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5页).doc
-
资源ID:37130992
资源大小:20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5页).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口技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第 5 页第十八课:口技(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读清停顿。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3.体会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课前预习】1. 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犬吠( ) 呓语( ) 叱儿( ) 意少舒( ) 中间( ) 曳屋( ) 几欲( ) 齁声( )2. 思考: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次数28教师评价家长签字【课堂助学】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自读课文,合作释疑。三、理清课文结构。五、分析第一部分。 【课后作业】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三、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1.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_2.宾客意少舒 少壮不努力_3.满坐寂然 坐屏障中_4.手有百指 指其一端 五、选择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1宾客意少舒( ) A宾客的意见很少舒心的。 B宾客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些。 C宾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宾客的心情渐渐舒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 A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袖子, 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振奋得伸出 了手臂。 C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振奋得伸出 了手臂。3.文中“众妙毕备”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后记:_ _ _ _ _ _ 第十八课:口技(2)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课前预习】一、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夫叱大儿声,( ) 齐发,众妙毕备。 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二、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次数29教师评价家长签字【课堂助学】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翻译。二、分析第2、3、4段,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 三、分析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 四、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五、总结课文主旨。 【课后作业】 一、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1.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2.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3.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二、回答下列问题: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 _ _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_ _ 文章第四节运用了和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_(5)课文依次描写了_ _、_ _和_ 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 ,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字。(6)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_(7)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_(8)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作者是通过_描写和_描写来体现的。(9)“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_(10)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_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_ 教师评价家长签字后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