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6页).doc
-
资源ID:37155383
资源大小:18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6页).doc
-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第 6 页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主要动力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城市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一是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其二是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2.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运用下图来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见下图。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3.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下图:二、世界城市化进程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1.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后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有: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有: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2.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如下表所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国家类型所处阶段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发展水平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原因后果发达国家后期早缓高大相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人口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中期晚快低小不相适应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三、分析说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发展中国家的郊区城市化现象1.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2)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的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发展中国家的郊区城市化现象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原先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口和产业活动的高度密集,不但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但是,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城市中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如下表所示。城市环境污染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源及污染物居民燃烧燃料排放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放出尾气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城市固体垃圾、废弃物城市化带来负面效应是随着城市的膨胀,良田减少、热岛效应、环境污染等,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本身是消耗能源的集中区,自然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样在城区往往形成温度较高的热岛,我们称之为城市的“热岛效应”。汽车尾气排放出大量的氮氧化和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当前,我国2/3的河流和5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水污染和水浪费使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加短缺。有些城市地区本来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下水流向紊乱,从而导致原有的良好水质恶化。五、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已经成为城市化过程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为此,人们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活学巧用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化的特征是:_;_;_。(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3)此过程被称为_。解析:读图的关键在于观察图像组成要素以及它的变化特点,依据图例得知黑点为城区,斜线为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四幅示意图的内容变化,反映了某地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过程。图中T1至T4,表示随时间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黑点面积增大,黑点周围斜线部分随黑点的扩大,最后连成一片。直接地说明了: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城市人口必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答案:(1)城市的数目由少到多城市的范围由小到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为城市群(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3)城市化过程2.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年份(年)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19201.15.616.41.510.712.319403.64.842.91.613.610.519604.86.144.03.615.618.819807.94.464.26.225.919.3200011.14.471.62024.445.0(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被称为_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_。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绘图能力。动手绘图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这几年高考多有涉及。第(2)问主要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回答时,易犯的错误是回答不够准确。如“逆城市化”说成了“反城市”等。答案:(1)如图(2)逆城市化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3.下图是某城市的成长模型,据此完成(1)(2)题:(1)请理解图中城市内部结构变化的原因,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正确的说明是()A.中心城市密度过大,弊病增多B.政府在大城市周边地带修建了大量的廉价住宅C.经济衰退使人们移住到城市的周边地区D.由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心城市不断发展E.为避免工人运动,企业总部移往周边地区(2)和上述同样的城市在成长时不会发生的现象是()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B.通信和信息变得重要起来C.大气污染加重D.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温差增大解析:从某城市的成长模型可以看出:中心城市密度过大,弊病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工业区迁移到大城市周边地带或近郊,商业区同时也迁移到近郊;城市面积扩大,人们互相通信和信息传递显得更重要中心城市密度降低,交通问题得以缓解,大气污染得以改善,城市热源疏散,城市和城市周边城区温差减少。答案:(1)A(2)C、D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职能B.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管理C.扩大住房面积,增加铺装道路D.分散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解析: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措施应该从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来考虑。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工业过度集中,而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工业的过度集中往往又是由城市职能过多所引起的。选项A、B中扩大城市职能和扩大城市规模都只能加剧城市的环境问题。选项C增加住房和道路的建筑面积来解决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等问题,势必会使城市的绿地面积更少,所以也是不可取的。答案:D图表导读 教材图2.20城市化进程示意教材图2.28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精巧点拨读图技巧:读取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图表转换如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该图提出城市绿地三种模式进行评价,如下表:模式优点缺点改进意见模式a城市用地整体性好用地单一,人们距绿地远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模式b绿地穿插在其他用地中,人们较易亲近自然绿地不连续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模式c城市绿地和其他用地交错,人与自然和谐城市用地分散在城市各用地间要进行道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