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14页).doc
-
资源ID:37323058
资源大小:51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14页).doc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第 14 页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教学难点】: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等。【教学方法】:读图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图片展示:华北平原的小麦种植业、江汉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内蒙古草原的畜牧业、大兴安岭的林业、海南的渔业、云南的花卉业。师:什么是农业生产? 答: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就是农业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师: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答:因为荔枝是热带地区的水果,北方的气候条件不适宜荔枝的生长。师总结:(前人不是没有做过,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在人类的所有生产活动中,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最密切,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地域的形成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板书)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图片形象而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概念。2、通过语文课中学过的诗句和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承转过渡读图指导板书活动设计与小组协作1板书延伸探究规律总结学生活动2:合作探究关注热点材料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承转、过渡活动与探究3板书规律总结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课堂小结1承转、过渡活动与探究3思维拓展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读P42教材“泰国渭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国家,讨论分析这两张图表现的农业景观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答: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由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学情预设】学生的描述可能是多方面的,会有许多观点,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师 :(总结)位置的不同实际上指的是区位的不同。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即在什么地方?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受什么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在什么地方(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相互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受什么影响学生活动1:如果给你一块土地,你要选择种植什么作物?需要考虑什么因素?活动设计: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可选择以下四个区域或自主选择某一地区:海南岛东部沿海平原、东北平原、江南丘陵 、华北平原资料提供:不同作物的习性如下: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油菜 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 小麦 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茶叶 喜温好湿,喜酸好阴,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水稻 性喜暖湿,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玉米 性喜暖湿,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 大豆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棉花 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 黄麻 喜高温,水分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结果展示:学生分别展示其结论,并叙述理由。活动小结: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板书) 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 : 气候类型,特点,是否适宜?地形: 地形类型,是否平坦开阔?土壤: 土壤类型,是否肥沃?水源: 河湖、冰雪融水、地下水,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是否广阔?交通: 是否便利?政策: 是否优惠、扶持?劳动力:是否充足、廉价?机械: 机械化程度高低?科技: 是否发达,经验是否丰富?延伸探究:展示武夷山的茶园、山东丘陵的花生、华北平原的冬小麦、东北平原的春小麦。问题设计:1.为什么同是平原地区,华北平原是冬小麦,而东北平原是春小麦?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又香又甜?3.为什么内蒙古东部是牧业而同纬度的松嫩平原是种植业为主?师:(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复种指数、产量高低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亚热带的柑橘;我国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地形坡度过大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而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三江平原的种植业;江南丘陵的立体农业水源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西北的灌农业或绿洲农业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说明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形成的以蔬菜、肉、乳等为主的农业基地以及园艺业;订单农业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方便快捷的交通,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政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商品粮农业基地建设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美国、澳大利亚、我国东北等地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水田农业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影响农业发展扩大种植范围、提高单产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学生活动2:合作探究课件展示课本43页活动题,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小组讨论分析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根据所给资料和图片,分析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和学生一起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孟买和罗马的地理位置,形成空间概念) 答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而地中海气候夏季虽热量充足,但降水稀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则无法发展水稻种植业。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泰和县的位置,建立空间概念) 答2:泰和县的千烟洲属于丘陵山区,年降水量大,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如果在丘陵山区耕作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这里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以及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合发展耕作业。而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发展鱼塘养鱼业是因地制宜的做法。 师小结: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3:发生这种农业景观的变迁主要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作物,农民收益是逐渐增加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济发展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鲜花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师小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产品种植的自身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如土地价格、农产品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状况等。 热点探究 2012年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连续第9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体现了哪些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因素、科技因素。(学生发言,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例1(2011·新课标全国卷)二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参考答案:(1)C (2)D (3)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了不同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的差异,意在考查考生结合不同区域的特征分析该地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巴西位于低纬度地区,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中不少地区的土地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今后可以开垦种植大豆,因此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大,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 第(2)题,本题考查了影响农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巴西是个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劳动力的价格较低,从而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低于美国。 第(3)题,本题考查了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依靠经验,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我国大豆的质量较低,故今后我国应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提高大豆质量。课堂练习1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2)甲地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3)甲地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质棉产区,其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和热量丰富 B劳动力丰富 C水源充足 D科技水平高参考答案:(1)B (2)C (3)A解析:第(1)题,农业地带的形成主要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业地带的变化规律与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在此题中是一致的,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的原因符合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第(2)题,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气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第(3)题,甲地光照、热量丰富,是产优质棉的主要原因。(过渡) 师: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 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生阅读讨论,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师提示: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3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答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场之问紧密联系。通过技术投入大大克服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提高了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答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等对地中海地区农业(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和法国相比,西班牙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但法国“时鲜业”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 建议: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如利用气候条件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教师总结: 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板书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机械劳动力科技一般比较稳定利用有利因素改造不利因素不断发展变化图片展示:“蔬菜大棚 ”、“ 喷灌、 滴灌”、 “梯田”师总结: 例2(2011·福建高考)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1)(2)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参考答案:(1)C(2)B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运用工程措施改变山坡地坡度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说明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 第(2)题,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了地表的水土流失,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进而起到增产的效果。课堂练习1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1)(2)题。(1)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2)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参考答案:(1)C(2)C解析:第(1)题,阶段甲、乙两城市交通等条件比较落后,保鲜、冷藏技术不太发达,鲜花和蔬菜产区分布在城郊是为了在空间上接近市场。第(2)题,阶段甲、乙两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保鲜冷藏技术也得以提高,农产品实现了远距离输送,使生产条件更好、生产成本较低的鲜花和蔬菜产区乙最终占领了整个甲城市场。课堂小结1: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土地不但要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发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如何进行农业的区位选择思路:(1)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首先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2)其次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据此来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3)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密切注意最富变化的市场、交通因素)特别提醒 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具体案例如下:判定角度典例分析主导因素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水源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三季稻热量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形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保鲜技术 (过渡)不同的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不一样的,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的地域、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地区,这就是农业地域。 (板书)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 农业地域的概念2. 农业地域的特征 讲解: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师: (过渡)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特色呢? 答: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师:(讲解)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我们就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为例,来探讨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 案例2探究:阅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师: 什么是混合农业? 答1:混合农业主要是既从事耕作业又从事畜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师: 澳大利亚的农业在世界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答2: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 活动与探究3: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板书)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区位条件:(1)生产特点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最著名的是墨累达令盆地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优点土地交替使用,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交替进行,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根据市场决定生产比例,农业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不利条件水源不足,灌溉不便;过度引用河水,易造成湿地萎缩;大水漫灌,易造成土壤盐碱化解决措施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3. 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师提示: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澳大利亚的地形,分析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该题。) 图片展示: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师:请同学们看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想一想: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与降水、气温、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先说一说小麦一牧羊带在其降水分布图上的位置。答l:小麦一牧羊带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部。尤其东南部,这里处在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在300750 mm,降水适中,非常适合于小麦的生长。 师:再看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说一说小麦一牧羊带在该图上的对应位置。 答2:从气温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小麦一牧羊带所处的位置1月(最热月)温度约20左右,气候温和,适合小麦和绵羊的生长。 师:再来看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图和小麦一牧羊带之间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答3:小麦一牧羊带所处的位置人口密度基本在110人/平方千米之间。既保证了足够的劳动力,又接近城市消费市场。 师:(总结)降水、温度、水源等为小麦一牧羊带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原先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牧羊业逐渐转变为小麦一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所以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发展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作用。 (板书)(2)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东水西调,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政府鼓励扶持例3(2011·浙江高考)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B C D(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河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 B C D参考答案:(1)D(2)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特点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第(1)题,由图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结合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种植的小麦主要作为牲畜饲料,部分出口,而绵羊的出口量很大),故可以判断最能说明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第(2)题,因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因此大量引用河水,易造成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盆地因引水漫灌,极易造成盆地土壤盐碱化。 思维拓展:影响农产品竞争优势的因素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农产品总量、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农产品单产量高的原因:农业科技水平高,能够培育良种;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多。(2)农产品总产量高的原因:单产高,耕地资源丰富,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高。(3)农产品生产成本低的原因: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高,劳动力生产成本低。(4)农产品质量高的原因:农业科技水平高,光照、热量等自然条件优越,农药残留少等。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我们主要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对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3、找出两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建立空间概念,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培养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看图、比较分析,从而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4、通过活动设计与小组协作,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并 培养团队精神与综合分析能力 5、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有充分的地理材料来完成活动6、多元评价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7、通过延伸探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8、此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分别通过三个实例,分析气候、地形和土壤、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9、让学生养成关注热点材料的习惯。10、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在高考中涉及到的出题点很多,通过高考原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11、及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12、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探讨,对学生进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观念的渗透13、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人类通过科技是可以对局部地区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的。14、通过高考原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15、及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16、通过构建答题思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17、通过混合农业景观图片展示化抽象为直观的,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混合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有利于学生分析该农业类型的形成。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路。 18、通过高考原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农业区位的选择农业区位的含义自然因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分结果农业地域的概念 【课后练习】: 1.请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古巴的甘蔗、我国河西走廊的粮棉、黑龙江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 2.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的农业,一般应建立( ) A.工业原料基地 B.商品粮基地 C.商品棉基地 D.农副食品基地 3.20世纪90年代,新疆的棉花生产在我国的地位迅速提高,原因有( ) A.水源充足、土地广阔 B.光照强、热量丰富 C.向中亚地区出口便利 D.劳动力资源丰富 热带草原气候,水热充足,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的粮棉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地势低平,河网密布。低洼处长期积水。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