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19页).doc
-热处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第 15 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螺纹磨床丝杠热处理工艺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姓名:薄美玉 学号:1012012078 指导教师:姜英 2013年7月目录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目的1二、设计任务 2技术要求 2 2.3 选材论证3三、热处理工序 3.1 工艺流程 4 3.2 热处理工艺参数设定4四 工艺曲线 五、热处理后检验5.1 热处理后检验方法 10热处理规范及操作守则 11六 、热处理材料组织、性能分析 14七 、加热设备19八 、心得体会 20九、 参考书籍 22十、 热处理工艺卡 22一、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控专业热处理方向学生的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二、 设计任务:2.2技术要求:淬火后硬度6mm,径向圆跳动0.7mm;选材论证:丝杠精度等级及工作条件钢号热处理普通精度(7级及其以下)轻载45,50正火或调质Y45MnV中载40Cr,45,Y40Mn碳氮共渗,硫氮碳共渗高精度(6级及其以上)轻载T10A,T12A,45,40Cr调质,球化退火重载9Mn2V,CrWMn,T12A淬火38CrMoAlA,35CrMo,20CrMnTi渗氮高温0Cr17Ni4Cu4Nb固溶处理+时效 丝杠整体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在工作中不能产生大的挠度和塑性变形,因此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高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其相关工作部位(滚道、轴径)也要求具有高的磨损抗力,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即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与足够的耐磨性。还要求丝杠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传动灵敏、平稳、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高等要求;对于在腐蚀介质和较高温度下工作的丝杠,还要求具有耐腐蚀和耐热性等。螺纹磨床丝杠高精度时,对工作频繁又能承重载时选用9Mn2V。由于9Mn2V钢淬透性好,淬火畸变倾向小,淬火硬度高(可达58HRC以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低、磨削裂纹倾向小,因此选用9Mn2V钢制造螺纹磨床丝杠可以保证其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和碳素工具钢相比,低合金工具钢的淬透性比较高,热处理变形较小,耐磨性较好,所以可以制造工具尺寸较大、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模具。9Mn2V钢中由于含较多的Mn元素,提高了淬透性,该钢的油淬临界直径约为30mm。Mn的存在使马氏体相变临界点Ms降低,在室温下有比较多的残余奥氏体(约20%22%),所以淬火时变形比较小。适量的V能克服Mn的缺点,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细化晶粒,并且少量的VC碳化物提高了钢的耐磨性。可以克服T10钢的淬透性低、变形大的缺点,又没有CrWMn钢的网状碳化物难以消除的缺陷。9Mn2V钢的化学成分钢号CSiMnVPS9Mn2V3热处理工序下料调质处理粗车及粗磨外圆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热矫直深冷处理低温回火磨外圆、粗磨螺纹低温时效精磨低温时效研磨及超精磨。3.2.1 调质处理:调质处理目的:消除工件表面淬硬层内的游离铁素体,均匀组织,是工件整体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加热方法:热炉装料。理由:缩短加热时间,节省能源。加热介质:盐浴加热。理由:减小开裂倾向。 淬火加热温度为780820。淬火加热温度确定依据:9Mn2V为过共析钢低合金工具钢,淬火加热温度在Ac1Accm范围时,加热状态为细小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加热温度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有很好的韧性。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多,钢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因此加热温度设定为780820。 保温时间12h:保温时间直径800900750850低合金钢5050 冷却方法:分级淬火法 理由:分级淬火减少了马氏体转变时截面上的温度差,热应力降低,还由于工件各部分温度趋于均匀,使马氏体转变的不同时现象减少。淬火温度选择在250附近。分级淬火后处于奥氏体状态的工件具有较大塑(相变超塑性),因而创造了进行矫直和矫正的条件。 冷却介质:油冷随着油温的升高,油会变稀,而增加流动性,冷却能力加强,改进了淬火效果。在200300马氏体转变区冷却非常缓慢,减少了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 冷却介质:为得到较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选择在油中冷却,对于淬透性较好的9Mn2V钢选用普通淬火油即可。9Mn2V钢的淬火临界直径 2040水中冷却的临界直径mm矿物油中冷却的临界直径mm20,5%NaCl水溶液中冷却的临界直径mm9Mn2V50523354油淬表面硬度与有效厚度的关系材料/淬火后硬度值截面<34101020203030505080801209Mn2V油淬6166616661666165606452585861 淬火后回火温度500650 理由:淬火后采用高温回火,以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进而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硬度与回火温度的关系回火温度未回火100200250300350400500600硬度HRC626058555248403260mm外圆采用850中频加热,自来水冷却淬硬;74.5mm淬硬采用定时加热,传到升温至880后利用压缩空气进行冷却。中频感应加热后零件表面的硬度高,心部保持较好的塑性和韧性,呈现低的缺口敏感性,故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耐磨性等有很大的提高。淬层深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机械零件脆性小,还能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如屈服点、抗拉强度、疲劳强度),同样经过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钢制零件的淬火硬度也高于普通加热炉的淬火温度。感应加热方法:同时加热淬火加热时间:th=3s额定功率:100KW 频率2500HZ电压400V,电流120A感应淬火冷却方式:喷射冷却淬火介质:自来水喷射密度:(1040)*10-6m3/cm2·s,水温为1530,喷水冷却时间根据公式tc=(12)th(s) th同时加热淬火法的加热时间,s中频淬火后应进行70×2h的冷处理,目的:为了消除或减少残余奥氏体,以防止工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残余奥氏体的继续转变而导致尺寸精度发生变化,所以采用深冷处理。深冷处理可使淬火马氏体析出高度弥散的超微细碳化物,随后进行低温回火后,这些超微细碳化物可转变为碳化物。而未经深冷处理的马氏体,在低温回火后,仅在某些局部区域析出有少量的碳化物。冷处理就是将淬火冷却至室温的工件继续冷却至零摄氏度以下,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处理方法。冷处理适用于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的精密零件。工件经冷处理可达到以下目的:a提高淬火钢的硬度 b稳定工件尺寸,防止在使用和保管中发生畸变; C.提高钢的铁磁性; D.提高渗碳零件的抗疲劳性能。生产中常用的冷处理温度一般在-40-80之间,属于冰冷处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零件可采用更低的冷处理温度。冷处理的保温时间与工件大小、批量多少及处理方法有关,以工件表里温度达到均匀一致为原则。一般在成批处理时,保温时间为0.52h。应注意的是:1)工件的冷处理要在淬火后立即进行。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0.51h,这是因为在室温下停留过长的时间,残余奥氏体会处于稳定,会降低冷处理的效果;2)工件经冷处理后必须立即回火,以获得稳定的回火马氏体,并使残余奥氏体进一步转变。零件经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较冷处理前显著减少,并使硬度较前有所提高。 在200240回火68h。 回火时间依据: 回火时间是从工件入炉后炉温升至回火温度时开始计算的。可参考经验公式: t= Kn + An*D 式中 t回火时间;(min) Kn回火时间基数; An 回火时间系数; D零件有效厚度;(mm) 通过查热处理手册得Kn 和 An的推荐值见表3-7表3-7:Kn及An的推荐值表3-6回火条件300以上300450450以上箱式炉盐浴炉箱式炉盐浴炉箱式炉盐浴炉Kn1201202015103An111 目的:使表面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疲劳强度,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3.2.5、低温时效低温时效是在中频淬火及半精加工之后进行的,其主要作用是消除残余磨削应力及稳定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一般选择低于中频后低温回火温度。为了保证丝杠的高精度,使变形量控制在最小程度,还需在180oC的低温回火炉中进行低温、较长时间的时效处理,进一步消除残余内应力。其保温时间为12h,然后出炉空冷。据有关资料介绍,工件内的应力松弛能力主要决定于加热温度,在一定温度下应力的松弛又主要发生在开始一个阶段,继续延长低温时效时间至12h,应力松弛的曲线趋于平缓。 进行两次180×12h的人工时效。由于时效温度较低,一般在油浴炉或空气炉中进行,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目的:低温时效就是低温去应力处理,稳定尺寸。对于精密丝杠而言,为了消除精机械加工及磨削加工所产生的应力,保证高的精度需要采用2次或2次以上的低温时效处理。四、 工艺曲线五、检验方法 1、使用态的显微组织应为细针状回火马氏体+均匀分布的碳化物。 2、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淬硬层深度应为5.56.0mm,硬度应56HRC,径向圆跳动0.7mm。一、工件浸入淬火介质应遵循的守则 1、工件浸入淬火介质前在空气中预冷可以减少畸变,预冷时间t=12+(34)d,d是危险截面厚度。2、工件在淬火介质中应根据其形状,沿不同方向作适当移动,以提高介质的冷却速度和减少工件畸变。3、轴类和圆筒形工件,从加热炉中取出后,应预冷片刻,垂直浸入淬火槽。 4、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常室温停留时间不超过4小时。 5、回火时,在回火脆性范围内,采用油冷。 完毕后续操作注意事项: 1、当炉温达到达到工艺温度时,用吊车将以准备好的工件料架吊进炉内,盖好锅盖后,炉温略有下降,待升至工艺温度记录加热时间。 2、到达加热时间后,打开炉门,用铁钩将轴逐根勾出迅速进入硝盐槽冷却,冷却时上下窜动。 3、因轴细长,冷却后可能变形超差,所以从冷却槽取出后立即清理表面,进行热矫直。 4、热矫直后清洗干净进行回火,回火后检查硬度,硬度合格后再进行矫直。校直后检查直线度,达到技术要求后转下道工序。二、质量检验方法: 1、外观检查,工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有害的伤痕(必要时可用磁粉检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检测)2、用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或维氏硬度测量硬度。表面硬度硬度必须满足技术要求,表面硬度的误差范围,根据不同类型如下表:淬、回火件硬度要求范围表面硬度误差范围HRC单件同一批件<353550>50<353550>50特殊重要件333555重要件444766一般件655977 3、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组织,淬火组织是否是马氏体,回火后组织是否是索氏体组织。一、感应加热淬火操作要点: 1、连续淬火时,工件直径较大,可采用预热-加热法,即利用感应器或工件反向移动预热,然后立即正向移动连续加热淬火。 2、当要求的淬硬层深度超过现有设备所能达到的透热深度时,可采用前述方法加深硬化层深度。 3、阶梯轴应先淬直径小的部分,然后淬直径大的部分。 4、为了加热均匀,应尽可能使工件旋转。 5、工件不得有油污和毛刺。 6、不得空载加热。 7、各电参数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8、加热时,不得触碰工件和感应器,以免灼伤。 9、加热时,工件与感应器不得互相触碰,以免感应器击穿和击伤工件。 10、感应器不得歪扭变形,以保持原有形位精度。二、 感应淬火质量检查 1)外观检验工件表面不得有热河形式的裂纹;不得有后序加工余量13的锈蚀和灼伤等缺陷。一般工件100%目测检验;重要工件应100%进行无损检测。 2)表面硬度检验淬火区域范围的检验,依据硬度计测得的硬度确定,或根据淬火区的颜色用卡尺或钢直尺测定。形状复杂或无法用硬度计测量的工件,可用硬度笔或锉刀进行检测。 3)有效硬化层深度检验形状简单的工件硬化层深度波动范围有效硬化层深度mm硬化层深度波动范围mm有效硬化层深度mm硬化层深度波动范围mm单件同一批次单件同一批件>5 4)金相组织检验 感应淬火后的金相组织,按马氏体大小分10级。其中,46级,即细小马氏体为正常组织;13级为粗大或中等大小的马氏体,是由于加热温度偏高造成的;710级组织中有未溶铁素体或网状托氏体,是由于加热温度偏低或冷却不足产生的。 5)变形度检验感应淬火、回火后的变形量,根据工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其中,轴类工件的直线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13. 6)硬化区和硬化层不同形状结构的工件,表面淬火后的合理硬化区和硬化层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轴类工件端头在一次加热淬火时,允许有23mm的过渡区;连续加热是允许有28mm的过渡区。 局部淬火的工件允许误差为±3mm。 阶梯轴高频感应淬火后,允许在阶梯处有一定宽度的未淬硬区,即直径差小于10mm时未淬硬区小于5mm;直径差为1020mm时未淬硬区小于8mm;直径大于20mm时未淬硬去小于12mm. 淬火部分带槽的轴,在槽两端应倒角23mm。如不能倒角,则两端允许有<8mm的软带,其硬度可低于图样规定下限15HRC。 如果淬火部分有槽或孔,而孔或槽距轴段小于8mm时,则允许该处小于8mm不淬硬。 有空刀槽的轴,距空刀槽处允许有不大于5mm的软带,其硬度可低于图样规定下限15HRC。 轴的端面与轴均需要淬火时,允许一个表面上有8mm的回火带,或允许有一面距边缘5mm不淬硬。 1、认真清理工件,工作不得有水、油污、杂物等; 2、工件未冷至室温时,不得进行冷处理,以防工件开裂; 3、工件冷处理前,先用冷水冲洗数分钟,再放入冷冻室; 4、为减少冷却过程中的应力,对形状复杂及尺寸较大的工件,应在室温下装入冷却设备中,与设备一起冷至处理温度; 5、由于冷处理使工件的内应力增加,工件处理后应在空气中使其缓慢升温至室温后,再进行回火; 6、操作中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用长柄工具取放工件,防止冻伤; 7、水、油浴液态氧接触时会发生激烈反应而爆炸,应严格禁止水油与液态氧接触。六、热处理材料组织、性能分析6.1 组织分析 1、调质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如果加热温度不足或冷却速度过慢,就有可能生成非马氏体组织如铁素体、托氏体等。温度过高,可能产生过烧、过热、 加热温度超过该钢正常淬火温度,钢中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大,超过技术要求的晶粒度,淬火后获得粗大马氏体组织。过共析钢加热温度过高,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过多。淬火介质冷却能力不够或冷却操作不合理,致使形成部分珠光体类组织。淬火后再进行回火,渗碳体会发生聚集长大。当回火温度高于400时,碳化物即已开始聚集和球化;当温度高于600时,细粒状碳化物将迅速聚集并粗化。碳化物的球化、长大过程是按照小颗粒溶解、大颗粒长大的机制进行的。最后回复或再结晶了的 相加颗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中频感应淬火后,零件表面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然保持韧性和塑性较好的回火索氏体组织。如果加热温度过低,则所得表面硬度不足且淬层很薄。 3、深冷处理,深冷处理可使淬火马氏体析出高度弥散的超微细碳化物。低温回火,使孪晶马氏体中过饱和碳原子沉淀析出弥散分布的 碳化物,既可提高钢的韧性,又保持了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低温回火以后得到回火马氏体及在其上分布的均匀细小的碳化物颗粒。减少了残余奥氏体的量,得到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感应淬火+低温回火后保温时零件的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经感应淬火+低温回火转化为回火马氏体。感应淬火+低温回火后冷却到室温后的组织及性能,感应淬火+低温回火后冷却到室温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保证主轴表面的高硬度,高耐磨性,高疲劳强度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6.2 热处理缺陷及控制方法 1、体积变化,热处理前后各种组织比体积不同是引起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由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奥氏体的比体积依次减少。 2、形状畸变,工件各部位相对位置或尺寸发生变化。引起的原因可能是a加热温度不均,形成的热应力引起畸变或工件在炉中放置不合理,在常温下常因自重产生蠕变畸变。B.加热时,随加热温度升高,钢的屈服强度降低,已存在于工件内部的残留应力(冷变形,机加工等)达到高温下的屈服强度时,就会引起工件不均匀塑性变形而造成形状畸变和残留应力松弛。C.淬火冷却时的不同时性形成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使工件局部塑性变形。 3、工件淬不透时,截面尺寸越大,淬硬层越浅,热应力畸变倾向越大。 4、淬火加热温度高,冷却速度快,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畸变都有增大的趋势。减少淬火畸变的途径和方法。 5、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 降低淬火加热温度对减少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畸变都有作用;缓慢加热或对工件进行预热,可减少加热过程中的热畸变;可采用快速加热,来减少畸变的产生;合理捆扎和吊挂工件;采用使工件垂直浸入淬火介质。 6、合理的锻造和预先热处理。淬火裂纹是热处理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引起的开裂现象。裂纹呈断续的串联分布,断口有淬火油或盐水痕迹,无氧化色,裂纹两侧无脱碳现象。产生裂纹原因:1、冷却不当。在Ms温度以下快冷,因组织应力过大引起开裂。2、在淬硬层与非淬硬层交界处易形成淬火裂纹。3、具有最危险淬裂尺寸的工件易形成淬火裂纹。水淬时约为815mm;油淬时为2540mm。4、严重脱碳表面易形成网状裂纹。脱碳层马氏体比体积小,受到拉应力作用,易形成网状裂纹。 5、加热温度过高,引起晶粒粗化,晶界弱化,钢的淬断强度降低,淬火易开裂。6、原材料存在显微裂纹,非金属夹杂物,严重碳化物偏析淬火开裂倾向增大。7、也可能有锻造裂纹,过烧裂纹。8)深冷处理因急冷急热形成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都比较大,且低温时材料的脆断强度低,易产生淬火开裂。9)淬火后未及时回火,工件内部的显微裂纹在淬火应力作用下扩展形成宏观裂纹。防止淬火开裂的措施:1)原材料应避免显微裂纹及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偏析。2)对工件易开裂部位,如尖角、薄壁、孔等进行局部包扎。3)淬火后及时回火。硬度不足及其预防措施序号淬火硬度不足的原因控制措施1介质冷却能力差,工件表面有铁素体、托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1) 采用冷速较快的淬火介质2) 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2淬火加热温度低,或预冷时间长,淬火冷却速度低,出现非马氏体组织1) 确保淬火加热温度正常2) 减少预冷时间3碳钢或低合金钢采用水油,双介质淬火时,在水中停留时间不足,或从水中提出零件后,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过长严格控制零件在水中停留时间及操作规范4钢的淬透性差,且工件截面尺寸大,不能淬硬采用淬透性好的钢5合金元素内氧化,表层淬透性下降,出现托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而内部则为马氏体组织1) 降低炉内气氛中氧化性组分含量2) 选用冷速快的淬火介质 产生软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序号软点形成原因控制措施1淬火时工件表面气泡未及时破裂致使气泡处冷速降低,出现非马氏体组织1) 增加介质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2) 控制水温和水中的杂志(油)2工件表面局部的氧化皮、锈斑或其他附着物(涂料)淬火时未剥落,使冷速降低淬火前清理工件表面3原始组织不均匀,有严重的带状组织或碳化物偏析原材料进行锻造和预先热处理,使组织均匀化序号回火缺陷产生原因控制措施回火硬度偏高回火不足(回火温度低、回火时间不够)提高回火温度、延长回火时间回火硬度低1) 回火温度过高2) 淬火组织中有非马氏体1) 降低回火温度2) 改进淬火工艺,提高淬火硬度回火畸变淬火应力回火时松弛引起畸变加压回火或趁热校直回火硬度不均回火炉温不均、装炉量过多炉气循环不良炉内应有气流循环风扇或减少装炉量回火脆性1) 在回火脆性区回火2) 回火后未快冷引起第二类回火脆性1) 避免第一类回火脆性区回火2) 在第二类回火脆性区回火后快冷网状裂纹回火加热速度过快,表层产生多向拉应力采用较缓慢的回火加热速度回火开裂淬火后未及时回火形成显微裂纹,在回火时裂纹发展至断裂减少淬火应力,淬火后及时回火表面腐蚀带有残盐的零件回火前未及时清洗回火前应及时清洗残盐中频感应淬火: 1、开裂 加热温度过高、温度不均匀;冷却过急切且不均匀;淬火介质及温度选择不当等都会引起工件开裂。因此加热温度及冷却速度的控制极为重要。 2、淬硬层过深或过浅 加热功率过大或过小;电源频率过低或过高;淬火介质成分、压力、温度不当等可能引起淬硬层过深或过浅。所以应该合理选择淬火设备。 3、表面硬度过高或过低或不均匀 加热温度较低,表面脱碳等将引起表面硬度过高或过低;感应器结构不合理;加热不均匀,冷却不均匀等都会引起表面硬度不均匀。因此合理选择感应器,严格控制工艺参数极为重要。 4淬火变形,多数属于热应力型翘曲变形。为了控制翘曲变形,应减小热量向心部传递,在工艺上可采用透入式加热,提高比功率,缩短加热时间。工件也可采用旋转加热,能减小弯曲变形。七、加热设备 根据工件尺寸及加热温度,调质处理淬火和高温回火时均选用型号为RJ2-125-9的井式电阻炉,技术参数为:额定功率:125KW,额定电压:380V,相数:3,额定温度:950,炉膛尺寸:800mm×3000mm。上图为井式电阻炉简图:感应加热设备 中频淬火 根据工件要求的硬化层深度,选用BPSD-100KW /2500HZ卧式中频感应加热设备作为淬火设备。选择淬火感应器<70 mm20 mm(内径高度),冷却喷水器<80mm40mm(内径高度),并选择适当的工装夹具。丝杠卧式淬火时根据工件尺寸配备23件托架。中频淬火工艺参数:输出功率40 kW、电压400 V、电流120 A、功率因素cos<为0195、相对移动速度100mm/min、淬火介质Na2CO3水溶液、淬火。稳定化设备: 稳定化处理 加热温度为140160e,保温时间24 h。热处理设备可选用额定温度200e的油浴回火炉,采用垂直吊挂方式加热。 图6. 井式炉加热用星形吊具 八、 心得体会这次课程设计,我进行了9Mn2V钢螺纹磨床丝杠的热处理工艺设计,我觉得本次设计最有难度的是查找资料。虽然可以在手册上找到很多资料,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对比分析,都不能很好的把找到的资料直接应用到我们的设计中去。因为9Mn2V钢是一种使用较广的低合金工具钢,很多手册中都能找到相关资料,我们需要综合各个手册中的信息。本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把工件的设计工艺完全做出来并不简单。或许是因为我们太少经历实践,太少运用专业知识去处理事情。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合作与交流,促进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我觉得热处理工艺设计的过程要比结果重要很多,不管你最后结果如何,只要你认真做了,最后都会得到不少的收获。九、参考文献: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使用到的参考文献如下:1. 热处理手册(共4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机械工业出版社;2热处理工艺与典型案例王有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3.热处理工程师手册,樊东黎,徐跃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热处理技术手册,樊东黎,潘健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5.金属材料学戴启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十、热处理工艺卡热处理工艺卡是用于指导现场工艺实施的卡片,它汇集全部指导热处理现场生产的技术信息,简单明了。表6-1: 热处理工艺卡热处理工艺卡产品名称螺纹磨床丝杠热处理工艺设计材料牌号9Mn2V零(部)件名称:螺纹磨床丝杠工艺路线下料调质处理粗车及粗磨外圆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热矫直深冷处理低温回火磨外圆、粗磨螺纹低温时效精磨低温时效研磨及超精磨技术条件检验方法硬度淬火后硬度56HRc硬度测试金相组织回火马氏体金相观察工序号工序名称设备装炉方式装炉数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冷却介质冷却(等温)温度工时min1调质RJ2-125-9堆放1淬火780820回火5006502h12h空气10h2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100KW/2500HZ的中频发电机,卧式淬火机堆放185030s自来水;空气30s3低温回火RJ2-125-9堆放11802001h68h水9h备注工序1、2之前可预热,适当减少工时及变形开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