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5页).doc
-
资源ID:37132230
资源大小:14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英语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5页).doc
-初中英语论文:浅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第 5 页初中英语论文浅析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摘要:正确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领会标准内涵,发挥它的教学指导功能,从而在教学理念上改变教师,进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标所提出的分级目标,这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阐述了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课程标准 理念 英语教学 指导“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这是不久前中国教育报记者在一次教学调研后发出的感慨,它真实而恰当地反映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广大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如何正确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领会标准内涵,发挥它的教学指导功能,从而在教学理念上改变教师,进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实现课标所提出的分级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一、解读标准的基本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包括:(一)面向全体同学,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学习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突出学生整体,尊重个体差异。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实践、体验、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新课标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方面对英语教学作了诠释。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解读英语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以学生学习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英语课程“三维目标”的分解与整合表会有助于了解课程目标及要求:维度目标具 体 要 求知识与技能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语言技能是指听、说、读、写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读、写是书面语言,二者形成语言交际过程与方法英语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类似于足球中的技术,而学习策略则是对何时使用何种技术和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技巧本身的认识,类似于足球中的战术。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几者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 以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一)教学设计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性和具体性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对课程的有效准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pre-class)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课堂(while-class)教学实施,和有效课后(post-class)反思及恰当的教学评价。课前备案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课前备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构思的。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落实“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则确立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化意识)。案例一:教学目标的确立Go for it. BookI(上)Unit3 This is my sister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重点词汇;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aunt, uncle etc;学会介绍家人和朋友:This is my father./friend, ;能够以书信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庭。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介绍,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增进友谊;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介绍,增进学生关心、热爱家人的情感。文化意识目标了解东西方家庭成员在称呼上的文化差异,如Uncle Wang;拓展语言艺术,培养审美意识 教师只有在备课前清楚本节课的具体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二)教学过程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的教学理念。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体现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往往把预设做的很充分,一节课45分钟,有对话,有独白,有讨论,有汇报,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对于 “双基教学”自然是扎实的,但也导致无视或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因此变得机械和呆板。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既是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和磨砺意志的过程,又是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这也正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基于此,在新课标视野下,我们不仅要在预设中做到心中有“人”,变过去的固定的预设方案为活动的假设方案,更要关注课堂的即时生成,体现课堂的灵活和开放。案例二 以BookII(上)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Section A 3a4为例教学目标语言目标: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professional, engineer, pilot etc. 语言技能: 描述未来的打算(理想职业)预设教学过程任务设计: 通过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并描述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该任务的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又是时代热门话题, 既能复习已有的旧知识,又能巩固课堂新知识,应该是学生喜欢交谈的一个话题。问题产生除少数几个同学意思表达充分,语言使用合理之外,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几句 I want to be a when I grow up. Because I like.etc. 这样学生的生成与预设的初衷就相差甚远。这样就出现了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出现“冷场”的结果,我马上意识到可能设计的难度偏大。应变策略于是设问: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hobby? What do you look like? What are you good at? Whats your personality? Whats your ideal job?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通过设问这一台阶,分解了难度,而学生们也能畅所欲言,于是很顺利地完成了本项任务,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生成,也要理性地看待生成,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价值高的“生成”要大加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价值低的“生成”,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让廉价生成“复位”,回到预设的教学安排上来。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三)教材的使用要体现实效性和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五个因素”(国家外语政策;学生来源与素质;教材质量;教学环境与条件;教师素质),一个公式:“即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为10分,而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由此可见,作为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实施课程标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社会大环境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效率的关键。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建立起师生、生生间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的和谐关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交际也就更为活跃,课堂效率也能达到最优化。 Go for it教材使用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活动所依托的教材内容少,教学过程设计的过于直截,教材编排的顺序不利于循序渐进的原则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适当增加内容,力争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为有效完成任务作好铺垫,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案例三 以Book II(下) 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为例。(教材安排)步骤1:Section A 1a. A TV reporter is asking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Match the statements with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步骤2: Section A 1b . Listen to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and circle the correct responses. a.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 studying in the library b. cleaning my room / sleeping late c. making a milk shake / cooking dinner etc.从单元目标分析看,过去完成时态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课时为单元的第一课时。句型Where were you? I was in .和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 I was dong .是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目标。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始就安排上述两步骤,学生肯定难以适应,此时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适当补充教学内容,给学生有效的任务前准备。 (教学设计安排)步骤1(增加视频材料):课前观看一段关于”外星人ET”来到地球的视频,既启动课前热身的作用,又可以据此复习句型Where was he /she? 引出in the living room, bathroom, kitchen, barber shop等地点,自然过渡到活动1a。步骤 2: 还是根据课前观看录像的事情引出 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came in? Ss: We were watching a video when you came in. T: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Ss: We were having a math calss. 就此进行进一步的句型操练,学生自然而然地对过去进行时态有了了解,并能初步运用。然后过渡到活动1b听力部分,学生就能轻松面对。这样适度地增加教学内容,既可以改变教科书枯燥、被动的版面,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课堂效率。(四)教学评价要体现自主性和多元性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多把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认知水平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使得英语教学走进了唯分数论,而忽视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主用途。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更强调:“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这三种评价方法,能保证教学活动的可行性与方向性,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与发展潜力的整体评判。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2李东梅 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案例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113新目标英语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4夏谷鸣等 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初中英语 浙江省教育厅示范教育处 20055梁晨锋 张丹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