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适应性教学的思考与对策(5页).doc
-
资源ID:37135753
资源大小:14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适应性教学的思考与对策(5页).doc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适应性教学的思考与对策-第 5 页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适应性教学的思考与对策【摘要】 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存在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探讨初一新生的现状及教学对策,形成共识,推动这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本文试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需要适应的内容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新生适应性的教学对策。【关键词】语文适应性教学对策教初一的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可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而那些小学成绩很差的学生,上了初中,又该怎么办?可见,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适应中学语文教学成为学好语文的关键。初一新生语文的适应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初一新生语文适应性的教学,为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初一新生语文适应学习的现状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会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差生面逐渐增大。在旧有学习习惯和教学模式的支配影响下,如果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不到拓宽,那么学生的学习知识就不能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自学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当学生对初中生活逐渐丧失了应有的热情时,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压力和不适应,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严重者出现厌学、抑郁、自卑等心里疾病,甚至会影响整个青春期或一生。可见,初一新生的适应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不容耽搁。二、中小学语文教学差异的成因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中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教材难度广度的变化,造成学生难以适应。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小学的语文课文的类型低年级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的科普作品,而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了30%左右,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占50%左右,所以就教材的难度和广度来说,学生的不适应也是正常的。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所以小学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这种教学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学科明显增多,特别是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记忆性的知识点(记忆性的知识点难度加深,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有所迁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2、课堂结构设计的不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部分小学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备详案,环环相扣,过渡语言也设计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得很踏实,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强;教师也不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扶的比较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是老师的“忠实听众和配角”,老师是一个不错的“演员”,这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而初中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长期适应旧有教学模式的小学生一到初中,他们就极不适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由此可见,中小学在课堂结构设计的差异,也是造成初一新生不能适应的原因之一。3、学习方法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较弱,掌握的学习方法较少,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 “听鼓下挠”式的学习方法往往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初中由于科目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加深,比较重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外知识的获取,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中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需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可见,学习方法上的转差异同样造成新生不能适应。三、解决新生语文适应性的教学对策假如教师在这一“特殊现象”的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新生语文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就能扭转初一新生语文成绩滑坡的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笔者就此谈些具体做法。1、引导学习观念的转变,提高自学能力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方式可以校、班集中开会,以发放“新生学习注意事项”资料的方式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重,同时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让学生明确小学与初中阶段的不同。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钥匙”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岁之间,处在这一时期的初中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因此,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然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初一第一学期,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掌握跳读、略读、精读等阅读技巧,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拓宽阅读视野,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组织收视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收视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的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就会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提倡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课堂教学提倡精讲精练,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同时又让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到文本阅读中。运用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比如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背诵,散文介绍,组织学生来当小老师,编排课本剧、辩论、家事小法庭等等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又能联系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人文教育的作用。我上的皇帝的新装的时候就编排了小短剧,学生也非常喜欢,同时还借入了辩论和法庭的环节,把内容进一步掘深,而学生听说读写中说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思辩能力得到了锻炼,上完之后,学生一直惦记着。可见,语文教学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集体的力量得到了升华。4、做好“防差转差”工作,实施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初期,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并且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这项工作早做比迟做困难小,效果好。笔者认为做好"防差转差"工作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学生不同层次需求和统一要求、程式化教学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对矛盾的主要方法在于承认和熟悉学生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在实施分层教学中应引注意以下几点: 备课体现分层要求的思想。要预计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考虑到学困生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并设计相应的铺垫、练习和点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个别回答、个别指导、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少数被动性强的学困生也能觉得只有积极思维才能跟上课堂节奏。在提识记性、常识性的问题时,尽可能让中下等生去回答,从而让他们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找回自信,肯定自我。在学生集体练习时,教师应该悄悄地巡查,及时发现学困生在练习时遇到的困难,在他们几度尝试后仍不能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教师切记不能马上点拨,以免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在作业布置时,也应体现分层要求的思想。为此在作业布置上提倡难度适中、内容适量、对象适人,作业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提高题三类,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既减轻了作业负担,增添了训练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组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成绩等的变化呈动态变化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反差补差的目的。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正有计划地进行全面性的课程、教材与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工作,这无疑为我们搞好初中新生适应性教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对初一新生语文适应性教学实践的探讨,是本人对初一新生语文适应性的一点陋见,还有许多臻待完善的地方,敬请专家评委指正,希望以上所述能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及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活学、乐学中保持学习语文的持久动力,顺利快乐地进行初中的语文学习,同时让教师在教学中避免重复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保持语文鲜活的魅力。【参考文献】:1殷桂东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32李学语文教育阶段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43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24魏田刍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755郭连芬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 200856于殿信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