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4页).doc

    • 资源ID:37353454       资源大小:11.36MB        全文页数:8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4页).doc

    -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第 84 页天作设计竞赛2002-建筑的逻辑 ARCHITECTURAL LOGIC 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准备到完成蕴含着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一般来说,设计的逻辑关系更多地带有理性的成分。对建筑的逻辑的认识促使我们思索建筑本质上的内容。当然,这种概念的表达可以是建筑的,也可以是非建筑的;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现实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真正把握住建筑的逻辑的实质。我们期待着那些将建筑的逻辑进行提炼、概括、抽象,从而达到准确而深刻的作品问世。T-02091 杨西 俞劼(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以复杂内容和复杂关系所构成的不同层面来切入论题,并认为这些层面的波动和影响,在特定的区域还存在空隙和裂痕。因而,截取成为关键,如何截取,截取后的状态,截取的过程一定是因人而异的。从这个意义说,截取成为寻找建筑逻辑的重要手段。图示表达清晰、准确、鲜明,作者的截取也是图示中最精彩、最富变化、最具潜力之处。T-02013 杨期力 尹小霞(深圳大学)T-02013 杨期力 尹小霞(深圳大学)    建筑源于生活是作者最基本的观点,也是被普遍认同。作品把生活中的三个共生关系转译成建筑的创作过程,所体现的建筑逻辑是朴素而明确的。因而产生了回味的余地,具有了指导意义。图示表达直观、细致,但上部反映的生活方式和关于理性、感性的讨论显得繁琐。 T-02074 肖晶 潘迪(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表达最为简练、寓意最为丰富的方案。单纯的黑色背景,黑白网块构成的方形和中心黑色方点的连续变化,提示了一种极为理性的状态,也可理解为清晰、模糊连续的建筑逻辑。作品图示表达出色,深层意义有待突破。T-02078 杨西 黄巍(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创作的思维是主客观因素包容、交叠的取舍过程,取舍成为一个重要手段。在任意层面,表现为局部的整体制约性规律。对建筑的逻辑理解有见解,富理性。图面左下对原形和形式的展开略显多余。 T-02002 李宁 马箐(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以实验的方式,在积木的加减过程中,直观地体现了建筑空间与结构的共生关系,总结出某些规律,推导了一个实在的建筑逻辑。实验过程细致,可理解性强,但缺乏深度,文字表述过多。T-02100 孙佳媚 赵婷(哈尔滨工业大学)    借用分子、原子间作用与场的关系,阐释建筑各部分的共生逻辑。作品对建筑的逻辑解题正确。图中下部的分子模型反映共生关系不够贴切,需"努力"阅读上部文字与小图方可,图示不直观。T-02011 刘银 王晓雯(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零件的简单化组合生成了现实的建筑的逻辑,立论正确,但停留在现象层面上。"在现实的逻辑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就有思考反逻辑建筑语言的必要性"观点正确,遗憾的是没有发展下去。T-02083 于洋 焦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本质要素在外界因素作用下,产生关系、形成秩序即为建筑的逻辑,解题准确,但图示语言表达不够清晰、精练,令人费解。缺少对建筑内部因素影响"关系和秩序"形成作用的关注。T-02081 焦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图以原型的方法阐释建筑的逻辑,有一定意义。原形的变化发展,逐产生新原形的出现是作品可推荐之处,但思路表达不够严谨与准确。T-02109 吴仰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正负的对应依存与转化体现在建筑本体次体整体的演化过程中,从而形成了建筑的逻辑。主题表达复杂,不够明晰,令人疑惑。T-02116 石景琨 范晓剑(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限制中生成发展成为作者的建筑的逻辑,命题有针对性,易于理解。但仅仅揭示了现象而已,图中的主体令人费解。T-02089 杨西 林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基点、扩散调整、交融新生、冲突反复论证了某种现象,突出了逻辑过程,缺少方法和规律性的讨论,仅是现象陈述而已。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3-门 DOOR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因其阅历、知识层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门是建筑里以及生活中最为普通的概念之一,大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超越其单纯的空间概念,或许是时间的界定,或许是观念的承接,或许是门阐释出全方位的哲理是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我们期待着对门具有独辟蹊径理解的作品问世。竞赛主题以"门"为主旨,参赛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应与对门的思考和阐释有关。T-03194 长明(东南大学)    作品借用抽象概念的门,引发出与门相依存的墙、路、空间的思考,由此将门与院落、街巷、广场的中国传统空间引入深刻的阐释,意义明确而深远。作品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立论鲜明,富有意韵。T-03096 李久太 陶晓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中表达最为简练、寓意最为丰富的方案。作者用门的各种开启状态直白表露对主题的理解,门上的孔洞和看似无规律的飘散着的点,又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昭示着什么。作品图示表达出色,意味深长,能够引发人们的遐想。作品的深层意义有待突破。T-03168 曾海兵 范春波(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身边熟识的情境引发思索而进入主题,成为作品值得推崇之处。作者对环境的观察引发通过性的需求与可能,进而创造了物质意义上的门。发现问题与思考、求解的过程直观、清楚,贴近生活。图示平白,直观性强,思维与操作的方式具有指导意义,如能在此基础上精练出概括性的建筑语言,将会更有潜力。T-03209 于洋(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极为朴实,直接切入主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概括和总结了门的各种状态、性质和规律。表达直观明了,理性较强,但逻辑性不足。文字概括性不强而显无力,图示具有精练。T-03088 满莎 曹博(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者认为门是由主体选择时产生的,相同的目标因门的状态和选择过程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而作为选择中介的门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与结果的逻辑关系中,门的意义由此产生。作品论点正确,图示表达清晰,但对门的阐释停留于哲理的层面,缺少实证性手段。T-03092 曹博(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建筑门、足球门和几何曲线的转折点等现象分析中,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过程中,推导出广义上的门的意义。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可读性强,但缺乏深度。T-03109 朱云龙 韩睿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借用建筑语言中的门,在一个序列和过程中,讲述了人生与“门”的故事。门的反复出现,门的曲折变化,门的不同状态,门在期待、通过、变化中实现意义。作品对门的思考富有哲理性,图示略显平均,文字过多。 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4-自然之屋 NATURALHOUSE 人人类向往自然,无论在喧嚣的都市,还是在静谧的山村。环境不同,人们感受自然的机会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对自然的向往确是永恒的追求。自然之屋,成为触摸自然的触角,感受四季的窗口,体验人生的巢穴。自然之屋,睡在静谧和喧嚣中期待用建筑师的语言来阐释自然之屋的优秀作品问世。T04184 刘堃 刘男(哈尔滨工业大学)    特定环境下特定的人对于自然的渴求,使得原本简单的自然要素“树”变得十分重要,由10棵树产生了“自然之屋”,于是树屋建筑融为一体,从而巧妙地阐释了竞赛主题。作者能够从看似平淡的身边环境出发,观察生活,态度积极,值得推荐。作品观点清晰,寓意深远,表达简明,文字扼要,内容完整。T04138 裴来虎 陈文刚(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对“自然之屋”的理解可谓独到:建构了一个特别的格构形式,作为媒介来为人们提供认识、体验自然的一种特殊方式。作者对人的行为尺度在建筑层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讨,这一点比空泛的论述更有意义。作品对竞赛主题的理解抽象、深刻,表达清晰、适度。T04159 杜倩(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然之屋”依附于自然,索取但不贪求。作品以蒙古包为原型,以诗一般的意境向我们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熔融共生的故事。作品富含哲理的思索耐人寻味,表达也简单明了,但对“屋”的构想创意不足。 T04150 刘曦(哈尔滨工业大学)    “缝合”是对城市病的一次治疗。“缝合体”通过自然要素的有组织引入,力求成为城市中一片惬意的自然天地。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对一些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进行的探索值得提倡,但表达稍嫌累赘。 T04197 王宝珍(郑州工业大学)    就总体立意来看这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作品。作者用现代建筑语言很好地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哪怕是对材料的选择这样的细节都体现着作者的匠心独具。但遗憾的是作品的表达不够理想,过量的图片和说明文字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意境。三等奖T-04097 胡一可(大连理工大学)    借用人与自然复杂、矛盾关系的物化体现笼子,来揭示自然之屋的本质内涵,由此引发至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作品视角独特,贴切主题,现实意义有待突破。作品上部、下部的图示主旨不清,弱化了主题的表达。T-04018 柳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比喻准确、形象,“瓶子”成了在人工制造和自然渴望之间矛盾的象征,表现出哲理性的思考。作品构思巧妙,但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解决思路。图中左侧关于“鼠与瓶”的故事表述显得多余。T-04147 徐忠 贺丽洁(哈尔滨工业大学)    从身边熟识的环境入手去探讨复杂的命题,力图借用通道、连廊、平台等来实现建筑向自然的延伸,是作品的可取之处。图示朴实,有一定的可读性,但过于关注细节,反而淡化了整体和中心的表达。 T-04214 柳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给自然设计空间,把“小屋”穿插在自然空间当中,是作者对自然之屋的解答。作品在构想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创意上尚显不足。图示表达过于分散,部分内容显得可有可无,淡化了主题。 T-04020 李伟 林怡琳(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作品中最能打动观者的作品之一。以屋和家发生的朴实、感人的故事,揭示出自然生长、转变的现象和规律,用崭新的视角诠释了竞赛主题,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思考。图示清晰、质朴。 T-04096 杨光(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时代虚拟现实与真实存在的界限模糊了,树成了真实的代表。四季的转换,提醒着人们由虚拟向现实的转换,这也许就是作品的构思初衷吧,但并非自然的本质属性。 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5-宿舍 DOMITORY这是生活和建筑中最基本的空间之一。它,凝结着时间和空间,承载着需求和希望,包容着喜乐和哀愁,记叙着交流和回忆宿舍,从这里开始,激发我们的热情,释放我们的想象,创造我们的未来期待着用建筑的语言来阐释宿舍的优秀作品问世!一等奖T-05126  张帆(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参赛图纸中寓意和表达最好的作品之一。作者以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触觉,在校园中最为熟悉的一角,概念性地构筑了感悟心灵和体验环境的宿舍空间,从而巧妙地阐释了宿舍的深层内涵。作品对竞赛主题的理解抽象、深刻,创意独到,手法简洁,表达清晰、适度,意境丰富。T-05134  杨伯寅 戴维(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品创造了一种新的宿舍形式“可更换的舱体”,来面对建筑千年的论题,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价值。舱体本身及其组合都具有可变换、更新的可能,回答了时间流转带来的建筑问题。作品主题明确,图示层次清晰,主次明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等奖T-05005  刘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方整的箱体,简单的隔断看似平常,但通过单元体的“旋转”带来了宿舍空间丰富的变化。作品构思巧妙,表达简洁明了。T-05014  腾云龙 张小斌(长春工程学院)    将宿舍概括为可以移动的“盒子”似乎有些荒诞,但其对宿舍本质的解读和对寄居生活的深层隐喻耐人寻味。其概念性的构思准确阐述了题意,表达清晰。T-05124  马刚 黄文宁(哈尔滨工业大学)    寄宿于“母体”的宿舍单元在城市网络中找寻自己的位置,适应时代的变迁。作品饱含了对科技进步的乐观态度,构思大胆而有新意,但表达主次不够分明,稍嫌累赘。T-05153  李广华 陈煜(哈尔滨工业大学)    利用可移动的家具对宿舍单元进行空间变换和重组,对基本空间模式的概括准确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单元内人体基本活动尺度的推敲也较为细致深入。表达准确,但整个作品立意略显平淡。三等奖T-05118  戴其灿 陈慰(厦门大学)    通过墙体、隔断、平台、家具的可变性来探讨宿舍单元的空间灵活利用问题。针对不同的功能要求,作者做了大量扎实、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但最终的概括不够简练,表达也过于繁琐。T-05162  吴晓宇(哈尔滨工业大学)    自然生长的树状结构将蓝天、阳光、绿树纳入其中,作品表达了“拥抱自然”这一永恒的主题,观点鲜明,但新意不足。略显多余的细部设想和繁琐的图示表达有削弱主题的嫌疑。T-05138  张立夫 李雷(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作者构想了一个有表情的宿舍,并借助于简洁而又灵活多变的空间划分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构思。表达诙谐有趣,耐人寻味,但图面形式感尚需进一步推敲。T-05006  杜鹏 靳琛(哈尔滨工业大学)    通过几种基本单元空间的组合,探讨了在“功能盒”确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宿舍空间的可能性。研究有一定深度,表达总体尚可,但个别图示指意不明。T-05099  刘野 尹璐(天津大学)    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现有四人制宿舍的改造模式。结果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表达不够清晰,过于繁琐。T-05107  张晓蕾(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蜂巢为原型对学生宿舍的空间组织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提出的学习单元、生活单元、休息单元相对分离而又灵活联系的组织模式有一定启发性。表达繁琐,文字说明过多。题简介天作设计竞赛2001-衔接 CONNECTION 未来的世纪充满幻想与挑战,建筑如此,非建筑也如此。衔接本身就是个概念性的命题。新与旧要"衔接";自然与人文要"衔接";科技与幻想要"衔接";信息与网络要"衔接";理想与现实也要"衔接"这种衔接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既可以是生存的空间,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当然,这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观念下的一种阐述。我们期待着一些有新意的,有超越现实的作品面世。一等奖T-029号   王靖  朱小明  高文淼    这是参赛方案中构思最巧妙的例子。作者把“衔接”理解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接到任务书的200年11月开始至2001年的4月结束,他们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并在反复中交替进行并发展着,思考却按规律“衔接”着,合作者三人之间分别用红、黄、蓝三条思维曲线所代表,峰值和停滞的区域不同,也是一种互补性的“衔接”。思维互动的结论是上述过程的准确表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T-027号   肖晶  潘迪    这是参赛作品中表达最抽象的构想。两种存在方式引申出两种“衔接”模式,而所形成的“衔接”方式却又是千变万化的,图的下方用两种要素丰富地表达了“衔接”的状态。这种变换恰好是“衔接”的特征之一,由此推导出预示未来生存与思考方式的结论。对命题的理解准确、抽象,富有哲理。表达方式简洁、独到,逻辑性强,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T-036号   姜宇  牛牧    黑白图示表达简明,深化了对题目的认识,将命题解释为概念化的十字,有逻辑性,提出有无等级的“衔接”模式。T-034号   赵国华 郭勇宽 许骥 贾巍扬 赵晗(天津大学)    图面表达是参赛作品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对衔接概念的理解趋于具体而过于大众化,所解决的问题有实用价值,但并非“衔接”所独有。T-049号   盛强  李渊  周蕾  邓巧明    通过一个实验性的营造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衔接的理解,但过于强调操作性,而淡化了“衔接”的指导意义。图纸表达形式感很强。T-116号   阮良通    作者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观察细致入微,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进行了提炼,耐人寻味,值得提倡。图中左侧波形图表达不够明确,模型显得多余。三等奖T-001号   刘万里    对衔接概念理解有一定深度,图示与文字表达过于累赘而使其概念含混。T-029号   王靖  朱小明  高文淼    用图示表达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感知”、“关联”的存在关系,表达准确,寓意深刻,但作为设计竞赛,看不出作者“作”了什么?T-078号   崔帅    拉链是衔接十分通俗的解释,但过于简单,表达明快,仅此而已。T-091号   李宁    用柏林墙这一众所周知的事件表达了题目的含义,结论有深度,衔接是一种新的联系,用以取代曾经有的联系。T-092号   林晓花 孙剑飞    将“遗忘”理解为一种世纪沟的衔接方式,有自己的见解,图纸下方三个图示表达准确,而右上方的小图显得多余。T-117号   范春波 崔鹏    对衔接概念有一定理解,层次划分清晰,建筑语言表达适度,但与衔接概念有距离。佳作奖教室纸笔 记录上下求索桌椅 见证光阴如梭教与学传与承教室师生之间思维的空间联系同学之间生活的空间表情期待用建筑师的语言来阐释教室空间的优秀作品问世竞赛主题以“教室”为主题,表达对理想教学空间或者与身边教室空间改造相关的设计理念。一等奖一等奖T-09264 陆林 合肥工业大学组委会评语:参赛作品中充满意境的方案作者在这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教室空间,看似简单的空间形式,包罗万象,内涵丰富。作品用模型表达构思生动准确,尤其阐释出了“半透明”黑板这一极富创意的概念。构图似乎欠推敲,使作品的整体效果有失完美。T-09162 马承乾 张文涛 沈阳建筑大学 组委会评语: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方案。作者突破了传统教室空间中教与学的关系,提出“自主选择”的概念,通过“吸引、融合、互斥、吞并和分离”形成学生的思想,因而建构了更为自由开放的广义理想的“教室”模式,显然这种观念与竞赛主旨非常的吻合。作品表达清新明快,构图严谨,但图面下方显得不够简洁,过多的文字叙述弱化了概念主体。二等奖二等奖T-09278 王川 清华大学 组委会评语:一个典型的概念方案。作品用中国围棋来阐释教室空间,“下棋的过程就是营造空间的过程”,方案创意富于哲理,构思轻巧,概念切合命题。简洁理性的图示表达形式感强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使之成为参赛作品中的佼佼者。二等奖T-09045 韩伟 王冲 沈阳建筑大学组委会评语:本案以现实教室为创作蓝本,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造,引入了移动隔断的概念,创造了适合建筑学专业学习的生动、灵活的空间,是参赛方案中最具操作性的作品。对称式的布局突出了重点,准确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图面清新典雅。T-09131  张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委会评语:作者没有单纯去创造一个空间,而是从反传统的概念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装置 “旅行包教室”,见地独到,拓宽了我们对于教学及其“空间”的理解。方案简练清晰,传达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空间意境。T-09247 李保宁 许传刚 西安建筑大学 组委会评语:作品同样是一个实例的改造,针对性强,并很好地解决了教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研讨和展示空间,对于现实中单调的教室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就表达结果来看,建筑语言不够简明,太多的信息反而让人费解,一个优秀的设计打了折扣。三等奖T-09345 韦金妮 李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以窑洞教室现状为设计的出发点,取长补短,通过改进结构方式实现窑洞教室的空间意象,作品极具地域色彩。由于缺乏对窑洞建筑自身逻辑关系的了解和研究,设计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层面,空间的多变和灵活使用亦有待进一步提高。T-09209 薛芃 陶阳 浙江大学 组委会评语:作者结合建筑专业教室的特征,用拼版分隔空间,手法恰当实用,通过对细部构造的设计,赋予了拼版一定的实用功能,图面表述清晰简明。但作品只是对拼版自身进行了探讨,没能由此展开更为深入挖掘。T-09211 石翔 周威 天津大学 组委会评语:借鉴广告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作者试图弱化教室空间与教师本体的意义,倡导将这个学习过程融入整个城市生活中。方案立意新颖,是对当代建筑教育弊端的一种反省,但下部对于传统教室与“广告”教室的比较说明稍显多余,占图面比例过重,反而弱化消减了观者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广告的作用笔者深入程度也稍显不足。T-09330 陈奋飞 张奇莺 华南理工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畅想属于网络时代的教室空间模式,以传统教室需要的空间原型为基础,重新组合成被自由的柱子和“光电膜”定义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图面以清新流畅的漫画语言表达个性自我的生存状态。作为概念核心的“光电膜”的存在略显直观简单,期待更有创造力的阐释。 T-09023 李世冲 单杰 沈阳建筑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对现有教室中“走廊”部分进行了打通改造,形成了立体的夹缝空间,来活跃当前的教室群落,并且带来了班级间竖向交流的可能性。但图面中冗赘要素较多,反而弱化了主题的明晰性。T-09334 杨丁亮 何剑桥 浙江大学组委会评语:作者将教学空间与室外空间通过虚拟自然的手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方案本身过于具象,导致对教室空间的考虑深入度不够。如果能从虚拟自然乃至虚拟现实存在的不同状态进行挖掘把我再来探讨空间的使用形式将会更有说服力。三等奖T-09345 韦金妮 李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以窑洞教室现状为设计的出发点,取长补短,通过改进结构方式实现窑洞教室的空间意象,作品极具地域色彩。由于缺乏对窑洞建筑自身逻辑关系的了解和研究,设计仅仅停留在一个概念层面,空间的多变和灵活使用亦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奖:T-09103 裴逸飞 扬州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提出了一个复合化概念,充分注意到了建筑类专业教学的多样性,并且试图通过复合化的单元模块来解决,但是整个方案采取的手段并没有完全解决作者自己提出的问题,而且方案图面表达过于繁琐。 T-09*4 马云怀 朱秋茹 华东交通大学 组委会评语:方案通过圆环形的空间布局,传递出了教室应该才偶然中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样一个概念,也传达出了教室其实就是一种交流空间的理念。但实现这个设想的手法有些不够巧妙,交流的主体“人”在这种迷宫式的环境中的心理感受如何?这需要作者进一步思考。T-09165 贾玉琳 陈颖 沈阳建筑大学 组委会评语:对光环境的思考是该方案的切入点,通过光环境的分析将教室分成了不同的区域。方案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在教室家具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思考。方案还有进一步深化的潜力,如能结合节能环保理念,合理的控制窗地比,尽量减少人工光能耗方面有进一步思考,则方案会更具有实际意义。T-09305 许杰兰 白婷 华南理工大学组委会评语:以拼图模块的形式来阐述信息交互的概念,引入了信息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新意。但整个方案过于形式化,拼图形式生硬的与信息交互模块联系起来,这只是一种表面的模仿,而不是内在的转化。整个方案考虑的层面过多,表达也比较混乱,需要进一步提炼主题,精简概括。T-09242 张嘉祥 葛晓蕊 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通过在传统教学空间中引入同质异构空间来丰富教室空间的布局,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连续的“交互”空间。使得教学功能可能在某种状况下相互转化。但图面表达的抽象方式不够恰当,对概念主题的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T-09091 陈训坤 董鑫 扬州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通过阶梯状的教室空间布局,提高了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利用率,形成了不同标高的空间层次。这种布局方式也益于组成学习的团队,并实现多种功能的并置。但方案深化程度不够,阶梯底部的空间也没有得到巧妙利用。图面表达稍显杂乱,重点不突出。T-09167 王成琰 沈阳建筑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探讨了沈阳建筑大学甲3专业教室在不同状态和不同班级数时的布局可能,寻求一种灵活多变,功能复合的使用模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但方案的整体立意高度不够,思考流于表面化和一般化,某些布局方式也并不巧妙,需要进一步推敲。T-09255 黄颖 杨茜 华中科技大学 组委会评语:方案另辟蹊径,考虑了教师及其外部空间的综合利用,使教师空间的活动内容变得更加饱满与人性化。方案在教室外部设计了一个“灰空间”,并且通过“围墙”的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空间使用功能,大概念具有创新性。但关于教学核心部分考虑的不太充分,同时有一些想法过于理想化。最佳人气奖最佳人气奖 :T-09236 冯洁 陈义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组委会评语:方案通过设置“上轨”、“下轨”,使得灵活的隔断构件可以任意滑动,从而带来更多变化及使用的可能性。但方案过于拘泥于“隔断”构件自身的设计,弱化了整体空间的塑造,不免显得可惜天作建筑设计竞赛2000-21世纪的学习空间 21CENTURY,SPACE OF STUDYS 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人们的观念、生活和空间必然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或观念表达出来。学习空间是人们在新的观念下的一种生存环境,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的方式,这一点每个人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验乃至超越现实的想象这些均可视为对学习空间的释解,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也应当具有说服力,关键在于如何表达清楚。学习空间往往与环境和建筑有密切关系,而宏观上的环境与建筑可以大至宇宙,小至生存的住屋。涉及建筑又有两种表现,一是建筑从策划、立项、设计、施工待其建成有其滞后性;二是建筑作为一种观念时,它又是超前的。本次竞赛的题目显然着重后者。我们期待着有创意的,有超前观念的作品问世。Z-011 欧阳恬之 No.30    在现代社会里喧嚣与浮躁、网络与信息充满了每个角落甚至让人窒息,让人烦恼,然而在这一切之中有那么一块"盲区",这里宁静而亲切,仿佛又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但却是"交替上升"后的复旧。方案构思轻巧,概念贴近命题。请注意图面上方那把鲜红的座椅-这就是设计者界定的学习空间。图面表达清楚,自然,建筑语言适度。若能将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深化,定会具有更鲜明的意义。Z-007 城规97 张高攀 No.1    图面给出的结果,无疑是参赛作品中最出色的,流动、连续、延伸的曲线更具抽象性,而围合的形态更有未来感,从这种意义出发构思是贴近命题的,概念也是明确的。似乎我们更愿意在这种"流动、连续、延伸"的的空间中学习。就建筑语素来说,还略有欠缺,过于具象化的图解反而使整个构思"贬值"了。Z -006 城规97 李晨明 马敏 No.23    应该说这也是个概念性很强的创意,镜头成了学习的空间-由于相机本身的特性决定整个过程是理性的,图面也非常清晰地表达了这种概念,严谨的数据,画面和结构是这种概念下的产物,然而就结果来看,建筑语言不够简明,太多的信息反而让人费解,同样也把一个概念性的想法具象化了。 T -044 建筑96 孙冰峰 建筑95 李旭波 No.10    这也是一个贴近命题的极富概念化的构想,方案仅仅利用了最为单纯的要素,表达的却是个复杂的体系。这样一个大的命题用要素间的组合来完成,可见设计者设想之巧。问题的出现在于所形成的学习空间看上去并不轻松,表达方式也少了点学术性。三等奖Z -041 建筑97 王靖 高文淼 No.12    这似乎看上去是一个大的构想,传达了一个新的概念,然而这个"母体与个体"在图面中并没有表达清楚,过于具象的结果不如畅想中的美妙和更富感染力,请观看者注意图中右下0011出的境界是多么令人神往-这才是一个概念化的学习空间Z -035 建筑97 史玉薇 张瑞 No.2    这也是个试图解决大的命题的构想,强调了"空间、渗透、和无界"。应该说出发点是好的,但表达手段看上去过于匆忙,缺少思考。真正具有意义的是图面最下部分的图解,既清晰、又巧妙,也最符合设计的阐述T -030 建筑95 潘海迅 No.20    想法是好的,表达还清楚,对命题有自己的理解,仅仅是一个过程。问题是我们都需要智慧去创造一个空间并把它阐述出来。希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东西。Z -043 建筑96 刘万里 No.7    在所有参赛的作品中这是最为朴素的作品,其中蕴涵着一种哲学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是贴近命题的一种途径。大家可以看出,其实这种想法与一等奖作品有相近的地方,只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有待精细。 Z -016 建筑97 于鹏 盛强 方成 鞠叶辛 No.16    如果说这个设想的巧妙之处就是要界定时间:21世纪,20世纪不行,22世纪也不行。同样你必须参加这个竞赛,观看这项展览,否则作者的一切设想都将成为泡影佳作奖

    注意事项

    本文(天作竞赛历届获奖作品(84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