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5页).doc

    • 资源ID:37146838       资源大小:128.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5页).doc

    -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第 9 页莲鹤方壶赏析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莲鹤方壶赏析莲鹤方壶出土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了,其俊美飘逸的身姿,令国内外无数观众和学者为之倾倒;同时,所体现的蓬勃向上,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也将永远为世人所称道。根据莲鹤方壶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为突破口进行研究其艺术意义。莲鹤方壶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大墓。共出土一对,现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实属稀世珍品。李家楼大墓在建国前发现,非经科学而发掘。其墓主为当时郑国国君,该墓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偏晚。一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通高117cm,口长30.5cm。口宽24.9cm。每件重约60公斤以上。在壶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的双耳,到了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整个壶身是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其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但完全采用写实手法,却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它在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下,真实的在艺术中体出现出郭沫若所誉为的“时代精神之象征”。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雕塑作品是随葬用的俑像和制作成人或动物形象的工艺美术品。其中的动物雕刻比人物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自由、生动。李家楼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春秋中期到战国中期是中国青铜器演进过程中一个绚丽灿烂的阶段,也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无论在青铜器品种,还是装饰和风格上,都一反商周的庄重威严,转向华丽轻巧,增加了现实内容的装饰。莲荷方壶正是这个转变时代的一件代表作品。“莲鹤方壶所代表的郑国青铜器所表现出的多元文化因素,是与郑国所处的复杂历史环境分不开的。”古代的青铜器壶主要用以盛酒,也用于盛水。诗大雅韩奕云:“清酒百壶”,可证。商代已有,盛行于春秋战国。春秋时壶偏圆、长颈、肩上有二伏兽,有盖,盖上常做莲瓣装饰。周代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战国的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圆形壶到汉代称钟,方形壶则称钫了。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常以立体写实的鸟类动物作为装饰。莲鹤方壶为椭方形,是春秋时代的典型作品。二莲鹤方壶是春秋青铜艺苑中的一株奇葩;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立鹤走兽,动静相辅,雕文刻画,各具神情,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地研究:(1)莲鹤方壶有冠盖和一立鹤其冠盖由双层盛开的20个莲荷瓣组成,瓣叶镂空。这肥硕盛开的莲花中央有一活动小盖,仙鹤站立于花芯,似鸣似舞。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花一鸟,搭配极其巧妙!“特别是盖上的莲与鹤饰更具魅力与情趣,站立之鹤,展其双翼,引颈欲鸣,有着活泼凝重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青铜艺匠对鹤的雕塑尤为成功,其形神俱佳,栩栩如生;似乎若有人猛喝一声,它就会振翅惊飞。“龙耳莲鹤壶上的莲瓣装饰,在以饕餮、夔龙为青铜器主要装饰的商周时代、是见不到的。这种以植物形象为装饰的作风,也是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例如,已知的有鲁大司徒铺与龙耳莲瓣 等,器上都有莲瓣装饰。”“莲瓣纹的壶盖造型,其源流可追溯到西周晚期。传于1941年出上于陕西扶风的梁其方壶,其主题花纹为夔龙纹,盖顶以周立体的环带纹为饰,颇似后来的莲瓣;传世的曾伯绮壶,同样是这样的造型,容庚直称其为莲瓣形;1994年山西侯马天马一曲村晋侯墓地M8出土的两件铜方壶,壶盖上亦有与莲瓣接近的立体环带纹饰物。由此可见,这种莲瓣纹的装饰,是从西周环带纹饰物不断演变而来的新形式。” 另外,莲花一向被认为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对的;它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以鸟为盖顶的装饰,似乎是晋国青铜器的风格。如山西大马一曲村一晋侯墓地M63出土的一件方座筒形器的器盖上就有一只立鸟;M62出土的一件圆壶盖上也有一只立鸟;M31出上的盔盖顶上同样以立鸟为饰娜。这种立鸟的装饰,在晋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很难找到,很可能是受到晋国铜器的影响。” 莲鹤方壶中雕饰的鹤, 不仅是一种象征和寄寓, 而且是一种审美空白的创造。“莲鹤方壶标识的鹤文化在人文意象的嬗变过程中意义重大。”莲鹤方壶上的鹤是写实的,不要小看这一次小小的写实;因为它之前的青铜器上的动物都是被神话了的!它之后的战国,写实成为大流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划时代的艺术,它打破了皇权禁锢;引来的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自此先后登上历史的大舞台。(2)盖边饰窃曲纹,两兽首尾部相连,连接处有一目纹。窃曲纹(盖边):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纹饰的基本特点是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旧以为上述纹饰即窃曲纹,实为兽体变形的图案,故也称“兽体变形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沿用。(3)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龙回首反顾,增加了器皿的生动性!两角竖起,躯干起伏,尾端上卷,镂空鳞纹。“双耳有一种凌子云气,入于深泉的雄伟气魄。(4)器身长颈、垂腹、壶腹部满饰蟠螭纹,布局均衡对称,纠结盘绕,环状乳关节清晰。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壶腹部满饰蟠螭纹。它是青铜器上装饰纹样之一。盛行于春秋战国。蟠螭纹,或简称螭文,说文:“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镂”。一些古籍中也说螭属龙。青铜器图案中的螭有的有角、有的无角,以后者为多。在铜器中多作为主题纹饰,作张口,卷尾,螭屈形态。以相互衔接连续的螭纹,饰在器物的颈或腹上。腹部四周各攀附一立体小兽,腹前后上部各有一组相互缠绕的三兽。壶腹的最大径在整个器皿的扁下部, 这就很好的增加了全器的稳定性。四隅以伏兽代替扉棱,四兽亦曲顾回首,两角卷曲,角端分歧,肩生双翼,并留长尾。“而四周的四只神兽,是带翅膀的"。在西方,神兽有翅膀不稀罕,但在中国!莲鹤方壶却是第一次。”(5) 壶底有圈足,下压两个卷尾兽,两兽突伸两角,张口咋舌,倾其全力承托重器,作不胜承压之状。器身所饰群龙、足下所饰之双翼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郭沫若先生曾对该壶予以极高评价,他说:“此壶全身均浓重奇诡之传统花,予人以无名之压迫,几可窒息。乃于壶盖之周骈列莲瓣二层,以植物为图案,器在秦汉以前者,已为余所仅见之一例。而于莲瓣之中央复立一清新俊逸之白鹤,翔其双翅,单其一足,微隙其啄作欲鸣之状,余谓业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也。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蹰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此正春秋初年由殷周半神话时代脱出时,一切社会情形及精神文化之一如实表现。”莲鹤方壶的破旧立新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显示出奴隶制行将崩溃,封建制就要形成。在艺术风格上不仅反映出东周时期雕塑艺术发展所带来的清新气息,而且也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三(一)从莲鹤方壶的造型和纹饰来看,大约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传统的周文化因素,从颂壶直到新郑金城路所出的方壶再到莲鹤方壶,其壶体都呈较为粗壮的椭方形,壶体的主题花纹都是一首二身的龙形纹,而莲瓣正是从西周青铜器的立体环带形饰物演变而来;其二是晋文化因素,壶顶的立鹤,显然受到西周晚期晋国青铜器鸟形顶饰的影响;其三是楚文化因素,壶身两侧所附的龙形耳和壶底的虎形足与同墓所出的龙耳虎足方壶相似,与淅川下寺楚墓、寿县蔡侯墓所出之龙耳虎足方壶相似,应是受后者影响所致”。 (二)莲鹤方壶体现了文化交融。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还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尤其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晋两国争霸中原,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问,在夹缝中求生存,有时朝于楚,有时属于晋,形势十分艰难。正是由于这种朝晋暮楚的关系,使得郑国深受晋、楚两国文化的影响,并且在青铜器上得以表现。郑国青铜器在吸收多元文化因素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的思维,许多器物都具有一种流动、飞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正是东周这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同时也可以领悟到: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这在莲鹤方壶中都有体现。因此赋予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具有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三)莲鹤方壶的铸作方法。它是用泥土作模型,经焙烧,翻制陶范,零件分别预铸,整体合铸而成的。莲鹤铸在一块平板上,可以单独取下。二十莲花瓣预铸,再与盖的主体范拼合浅铸,双耳及杯、腹四角飞龙,颈前后蟠龙以及二龙足,都是预先铸成,再与器的主体合铸。壶顶的仙鹤和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都是采用分铸法。“华觉民认为莲鹤方壶的制作,就是在器壁预铸凸榫,然后再焊接的方式。即先在壶腹铸上较长的方桦,于先铸成的壶耳附件空腔内,倒人熔铸的焊料,凝固后即与器体连接。这种在器壁处预铸凸榫、插入附件内的做法,也是春秋战国时期较为常见的焊接方式。” 既显示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青铜器上动物造型肖像化的潮流。“分铸法的铸造技术,是指青铜器物的主体与其附件如耳、銴、足、柱等分开铸造或一件青铜器物整体经先后两次以上铸造而成的一种铸造工艺。它是对整体造型较为复杂,某些构件不能联体制范或减少整体制范块数,降低浇铸时范块错位所采取的一种制作方法。这一时期除继续保持夏商以来的浑铸法传统,一次性浇铸成型一些小件铜器外,常见的便是分铸法。一件造型复杂的铜器,往往是将附件分解为若干独立部件,单独来铸造。在铸造主体时,把预先铸成的附件嵌人铸型内,与主体合成一体。若先铸附件时,则附件上预留榫头。若是先铸主体,则在主体上面预留有方孔或凸榫,便于附件焊接。分铸法的广泛应用,除使产品趋于规格化外,最突出的优点是便于处理形制极为复杂的铸件,创造出气派雄伟、结构复杂的艺术作品。” 而这件莲鹤方壶就是其突出代表,如果不是充分发挥分铸法的优点,这种惊人的技艺是很难表现出来的。莲鹤方壶被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正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技艺。李家楼大墓青铜器的出土,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群,它们承西周凝重敦厚之绪,启春秋战国清丽开放之先,它们的出土使人们对于中原文化的认识超越了传统金石学和古代文献的束缚,为新生的中国现代考古走向实证、系统、区划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田野资料;同时也为研究该时期的青铜器艺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艺术设计学院JD服装设计郭晓雪541005320107

    注意事项

    本文(莲鹤方壶赏析(整合版)(5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