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论文: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9页).doc
-
资源ID:37134202
资源大小:16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英语论文: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9页).doc
-初中英语论文: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让人欢喜让人忧 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内容提要: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许多老师尝试着将合作学习运用的教学实践中,收到明显的效果。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合作学习也不例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效参与等现象。本文分析目前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无效参与及合作学习形式化、低效等现象和原因:学生的无效参与占据英语课堂;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不明确。本文提出了提高英语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和意义,探索合作学习有效性,提高有效参与的效度和质量;选择有价值的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关键词:合作学习 有效学习 无效参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英语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教学策略。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由于它在改革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并形成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条件要使“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及优势,必须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和内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发与创新。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组织下学生间的合作;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分享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等教学观;追求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品质和素质,体现了时代精神。同时它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和问,学生听和答”的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合作学习并不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策略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合作学习也不例外。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有五个:小组成员积极的相互依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每个人都承担相应的责任;掌握小组合作技能;小组内必须定期地交流和改进合作的情况。因此,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排除无效的参与活动,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有待我们探讨。二、 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现象及原因分析英语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其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小组游戏、小组收集资料,以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或社会实践调查等。然而,一些虚假的、热闹的合作学习形式占据英语课堂,导致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和低效化,出现无效参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无效参与占据英语课堂。在英语课堂中往往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忧虑:现象一,有一些疑难问题是学生通过个体学习无法解决的,的确有合作解疑的必要。可问题一出现,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立即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疑。这样没有经过个体熟读精思而匆忙开始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体的创新,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容易掩饰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有悖于英语教育的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现象二,有时候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急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没有全员参与,对问题的探究肤浅,容易挫伤参与的积极性,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象三,学生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争执、吵闹、不懂得倾听,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各行其道。其结果是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驶,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怀疑,进而排斥,又回老路。现象四,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参与,花大量的精力制作道具,再花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这样无形占据宝贵的读书时间,学生没时间去诵读、感悟、积累,对学习语言、形成语感极为不利,容易给下一步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现象五,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由于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责任到人,小组形同虚设,学生在课堂中貌合神离,没有真正达到互帮互助,互教互学的境界。综观这些现象,教师都只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次数不可谓不多,参与的面不可谓不广,惟独忽略了参与的质量与效度。(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角色不明确 在合作交流中有些教师在小组之间来回观看却一言不发,对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点拨指导,对于学困生置之不理。其实教师应为小组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组织者”。要是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还要充当“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教师必须进行大量的教学准备和积极的课堂组织和监控。三、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一)明确合作探究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有效参与的效度与质量首先,要明确参与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合作学习旨在集体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其次,要明确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个体的独立学习对于合作探究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要参加小组讨论,首先要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学生通过熟读精思、品味感悟形成的。个体的独立思考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最初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有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在此时展讨论,收益最大。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下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再次,要把握英语学科的特点,遵循英语教学规律。要尽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萌发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让个别学生参与表演,不如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品读、背诵。另外,认识到参与作为一种能力需要耐心地培养。教师应全力营造民主、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对于讨论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有步骤,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做到活而不乱。教师只有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小组的探究活动才能扎实有效,学生才能逐渐学会参与。(二)创设有利于合作学习开展的条件 1 、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比较复杂,究竟怎样分组更合理,研究者意见不统一。国外多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方式,就是把班内的学生按照性别、学业成绩、能力、生活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这样的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为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础;又在各小组之间形成了大致的平衡,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研究表明,这种分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淡化了竞争时对学习氛围的影响,从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合作学习中收益,得到教师的认可,并积极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合作小组规模究竟多大为宜,根据赖思(Rice)的研究,小组的最佳规模为2-6人。短时间的讨论可以同桌2人一组,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通常4人一组。课外的观察、调查活动可以68人一组,正反方大辩论,全班可分为两大组。根据学习任务需要的时间长短及参与合作需要的人数来定,时间越短,小组规模越小。当小组规模越大,为小组准备的材料越多,而且为确保小组效果所需的社交技巧越多,有时候也根据材料和设备的获得情况或任务的特性来确定小组规模。2 、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把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后,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产生合作学习,小组还需要相应的合作规则、掌握合作技巧,才能使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开展。因此小组要有明确的组织分工和学习任务分工,对于小组讨论来讲就是召集人,如记录员、记时员、纪律控制员、汇报员等。学习任务分工要视学习任务的情况而定。小组活动的规则让学生讨论制定,教师要提醒学生指定规则的原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认识到每个成员都有表达的权利,但同时也有倾听的义务,学生之间只有分工的区别而没有能力、性别等的歧视。在能力异质的小组中,引导能力强的学生倾听、欣赏每个同学。让困难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都必须控制发言时间。合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长期不懈的时间改进的,坚持一段时间后能养成习惯,这样合作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三) 选择有价值的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采取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某项任务需要多人的合作才可以完成、或者多人合作比一个人独立完成效果好,这样的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之间产生积极互动。因此,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要考虑能否使小组发挥其功能,使他们同舟共济、互相依赖。除此之外,合作学习任务还要能满足兴趣需要,对学生具有适当的挑战性,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困难,又能让他们感到在组员的相互帮助下能够解决。由于英语学科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有很多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及形式则会因学习内容的特点不同而各具特色。比如,小组游戏或对话,这类活动一个人很难完成,小组合作自然成为最佳选择。还有英语调查、英语探究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而英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有角色扮演、小组辩论、小组竞赛等,最常用的就是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即能多角度地理解。如果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就没有必要讨论。我们在设计课堂讨论时,应精心安排,有所舍取,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如学习九年级Unit7 I wounld love to sail across from the Pacific 的阅读文章时,可根据文章内容及文中出示的两个问题:1 What are the hopes of teenagers?2 What are the dreams of teenagers? 再设计这样的问题:1 What is your hope? 2 What is your dream? 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了,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觉有话要说。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谈论这一话题,然后每组推出代表自己的想法,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言,都有自己的舞台和听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实践和锻炼。(四)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体现新理念,还要吃透学生,抓住学生的疑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开发性,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动、观察和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参与,应该起到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作为组织者,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方向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控学生合作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始终保持高涨的水平,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快速、有效地开展,营造快乐学习的环境。也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是学生行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充分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猜谜语,做游戏,课堂剧等形式。作为促进者,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和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间引人竞争机制,如运用“比一比”、“赛一赛”“记时抢答”、“成果回报”、“正方反方” 等形式,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小组内形成合作氛围和凝聚力,并随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鼓励。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成员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增强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竞争意识。作为参与者,当学生出现因为知识学习有限、思维受阻或其他条件所限而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除知识障碍、提供必要的帮助,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真实情况,就应该当作为参与者深入到小组中去观察和辅导。教师的参与重在倾听 、启发和引导。特别关注那些参与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予以特别的好评,要尽量给他们更多的展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同时启发组内其他同学对他们进行帮助和鼓励。总之,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学会合作,只有学会了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全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相当集中的时间中开展真正意义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而不是让合作学习退化为“花瓶”性质的点缀,就要求教师探索有效的合作学习,减少无效参与活动。美国有位学者曾也这样说: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到东西的10%,所听到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理解的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教给别人后,90%的东西就真正属于自己了。而合作学习包括了大量的与人探讨,亲身体验活动,能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为此,我们应及时捕捉合作学习中的各种现象,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参考文献:合作学习设计 盛群力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 7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年第5期现代教育报2006年12 -第 8 页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