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5《我的童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doc
-
资源ID:37132342
资源大小:17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下册 5《我的童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5我的童年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第 4 页5 我的童年【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一)初读课文,积累基础:1浏览课文,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生词。 2查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文章围绕“我的童年”写了哪些关于童年的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诞生( ) 伶仃( ) 麦穗( ) 龙肝凤髓( )椽子( ) 教谕( ) 溺爱( ) 浑浑噩噩( )2解释词语:龙肝凤髓:浑浑噩噩:三、自学方法指导1利用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积累基础知识。2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小标题梳理课文的情节,抓要素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3抓议论句及抒情句感知作者的情感。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1本文与本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都折射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都含有“人不能忘本”的思想。2在本单元前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抓记叙要素概括内容的能力。【课堂建议】一、教师的教学预设1学情预设: 本文反映的生活距离今天学生的生活有些久远,学生可能不太理解,尤其是城里的学生,但本文作者“语朴情醇”,学生反复诵读,是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的。2建议课时:1课时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抓要素概括各部分内容。(2)抓关键词赏析语句。2难点(1)“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灰黄”有哪些具体表现?(2)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的个人所长教师可根据自身的丰富阅历增补旧中国的一些社会现状,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环节二:问题探究1文章围绕“我的童年”写了哪些关于童年的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技巧突破:A指导学生结合各部分小标题,抓记叙要素,速读课文,概括内容。B抽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拨,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如:1.“我”的家是最穷村中最穷的家。2二人对学“零距离”访谈要求:学生同桌对学,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季羡林先生,进行“零距离”访谈。访谈示例:(1)季先生您在文章开头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本文,“灰黄”有哪些具体表现?(2)季先生您对童年的人和事的回忆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您希望本文能给读者什么启示?技巧突破:A通过“零距离”访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捕获课文信息,而换位思考又可以让学生揣摩作者思想情感。B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活动,然后通过抽答或举手发言的方式展示此环节学习效果,最后,师生互动生成认识。3赏析语句(1)“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技巧突破:A反复诵读。B抓句中关键词分析句子效果,如“卷”“伸”“拿”“递”。(2)学以致用:学生自选课后练习二中的任一句进行赏析。技巧突破:A强调反复诵读和抓关键词进行揣摩。B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帮助其完善。五、课堂微检测 (时间6-10分钟)(适合全部学生)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溺爱 诞生 浑乱 家徒四壁B严峻 书藉 门楣 孤苦伶仃C腌菜 教谕 椽子 皇威尤在D馒头 骨髓 麦穗 臭名昭著2本文“语朴情醇”,请找一个能体现此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拓展延伸】仿写训练:(适合全体学生)童年是一株幼苗,稚嫩却饱含希望;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