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和生态农业园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页).doc
-
资源ID:37174654
资源大小:545.50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宜和生态农业园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4页).doc
-宜和生态农业园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 43 页凌钢宜和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3月目 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概况 4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412 项目建设地点413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年限414 项目投资概算415 项目经济效益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521 项目的提出 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 项目建设的可行 5第三章 市场预测731 产品市场供应现状732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733 产品目标的确定 7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841 交通运输条件842 选址与环保关系843 主要原材料的供应844 水电供应条件845 用地条件8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951 技术方案952 设备方案1053 工程方案11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1261 场址环境条件1262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影响1263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1364 环境影响评价14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1571 项目法人组建方案1572 管理机构组建方案和体系图1573 人力资源配置15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1681 实施进度要求和注意问题1682 工程建设进度16第九章 劳动安全1691 劳动安全及灾害防护措施1792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18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9101 建设投资估算19102 流动资金估算19103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9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20111 经济效益分析20112 社会效益分析20第十二章 结论21 第 1 章 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宜和生态农业园1.1.2 建设地点#市沟门子镇碾房村农业产业园区内1.1.3 项目建设单位#宜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1.4 建设性质新建,占地面积40亩1.1.5项目建设年限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1.1.6编制依据1.年出栏1000头现代规模化示范养猪场工程规划设计合同2.农业部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有关材料 4.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5.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制度 6.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1 我国现代农牧业示范作用,低碳生产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大和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到2015年实现农产品出口额700亿美元。此外我国将推动实施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1.5万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5万名生产能手,劳动技能培训1500万人。十八大提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发展,国家将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型农牧企业带头实现成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2007 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相比同期上涨了 80%以上,饲料原料上涨,疫病来源多样化、多变化等各种因素致使了生猪存栏量不足,供应紧张。小型猪场占全国出栏比例达80%以上,由于历史原因,基本建设投入不足,脏乱差,整体生产水平极低。没有计划性,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从整体角度来讲,短期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通过建设“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可促进了粮食过腹增值,也可增加农牧业综合收益。正常年份,饲养一头商品猪可获纯收入 200-300 元左右,由于饲养周期短、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商品猪饲养在本地区可以发展成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1.2.2 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需要党十八大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形成以工促农,以城促工,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农户传统意义上的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无法适应商业化的发展需要,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与历史上的农业合作社时期有着完全不同的质的区别,中国农民在获得土地后,运用现代的运营手段重新组合资源,实现土地使用,转换的多赢新型农业体系的建立是对三农问题的负责,也是利用经济先行带动三农问题渐次解决的稳健的策略,城市变化固然令人惊叹,但新一轮的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不但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沉疴亦会向中国社会发展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宜和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将成为当地商品猪养殖的龙头,随着农业和养猪业发展,必然要增加玉米、小麦等优质饲料的种植面积,这就带动了饲料生产、从而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同时也改变了当地农业蔬菜大棚种植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差,畜牧业技术落后、产品品质不高、效益不大的弊病,促进了畜牧业品种结构的调整,形成“以牧促农,农牧结合”的良性循环。同时现代农业和“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实行产业化经营,兼顾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的作用,有效带动了当地其他蔬菜种植户和养殖企业及养殖专业户的技术进步。这就有效吸纳了先进生产要素、提高农业整体规模效益。1.2.3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我国也是世界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而无公害优质猪肉的价格更是普通猪肉价格的 1.5 倍。生产优质猪肉极具价格竞争优势。我国也是世界上的养猪大国,但也不是养猪强国。随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概念深入人心,生产无公害猪肉市场前景无可估量。1.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3.1 政策优势国家“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和十八大强调,要加快发展农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在我国现有畜牧业生产水平下,今后要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重点提高产品质量。 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与了很大投入,为我国未来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近期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生猪生产的政策对项目的建设有指导意义。农业税的取消,种粮补贴,母猪补贴,生猪活体储备,建立母猪保险,可再生资源法、标准化示范猪场建设,污水处理改造,沼气池建设技术推广,优先提供畜牧业用地等政策对生猪生产、资源再利用循环产业链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1.3.2 区位资源优势沟门子镇建有蔬菜大棚3500亩,栽植经济林3500亩,已形成6条扁杏带,森林覆盖率达到51%。环境优越,交通便利,魏塔线铁路、四百线、松老线、三沟线贯穿全镇,四级客运站已在该镇建成.猪场建设地地势平坦开阔,这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实施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1.4 建设内容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4.1 项目建设内容(1)新建各类猪舍1820,包括配种室、妊娠室、分娩室、保育舍、育肥舍。(2)新建门卫,仓库,工具间,消毒间、人工授精室200;水泵房50、饲料仓库150。(3)新建300m³沼气池一座及相配套水处理设施,生物净化处理设施,建造事故应急池及沼液池,安全填埋井1个。(4)相关水电、道路、围墙、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和设备工程。1.4.2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1-1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一建设规模1日存栏数头/日7002年出栏猪头/年1000二主要原料供应1全价配合饲料吨/年3802用电量万度/年3用水量立方米/日604劳动定员人5三建筑面积平方米2220四占地面积亩30五项目总投资万元2701建设投资万元1602设备投资万元1103流动资金万元六资金筹资1企业自筹万元七经济效益1年销售收入万元200正常生产年2年总成本万元正常生产年3年利润万元50正常生产年1.5 可研报告结论 采用规模化、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技术,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以下社会效益: 1采用大规模养殖,降低生产成本,发挥科技在生猪养殖过程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猪肉生产成本,保证猪肉供应。2采用生态型养殖方式,杜绝了瘦肉精的违禁药物在猪肉养殖过程中的使用,提高了猪肉品质,并且在养殖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有效的保护了环境。3本项目成功后,将起到示范效应的作用,供现有养殖专业户借鉴学习,推广养殖经验,使我市生猪养殖行业向无公害的生态型养殖方式转变。纵上所述,本项目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符合养殖业科学无公害发展的趋势,项目各项条件均已成熟完备,投资风险小,项目建设完全可行。第 2 章 场址选择及总平面布局2.1 场址选择2.1.1 选址原则本项目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在卫生、防疫、工艺流程和环境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行业要求,因此,场址除应符合一般建设项目所需的必要条件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2.地势干燥的沙荒地通风良好,便于排水; 3.水源丰富、水质良好,供电应可靠; 4.离居民区及主要交通要道应有足够的防疫距离; 5.周围没有污染环境的生产企业。2.1.2 场址建设条件一、自然资源: 沟门子镇位于#市东南部,地处渗津河源头。全镇总面积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万亩、林地面积12.45万亩,拥有占地百亩的大型农贸及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环境优越,交通方便。同时,养殖大户达到100多家,年可出栏肉牛1.5万头;2006年新建肉牛养殖专业村2个,肉牛养殖大户新增50户,新建畜牧小区4处,被#市评为畜牧业先进乡镇。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含有大量的菱铁矿、油母页岩石和石灰石,其中菱铁矿储备为1.5亿吨。水利资源: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组成。二、气候状况: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尽管东南部受海洋暖湿气影响,但由于北部蒙古高原的干燥冷空气经常侵入,形成了半干燥半湿润易干燥地区,主要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气温5.48.7;年均日照时数28502950小时;年降水量450580毫米;无霜期120155天。春秋两季多风易旱,风力一般23级,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较强2.2 总平面布局2.2.1 布局原则1.分区布局: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区布置应符合卫生、检疫的有关标准。 2.有利防疫: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把各个建筑物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布置,猪舍布局应便于饲养管理,利于采光,满足夏季通风降温和冬季保温防寒。使物料运输作业线最短,生产最便捷。 3.节约用地:场内建筑物在满足卫生防疫和建筑防火间距的前提下,各建筑物布局应紧凑、整齐,部局合理,高效,比建设单个万头猪场节约土地50%。节省劳动用工70%,基建投资少,做到经济实用,科学合理。4.净污分开:为防止净物与污物因使用和运输通过造成交叉接触而传染病源,场内洁净生产区和非洁净生产区要用隔离带严格分开,洁净道与污染道分开使用,避免交叉。2.2.2 总平面布局本着相对集中、交通便利、运输成本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杜绝感染的原则。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按功能分区原则,结合场区地势、地形、风向等局部气候特点,将全场划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及粪污处理区三个部分。便于防疫管理(1)生活管理区每个场均建在位于场区的南侧,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之间用砖墙和林带分隔开。生活管理区内设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生活管理设施和水泵房、配电室等公用设施。更衣、淋浴间设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每天生产人员进出生产区必须更衣、消毒。场外人员由门卫北侧进入生活区。(2)生产区位于场区南部,东侧为粪污暂存区,西侧为工人管理区,北侧为饲料供应区。主要布置根据各场分工饲养各个阶段猪。每场均设生活区,饲养区,隔离舍、出猪台、兽医处置和焚尸炉等饲养管理和处置设施。各区四周设有隔离带,均是相对独立的区域,进入该区的人员车辆必须消毒。生活管理区北部,同时,也是整个厂区的上风向位置,便于防疫管理。(3)饲料供应区独立管理运营,负责猪场的饲料调配供应。 (4)粪污处理场独立运营场,主要由稀土粪肥加工厂、污水处理设施组成,生产污水及粪污排到本场粪污处理区统一处理。污物统一运到加工场深度加工处置。使得最终排放物达标排放,一级污水池用粪尿分离设备进行污物分离后进入二级污水净化池,三级污水为植物净化池,四级为水产养殖场,不产生环境污染物,不得影响猪整个生产区及场区的生活管理、防疫。引进先进德国伟恩的粪水分离设备,污水净化处理,开创大型饲养企业污水零排放的先进企业。粪污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后出售。2.3 道路运输猪场的道路分为场内道路和与山沟线相通的场外道路。场区西侧有一条通往外部的主干道,路宽8m,为混凝土水泥路面。场内使用场内专用气车、铲车等运输工具。场区自南向北为贯穿场区的主干道,宽度为8m;有主干道通向各生产区域的道路为场区次道路,宽度为6m;其余道路宽度为3米。场内道路主要用于运送饲料、猪转群的通道。所以,场内道路分为清洁道和污染道。清洁道主要用于饲料运送。路宽4m,为混凝土水泥路面,可满足场内运输和防火要求。污染道主要用于猪粪便的清除。污染道路宽4米,均为混泥土路面。 2.4 场内绿化绿化是本项目工程设施的重要组成。各个场区绿化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改善生活和生活条件,激励工作精神。生活管理区应以美化,观赏植物为主,生产区应以抗污染性能强,净化空气性好的植物为主。场区主干道两侧以乔、灌植物结合,达到防风、防尘,防污染的目的。饲养区以草坪、花卉为主进行绿化。借以达到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目的。(1)场区林带 在各个场界周边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并栽种刺笆。乔木类的大叶杨、早柳、钻天杨、榆树及常绿针叶树等;灌木类的河柳、紫穗槐、侧柏等起到防风阻沙等作用。(2)绿化隔离带在各个分区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用杨树、榆树或灌木,以起到隔离作用。 (3)道路绿化主干道两侧用适合当地气候的槐树、榆树等四季常青树种,进行绿化。 (4)生活管理区绿化 生活管理区及场区大门周围种花种草进行绿化,净化空气,美化环境。2.5 场区技术经济指标表2-2 场区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指标值总面积 (m2 )筑物面积(m2 )容积率(%)路面积(m2 )墙长度(m)绿化面积(m2 )第 3 章 项目设计(建设)方案3.1 生产规模饲养基础母猪 58头 父本公猪2头,全场常年存栏各类猪700头,年出栏商品肉猪1000头。占地300亩,投资总额270万.3.2 技术方案依据整个园区建设内容,结合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及当地气候条件,严格按照疫病防治和科学饲养管理要求,采用现代饲养生产工艺,选择先进的饲养设备,全面合理的进行猪场规划设计。实施国内外通用的杂交组合技术,引进国内性能优良的二元杂交母猪和终端父本公猪,进行人工授精三元杂交,生产出优质商品肉猪,全面提高养猪生产水平。3.2.1 品种父本:(Y)GP核心群原种公猪 2头。 来源:外国引进;母本:(Y)GP核心群原种基础母猪58头。来源:外国引进。3.2.2 主要生产指标项目指标平均窝产活仔猪数(头)1210哺乳仔猪成活率(%)9690保育仔猪成活率(%)9896母猪淘汰率(%)30公猪淘汰率(%)40育成育肥猪成活率(%)9998产仔哺乳期(周)4断奶仔猪保育期(周)56育成育肥猪期(周)1320平均年产仔窝数(窝)2.15猪场各类猪群存栏数见表 3-1。表 3-1 猪场各类猪群存栏数序号群 别生理持续期(天)日均存栏数(头)合计(头)1公猪365222妊娠母猪1165848380003哺乳母猪3558108000428日龄内哺乳仔猪287009685000529-63日龄保育仔猪42700137100800664-155日龄成育肥猪85700580268000合计5084703.2.3 饲养管理措施 舍饲:所有猪舍采用轻钢结构,彩钢夹芯板覆盖,双坡面有窗式。 喂饲:采用机械自动喂饲方式。 喂水:自动饮水器供水。 空怀母猪单栏饲养,每栏1头。 妊娠母猪单体栏限位饲养,每栏 1 头。 分娩母猪采用高床养殖,每栏 1 窝。 保育仔猪采用地面网床平养,每栏12窝。 育肥猪采用地面群栏饲养,由保育猪原窝转饲。清粪:产仔,育仔猪舍均产仔床漏粪式,其余采用人工手推车干清粪全部由漏缝地板配合人工清理。 3.3 生产工艺流程 猪场采用2点式现代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各场相对独立运营,生产全程分 5 段饲养,猪群周转以“周”为节拍。按工厂化流水作业生产方式进行各场间转群。全场均按周建造猪舍,分娩哺乳,保育仔猪采用单元式饲养,实行“全进全出阶段饲养”。有利于长期供货,抵抗风险能力强,猪群转出后,保证2周-3周的空场空舍后,冲洗,消毒。3.4 土建工程3.4.1 建设内容各场区建设内容包括各种猪舍、更衣消毒室、畜牧兽医室、污水池、隔离猪舍、水泵房、配电室、办公室、食堂、宿舍、门卫、大门、围墙等,主要建(构)筑物见表 3-2。 表 3-2 猪场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栋数每栋面积(m2 )合计面积(m2)长宽面积1配种妊娠舍3017091530459002母猪妊娠舍6016091440 864003分娩舍30170132210 663004保育舍30110131430429005育成育肥舍100150913501350006隔离猪舍1010010100050007门卫消毒室5105502508畜牧兽医室5105502509污水池10608048004800010大门及门卫8563024011办公室850201000500012职工宿舍513食堂514出猪台103266015地磅及地磅房56530150合计31395016围墙长度(m)2050017道路面积(m2)40000400003.4.2 建筑形式 猪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全部猪舍采用封闭有窗式结构,主体骨架采用热镀锌装配式,防腐性能好,现场装配简单快捷;屋顶覆盖应做好隔热防寒,以最大限度降低辐射热,覆盖物采用 150mm 厚彩钢夹芯板;通风方式以侧窗自然通风为主,结合屋顶自然通风机,和机械通风,使舍内达到通风换气的需要,各类猪舍的结构型式及配置见表 3-3。 配套公用设施和生活管理用房:按当地民用建筑做法,建筑形式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单层平房。表3-3猪场各类猪舍的结构型式及配置序号舍别功能猪舍型式猪栏排列排污方式通风1种猪舍饲养:公猪、后备公猪、配种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双列、3走道人工干清粪、尿由排尿沟排到舍外侧窗自然通风+屋顶排风扇2母猪舍饲养:后备母猪、空怀待配、妊娠母猪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双列3走道,中间喂饲,集中排污人工干清粪、尿由排尿沟排到舍外侧窗自然通风+顶部排风扇3分娩舍饲养:哺乳母猪、初生28日龄内仔猪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分单元,每单元设22个分娩栏,对头布置,3走道粪托集中排粪侧窗自然通风+顶部排风扇4保育舍饲养:断奶29-70日龄仔猪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分单元,每单元设22个保育栏,对头布置,单走道人工干清粪、尿由排尿沟排到舍外侧窗自然通风+顶部排风扇5育成育肥舍饲养:育成猪育肥猪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单列双走道、单侧喂饲、单侧清粪人工干清粪、尿由排尿沟排到舍外侧窗自然通风+顶部排风扇6隔离猪舍饲养:病猪轻钢结构,双坡式屋顶,彩钢板覆盖,保温墙体,有窗式双列、3走道,中间喂饲,两侧清粪人工干清粪、尿由排尿沟排到舍外侧窗自然通风+顶部排风扇3.5 设备选择饲养设备一定要选择国外专业生产厂家的定型设备,其余生活及办公设备,供水、电、暖设备,也要坚持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运行节能,经济实用的国产定型配套产品,保证满足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要求,各种设备的选用见表 3-4。全部采用机械喂料系统干料喂饲。 表 3-4 猪场设备选型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m)单位数量备注一公猪舍1公猪栏2.4*3.3个22配种栏2.4*3.3个13自动饮水器22cm套44手推饲料车1×0.58×0.85台16料塔3T套17干料喂饲系统套1二母猪舍1空怀、后备母猪栏2.4*0.7套322自动饮水器22cm套323料塔1T套14干料喂饲系统套1三分娩舍1分娩栏2.4×1.8×0.6套222自动饮水器68×1/2套223自动饮水器68×1/2套224仔猪补料槽300×280个225仔猪保温箱1.05×0.6×0.56个226仔猪电热板0.8×0.6×0.006个22玻璃钢8手推饲料车1×0.58×0.85台29料塔5T套3010干料喂料系统套30四保育舍1保育栏4×2.3×0.7套102保育自动料箱1×0.8×0.7个103自动饮水器62×1/2个104料塔1T套18干料喂饲系统套1五育成育肥舍1育成栏4×3×1套582自动饮水器68×1/2个583手推饲料车1×0.58×0.85台14料塔2T套 15干料喂饲系统套1六隔离猪舍1猪栏6×3.8×1套12自动饮水器68×1/2套23手推饲料车1×0.58×0.85台15干料喂饲系统套1七高压清洗机台1八称猪称台13.6 物料(原材料)供应 3.6.1 饲料供应 全场每年需要消耗各类全价配合饲料约68吨统一由本园区的配合饲料加工厂供应,各种全价配合饲料的需要量见表 3-5。 表 3-5 猪场的饲料需要量序号群别存栏数日定额全场日需量全场月需量全场年需量(头)(kg/头)(kg)(kg)(kg)1公猪23618021902后备公猪22.284.56136.81664.43后备母猪72.2815.96478.85825.44空怀待配母猪41.967.84235.22861.65妊娠母猪442.88126.723801.6462536哺乳母猪104.545135016425728日龄内仔猪960.15514.88446.45431.2829-70日龄仔猪1370.988135.364060.749405971-210日龄肥猪5802.6150845240550420合计88222.6431884.3596589687775 3.6.2 给水排水(1)给水水源 场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均采用地下水。场区内需打机井8个,井深约 200m,出水量大于每小时 80 m3。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供水猪场用水由场内深水井提供,然后通过水管网送到需水处,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用水量:全场平均每日总用水量1060 m3,其中生产用水 4m3(饮用),生活用水 160 m3。消防用水按 15l/s 设计。场区供水管线采用生产、生活与消防共用的管线系统,且给水管道在场内呈环状布置。猪场日需水量见表 3-6。群别日定额存栏头全场日需要量全场年需要量(kg/头)(头)(吨)(吨)种公猪2.520.0051.825后备公猪2.520.0051.825后备母猪270.0145.11空怀待配母猪240.0082.92妊娠母猪3440.13248.18哺乳母猪6.5100.06523.72528日龄仔猪1.5960.14452.5629-70日龄保育仔猪1.81370.246690.00971-155 日龄育成育肥猪65803.481270.2合计27.88824.09961496.4平均每天用水4吨每1000头猪场需冲洗及其它用水按日需用水约 3 吨计算。 每1000头猪场的日总需水量:4+3=9 吨 (3)排污 表 3-7 一千头猪场日排污量群别存栏头数排粪量总排粪量排尿量总排尿量(kg/头·日)(kg/日)(kg/头·日)(kg/日)公猪22.555.511后备公猪224510妊娠母猪442.25995.5242待配母猪43125.522哺乳母猪103.3533.55.555后备母猪72.4517.154.531.5保育仔猪1370.795.91.3178.1育肥猪5802.212763.52030合计78618.451542.636.32579.6每天可产生1.5吨鲜粪,2.5吨尿。采用人工清粪可捡拾出鲜粪 10 吨,另外产生污水 70 吨(包括冲水, 残粪、尿等)、生活污水 10 吨。50万头乘50(4)消防本工程建筑大都属于丙类场房(猪舍),辅助建筑量小且数量少,故室外为 15l/s。消防系统启动后由消防泵从贮水池抽水注入环状供水管道;同时机井泵抽取地下的补充消防用水(消防系统的)。整个工程的消防以室外消火栓为主,室外设地下消火栓,间距 80m 左右。另在管理办公用房等建筑物内设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室内不设消火栓。3.6.3 供电(1)电源及负荷等级 整个场区的电源由设置在饲料加工区的配电室以电缆直埋方式引来。每场的电力负荷为三级。 (2)用电负荷 以单个猪场计算。猪场的用电量为 124.4kw,其中动力 36kw,照明 88.4kw。 (3)线路敷设场区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供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负荷采用单独回路供电。电机采用磁力起动器直接启动。生产区配线全部采用 BV 铜芯导线,穿线槽以暗敷设为主,个别地方可采用明敷设。生活管理用房按国家照明设计规范设计,猪舍照度按每平方米 4w 设计,主要利用白炽灯照明,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淋浴消毒间采用防水防爆灯具,并采用双控开关。(4)防雷接地本地区雨多雷电较多,特别注意场区防雷设计。防雷装置选用避雷带,必要的地方加设避雷针。防雷接地电阻不大于 30 欧姆,与重复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时要求电阻不大于 10 欧姆。(5)场内通讯 场区安装程控电话和通讯广播系统,可保证内外通讯联络畅通。电话系统统一由当地邮电系统安装。3.6.4 供暖所有建筑物供暖均采用暖气供暖。降温产仔舍全部空调,其它猪舍全部为水廉自控温。第 4 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节能措施4.1 环境保护4.1.1 主要污染源(1)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源扬尘和废气:主要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产生的扬尘以及车辆产生的尾气。废水:主要为建筑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 噪音:主要噪声源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生产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废气:主要是运输车辆的尾气、锅炉烟尘和猪舍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臭气。废水:主要是猪舍尿液、猪舍清洁用冲洗水和职工生活污水。噪音:饲料调制机械的噪音、引风机及运输车辆的噪音;猪群喂饲时,由于猪群骚动、嚎叫,在猪舍内会产生短时间的噪音。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猪粪便和废弃的饲料残渣、职工生活垃圾和锅炉煤渣。 该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粪、尿,冲洗猪舍、猪体过程中的废水是治理重点。每日排出猪粪约 100 吨 生产污水约 700立方,污水每日最大污水排放量为 800立方4.1.2 综合治理措施 (1)施工期间 加强对施工场地扬尘的治理,施工产生的弃土要及时外运,防止雨天和风天被冲走和吹走,建筑材料,尤其是水泥、细沙的堆放地要设防雨棚盖。限制使用老、旧、尾气排放多的机械和车辆。施工期间炊饮产生的生活废水禁止随地泼洒排放,设置污水收集装置(如缸等),并定期清运;施工人员要有固定的厕所,严禁随地便溺,并定期消毒清运。施工期严禁夜间 22:00 以后施工,以免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限制使用老、旧等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和车辆。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中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后统一处理、施工弃土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处理。(2)生产运营期治理措施臭味:减少猪舍臭味,首先合理规划设计场区的通风和设置绿化隔离带,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卫生防疫距离,做好日常清扫粪尿,定期场地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同时靠场区周围自然环境净化、冲淡空气中的臭味,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猪场臭气浓度在 70mg/m3范围内,达到 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把臭味对周围的影响降到最小。噪音:主要是由通风风机、生产设备所产生的,防治方法除选购噪音低的设备外,还应采用相应措施使其噪音降至 85db 以下。 其它污染物:残留秸秆和青贮料等废弃物一起处理;养殖区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及时运道垃圾处理场。4.1.3 粪污处理 猪场排出的粪尿污水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进行粪尿分离处理,猪粪人工清扫后运到粪污处理区粪肥加工厂集中统一处理。场区内的地面自然降水由于当地降水量太小,采用自由无组织排水的方式排出场区,防止雨水和粪污混合。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处理,猪舍内残留的粪尿和冲洗废水采用暗管排放到粪污处理厂集中处理,经处理后达到畜禽场排放标准,三级处理后进入水生植物养殖净化后,进入水产养殖池塘。并符合当地葡萄园、农田灌溉水质要求后,用做灌溉用水。生产污水经暗管排放到开发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内统一处理。 养殖场对接触粪污地面全部硬化处理,防止向地下渗漏污染水源,并采用干清粪,其中 70%以上左右猪粪被清除,其余 30%以下由水冲至集水井(V01),约 300 吨/天,集水井前设置粗格栅(M01),以防止较大杂物进入集水井堵塞提升泵。集水井内设置搅拌机(M02)以防止猪粪沉积集水井。混合浆液经提升泵(P01)提升后进入专业固液分离系统(M03)。大量固体被分离出,液体自流入调节池沉淀池(V02),在此,水量水质被稳定调节,大部分进入悬浮物自沉入调沉池数个泥斗内,上清液则经过浮动式滗水器(P02)均衡连续的送至酸化水解池(V03)。在酸化水解池内,污水内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可生化性被大大提高。然后依靠液位差等量的被分配到三座高效厌氧反应器(V04),在此,污水自下而上,依次通过均衡布水器(M04)和三项分离器(M05),并通过复合厌氧菌作用,再中温条件下,将其中绝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沼气主要成分),从而实现无害化。此时的污水经稳定存放后已可作为液态肥料喷灌于农田。但浓度仍较大,如处理不妥,或超出土壤负载,容易污染环境。UASB 出水,溢流进入 2 座 SBR(V05)间歇式好氧反应器中的一座。SBR 反应器担负着降解剩余有机物和去除氨氮的重任。由于 UASB 出水可生化性较差,且 C/N 较低,SBR 进水在消纳 UASB 出水的基础上,须引入部分水解酸化后出水。在 SBR 反应池中,通过好氧菌以及硝化反硝化菌作用去除水中有机物及氨氮。其中氨氮的去除是在 24 小时进水中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则通过 12 小时左右曝气过程去除。由于 SBR 混合进水可生化性仍一般,为求达标,SBR 池中,将添加生物载体,以强化好氧进程,此时 SBR出水可确保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可直接进行农田利用,冬季 4-6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