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问答及测量.ppt
儿童行为问题及测量,张雨青 中科院心理所,一、儿童行为问题的测评,Thomas Achenbach的CBCL(Child Behavior Checklist),YSR(Youths Self Report)和TRF(Teachers Report Form)最具权威性 其他: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The Childrens Behaviour Questionnaire,CBQ,家长与教师) 量表的引入问题:在解释从国外常模所得的标准测验分数时调整临界值,或者建立一个本土化的常模,即用较大的规范样本来确定量表测验分数的分布,以此为标准评估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测查的方法,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父母评价4-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以及情绪和行为问题的量表 包括七个问题组成的能力量表,118个项目(包括9个维度)组成的问题量表,用来评定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父母在填写表格时,如果问题项目不符合孩子的情况,就评0分,如果有时或偶尔符合就评1分,非常符合或经常符合就评2分。要求父母根据孩子近6个月的情况来填写。,父母评价儿童行为问题量表(CBCL)的维度,1:焦虑(Anxious)/抑郁(Depressed) 2:退缩(Withdrawn) 3:身体不适(Somatic complaints) 4:社会化问题(Social Problems) 5:思想问题(Thought Problems) 6:注意力问题(Attention Problems) 7:违规行为(Rule-breaking Behavior) 8: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9:其他问题(Other problems) 另:焦虑抑郁、退缩和身体不适归为内隐性行为问题; 违规行为和攻击性行为归为外显性行为问题,CBCL的修订,忻仁娥等(1992)、王玉凤等(1989),刘贤臣等(1997)等。 其中,刘贤臣等对2490名6至11岁的山东省儿童用CBCL的测试结果表明一致性系数为.93 ,重测信度为.90(1999)。,教师评价儿童行为量表(TRF),由Achenbach等设计,适用于4-18岁儿童和青少年。由能力量表和问题量表两部分组成,能力量表包含学习成绩和适应功能2个内容,问题量表纳入统计分析,条目共计120个。 Achenbach基于因子分析将TRF归纳为l0个因子,除增加一个外显性行为问题因子(多动冲动)外,其它内容与结构同CBCL家长评价量表大体相同。,TRF的修订,刘贤臣等与1999年在山东对6-11岁的2936名儿童(男1483人,女1452人)进行了TRF的测查,结果表明:重测信度是.83,问题总分的Cronbach alpha系数分别为.94,分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的范围是:.62到.87(平均值为.72) 苏林雁等人(1997)在湖南省对TRF进行研究,在湖南省6个有代表性的地区抽取5-16岁城乡儿童1056名,经信度、效度检验,认为5-11岁男女,12-16岁男孩常模的外显性行为问题部分适用于我国儿童,内隐性行为问题及思维问题的信度效度尚需进一步提高。,划界分问题,理想的筛查工具需要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以此来划分分界点。Achenbach推荐以标准化样本的行为问题总分第90百分位及各行为问题分量表的第98百分位作为划分临床范围与正常范围的界值。但不少研究发现这些界值偏高,以致灵敏度降低,不易筛查出儿童的行为问题。 苏林雁等对CBCL和TRF在儿童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的研究中指出:认为两量表可以用作流行学调查的筛选工具,其灵敏度CBCL要好于TRF,两量表相结合使用则更好。并且使用ROC曲线检验了最佳划界标准,认为CBCL第80百分位,TRF第75百分位为最佳划界点,使用分量表筛查则以第84百分位为佳。,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 (the Youth Self-report,YSR),YSR由112个条目构成,除问话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外,在内容与结构上与家长用CBCL大体相同。由能力量表和问题量表两部分组成,能力量表包括活动性和社会性,问题量表仍然包含9个因子的内容,累计条目得分为YSR总分。,YSR的修订,刘贤臣等对Achenbach的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1997),以1473名12-18岁青少年学生和80例精神障碍患者为测试对象,结果;YSR的Cronbach alpha为.92,分半信度为.93,重测相关系数男女生分别为.80和.75。病例组YSR总均分显著高于青少年学生。分别以各因子98百分位数和YSR总分90百分位数为界值。正确分类概率分别为90%和89%。并提示YSR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被认为是青少年行为问题自我评定的一个有效测量工具。,相关参考文献,1:苏林雁,李雪荣,罗学荣等.Achenbach教师报告表的湖南常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4):206210 2:苏林雁,李雪荣,杨志伟等.CBCL及TRF在儿童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中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3740 3:刘贤臣,郭传琴,刘连启等.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00205 4:王玉凤等: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3),104-110 5:忻仁娥等: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称是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55. 6:王静,张雨青,梁永亮(2005):Achenbach 青少年自评量表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测查结果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21-625. 7:王静,张雨青,梁永亮(2005): 应用CBCL、YSR、TRF量表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测查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讨论题,当前中国社会,如何看待体罚?你是否使用体罚对待你的孩子?,二、其他相关儿童行为问题的测量,1:儿童事件冲击量表(CRIES) 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The 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 CRIES) 来源于Horowitz等于1979年研制的事件影响量表(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IES),最初为成人PTSD症状筛查自评量表。但由于儿童对于其中某些条目不能完全理解,Dyregrov等人于1995年将其修改为个条目版,之后Smith等为使其与DSM-IV的PTSD诊断标准一致,又新增包含个条目,最终形成13个条目的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它更易于儿童和青少年理解。 CRIES适用于岁以上的儿童,此量表是基于创伤经历者普遍存在的个主要症候群(闯入性回忆和回避性症状)的假设上建立起来的,包括闯入(个项目)、回避(个项目)和唤起(个项目)个维度, 主要项目得分分别是0,1,3和5,最高得分是65分。分数越高,表明更有可能存在PTSD的症状。 研究:陈纬等人分别在震后半年和一年使用对四川省绵竹市的203名-年级学生进行重复施测,结果显示,地震半年后有的青少年可能罹患PTSD;地震年后尚有的青少年可能存在PTSD问题。,姓名: 年龄: 性别: 日期: 指导语:当遇到地震时,很多儿童及青少年会感到有压力。请想一想地震,然后就过去的两周内的情况,在以下的题目中圈出最适合你的数字。 在过去两个星期中: 完全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你会无意中想起地震吗? 0 1 3 5 你会尝试将地震从记忆中除去吗? 0 1 3 5 你的专注力或注意力有困难吗? 0 1 3 5 你会不断地对地震有强烈的感觉吗? 0 1 3 5 与未发生地震之前相比,你会更容易受 惊或感到紧张吗? 0 1 3 5 你会避开一些令你想起地震的东西吗 (例如:某些地方或场合)? 0 1 3 5 你会尝试不去谈及地震吗? 0 1 3 5 地震的情景会在你脑中出现吗? 0 1 3 5 其它东西会不断令你想起地震吗? 0 1 3 5 你会尝试不去想地震吗? 0 1 3 5 你会容易感到烦躁吗? 0 1 3 5 就算是不必要,你仍会保持警觉吗? 0 1 3 5 你睡觉有问题吗? 0 1 3 5,2:儿童心理弹性量表 心理弹性( esilience) 是指个体面临困难或处于逆境时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又称“复原力”“抗逆力”“心理韧性”等。 20世纪80 年代以前,研究者认为:不利的处境一定导致发展的负面影响,处境不利儿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其发展遵循着: “处境不利( 高危) 压力适应不良”的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逐渐注意到,有些处境不利儿童发展不良,有些儿童却发展得很好,甚至超出了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呈现出: “处境不利( 高危) 心理弹性适应良好”的轨迹 危机的概念 针对儿童心理弹性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探索心理弹性的终极目的是发现个人生存和成长的力量源泉,使逆境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最小化,使个体的适应和成长最大化。 心理弹性的培养:通过干预和训练可以提高心理弹性 研究发现:受训者心理弹性的提高并非得益于培训内容,而是源自于受训者参与培训的经历和体验,使他们从中体悟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信念和期望。 心理弹性训练计划:Sternberg 提出“另一个3R”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学会推理(reasoning)、韧性(Resilience)和责任(responsibility)。 心理弹性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组织的竞争力,所以开发出一系列的韧性培养方案,甚至提出“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的概念。 心理弹性的测量:成人心理弹性量表(Connor和Davidson的心理弹性量表)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儿童复原力量表(Resilience),指导语:下面是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请根据您近一个月来的实际情况,在每道题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并在你的选项上划“”。 从来没有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 1. 当发生变化时,我能够适应12345 2. 不管我的人生路途中发生任何事情,12345 我都能处理 3. 当我面对问题时,我试着去看事情12345 积极的一面 4. 由于经历过磨砺,我变得更坚强了12345 5. 在生病、受伤或苦难之后,我很12345 容易就能调整过来 6. 纵然有障碍,我相信我能够实现我12345 的目标 7. 在压力下,我能够精神集中地思考12345 问题 8. 我不会轻易地被失败打倒12345 9. 当处理生命中的挑战和困难时,12345 我想我是一个坚强的人 10. 我能够处理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12345 感觉,例如悲伤、害怕和生气,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Tedeschi & Calhoun,1996) 指人在应对灾难后的过程中,也会发生积极的心理变化,并获得一定的个人心理成长。 测查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Tedeschi & Calhoun,1996),3:儿童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内容,(1)更加珍视与他人的关系,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了(Relationship to others, RO);(2)发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新的可能性(如新的兴趣、爱好)或发现了新的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或人生目标(New possibilities, NP);(3)发现了个人的一些性格优点和内在的力量,如自己能够坚强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Personal strengths, PS);(4)个体在生活观念、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Spiritual change, SC);(5)更加感激和珍惜自己当前的生活,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Appreciation for life, AL) (Tedeschi & Calhoun, 1996, 2004)。,儿童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C),指导语:有些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而有的事情则不是。例如,你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就与地震发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了,而有些事情则没有发生变化。我想听你谈一谈地震之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有些孩子告诉我:在地震之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感受和思考周围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你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吗?你发现地震之后你有了哪些变化? 没有变化变化很小有些变化变化很大 1. 我更加认识到人们是多么友好。0123 2. 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些生活中的大问题。0123 3. 我知道了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0123 4. 我能更好地了解生活的意义等精神方面的事物。0123 5. 我与其他人(家人、朋友、同学)更加亲近了。0123 6. 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0123 7. 我有机会做我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情了。0123 8. 我的精神信念或信仰变得更加坚定了。0123 9. 我能够处理或应对更多的事情了。0123 10. 我对自己长大之后想要过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0123,相关参考文献,1:Zhang,N.,Zhang, Y.Q., Wu, K.K., Zhu, Z.H., & Dyregrov A, (2011).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urvived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52,236-241. 2:Wang,L.,Shi,Z., Zhang, Y., and Zhang,Z.(2010).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in Chinese earthquake victims.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64: 3:Chen,Z.,Zhang,Y.,Zhang,N.,Liu,Y.,and Dyregrov,A(2012).The 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 (CRIES)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exposed to debris flood: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PLoS ONE, (7(8): e41741. doi:10.1371/journal.pone.004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