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让品德在生活中积淀升华(4页).doc
-
资源ID:37336057
资源大小:15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品德论文:让品德在生活中积淀升华(4页).doc
-小学品德论文:让品德在生活中积淀升华-第 4 页小学品德论文让品德在生活中积淀升华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实践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上好这门课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能力。该教材处处体现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个个生活场景,一个个鲜活的话题无不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的教学已不是简单的道德灌输,而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学生的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作为载体,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在几年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巧借课文插图,唤起情景想象。“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欣喜地发现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篇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插图,来表现生活的内涵。这些插图有的是揭示主题,画龙点晴;有的是补充文字,丰富内容;有的是抛砖引玉,活跃氛围;有的是图形点缀,激发想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这些资源,多形式灵动地呈现插图范例,使教科书成为一种“活性因子”,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成为师生对话、创造教学资源,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努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亢状态,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时,我常借助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社会。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们赢了一课时,课堂上我针对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意。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插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你们有过类似的活动吗?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便都打开了话匣子,把平时自己参加的各种活动体验,观察到的有关活动过程都形象生动地表述出来。大家讨论着、争辩着、分享着这样巧借插图,避免了老师过多乏味地讲解与分析,教学目标就这样达成了。课堂上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同时收获了友谊与快乐。二、利用乡土文化,充实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资源也越来越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乡土文化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它取材于本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将会极大的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它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而且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如今,网络已经迈进了人们的工作乃至生活中,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普及,小学生上网的人数日趋增多,网络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 。小学生已经把网络当成了游戏交流的平台。沉溺在其中,自然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设计了一份网络利弊调查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了解掌握了学生上网的时间与目的的,并利用晨会、班队会等途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另外,新河小学是全国百年名校,浙江省示范学校,生物科技实验学校。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自编了一套知识性、系统性、生活性、风趣性于一体的乡土教材。教学中我把这一乡土资源引用到课堂中来,做到乡土教材与品德教材相结合。不但充实了课程资源,而且教育了学生,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三、 表演游戏小品,增强生活体验。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品德学科教学的方法、手段,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不追求活动的数量和活动的表面的热闹,只追求活动的内涵和质量,活动对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和终生受用的体验与认识。活动化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它的引入对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动化教学彻底打破了传统德育课堂的沉闷、呆板、单一,师生双方都充分沐浴在生动和谐的相互影响之中。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思考、发现和创新,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不断生成提高。活动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比赛、小品,也可以是相声、短剧等。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设计相关游戏等活动来辅助教学。如绿色小卫士教学时,我设计了短剧北极熊的眼泪,用上了现时代幽默的语言。北极熊擦着眼泪:冰哪儿去了?咋就这么热呢?耐人寻味的结尾让学生在爆笑之余进行思考,有所反思,有所醒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在活动中得到成长,文明礼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如在教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表演各个职业在岗位上的工作。学生们表演得津津乐道,惟妙惟肖。模拟角色活动使他们体会到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我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感悟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四、指导课外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活动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活动时空应该是开放的,有课堂中的活动,也有走出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有用的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他们在活动中成为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从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取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热闹非凡的市场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完成一张调查表,有目的地去商场进行观察、体验、探究。课堂上让学生说说调查过程怎么样,你是怎么买东西的?注意些什么?同学们讨论的很多,大谈自己在调查中的失误、经验等。经过讨论同学们对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相关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购物的方法。为了“检验”大家,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购物。在超市里中,同学们把自己获得的购物的知识都用上了,都买到了自己满意的商品,并且感受到了现代化市场为人们购物提供的便利。实践活动就是如此,能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能锻炼学生的诸多能力,能使学生的生活激情得到激发,体验生活的感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定会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因此品德课堂教学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活动体验感悟”的教学模式。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要做到不脱离课标,不局限于教科书,充分挖掘乡土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品德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真正走进生活,让品德在生活中积淀、升华。参考文献: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小学教育学刊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小学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