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巧用中医五“方”提高学生读题能力(9页).doc
-
资源ID:37364887
资源大小:320.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巧用中医五“方”提高学生读题能力(9页).doc
-小学数学:巧用中医五“方”,提高学生读题能力-第 9 页巧用中医五“方”,提高学生读题能力内容摘要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读题能力的薄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五个常用的提高学生读题能力 “方子”:第一方:温调读书百遍义自现;第二方:理气简化摘录清思路;第三方:疏肝关键推敲出深意;第四方:化瘀涂涂画画促理解;第五方:滋补异想天开渠自成。关键词读题能力 错题正文缘起:一辆汽车2小时行使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还需行驶3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学生解答:130 :2=X :3 2X=130×3 2X=390 X=195每当作业本发下去,还没有一分钟,多数学生就能改正错误了。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周长之比是( 5 : 2 ),小圆与大圆的面积之比是(25 : 4 )面积之比是明显错误。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读题能力的薄弱。而读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能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是现在的学生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平时可以刻意地训练,教给学生一些具体、有用的方法,相信还是会有所成效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现总结五个常用的提高学生读题能力“方子”。第一方:温调读书百遍义自现 除低年级学生外,其余学生都要求能够读题目,独立完成。可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恨不得一目十行,有的则凭自己的老经验做题,根本不仔细读题,导致出错较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不理解的题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用心读,用脑记,这是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此方病例:王老师带着3名同学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7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先独立解题,很多同学就直接算成3×721(元),认为21元就是一共需要的钱了。发现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后,我也不直接告之学生错在哪里,而是让生齐读题目三遍,虽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常用于数学这一学科,可学生在我有目的的引导下读了三遍之后,大部分同学都明白刚才求的不仅仅是3名同学的电影票,而是要求1位老师和3名同学的电影票,总共有4张,共28元。 把8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全班有一半的学生用8除以20得到2/5。再让学生多次读题,学生马上发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出现了错误,把糖占糖水理解成了糖占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面对这样的错误,我们不需要“大动干戈”,仅仅需要提醒学生做好读题的第一步“读了又读”,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错误的原因,在不知不觉中悄无声息地理解题目的意义并进行自我调节。温调,调出的不是速度,但给了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应该要比老师告之的理解的更深刻,更透彻,更有意义。此方要领:一份坚持:作为师者在于常抓不懈,天天练,堂堂讲,题题要求。作为学生死心塌地,天天读,堂堂读,题题读。两物不离:口到、手到,读必用口,口必出手,口不离手,手不离口,不管到了几年级,读得精细,读得虔诚,培养读的“真诚”,诚心已至,温调必成。三思后行:读时用心思考,用心即可,心无旁骛,三思而后行。第二方:理气简化摘录清思路摘录就是在基本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性的读题,目的是要深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些条件复杂、纷乱的题目,平时就要训练学习用简化摘录的方法来读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删除次要信息,只留存题目中最重要的语句,用类似于语文课中的“缩句”的方法,把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摘录下来,明确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有几个;哪些是问题,有几个,这样题目也就理清了。此方案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已经行了120千米,相当于全程的,两地相距多少千米?60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30人,全班多少人?这两道是非常典型的分数应用题,题目并不复杂,但是学生就是经常做错,原因不是他没有“读”题,而是他不会“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按题意摘录条件来进行整理信息,如:第一题:已行120千米 全程?千米 “1”第二题:男生?人 1+ 女生30人 “1” 全班?人 1+1+我们还可以一步一步培养学生让摘录变得更加的简洁方便:如有些题目可以用关键词摘录:原有?张又收集24张送出30张还剩52张;再慢慢演变成更加简洁的算式形式的摘录:?243052。通过摘录,可以使学生把题目分层地进行理解,使本来显得有些凌乱的题目,通过整理性地读,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因此,摘录性的读题在读题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此方要领:多管齐下:简化摘录的表达形式应该还有很多,比如画图摘录法、列表摘录法、关键词摘录法、关键数摘录法等,在教学中,多种方法要“并驾齐驱”,同时作为解决问题的辅助策略,让它们“各尽其能”,发挥它们在不同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作用。得寸进尺:各种摘录法都可以用的时候,要教会学生灵活选择,一直问自己“怎样摘录更简洁更方便”,从“用关键词语摘录”进化到“用运算符号摘录”,用改进的目的去教学、学习,我们的读题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第三方:疏肝关键推敲出深意在认真读题过程中,要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字词,特别是要对解决问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此方案例:同学们为地震灾区捐款,一班捐了432元,比二班多捐了37元,两个班共捐了多少元?“比多、比少”的题目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是语文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的孩子来说,他总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该用加法、什么时候该用减法,这就要抓住“比二班多捐了37元”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仔细推敲。第一步:把这个简短的句子补完整,( )比二班多?第二步:一班比二班多,多是指谁多?第三步:既然一班多,那么二班应该是多还是少?长此以往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比多比少的题目就再也不难了,到熟练之后,有些学生马上能自己进行分析得更简单了:比二班多,二班就少;比二班少,二班就多。 这样,一类问题通过对关键条件的分析、推敲,不仅解决了一道题目的读题,还解决了一类题目的读题问题。400千克花生可以榨油280千克,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每炸1千克油要多少千克花生?五年级学了分数、小数应用题的问题之后,这个问题肯定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痛恨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推敲来突破难点。学生对于400÷280和280÷400这两个算式选择不好,有些学生是对题目的两个问题不理解,有些学生是对两个读得不仔细,弄混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抓住问题“平均每千克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每炸1千克油要多少千克花生?”中的关键词“每千克花生”“ 1千克油”这两个每份数,让学生找相对应的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方要领:一些引领:再学生用之前,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比如怎样找关键句、重点词,怎样用符号去标,去写给学生一种示范,学生才懂如何去做。几种符号:无论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还是列式计算和应用题,都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边读边画,圈出题目中重点字句,如用“”画出关键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标出“1”的量;谁和“1”的量相比较的部分量用“”表示等等。这样学生在圈读中给题目中不同数量作明显标记,弄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第四方:化瘀涂涂画画促理解有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题目,如“淤结之症”,学生即使是多读几次也很难完全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先画画图,因为“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丰富的表象,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画图的方法把这个复杂的题目变得更加直观,让学生显而易见能够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题目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光凭读、想也是很难把题目做对的,我们也可以教学生“涂一涂”,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去思考。此方案例: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2个排球,共用去120元,每个足球比排球贵3元,每个足球和排球各多少元?为了准确明显地展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我们把2个排球画成两条相等的线段。因为“每个足球比排球贵3元”,所以把5个足球画成五条略长的相等的线段,同时用虚线把贵的部分清晰地表示出来,这样便于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了。120元2个排球 333335个足球这时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从总钱数120元减去5个3元,那么就可得到相当7个排球的总价,从而就求出每个排球的单价,然后每个排球的单价:(120-3×5)÷(5+2)=15元足球的单价:15+3=18元。这样用“画”分析数量关系,使得复杂的数量关系在图中变得简单明了,所求问题变得一目了然。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几?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三个框 ,先确定个位上的数为0,百位和十位由3决定,最小就是3,分解,最小就是1、2,所以最小三位数是120。用绳子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题目的语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要学生理解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借助画图可以变得简单一些。164通过画图,让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折量时,绳长=3个井深多48米;四折时,绳长=4个井深多16米,所以井深=48-16=32米。此方要领:画前多读:需要画的题目往往是比较难的,所以画前要多读,读透,才知从何画起,要画什么。画要对应:图对题,图扣题,一一对应,丝毫不差,真实表达出题目的意图。画须简洁:题目复杂、难度大才去画图,要化繁为简,因而图必简洁。第五方:滋补异想天开渠自成数学课堂是充满想象的课堂,在读题时,老师也可以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不光认真读,多次读,画图读,还要带着想象读,此方案例:如图,小兰从家出发,用同样的速度先到外婆家,再到小芳家。已知小兰从家到外婆家所用的时间,比从外婆家到小芳家所用的时间多5分钟,她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这道题对于三年级小朋友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我对此题进行了两个班的对比调查,甲班学生没有太多的阅读审题意识,全班仅5人做对,乙班学生在做这道题时,教师强调要多读题,结果全班有一半的学生做对。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题目,找到数量之间的练习呢?像这样题目条件中还有想象空间的,是时候给学生“滋补”一下了,我让学生对题目中的重要语句“比从外婆家到小芳家所用的时间多5分钟”展开了想象,说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外婆家到小芳家快。有的接着说:外婆家这条路短。由此又接下去想:短了310米,短了的就是少用了5分钟在学生的“乱想”、“瞎想”中,异想天开了。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学习了之后,有两个类型的应用:有一个房间长56分米,宽32分米,要给这个房间铺上正方形地砖(用的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分米?一共要几块?一种砖的长是8分米 宽是6分米,用这种砖铺一块正方形地(用的砖都是整块的), 正方形地的边长最少可以是多少?这两道题在学生刚一开始接触的时候根本摸不着头脑,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一题:正方形的地砖的边长是56的因数,是32的因数,那就应该是它们的公因数,要最大,就是最大公因数了。第二题:正方形地的边长是8的倍数,是6的倍数,是它们的公倍数,要最小,就是最小公倍数了。通过想象,拓展了思考的空间,给原来的题目增补了更加丰富的信息,通过想象,很多时候已不需更复杂的分析,答案已昭然若揭,解题已水到渠成。此方要领:一味合理:想象也不能真的“天马行空”,还是要脚踏实“题”,紧扣题目,在异想天开时常常添加一味“合理”。探寻余味:要引导学生在读题时做一条“猎狗”, 细读每一个条件,嗅出有有“留白”或“余味”的条件,从此想开去,想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还能想到什么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赖石双小学教学参考 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