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初探(5页).doc
-
资源ID:37134045
资源大小:13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数学论文: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初探(5页).doc
-初中数学论文: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初探-第 - 5 - 页初中数学论文好戏开始了-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初探摘 要“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来寻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通过研究使教师和学生在驾驭课堂、提高自身能力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关键词 农村 教学情境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在2008年组织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新课程教学规范的研究,进行多次研讨,并在研讨的基础上对新课程教学提出9个方面的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于2008年12月初供全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实效时参考,并提修改建议。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验,结合学校实际,并在2008年市优秀课题、获温岭市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的“新农村教育”背景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WER08099)基础上进行了“初探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专题研究。一、问题的背景与意义(一)是新课程标准的需求:1.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新农村教育”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2. 初中数学教学建议第四条指出:呈现问题,激发思维要从(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3)从数学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探究新知的积极性。(4)适当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二)是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需求:温岭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新农村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要求:实施“新农村”建设,实现“村村新”,教育必须新。实施新农村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基础教育直接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学术,技术保证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动力、科学支持。(三)是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求: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是来自我们身边的农村,是认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进入一个学习状态之中,以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和综合应用的目的。我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交往能力差、反应能力差及创造能力差等现象,这与我校长期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大关系。而我们生活的滨海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经济发达的温岭东部。学校附近就有享誉海内外的生产出口园林机械的我市首家民营上市企业-利欧股份与生产齿轮的明华齿轮;我镇还是中国建筑之乡与中国三大乡镇造船基地之一;并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与省级生态镇,拥有葡萄、西瓜、蜜梨万亩以上的农业观光园,;东部沿海相继建成“老五农庄”、“约翰农庄”、“渔人山庄”,为观光旅游者提供游乐场所。这些都是极好的数学课情境引入的内容。(四) 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并形成系统化知识的需求:应用数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以及从中小学课程的其他科目中提出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本身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在此过程中使用和应用数学。这些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二、人教版教材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内容:(一)传统农业中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1)正数和负数原始农业(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灌溉问题(3)垂线把河水引到农田(4)从分数到分式求某村人均耕地面积(5)分式求农作物的单位面积总产量(6)反比例函数柳树乡人均耕地面积与全乡总人口的函数关系(7)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粮库玉米入库问题。(二)“新农村发展”政策实施后,我市(特别是滨海镇)农产品的产量增长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8)有理数棉花、油菜籽产量(9)直方图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10)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收割机收割小麦(11)分式的乘除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几倍(12)分式的运算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是人的几倍(13)分式方程玉米的平均每公顷产量原来和现在各是多少 (14)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青山村01年至03年的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三)“新农村政策”与“村村通公路”后我市农村交通发展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15)整式农村通公交(16)一元一次方程王家庄和青山行程问题(17)有理数的加法小麦的运费 (18)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油菜种植中的计算(19)整式的加减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交通便利的关系(20)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养牛场饲料与交通的问题。(四)农村人口问题中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 (21)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村庄人口问题 (22)几何学的起源尼罗河因人口增加,破坏环境导致河水泛滥而整修、测量土地(2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牧马人的问题(24)函数的图像小明在家干农活问题(35)平均数我市三个郊县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五)“新农村政策”实施后,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36)第三章数学活动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的计算(37)统计调查镇政府想了解李家庄的经济情况(38)勾股定理科学管理:修育苗棚顶上塑料薄膜需多少平方米(39)数据的代表养猪问题(40)数据的波动绿荫村实施“一帮一”问题(41)解一元二次方程向阳村01年至03年的人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 (六)农村住房问题中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42)多姿多彩的图形乡村简朴的住宅(43)平移造桥选址问题(44)平面直角坐标系村庄以前水井的方位(45)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采石场安全问题(46)等腰三角形地震后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七)其他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47)一次函数登山时海拔与气温的函数关系(48)第十八章数学活动郊外放风筝的问题(49)数据的分析了解水库某种鱼的生长情况(50)一元二次方程蔬菜大棚的问题(51)旋转水车(42)圆锥的侧面积怎样计算蒙古包的用料(52)锐角三角函数绿化荒山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三、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原则(一)要与研究目标吻合,与新课程标准吻合,与数学世界的大趋势吻合。(二)教学要目标集中,图例材料要集中,议题内容要集中。引例;提问;思考题;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讨论;学校建议等综合为探索议题。这样,形式表示为集中,并且便于利用。(三)提供的教学素材的内容要联系实际。从数学教学点来说是固定的但联系新农村教育则取灵活、复动、紧密联系生活、时政及日常内容。(四)强调结合点的挖掘。数学与新农村教育的结合点早就被许多教师接受和实践,但还需要挖掘,发展为附属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应该在为这种结合有违“本作”的思想而感到遗憾。(五)以新农村教育作为导入情境的结合点。改变“看图说话”的模式,变为先想象的形象创作的探索过程。四、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方法(以下内容详见课题报告)(一)利用新农村教育中的事例创设情境;(二)利用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的方法创设情境;(三)利用悬念导入创设情境;(四)利用巧设思考题创设情境;(五)利用联想创设情境;(六)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情境;(七)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八)利用矛盾情境创设情境;(九)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创设情境; (十)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五、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要求(一)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的探究问题应使学生激活自己原有的经验,并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地分析、推理得到新的理解、新的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的解决在自然地得以检验其结果是对原有的知识经念的调整、重构。科学的设计与操作应使学生的知识有效内化、主动构建。(二)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的设计与操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体现开放程度和能力由高到低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先从教师的课堂探究性问题开始,懂得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后,再到分组探究,最后到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探究;先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先从小型的探究活动到大型的综合性的探究活动;先从课内再到课外等等。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探究教学模式。(三)农村初中数学课中创设身边的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中的要求。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构建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教师则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负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使命。“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农村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教师和学生在“用多媒体创设数学教学农村情境”教学模式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题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视而不管。课前准备要发挥教师的主题性,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展现,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并从具体的教学角度讲创设情境的目的为课堂教学铺路,进而分散难点、突破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常会出现情境的创设不仅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而且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就我校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出现的问题,希望以求抛砖引玉,并作为本文的结尾。情境案例案例1:有的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从“抗洪救灾”到“环境保护”,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喧宾夺主成了这堂课的主角。案例2:有的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引入了“龟兔赛跑”学生一听又是老调重谈,缺乏学习的兴趣。案例3:在讲解倒数时有的教师做了设计:教师引导:“杯子可以倒过来,数可以倒过来吗?”“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可以倒过来”结果出现了26的倒数是62,引入的例子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案例4:有的教师在情境创设中以商家的欺骗行为作为切入口,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我们认为还是不妥,因为教师所展示的是社会的一个污点,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心理上的负作用。案例5:关于圆的定义比较抽象有的教师在分析时引用了编竹盘的事例,但学生几乎很少有人知道竹盘是怎样编的。参考文献1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移入的实践与探索J . 林仁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4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43包育彬、毛永聪主编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年版4刘兼、孙晓天主编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