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涉及的文言文14个常见虚词用法整理1(8页).doc
-
资源ID:37340783
资源大小:14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中考涉及的文言文14个常见虚词用法整理1(8页).doc
-河北省中考涉及的文言文14个常见虚词用法整理1-第 8 页河北省中考文言文涉及到的14个常用文言虚词:下面结合初中教材中的例句,对这些虚词加以总结。所选例子尽可能选自中考文言文篇目,实在不好想到的,从非中考篇目中选择。一、【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1)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代词,“他”,指曹刿。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代词,他们,指齐军。(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物,可译为:“它”或“它们”,用作宾语。学而时习之,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指奇异的景象。3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此”。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动词(形容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3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4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马之千里者(马说)5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义,不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处处志之。(桃花源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其】(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1)代人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代“他们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口技)代“他们的”。(2)代物。“它”“它们”“它们的”。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代词,它的,指岳阳楼的。2指示代词,(1)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其喜洋洋者也。(醉翁亭记)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其间千二百里。(三峡)(2)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1.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如:其真无马邪?(马说)2.表示推测,译为“大概”。如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三、【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妇拍而呜之。(口技)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2表承接,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论语)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3表转折,译作“但”“但是”“可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4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四、【以】(一)介词1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2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何以战(曹刿论战)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二)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以便”如: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表结果,可译为“以致”。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三)“以”作动词,可译为“认为”。如: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五、【于】1介词,引出动作发生的地点、时间、对象,译作“在”“从”。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表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3.表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跟相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皆以我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六、【为】(一)“为”动词。读wéi 1表判断:译为“是”。 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为何若人?(公输)2译为“做”。 如: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3成为,变成。 如: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4作为,当作。 如: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子墨子解带为城。(公输)5指心理活动。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二)“为”介词。一般读wèi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作“被”。读wéi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译为“替”“给”等。如: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第一个译为“替、给”,第二个是动词,译为“制造”)4译为“为着”“为了”。如: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七【乃】(一)作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于是、就”。如:乃入见。(曹刿论战)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送东阳马生序)见渔人,乃大惊。(送东阳马生序)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八、【且】(一)用作连词。1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况且”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让步关系,(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尚且,还。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3.表并列,译为“和”“又”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二)用作副词。1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将近。)2暂且,姑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九、【者】1代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东西”“的原因”等。如: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也。(醉翁亭记)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2助词表判断。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愚公移山)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表停顿。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3.用在数词后,可译为“种、样”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十、【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然,胡不已乎?(公输)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3表推测,相当于“吗”“吧”。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4表感叹,相当于“啊”、“呀”等。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二)介词,相当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十一、【然】(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二)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但是”“却”等。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1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状态,译作 “地”“的样子”。如: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屋舍俨然。(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可译为“的样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四)与其他词连用1.“然后”。可译为“这样以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2.“然则”。可译为“虽然如此,那么”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3.“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这样,可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十二、【则】(一)连词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于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2表转折,“可是、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3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表假设)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副词,1表判断,相当于 “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十三|、【虽】连词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如:虽人有百手,不能指其一端(口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故虽有名马。(马说)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十四、【与】作虚词1、介词,译为“和、跟、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通假字,通"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作实词:1.,可解释为"给予、给"。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2.相与,一起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3.动词 参与,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4.通“举”,被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