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会考知识检测.ppt
1 1、总星系、总星系-银河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月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通行星, ,它位于它位于金星金星和和火星火星轨道之间。轨道之间。距日远近适宜距日远近适宜才有才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和体质量和体积适中积适中才会形成适中的大气层。才会形成适中的大气层。2、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3 3、 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发生在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光球层, ,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色球层, ,太阳风发太阳风发生在生在日冕层日冕层。 影响影响短波通讯短波通讯 、影响地、影响地球磁场、太阳风导致地球球磁场、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地区高纬地区大气大气出现极光现象。出现极光现象。4、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绕地轴转,绕地轴转,从北极上空看从北极上空看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顺时时针针 ;周期为;周期为恒星日恒星日,真正的自转周期,真正的自转周期 ,线速度由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南北两极点为零,角速度零,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 。 5 5、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右偏,南半球偏,南半球左左偏,赤道上偏,赤道上不不偏。纬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日期和国际日期变度越高偏转越大。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更线:向东: :一般指从一般指从东十二时区东十二时区到到西十二时区西十二时区, , 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经过日界线减去一天. .6、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为1年,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7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年较小 ; 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大值,达最大值,南半球南半球达最小值;达最小值;冬至日: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度达最大值,北半球北半球达最小值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两次直射。赤道在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 8 8、昼夜长短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夏半年夏半年(3.31-9.23) 1.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昼越长夜越短越短2.2.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夜最短,北极圈内北极圈内出出现极昼现极昼 。春分日与秋分日:春分日与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昼夜等长都为都为1212小小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时;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9 9、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 地幔是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分上下地幔地幔是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分上下地幔 。地核是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地核是古登堡面至地心,分内,外核由铁镍外核由铁镍组成。内核为固态,外核为熔融状态。组成。内核为固态,外核为熔融状态。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软流层以上) )。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生物圈是是最活跃的圈层。最活跃的圈层。 1010、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石英,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花岗岩的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和云母。 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如花岗岩、流如花岗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具有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层理构造和存在化石两大特征。两大特征。主要有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煤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煤等。等。 111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 ,表现为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岩石圈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12、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脉是由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和美洲板块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碰撞所形成;陆地陆地板块内部张裂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地带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1313、背斜:向上弯曲、背斜:向上弯曲 早期为山岭;早期为山岭; 晚期可晚期可能成山谷能成山谷 中间老两翼新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向下弯曲向斜:向下弯曲 早期为山谷;早期为山谷; 以后可能为以后可能为山岭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中间新两翼老。1414、背斜成谷原因、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1515、流水侵蚀如我国横断山地的、流水侵蚀如我国横断山地的“山高水深山高水深”峡谷峡谷和和黄土高原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地表形态。 流水沉积:河流水沉积:河流上游山前流上游山前冲积扇冲积扇;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开阔的;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力沉积:在干旱地区如。风力沉积:在干旱地区如沙丘沙丘。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 16、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人类活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平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和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因素。1717、由于、由于热力因素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由于由于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多雨的气压带是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低压带,多雨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随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随太阳直射点在有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规律地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冬季南移。 1818、锋面的特点: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锋面的特点: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的上方。的上方。冷锋过境前天气:冷锋过境前天气:气压低,气温高,天气转晴气压低,气温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时天气常出现冷锋过境时天气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气压高,气温低,天气转晴。气压高,气温低,天气转晴。 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暖锋所产生的降水多发生在锋前锋前,多为,多为连续性降水连续性降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都是都是冷锋活动形成的冷锋活动形成的。 1919、太阳能和地球重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是推动水循环的动力。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的类型。 水循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020、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1)、暖流有)、暖流有增温增湿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2 2)、寒暖流)、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秘鲁渔场是秘鲁渔场是补偿上升流补偿上升流 形成形成(3 3)、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可使污染范围扩大。(4 4)、顺水航行可以节省)、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时间油料、时间逆水反之。逆水反之。2121、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孢子孢子植植物时代、物时代、裸子裸子植物时代及植物时代及被子被子植植物时代物时代;动物依次经历了;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时代、鱼类鱼类时代、时代、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时代、时代、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时代、时代、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时代及时代及人类人类时代。古生时代。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恐龙灭绝了恐龙灭绝了) )。 2222、自然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素的最初来源。气候:温暖湿润的条件气候:温暖湿润的条件有机质少,风化壳厚有机质少,风化壳厚。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生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过程中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的因素。地形:地形:陡坡难以形成深厚土壤陡坡难以形成深厚土壤,阳坡光热足,水分少阳坡光热足,水分少。2323、(、(1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热量,(含南北(含南北) )低纬、高纬地区最为典型。低纬、高纬地区最为典型。(2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水分,(含,(含东西东西) ),以亚洲大陆中纬地区最为典型。,以亚洲大陆中纬地区最为典型。(3 3)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干湿状)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干湿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阳坡比阴坡高阳坡比阴坡高,垂直垂直带谱复杂(多):纬度低,海拔高带谱复杂(多):纬度低,海拔高(4 4)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地形、气候。)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地形、气候。 森林(降水量大于森林(降水量大于400400);草原(降水量);草原(降水量200-200-400400),荒漠(),荒漠(降水量降水量小于小于200200)2424、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可分为城市城市和和乡村乡村两大类型。两大类型。 平原地区平原地区 村落的规模一般较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大,多呈,多呈团聚型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聚居的人口比较多。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小小,空间分布相对,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525、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密度大密度大,呈,呈网状网状,成本低,成本低 。山地、丘陵密度小多呈山地、丘陵密度小多呈“之之”字形字形,成本高,成本高 。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生态破坏等问题。 2626、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湿、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近现代全球平均地以湿润期为主。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北半球中高纬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和热带地区地区和热带地区降水增加降水增加亚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减少了地区降水减少了,雪盖和,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冰川面积减少。2727、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布格局。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的生存环境而灭绝。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更显著。第五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第五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厄尔尼诺、干旱、热浪、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洪涝等) )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828、前煤炭时期:人类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前煤炭时期:人类以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此时被称为能源的能源。此时被称为能源的“木柴时代木柴时代”。 煤炭时期:以煤炭时期:以蒸汽机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 ,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摸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摸开发和利用。后煤炭时期:随着后煤炭时期:随着内燃机内燃机的问世的问世 , , 世界能源进世界能源进人人“石油时代石油时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煤炭为主为主, ,但煤和但煤和石油的生产比例下降石油的生产比例下降, ,天然气、水电的生产和消费天然气、水电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上升比例上升, ,尤其是尤其是石油石油的消费比例的消费比例增加增加很快。很快。 2929、(、(1 1)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大,在一依赖程度很大,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2)(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和的储存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布局的重要因素。(3 3)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后天性资源后天性资源(人才科技、网络信息等)(人才科技、网络信息等)地位迅速上升。地位迅速上升。3030、自然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分为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地貌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生物灾害(蝗灾、鼠灾),海洋灾害(海啸)海洋灾害(海啸)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洪涝和干旱. . 5 5月月华南华南雨季;雨季;6、7月月江淮江淮梅雨;梅雨;7、8月月华北华北和东北和东北雨季,长江雨季,长江伏旱伏旱;8、9月月东南沿海台风东南沿海台风。 3131、 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严重,调节洪水能力减弱;水能力减弱;水系: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水系:河道弯曲,排水不畅。323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归根到底取决于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高高-高高-低低“模式模式(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前)“高高-低低-高高“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等问题现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压力等问题“低低-低低-低低“模式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模式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现人口老龄化、兵源不足和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兵源不足和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等问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高-低低-高高”型向型向“三低三低”型过渡。型过渡。( (出生率出生率以以2.52.5分高低,自然增长率分高低,自然增长率以以1.01.0分高低)分高低)3333、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根本区别在于“最适宜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和和“最大人口数量最大人口数量”显然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要大于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的特点:人口容量的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3434、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资源(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注意其中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与和消费水平。注意其中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反比其余成正比。人口合理容量呈反比其余成正比。 3535、由、由农村到城市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1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如楼兰古城的消亡自然灾害等如楼兰古城的消亡(2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涌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民工潮的民工潮(3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难民潮、战俘遣返等)。(难民潮、战俘遣返等)。 (4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家庭、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种族家庭、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世界上最主要和普遍的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和普遍的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3636、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从贫穷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由农村到城市是落后国家迁移到富裕国家由农村到城市是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我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国人口迁移的现状: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中西部省区,主要流入省区是东部沿海省中西部省区,主要流入省区是东部沿海省区等。总体表现为区等。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从内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欠发地到沿海地区和工矿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原因以自原因以自发性迁移发性迁移为主,为主,目的以目的以务工和经商务工和经商为主。为主。 3737、城市的基本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城市的基本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各种功能分区相对集中但区、工业区。各种功能分区相对集中但是没有绝对界线。是没有绝对界线。 一般而言从市中心一般而言从市中心向郊区的功能区依次为:向郊区的功能区依次为:商业区(商业区(呈点状、多高楼呈点状、多高楼)住宅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占地面积最大、分为高级与文化区、分为高级与文化区相连和低级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分相连和低级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分布在布在郊区和交通线郊区和交通线附近)。附近)。3838、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核心的核心的正六边形正六边形。高级中心地服务范。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围大大,彼此相距,彼此相距远远,六边形数目,六边形数目少少;高级中心地高级中心地包容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务范围覆盖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低级服务范围3939、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上升是城市化最主要标志。城市化最主要标志。4040、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发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早,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高高;城市化速;城市化速度较度较慢慢,许多国家已出现了,许多国家已出现了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的现象。的现象。逆城市化的原因:(逆城市化的原因:(1 1)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 (2 2)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改善。 414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晚发展发展快快城市城市化水平比较化水平比较低低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如拉美的适应。城市发展不合理如拉美的“虚假虚假城市化城市化”亚洲的亚洲的“滞后滞后城市化城市化”。 424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地形: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平坦或起伏更大容易造或起伏更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等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气候:使城市产生气候:使城市产生热岛热岛效应和效应和雨岛雨岛效应。效应。水文:水文: 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水量和,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三废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 城市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434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 : 环境污染严重;中心区人口密集;交环境污染严重;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444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扩大绿化面积。4545、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六、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个方面: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动功能显著增强;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构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城市病”;有更;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水平。 4646、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林等,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 自然区位:东部: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自然区位:东部:光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西部: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附近有灌溉水源;西部: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附近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形地形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畜牧业。 商业和服务业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商业和服务业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主要指向主要指向消费人群消费人群。4747、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 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现代物流业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科技与信息联系应运而生),科技与信息联系。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运输(如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交通运输(如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交通便利的地方) 国家政策(支国家政策(支持)、持)、 科学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条件 (发达)。(发达)。 4848、商品化农业:耕地面积广阔,机械化程度、商品化农业:耕地面积广阔,机械化程度高高,农产品生产成本较,农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低、商品率很、商品率很高高。适。适合于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合于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 地中海式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地中海式农业: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专门生产热带种植园农业: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作物, ,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高。大牧场放牧业:草原面积大,具有生产规模大牧场放牧业:草原面积大,具有生产规模大大,专业化程度专业化程度高高,商品率,商品率高高等特点等特点4949、水稻分布特点、水稻分布特点: :东亚、南亚、东东亚、南亚、东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南亚降水丰富的地区; 影响区位因素有充足光照热量、影响区位因素有充足光照热量、大量水分、大量水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种植历史悠久、机械化水平悠久、机械化水平低低、商品率、商品率低低、科技水平科技水平低低、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量高高5050、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如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市场指向型工业:如市场指向型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面包厂、石油化工厂等。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面包厂、石油化工厂等。动力指向型工业:如炼铝厂、有色冶金厂。动力指向型工业:如炼铝厂、有色冶金厂。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技术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服装设计、电子厂、卫星飞机精密仪表。集成电路、服装设计、电子厂、卫星飞机精密仪表。5151、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输成、集聚一方面能够节约运输成本本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集中处理废弃物弃物;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协作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协作,促促进技术创新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环境生态因素:主导风向的环境生态因素: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下风向,或与,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郊外,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频的上风向上风向。5252、工业转移的方向:从、工业转移的方向:从发达发达地区到地区到发展中发展中地区。地区。工业转移的类型:工业转移的类型: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和资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技术核心仍被发达地区掌握)(技术核心仍被发达地区掌握) 工业转移的原因:寻求工业转移的原因:寻求廉价廉价的劳动力、寻求的劳动力、寻求廉价的土地租金廉价的土地租金和和广阔的市场广阔的市场。工业转移的影响:工业转移的影响:迁入地:就业、环境变差、产业升级(一到二迁入地:就业、环境变差、产业升级(一到二) )。迁出地:失业、环境变好、产业升级(二到三迁出地:失业、环境变好、产业升级(二到三) )。5353、城市与河流:、城市与河流: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武汉、重庆)、(武汉、重庆)、河流入海口(河流入海口(上海、广州)、上海、广州)、 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网密度大南方河网密度大聚落多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布局形态多呈带状。带状。 5454、 因交通没落的城市如因交通没落的城市如扬州、济宁、聊城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等城市。因交通崛起的城市如因交通崛起的城市如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 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交通主要是通过影响人流和物流来影响商业布局的。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布局的。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市区中心市区中心,便捷的,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消费市场(如大润发)。交通运输,广阔的消费市场(如大润发)。商业网点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乡村,对交通运商业网点散布于居民区或广大乡村,对交通运输要求低(方便居民消费如小卖部)。输要求低(方便居民消费如小卖部)。5555、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656、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体现体现人定胜天人定胜天“人类应人类应制天命而为之制天命而为之”体现体现天人相关论天人相关论“顺天时,量顺天时,量地利地利”体现体现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的思想。5757、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的需要,又不对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内涵:展。基本内涵:发展的观念、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的观念、环境的观念、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的观念。5858、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我国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959、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它的后果是使的特征。它的后果是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人类的社会生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具有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特征。以的特征。以实现实现清洁生产和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经活动所造成的,减少经济经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6060、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退耕还草。、土地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退耕还草。措施:恢复植被。控制人口,消除贫困。措施:恢复植被。控制人口,消除贫困。森林资源问题滥伐森林森林资源问题滥伐森林 ,措施:保护和绿化。,措施:保护和绿化。 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措施: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节约使用。措施:跨流域调水,合理利用,节约使用。 海洋资源问题:过度捕捞、盲目围海造地、毁海洋资源问题:过度捕捞、盲目围海造地、毁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坏滩涂、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等 。措施:伏季休渔措施:伏季休渔禁止滥捕禁止滥捕环境污染治理等环境污染治理等 6161、协调人地关系的三个主要途、协调人地关系的三个主要途径:径:控制人口规模;走可持续控制人口规模;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道路;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的道路;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利用。 引起环境问题的三大原因引起环境问题的三大原因:人口的压力;人口的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长的传统发展模式 ;资源的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 6262、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部、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分位于东半东半球和球和北半球北半球。地跨热带、温带。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和寒带,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三面临洋,亚洲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临北冰洋北冰洋;南临印度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西与欧洲相连,相连, 以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与非洲为邻,东北隔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相望,东与北美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海岸线曲折而漫长。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海岸线曲折而漫长。6363、亚洲地形特点:类型复杂多样,以、亚洲地形特点: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地面起伏大:地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四周低, ,多多大江大河大湖:河流呈大江大河大湖:河流呈放射状放射状分布:内分布:内流区面积广大。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气候具有强烈的亚洲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等特征;亚和类型的复杂性等特征;亚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等。融水补给等。6464、欧洲西部属于中纬度的北温带。、欧洲西部属于中纬度的北温带。西西临大西洋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与非洲相望,东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望。 欧洲西部的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欧洲西部的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平均海平均海拔拔最低的最低的一洲,一洲,平原地形平原地形为主,山脉为主,山脉分布南北两端;受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分布南北两端;受四纪冰川活动影响,境内境内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广布。广布。6565、欧洲西部总体特征是、欧洲西部总体特征是温带气候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类型为主,海洋性海洋性特征显著。特征显著。 欧洲西部气候类型: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一,北部一小部分为极地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小部分为极地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温暖湿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畜牧业发达。适宜发展畜牧业,因此畜牧业发达。 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的交在南部地中海沿岸一带,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适宜发展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以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灌溉农业,以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为主6666、鲁尔区以煤炭、钢铁、化学和机械等、鲁尔区以煤炭、钢铁、化学和机械等重工业重工业为主。为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67 67、鲁尔区整治措施:、鲁尔区整治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调整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新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