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0页).doc

    • 资源ID:37314517       资源大小:29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0页).doc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 11 页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自然增长率降低并不意味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就减少。2二战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的原因?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3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高龄少子化” 现象,使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可能使未来经济发展一蹶不振。因此必须大力推广 鼓励生育 的政策并 适当接纳移民 。5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三种类型,其中: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全 球: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实质还是传统型)我 国:基本现代型6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人口自然增减 和 机械增减(人口迁移)。7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特点举例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旧大陆到新大陆1516世纪,欧洲人、非洲黑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二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8.我国的人口迁移时间原因特点意义古代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人口移动规模小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背井离乡大批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流量增大,频率加快 自发流动为主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9美国的人口迁移: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1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l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l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婚姻等l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l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13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 有利影响: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迁入地】 有利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14.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 (成正比) 科技发展水平 (成正比)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而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资源状况。1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16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正面】 缓解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促进迁入地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负面】 对城市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一般来说,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相反。2城市形态的类型: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功能区。4三大功能区比较: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形成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向外扩展的趋势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核心点。特点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第二环是过渡带,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轻工业活动而环境恶化,最后成为新来移民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住宅带,居民多从过渡带迁来,因为不希望离工作点太远而集聚在此。中产阶层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这里住房条件较好。第五环是通勤带,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高房租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地势较高,环境较好。随着城市的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随着中等级住宅区的外移,近市中心的部位逐渐演化为低级住宅区。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批发业务主要分布在市中心附近,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又可接近市场。低级住宅区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则向城市的另一侧发展。l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核心;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者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6 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7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9我国的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是 城市人口规模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10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等级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等级高,服务范围比较大。11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12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13. 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 和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14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动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15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6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17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5%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8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1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l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 市场 因素。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举例: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5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6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不足(不过已有东水西调工程)【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和技术先进,交通便利。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 较高【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 8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9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较低 科技水平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10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 农业科技先进1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牛、羊) 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13.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1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完善交通(铁路的贯通)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 开辟水源(打机井)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15乳畜业的主要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紧邻消费市场)。16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平坦,利于种植牧草和饲料。【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根据工业主要区位因素的不同,把工业分为五种类型:工业类型主要部门形成原因原料导向型制糖业、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市场导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化工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动力指向型有色金属冶炼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廉价劳动力导向型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技术导向型集成电路、航天、激光、精密仪表等工业技术要求高2. 工业主要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3. 写出以下工厂的污染类型及布局要求钢铁厂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应建在当地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远离居民区和农田酿造厂、水泥厂空气污染应建在当地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或建在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造纸厂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自来水厂无污染河流上游,水质好的地方 普通服装厂无污染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化工厂空气污染、水污染 应建在当地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4.鞍钢的区位优势: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主导),靠近市场 ,交通及用地 、用水条件较好。 5.宝钢的区位优势:接近消费市场(主导)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劳动力素质高资金雄厚。6.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大煤田(鲁尔区)大铁矿(鞍钢)消费区(宝钢)。7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国家政策;乡土情感;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8. 工业联系: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9工业集聚的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10工业集聚的不足:易引起环境污染。1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市场12. 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13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14. 鲁尔区消除污染、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工厂废气、废水等的排放,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15.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比较项目传统工业意大利新兴工业生产规模大型企业为主以中小企业(250人)为主主要工业部门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地域联系紧密,生产集中生产过程分散工业分布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集中程度高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资本集中程度高低16. 意大利工业小区(1)特点: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2)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17.高技术工业的特点有: 科技人员比例高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多产品面向世界市场18.影响电子工业布局的条件有: 知识、技术密集(主导因素) 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19.“硅谷”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有: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交通便捷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知识和技术密集) 市场稳定 优越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2070年代末,美国电子工业建到得克萨斯州、东南亚、墨西哥等地的原因是: “硅谷”的土地已经被占用殆尽,得克萨斯等州、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1.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水路运输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 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日益网络化、国际化、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3.集装箱运输的优点: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4. 简要说明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区发展的重大意义。经济意义:将西南与华南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有利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 有利于社会稳定。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大类。5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6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7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8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9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10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11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13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并确保不对 其他国家 的环境造成损害14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15共同性原则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1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深刻的环境危机。17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综合利用  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18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0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