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离骚教案 (新)(6页).doc

    • 资源ID:37339744       资源大小:13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离骚教案 (新)(6页).doc

    -离骚教案 (新)-第 6 页离骚(节选) 教学目标1. 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2.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3.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4.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对句子的理解。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品味、鉴赏诗歌的艺术价值,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方法1、运用讲读法、逐节析读,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初读体验。(一)教师范读或播放诵读录音。(二)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三)师生齐读。(四)提问请说说反复诵读之后,觉得这首诗外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1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2句末多用“兮”字增强语势,使句式整齐,琅琅上口。三、相关知识介绍 本文选自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再读感悟。(一)学生齐读全文。(二)提示诗中的“兮”是一个语气助词。它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读的时候应该拉长语气。(三)教师再次范读。(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五)提示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8句):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第二部分(第912句):自己一直在追求着美好的品格和才能(以香花美草为喻)。第三部分(第13 24句):自己对时光流逝不能为国效力和君王昏聩、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朗读的时候每部分之间要略作停顿,体现出情感的转换。五、三读析情。(一)1.学生朗读第l一8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18句朗读。明确这八句叙说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庄重自爱。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出一种自豪而庄重的感情。每两句中要略作停顿。学生再读。3.教师点评,逐句指导。“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中“高阳”就是上古的君王颛顼,是楚国君主的远祖,诗人以此来说明白己是楚王的同宗。作者对自己高贵的出生是非常自豪的,所以在朗读时“高阳”要重读,要庄重肃穆,语速稍慢。后半句叙述自己亡父的名字,“曰”后要略有停顿,“伯庸”缓慢、重读,要体现出尊重和怀念的情感。“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说的是自己降生的时间,其中“摄提贞”、“孟陬”、“庚寅”是“寅年寅月寅日”,是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作者为此十分自豪,所以这几个词要重读,要体现出作者的自豪。“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说的是父亲观察考量诗人初生的时节,给他起了美好的名字。全句要略轻、快,以突出下句。“嘉名”应该重读,引起注意,为下面说出这个美好的名字作好准备。“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这句要重读,因为作者对自己美好的名字是非常自豪的,这个名字既是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作者对自己道德上的要求。所以“正则”和“灵均”要缓慢、清晰、充满自豪和激情地读出。4.教师范读第18句。5.学生自行朗读第18句,体验感悟。6.学生齐读第18句。(二)1.学生朗读第912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912句朗读。明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内美”承上是指第18句中所说的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这都是上天与先人赐予的。诗人并未满足,依然“重之以修能”。中间要略作停顿。前半句较轻快,后半句加重、缓慢,强调“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集香花美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把江离与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只要是美好的品格,诗人都学习。这是诗人崇高的人格追求,是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所以要高昂而充满激情地读出。重音落在几种香花美草的名称上。3.教师范读第912句。4.学生自行朗读第912句,体验感悟。5.学生齐读第912句。(三)1.学生朗读第1324句,力求读出节奏、轻重、缓急。2.教师指导第1324句朗读。“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诗人在这句诗中表达了时光易逝,惟恐不能为国家作贡献的担忧。要读出这种忧心忡忡的情感,缓慢、低沉。前半句是为后半句作铺垫,朗读时后半句加重,强调“不吾与”。“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时光易逝,所以诗人抓紧时间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朝”、“夕”二字对用,体现出作者从早到晚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这两个字要重读强调,两字后要略有停顿。整句要相对轻快,显示诗人对时间的珍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无论诗人多么努力,可是时间总在飞逝。朗读时要体会诗人心中的无奈,前半句重读,后半句略轻。睢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前半句“草木零落”紧承上句的“春秋代序”,所以节奏感情和上句一致。后半句的“美人迟暮”是说君王昏聩误国,保守落后,政治混乱。诗人虽怀有一腔热忱,无奈“美人”不识。朗读时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要缓慢而沉痛。“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这两句的抒情对象都是楚王。“不抚壮而弃秽兮”是劝告楚王把握年岁盛壮的时机,丢掉秽恶的行径。因此读前半句的时候要响亮有力,发人警醒,用沉重、缓慢的降调。下半句婉转,改用商量的语气,特别要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可以用轻快的升调。“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诗人想像驾着骏马奔向远方,他热情地回首,望着徘徊无路的楚王,高喊着:“来吧,我为你在前面引路!”诗人崇仰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所以他当仁不让地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在他的思想中,他是顶天立地的人。这是24句中感情最高昂的部分,是感情的爆发点。诵读时要读出诗人那种顶天立地、舍我其谁的豪气。前半句中速、有力,后半句是感叹句,在“来”后停顿、蓄势,“吾道夫先路”语速渐快,感情高亢而有力,这样才能把诗人的激情表现出来。, 3.教师范读第1324句。4.学生自行朗读第1324句,体验感悟。5.学生齐读第1324句。(四)师生齐读全诗,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体会诗歌情感。 提示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六、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o)通“导”向导 指 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七、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一)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明确观点一: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各国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想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宏图大略。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而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夸耀。“来吾道夫先路”,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为的是楚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意识。观点一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方式、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如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吗?在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二)你是否赞成屈原的沉江举动?明确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和愚忠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便有希望。观点二: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主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地位是相当高的,而这些谋臣策士中如苏秦、张仪等人都是在本国不得志的情况下离开故土,而在异国有所作为。据此有人认为屈原的行为是一种愚忠,他大可不必为楚国而死。你怎么看,试着写一篇六百字以上的小论文。【附】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 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 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 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 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 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 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 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 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 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 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教学实情分析一、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诵读技巧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美感和快乐,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二、教师示范诵读的效果要比给学生听诵读录音好。学生觉得更亲切、更有兴趣,也更易接受,对教师来说也更简便易行。三、不要直接把教学设计中的诵读指导读给学生听,而是要在学生诵读教师点评学生再读一教师再评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四、课前要布置学生查阅图书资料或网络上有关屈原和离骚的知识。五、文科班的学生历史知识较丰富,可以补充讨论:战国时期,有许多人,像苏秦、张仪、吴起等,离开故土后仍有所作为,屈原为什么那么执著?六、在学生能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充阅读渔父和离骚全文。

    注意事项

    本文(离骚教案 (新)(6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