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和区域差异.ppt
地 理 必修第三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本模块结构,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研究方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案例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手段,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 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1)区域有时与地区或地方同义 (2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 (3)区域划分指标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 (4)区域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表现出相互渗透的过渡性特征 (5)区域之间差异显著,但区域内部则表现出相对一致和相似的地理特征。,一、区域和区域差异,自然区域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特征的差异来进行的。,思考:经济区域、社会区域、文化区域的划分是依据什么进行的?,经济条件: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与发展方向等社会条件:政治、交通、人口、民族等,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地形区、气候区 经济区:沪宁杭工业区、环渤海经济区、 东部沿海地区 文化区:北京海淀区、长清大学城 行政区:国家、地区、省、市、县 综合区:北方地区、陕北、苏南、川东,一、区域和区域差异,2、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指区域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 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与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自然区域的标志:土壤和植被 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地形和气候 所以划分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依据是: 地形和气候,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400等降水量线,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3000m等高线,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决定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气 候,请说出三大自然区各位于哪级阶梯?,请说出主要地形单元,请说出该区包含的主要地形单元并概括该区地形地势特点,请说出该区包含的主要地形单元并概括该区地形地势特点,请说出该区包含的主要地形单元并概括该区地形地势特点,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决定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平原丘陵,高原盆地,高原山地,气 候,请说出各热量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请说出该区包含的热量带,请说出该区包含的热量带,请说出该区包含的热量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请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400mm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mm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请说出各气候类型的特点,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决定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二、三级阶梯,海拔2000米左右,以高原高山、盆地为主,差别较大,位于第二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一级阶梯,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高寒气候,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气 候,请说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差异,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请说出该区的水文特点,请说出该区的水文特点,请说出该区的水文特点,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决定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二、三级阶梯,海拔2000米左右,以高原高山、盆地为主,差别较大,位于第二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一级阶梯,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多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外流河,雨水补给,内流河,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内外流区兼备,大河源头(怒江澜沧江是外流河),气 候,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寒温带落叶针叶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寒温带落叶针叶林,请说出该区的植被特点,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寒温带落叶针叶林,请说出该区的植被特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呈现了经度地带性。,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甸草原,寒温带落叶针叶林,请说出该区的植被特点,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决定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二、三级阶梯,海拔2000米左右,以高原高山、盆地为主,差别较大,位于第二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一级阶梯,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多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河湖众多,属外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内流区为主,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备,湖泊众多冰川广布,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冰雪融水,森林,森林草原土壤,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土,荒漠土,草甸,原始土壤,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气 候,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试从农业、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谈谈我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并简述差异形成的原因。,江南地区油菜种植,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东部季风区 利于人类活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较利于人类活动,青藏高寒区 不利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减弱,原始自然景观加强,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南方,北方,北方,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亚区的各自地理特征,阅读教材P10图1-1-8,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0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有,向北渐长,无,温带落叶阔叶林,半湿润区,800mm以下,800mm以上,0以上,湿润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4500以下,4500以上,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江南水乡,东北森林,请大家阅读教材P1012图文,绘制一幅“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表格。,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 一年两熟,温带水果 苹果梨桃,小麦棉花 小米玉米,旱地,水田,水稻茶叶蚕丝甘蔗,亚热带热带 水果 柑橘 香蕉,一年两熟到 一年三熟,平顶屋 墙厚 四合院,斜顶屋 墙薄 傣族竹楼,铁路 公路,铁路公路 内河航运,面食 直率 方言少,米食 婉转 方言杂,1、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怎么记忆三个经济地带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2、经济发展的差异,五、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地区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或竞争力大小最基本的总量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人均GDP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探讨: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原因,地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利于作物生长,大部季风气候,雨热 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多干旱区和高寒区,不利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大部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地形崎岖或海拔较高,不利开发,面向大海,海运便利,利于开放,区位较优,距海较远,不利开放,区位较差,距海远,较封闭,区位很差,近代工业起步早, 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薄弱,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改革开放晚,改革开放早,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较合理,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淡水不足,环境污染,江河下游防洪问题,人才、技术、信息基地,外贸、金融、海洋基地,第三产业、集约农业,高、精、尖、新产业发展,发展方向:,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存在问题:,中、西部经济地带,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西部大开发重点:,如: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带特点安排 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三个地 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东部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把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与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小结: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思考,通过学习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 1、比较了哪些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在哪部分内容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与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案例研究:,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比 较,1.下列盆地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2.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都较平坦,海拔在500 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流域均为外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3.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加,人口比重依次增加 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巩固练习,C,C,D,4、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正确的(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大气环流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 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形状况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太阳辐射 5、我国陆地最低处位于 ( )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大陆邻近约海区 6、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 C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受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向北弯曲,C,B,D,7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人类对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深刻影响产物的是( ) A东北山区的针叶林 B. 华北地区的春旱天气 C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8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自然区是( ) A东部季风区北部 B. 东部季风区南部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D. 青藏高寒区 9青藏高原寒区的动物特性主要表现为( ) A.耐湿热 B. 耐干热 C. 耐干旱 D. 耐高寒 10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是因为该季节( ) A. 太阳高度大 B. 受东亚地区暖流的影响 C. 受湿润的西风带控制 D. 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D,D,D,D,再见,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和地势,水文特征,植被和土壤,区域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海拔1000米以下,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分布在二、三级阶梯,海拔2000米左右,以高原高山、盆地为主,差别较大,位于第二阶梯,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第一级阶梯,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明显随季节变化,雨热同期,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干旱多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高寒气候,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风力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河湖众多,属外流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以内流区为主,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备,湖泊众多冰川广布,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冰雪融水,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森林土壤,以荒漠和草原为主。土层稀薄,有机质含量低,以高寒荒漠和草甸为主。冻土广,缺少成熟土壤,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气 候,原因,地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利于作物生长,大部季风气候,雨热 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多干旱区和高寒区,不利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大部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地形崎岖或海拔较高,不利开发,面向大海,海运便利,利于开放,区位较优,距海较远,不利开放,区位较差,距海远,较封闭,区位很差,近代工业起步早, 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薄弱,思想开放,竞争意识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不强,文化教育落后,交通不便,文化教育水平高,交通便利,改革开放晚,改革开放早,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较合理,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西部大开发: 1、范围:西部经济地带外,还有东部的广西和中部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区; 2、作用:加强区域联合,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3、措施: (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把东部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量运输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产品的农牧加工业。 (2)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在20世纪末,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 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努力改善该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参与西部的开发。 因地制宜地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 首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其次要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 还要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最终实现中西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异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中 国 地 势,A,B,C,D,E,F,G,H,M,N,O,P,热量带分布图,请说出内流区与外流区区的差异,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陕、甘、宁、青、新、川、黔、滇、藏、渝、内蒙古、桂,西部大开发,课堂练习,将教材P13“表1-1-2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转绘成一幅折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