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6页).doc
-
资源ID:37312538
资源大小:12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6页).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第 6 页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第二课时课堂一、品赏音画识知音 1、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知音难觅的故事伯牙绝弦。这时我想把这个故事给大家朗诵一遍。(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和画面) 2、生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一边听老师配乐深情朗诵。 3、师:同学们,你们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呢?4、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5、师:你们一定也想向老师一样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吧!接下来的学习你会如愿以偿。【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优美的音乐和画面,感受知音情深的故事,为接下来的感悟朗读做好铺垫。同时教师示范背诵也给学生很好的启发诱导。】二、纵情吟诵悟知音(一)感悟子期的“善听”1、师:你能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2、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3、师:怎么理解这句话?4、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5、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6、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7、师:谁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8、生深情朗读后大声齐读。【点评: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善哉”来启发学生感悟钟子期对伯牙弹琴由衷的赞叹。并引导学生三次深情朗读。】(二)感悟伯牙的“善鼓”1、师: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入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3、师:体会得真好!如果我们分男、女来读的话,你们认为男生读哪一句比较好?4、生:“泰山”的句子。(男生齐读,很有气势。)5、师:如此豪迈的声音让我想到了巍峨的高山。第二句就由女生来读。(女生齐读,很有感情。)6、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奔涌的江河。好!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我们一起再读这两句。7、生齐读2、3句。8师:难道伯牙真的是要借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呢?9、生:他的志向,他的胸怀。10、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11、生:像泰山一样屹立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的胸怀。 (全场掌声) 12、师:这样看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中的“志”一定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13、生再读2、3句,体会伯牙寄托在琴声里的志向和胸怀。【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意境,然后分男女角色读,齐读,体会伯牙的善鼓。】(三)感悟伯牙子期相遇的柔情1、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谁能得之呢?2、生:钟子期!3、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4、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5、师:(板书:念)是啊,八月十五这天,他独自一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想像伯牙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他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6、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7、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8、师: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9、生:心有灵犀。10、师:(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11、生:知音。12、师:(板书:知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13、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14、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15、生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16、师:一个伯牙,一个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默契,何等的幸福!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快乐和那份欣喜吧!17、生齐读课文前4句。【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知音相遇的画面,采用师生交换朗读的方式,齐读,深入体会知音情深。】(四)感悟伯牙痛失知音的悲怆1、师:如果说课文前四句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知音相遇的柔情图,那最后一句则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2、生想象交流(描述了一幅痛失知音的惆怅图。)3、师:从此还有人能知伯牙之志吗?4、生(齐答):没有! (师擦去板书:志。)5、师:还有人能知伯牙之念吗?6、生(齐答):没有! (师擦去板书:念。)7、师:还有人能知伯牙之心吗?8、生(齐答):没有! (师擦去板书:心。)9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啊!(擦去板书:知音。) 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点评:一次,二次,三次,四次,连擦四次,分别表现出的是:子期逝去,无人再知伯牙之志,无人再知伯牙之念,无人再知伯牙之心;世界之大,伯牙却再无知音之人。四次擦去,如四次重锤敲击在学生心上,伯牙的伤痛欲绝,学生感同身受。很妙的教学设计,很好的课堂生成。】10、师:此时你想安慰他、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11、生动笔写感受,交流。【点评:引导学生想象,交流,然后再写,带着感情朗读。这样读、说、写有机结合,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痛苦,从而也很好地完成了课堂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三、千古传唱怀知音1、师:同学们,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2、生齐读全文。3、师:今天,就在这节课上,我们六(2)班的同学们也在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诵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隐去全文)3、生集体激情背诵。4、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5、生:知音。6、师:(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7、生:知音!【点评: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主题。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会深刻体会到伯牙绝弦的内涵:“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知音情谊的深厚,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以朗读体悟情感的方法被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