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师工作述职报告 .docx
精品_精品资料_中医师工作述职报告本人 69 年毕业于 XX中医学院,在XX 县 XX 卫生院工作了 14年,农村的特点是不分科.所以我是名符其实的中西结合全科医生. 72 年我就胜利开展过针灸麻醉输卵管结扎术.成效特好,使西医折服.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能独立治理 西医病房. 79 年本人和一名护士胜利抢救了一名极重型休克型肺炎.我将纯阿托品直接输进静脉,一个晚上就输进500多毫升.这可能是全国的首创.本院的唐XX 院长夫人,西医张 XX要我写论文, 惋惜我没有听, 认为这是大医生的事.她后来调至XX 县人民医院,老公调至XX县卫校任书记.他们可以作证.83 年本人调至XX 市 XX 医院,基本上终止了西医工作,从今专攻中医.但是中医仍旧不分科.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 全科中医师.XX的区的医生把张仲景的药方叫经方,其它的药方叫时方.经方用得好,疗效确定好.下面仅列举数例.,XX局工厂职工胡某,男, 27 岁.左偏头痛七年有余,每天下午加剧,伴有恶心,舌稍红,苔薄白,脉浮昡.用小柴胡汤加味,三剂症缓,六剂治愈.2,谭某,职工家属,女,59岁.三天前受凉,现手脚在晚上抽筋, 汗出纳差, 二便调,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缓.此乃揉痉,桂枝汤主之.我用桂枝汤加味,三剂病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3,王某, 退休职工, 男, 70 岁.心慌头痛, 全身乏力, 纳食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微黄滑,脉细结代.炙甘草汤主之.服三剂,病情明显减轻.两个月后病情再次发作.连服六剂,脉结代消逝.4,冯某, 港退职工, 男, 79 岁.胸闷心慌, 乏力气短, 劳就加剧.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连服炙甘草汤九剂,结代消逝.观看八个月,没有复发.85 年 XX 报出来100 道题,在全国范畴内征稿,其中有一题是半夏泻心汤之君, 成无己认认为是黄连,柯琴认为是半夏. 那么,君药到底谁了?我想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 误下成痞.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遂成痞证.本 方立法,寒热互用,调和阴阳,苦辛并进,顺其升降.一言 蔽之,辛开苦降.这已明说,君药必需是两味.所以,我提 出黄连半夏共为君药.虽写得不好,但金榜唯我题名.我生平第一篇论文,竟不费吹灰之力上了中医杂志.原先小人物也可写论文.同时也为医院争取了名誉,这是XXXX 医院的第一篇国家级论文.虽然中医杂志社把我的名字写成华 XX,但单位名称没有错,XX市 XX医院唯我姓华,整个XX市港务局,几千职工也只有我一人姓X 名 XX.80岁月八十岁月,全国掀起气功热.真假李逵齐上阵,气功大师显神通.气功到底是什么?学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所说的 " 气" 是物质.我认为气功同样是物质.我们知道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人都有电,这种电叫生物电.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足以证明.有电必有场.如声场,光场,热场,电场等等.场是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我认为,气功就是这种特殊物质.气功就是生物场.气功师的生物场特殊强大.我的“气功经络和元气”发表于浙江气功 1986 年第四期.由于对气功感爱好,出了平常修炼,更注意理论上的提高.有一次看到有关人体固氮菌的,我很自然的想到,气功中的辟谷是否和人体固氮菌有关.于是写了篇发给浙江气功.不久就被打回. 我不死心, 又寄给北京的 中华气功.反而被录用.真是因祸得福,省级变成了国家级.退休后我一天也没有休息,连续在外的打工.从深圳到北京,我全国不是的方.实际上打工是最好的学习.正如司马迁所说,行千里路如读万卷书.从今思路更开阔.85 年我就挑战过成无己和柯琴,并得到国家的认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的思想能否再开放一点.治好几个疑难病,发表几篇论文对我们老中医来说并非难事.难的是挑战权威.谁是权威,当然是医圣张XX.叶 XX 就敢挑战张仲景.从张 XX 到叶 XX、王 XX、吴 XX、薛 XX 等温病学派的产生经受了漫长的一千五百年.我认为叶天士特别不简洁,他确定是娴熟的把握了伤寒杂病论,而且在实践中发觉了它的很多不足之处.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创出一个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的学科.在外感温热篇中,他第一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如论治法,就与伤寒大异也.”直接挑战张仲景,他早就发觉伤寒杂病论只能解决一部分临床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新治法.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太机械,简洁束缚人的手足,在其次条中他提出“在表的用辛凉轻剂,挟风加入薄荷、牛蒡之类,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他为什么不制定完整的方药并制定剂量,不是他定不出来,而是让后人敏捷机动的去临床应用.不言而喻,他认为伤寒杂病论虽然给后人指出一条路,同时也制约了后人,使很多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值至现代,仍有人以使用仲景原方而骄傲.一千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天翻的覆的变化,莫非疾病和人的体质就没有发生一点点变化吗?舟已行而剑不行,求剑如此,不亦惑呼.汉代是否有温病?有多少?当时人们又熟悉了多少?难经.五十八难中明确指出:“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所其苦各不同.”有多少暂且不说,只是当时人们熟悉太少了.中医有生命,有生命就会有进展.从伤寒到温病经受了一千五百多年,从温病到下一个新的学科要经受多久了?现在的中医走到终点了吗?现在的中医学问够用吗?进展是 必定的,怎样进展?我认为不是中为西用,而是西为中用,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_精品资料_不是复古,而是借鉴.我们中医工作者要乘改革之风,以西医为标,以中医为本,推出新的学科,推出新的辨证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万辨不离其经, 新的方法必定从 易经难经黄帝内经中产生.期望我的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华用宣XX.9.10.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