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6页).doc

    • 资源ID:37141431       资源大小:16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6页).doc

    -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第 6 页(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发该看法走向初步实践的原因之一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英法联军侵占北京C甲午战争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选C。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材料反映的思想主张为维新思想,而维新思想实践开始于甲午战争以后,不是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材料思想出现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分析,该看法批判“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维新思想初步实践的表现是“公车上书”,其背景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2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解析:选D。“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C光绪帝 D宣统帝 解析:选C。A、B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不符,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不符,故D项错误。4“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A早期维新派 B顽固派C维新派 D革命派解析:选B。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反对设议院,反对兴民权。因此可判断B正确。5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革解析:选B。康有为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因为他主张改革和变法,故A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故C项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6“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解析:选B。注意从题干中获取信息。题干中强调:既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的东西,也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就是说,要中西结合,故B项正确。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掩卷而流涕”是因为革命造成的流血牺牲,再加上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所以他反对革命。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维新变法的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废科举,开学校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解析:选A。梁启超变法通议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9康有为在作强学会序中认为:“天下之变,岌岌哉!夫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累合什百之群,不如累合千万之群,其成就尤速,转移尤钜也。”从材料中反映成立强学会的宗旨是()A培养变法人才 B强调理论研究C集聚变法力量 D进行变法宣传解析:选C。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认为集中千百万人的力量,变法才能有大的成就,而人才的培养、理论研究宣传都“不如累合千万之群,其成就尤速,转移尤钜也”。故应选C。10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解析:选D。“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等内容反映出维新派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11戊戌变法期间,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在评论变法时说:“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主要反映了()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求大B变法内容不符合中国实际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者没有明确具体的纲领解析:选A。百日维新期间,短短百日之内,光绪帝就发布了100多项改革诏令,即题干所述现象“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光绪帝急于求成的心情。12“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解析:选B。百日维新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鼓舞欢蹈”是他们备受鼓舞的体现。1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大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创办新式学堂 改革中央机构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民主政治A BC D解析:选D。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赞成改革中央机构(如总理衙门、海军衙门的设立)以扩大汉族官僚在中央政府的势力,但反对兴民权、实行民主政治;结合所学可知明显可被李鸿章接受。14在光绪帝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 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D改变中国的政体解析:选D。在变法中,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因此,中国的政体没有改变。15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梁启超写下了去国行,“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忍慈割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导致梁启超流亡日本的原因在于()A“公车上书”后遭到清政府通缉B戊戌政变后遭到清政府通缉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遭通缉D梁启超反对张勋复辟遭通缉解析:选B。解答本题要依据材料提示的基本信息,如“君恩友仇两未报”“东渡日本(14年)”等分析,梁启超因戊戌政变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流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见识深浅大不相同。中国全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2分)(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题中材料一、二、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原效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6分)解析:本题依托材料以中国戊戌变法效法日本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和差异,同时考查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要正确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评价该主张要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18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6分)(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4分)解析:本题通过中日两国探索近代化道路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目的及成员组成可完全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主要从材料最后一句以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可从学习内容、领导力量以及结果方面分析。答案:(1)不同: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态度: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资产阶级化的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选择“天皇制政体”的原因。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结果。(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比较和分析。第(1)问可以结合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传统范围内的改革”和所学史实从戊戌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加以说明。第(2)问日本近代选择“天皇制政体”的原因可以从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不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即可。答案:(1)不正确。材料一认为戊戌变法是“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而康有为维新思想是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原因:天皇制在日本有深厚的基础;借鉴德国的经验,吸取英法美革命引起社会动荡的教训;武士阶层是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领主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结果:中国戊戌变法没有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日本完成了幕藩体制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转变。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6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