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诊断_突破”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中的探究(6页).doc
-
资源ID:37141755
资源大小:227.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语文论文:“诊断_突破”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中的探究(6页).doc
-初中语文论文:“诊断_突破”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中的探究-第 6 页初中语文论文“诊断·突破”式教学在语文复习课中的探究【摘 要】语文复习课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与重现,而是认知的深化和能力的升华。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弥补知识的缺陷,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从而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但由于种种条件的束缚,很多教师在实际复习教学中走入“以练代复”的误区,抑制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的潜能。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复习课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提出“诊断·突破”式教学。本文主要阐述了“诊断·突破”式教学的构建及其理念和实施流程等。【关键词】中学语文 复习课教学模式 诊断 突破复习课是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复习未掌握的,提高应该提高的。其作为一种重要课型长期存在于语文教学之中,但是在初中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统考、知识点繁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在中考成绩、教学业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敢也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复习。因而在复习中,潜心研究“考试要点”,然后像“押宝”一样挖空心思猜内容,估题目,针对考试“口径”,把复习课上成考试的演练课,大搞题海战,走入“重负担,低质量”的怪圈,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省略、被抑制。结果一轮复习下来,学生掌握了的早就掌握了,没有掌握的还是没有掌握,复习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君不听,有很多老师在复习之后“某道题目已经分析了N遍学生还是不会”的抱怨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过多的注重考点的分析,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及学生的差异,走入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学误区。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都不怎么高涨,特别是复习课这种课型,枯燥乏味,更是缺失得厉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复习课是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积累和感性认识,而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以减少遗忘,能够将各个知识点的知识联系建立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就决定了复习课知识的讲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造成一部分语文基础不好又缺乏进取精神的学生对语文复习课失去兴趣。其次,教师课堂教学和考试制度的原因。初中面临了中考,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始终被考试这根指挥棒所左右,在教学中急功近利,试卷、考试接踵而至,使学生疲于应付,这样的学习生活通常被他们称为“地狱般的生活”,哪有兴趣可言?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复习课的效率,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实现从知识掌握到能力提升的飞跃呢?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1】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些指导内容和理念无不彰显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的建构者。基于这些理念,我们构建了一种优化语文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诊断·突破”式教学。二、“诊断·突破”式教学模式内涵解说。 “诊断”是来源于医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医生在检查病人的症状之后判定病人的病症,然后根据病症找出病因,给出处方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愈病人的目的。这里只是一个比喻,学生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的缺陷,就是学生学习中的“病”。由于语文知识繁多,再加上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和自我解决学习问题能力欠缺,对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往往很迷茫,就更不用说让他们准确地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缺陷了。这时教师的责任就变得重大,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进行把脉诊断、分析梳理、分类归纳,诊断其病症所在,并根据病灶,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复习方案。 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能作为帮助者出现,不能全权代理,而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自我分析,最终达到学习成长的目的。“诊断·突破”式教学模式就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诊断、合作交流、提升、探究的情境下分单元或分知识块的复习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排除障碍和合作探索过程中互相配合,集思广益,最终达到知识点突破的那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和突破等教学行为下立体、交叉获取和升华知识规律,随时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策略。三、“诊断·突破”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及其说明“诊断·突破”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包括:诊断发现 生探讨交流 强化训练摸底诊断探究突破跟踪问效切准重难点 师引导归纳 知识反馈(一) 摸底诊断上语文复习课比上新课更难。究其原因,是复习内容已为学生所感知,甚至是已掌握的知识,不像新课那样具有新奇感,神秘感,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再加上语文知识多而杂,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应注重知识梳理、组合,使知识点集中,系统性强,并能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让他们真正体会“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因此,如何确定复习的知识点?摸底诊断无疑成了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它能让老师和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语文知识和能力掌握的现状,为确定复习目标和复习重点提供了有效信息。摸底诊断分成课前测试和诊断两个步骤进行。1、 课前测试,收集病历课前测试是指为推测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和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情况而设定的一系列练习或问题。这种方式能有效暴露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可以直观地诊断学生知识的缺陷点。根据复习的需要,我们把测试分为专题测试(如诗歌鉴赏测试题、文学作品测试题、说明文测试题等)和综合水平测试(如月考或复习模拟考试等)等。2、 初步自诊,确定目标课前测试是诊断的前提,只有在测试的结果上进行分析反馈,诊断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九年级多次复习模拟考试中,诗歌鉴赏成为学生失分最多的一个知识点,于是在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初步诊断。问:这几次测试中,你觉得最让你无从下手,造成失分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在这一要求下,学生自然地有目的性地主动对几张测试卷进行检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诗歌鉴赏,尤其是诗歌鉴赏中的重点字词句的赏析。于是通过初步诊断,师生达成共识,对诗歌重点字词句的赏析作为复习的目标成为课堂的焦点。3、 二次诊断,把脉病因 我国传统医学讲究望、问、闻、切。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错误的诊断则必须从学生错答的字里行间,或每一个错误题项中去推理和分析,从中把脉病因,诊断病灶。例如在“诗歌鉴赏”摸底测试之后,我出示几位同学在测试卷中的答题情况。例: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做出分析。生1:“燃”代表了当时花的红艳,用比喻的手法把花描写的形象生动。生2:写出了花的鲜艳,而且这个“燃”突出了大好的春光,衬托出诗人想念家乡的愁绪。生3:写出了花开得很好,很红,而且诗中写的是春天时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而且“燃”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生4:生动的写出了万物的生机勃勃。并提出要求:分析这些答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他们迅速进入第二次诊断过程。(生讨论分析归纳)生5:对于赏词的方法不了解造成理解偏差甚至错误。生6:语言的表述欠完整,条理不清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以往语文复习课,复习内容由老师确定,不论学生已掌握或未掌握的知识,往往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进行教学,学生课堂上缺乏主动性,造成复习效率低下,而摸底诊断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自己诊断,发现知识缺陷问题,自主确定复习内容,课堂上学生俨然成了一个个医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测试进行认真把脉、诊断,这样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后面的知识点突破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探究突破复习的内容,从表面看,学生都已经学过,因此课堂上如果简单地重复,学生就会听之生厌,就无法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但在复习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往往是“台台熟,折折生”。从学生测试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答题时不懂得审题的有之,不懂得如何分析文本的有之,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答题的有之,不知道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的有之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学生看似学过的知识,貌似懂了的知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地消化深入,只能停留于表面,还没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是真正让他们运用起来往往就没折了。如何解决这一困扰?我们设计了“探究突破”这个环节。探究突破是“诊断·突破”式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知识能力转移的重要步骤,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第一环节诊断的基础上合作深入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同时不断加以点拨归纳,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各个击破,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仍以“诗歌鉴赏之赏析词句”为例,以绝句两首为例。师:刚才我们通过诊断,知道了答题时出现的错误,现在请同学们相互检查分析并联系平时我们学习的有关知识,看看赏析诗歌中的词句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几分钟后)生1: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燃”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2:可以从描写对象的特点分析着手,“燃“写出了山花开得灿烂。生3:可以从诗歌的意境着手,“燃”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可刚才我们通过诊断知道,如果单方面的去答题,就会造成答题不完整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答题完整起来呢?(生摇头)师:首先让我们看几道例题,我们一起去找找规律。例1: 村 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说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无拘无束。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诗写雪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答案示例:用夸张的手法,以鸟、人的不见踪影极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清幽,从而衬托诗人的内心的孤寂、愁思和高洁。(生讨论分析,发现规律)生1:从“衔”的赏析中我发现答题时可以分析修辞和景物的意境。生2:从“横”的赏析中我发现可以对字词的含义进行阐释,再点明被描写对象的特征。生3:从江雪可以看出赏句不但可以从修辞角度分析,还可以抓关键景物或关键词来分析,点明点明诗歌的意境。这一步骤让学生在有参照物的前提下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很快地发现规律,只是这些知识规律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凌乱,此时老师就应及时归纳点拨,明确答题的角度和语句表达技巧。规律:赏词:释含义/修辞+析效果(或点情境)赏句:明手法/抓关键词+析效果(或点情境)由于有了第一环节的诊断,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在哪里,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急切地想要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这时老师作为一个帮助者,巧妙的引导就会像一根导火线,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从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要点和一些知识规律等。探究突破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死板地单方面接受知识的机械学习,让学生在探讨中主动释疑解惑,突破知识点,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三)、跟踪问效有句话说得好:“一语不能践,万卷成空虚。”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如果脱离实践,那么所学的知识理论就成了一纸空文。“跟踪问效”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实际应用过程,这一过程分随堂检测和学生自评互评两个步骤来完成。1、随堂检测不少老师认为课堂时间紧张,随堂检测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总把相应的检测练习题放到课外让学生完成。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对随堂检测的理解和认识。随堂检测题量不太大,面不太广,而且立足本节课,抓住重点,并稍稍加以拓展、延伸,针对性强。日常授课虽然配有训练题,但练习和检测,效果是不同的,练习由于学生有很多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紧迫感,所以练习的质量总会大打折扣,所学的知识不一定能全盘地运用。但随堂检测不一样,在学生这一方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页练习题,能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紧凑感,会更好地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性、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教师这一方面,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消化情况。例,为了检查学生对赏析词句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几道检测题,这里暂举两例。例1: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问题:末句的“放过”和“拦”用的精彩,请作分析。例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题: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生自评互评这一步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指导下,对自己的试卷答题和同学的答题进行自我评点、相互评点,打破了以往检测中由老师判定对错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升知识理念。例:针对上面两道检测题,学生在和同学的互评中发现生1:对于“放过”和“拦”的分析,我的答案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多”。刚才和同桌的讨论中发现,我只注重了从修辞角度去分析,却忽略了从全诗的角度去揣摩诗句中包含的哲理深度,理解不够到位,今后应避免出现,思考更全面一些。生2:评点“尚”的表达作用,我的答案是“尚是还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我注重了对“尚”的含义的理解,以及这个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我觉得做得挺好的,但没有联系诗句展开具体的阐述,使得情感效果的表达有点突兀。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所运用的方法、知识规律等化分散为集中,变零乱为整体,在课堂中学以致用,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自评互评则还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诊断·突破”式教学有针对性的浓缩课堂知识点,提炼知识要点、难点,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自主探讨、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把学生从以往复习课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明确难点,消化难点。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