤边坡坡度与路堑边坡坡度,其取值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岩土性质、填挖类型、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等确定。根据本设计的二级公路所处的自然条件及地形情况,路堤边坡坡度与路堑边坡坡度分别取值为1:1.5与1:0.5。3.8路基技术论证3.8.1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路基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将其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设计排水设施时,应保证水流排泄畅通,并结合附近农田灌溉,综合考虑。修筑路基取土坑和弃土堆时,应尽量将取土坑、弃土堆平整成可耕地和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基,应做好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进行个别设计。3.8.2路基宽度表3-6各级公路的路基宽度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双车道)45(单车道)最小值1000850-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本设计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根据其功能的需要,不需要设置中间带,则其路基宽度只由由双车道路面宽度及两侧的硬路肩和土路肩宽度组成。按照规范,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车道宽度可取为3.5m,硬路肩宽度取为0.75m(一般值),土路肩宽度取为0.75m(一般值)。则最终路基宽度为10m。3.8.3路基高度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和边坡高度之分。中心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边坡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路基高度的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要考虑的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致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堤的最小填土高度。若路基高度低于按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计算的临界高度,可视为矮路堤。使用边坡高度值作为划分高矮深浅的依据。填土高度小于1.01.5m,属于矮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8m(土质)或20m(石质)的路堤属于高路堤;填土高度在1.51.8m范围内的为正常路堤。大于20m的路堑为深路堑。路基设计标高,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则为设置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标高;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可与新建公路相同,也可采用路中线标高。设有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基于本设计是新修建的二级公路,则根据要求其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3.8.4路基压实公路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表3-2的要求:表列数值系重型击实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表内压实数值可减少2%3%。表3-7 路基压实表填挖类别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路基压实度()零填方及挖方00.3000.8095填方路基00.80950.801.5094>1.50923.8.5边坡坡度(1)路堑边坡坡度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其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确定。当地质条件良好且土质均匀时,可参照规范所列数值范围,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见表3-8。可以得出本设计路堑坡度为1:0.5。表3-8 路堑边坡表土和岩石种类边坡最大高度(m)路堑边坡坡度一般土201:0.51:1一般岩石1:0.11:0.5(2)路堤边坡坡度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其边坡坡度不宜陡于表3-9的规定值。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采用阶梯形,边坡坡度必须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个别设计。可以得出本设计路堤坡度为1:1.5。表3-9路堤边坡坡度表填料类别边坡坡度上部高度(H8m)下部高度(H12m)细粒土1:1.51:1.75粗粒土1:1.51:1.75巨粒土1:1.31:1.53.9路面的技术论证3.9.1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各级公路的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均应铺筑路面。公路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抗滑的要求。各级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建成或分期建成。3.9.2路面等级路面等级一般按下表3-10的规定选用。所以本设计采用高级路面等级表3-10 路面等级公路等级采用路面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级二级公路高级或次高级三级公路次高级或中级四级公路中级或低级3.9.3路拱坡度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规定的数值见表3-11。土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本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所以路拱坡度取2%,土路肩坡度取3%表3-11 各种路面的路拱坡度路面类型路拱坡度()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12其它黑色路面、整齐石块1.52.5半整齐石块 、不整齐石块23碎、砾石等砾料路面2.53.5低级路面343.9.4路面排水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降水与路面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及时将降水排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横坡和边沟排出。3.9.5桥涵公路桥涵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汽车专用公路上的各类桥涵和一般公路上的小桥与涵洞的线形及其与公路的衔接一般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一般公路的特大桥、大、中、桥位,原则上应从路线走向,桥路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规范规定山岭重丘区的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的设计洪水频率为1/50。3.10技术指标汇总 下面根据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所确定的丘陵区二级公路在设计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指标汇总成表,以上为本设计所能用到的技术指标,如不全面将在后面的设计中给出。其结果作为选线的主要依据见表3-12表3-12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公路分类集散公路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路面等级高级地形丘陵计算行车速度(km/h)60行车道宽度(m)7.0路基宽度(m)10极限最小半径(m)125一般最小半径(m)2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圆曲线最大半径(m)100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53停车视距(m)75超车视距(m)350会车视距(m)150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m)15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000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4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50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50最大直线长度(m)1200最小直线长度(m)同向曲线360反向曲线120路拱坡度(%)2路堤坡度1:1.5路堑坡度1:0.5边坡坡度1:14.初步选线与定线设计4.1路线初步选线4.1.1选线的

    注意事项

    本文(佳南至凤江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58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