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13页).docx
-
资源ID:37306056
资源大小:146.7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13页).docx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第 13 页搭石教学设计 (修改后)【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旨在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并由文想开去,感悟生活中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写的一篇散文,语言朴素而清新,意境秀美。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出乡亲之间那种极淳朴、原生态的人性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截取了五幅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课前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桥的图片)师:这些桥有什么作用?这些形形色色的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2、(出示情境图,,配以音乐)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3、师板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出示词语)指生朗读,师正音,指导朗读多音字“涨”、“间”。2、指导书写“涨”。师范写后学生书写3、(出示问题:1、什么是搭石?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扣住了文章的精华,抓住了读文章的主体感受,起到了以面促点的作用。】4、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5、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1: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2: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3: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4:脱鞋绾裤。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麻烦)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6、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7、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生汇报,师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板书)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1、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出那些美丽的风景,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2、生自主默读、圈划,师巡视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1、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相机出示句子)预设画面一:老人摆搭石“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课件出示语段)1、角色互换。找一名学生当老人,教师采访:“当你发现搭石不平稳时,你会想什么?你会怎么做?摆好搭石后,你又会想什么? “ (教师边采访,学生边表演边回答)2、师: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心里想的是谁?3、师问生:“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加深学生的理解)4、这是位怎样的老人?生1:为别人着想生2:无私奉献(板书:无私)5、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6、师:是呀,多么善良的老人啊,这真的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预设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课件出示语段)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师: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师:(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2、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找生读句子)3、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指导朗读。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里,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还有想读的吗?(指名读)【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协调有序”字意,再做动作理解词义。通过创设情境,一次一次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再通过拍击节奏,帮助学生想像画面,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了画面的美。】4、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出示课件,配以音乐)你们看 (师范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找多名学生读,并适时鼓励)5、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生再次融情朗读)6、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词妙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预设画面三: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课件出示语段)1、找两名学生表演当时的场景,体会谦让美。2、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谦让)。3、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指生读)预设画面四: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出示语段)1、理解“伏”,找学生表演。师:“伏”字是会意字,犬匍匐于人面前,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地读几遍)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讲“理所当然”)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谈“理所当然”)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师: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2、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尊老爱幼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生:敬老3、师:他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生: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4、师: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生:一道风景【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有主次地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人文内涵。】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1、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出示最后一段)指学生朗读。2、出示小诗,总结全文“小小搭石寻常景,细细摆放为他人。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生朗读)3、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出示课件) “美就在身边,美是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评价等,师生之间可适时适当地展开对话,老师稍加启发,既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充分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板书设计】21、搭石 一 道 风 景 无 私 谦 让 敬 老 【设计意图:板书抓住 “一道风景”,及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设计成一块块的搭石,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