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病理学名词解释(6页).doc

    • 资源ID:37366987       资源大小:220.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病理学名词解释(6页).doc

    -病理学名词解释-第 6 页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3、萎缩 :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细胞水肿。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组织水肿。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17、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伴腐败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变黑、发臭,称为坏疽。1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等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19、肉芽组织:由纤维母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所组成的新生血管结缔组织,称为肉芽组织。20、溃疡:皮肤或黏膜组织坏死后,分离排除,形成深达基底膜以下的缺损,称为溃疡。21、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向一个表面穿破,分离排除后形成的一端通向表面,另一端为盲端的管道,称为窦道。22、瘘管:深部组织坏死,向两个不同表面穿破,分离排除后形成的连通两个不同表面的通道,称为瘘管。23、空洞:肺、肾等有自然排除管道的器官,组织坏死溶解后,经自然管道分离排除所留下的空腔,称为空洞。24、再生:组织或细胞丢失后,由周囲的同种细胞增生来填补的过程称为再生。25、修复:组织或细胞丢失后,由周围组织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填补的过程,称为修复。26、皮肤创口 I期愈合:组织创口小,对合良好,无污染,无感染,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小,称为皮肤创口 I期愈合。27、皮肤创口期愈合:组织创口大,对合不好,有污染,有感染,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大,称为皮肤创口期愈合。28、充血: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29、静脉充血(也称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加,称为静脉充血。30、动脉充血:由于动脉流入量增加,导致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加,称为动脉充血。31、出血:红细胞(或血液)自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的现象,称为出血。32、血栓形成:活体由管内流动着的血液成分发生粘集、凝固、形成固体团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33、血栓:活体心管内流动着的血液成分发生粘集、凝固,所形成的固体团块,称为血栓。34、再通:被血栓阻塞而断流的血管,血流重新恢复的过程,称为再通。35、栓塞:活体心管内流动着的血液中存在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流动,阻塞相应大小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36、栓子:活体心管内,血液中存在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37、梗死: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坏死,称为梗死。(由局部动脉血流阻断,侧枝循环又不能有效建立所引起的组织坏死,称为梗死。)38、贫血性梗死:组织梗死后,梗死组织内血液含量少,称为贫血性梗死。39、出血性梗死:组织梗死后,梗死组织内血液含量多,称为出血性梗死。40、败血性梗死:细菌栓子引起的组织梗死,并伴有多个器官梗死区脓肿形成,称为败血性梗死。41、变质:致炎因子、炎症过程循环障碍或炎症产物所致炎区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称为变质。42、渗出:炎症病灶内,血液成分由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组织间隙的过程,称渗出。43、炎性增生:炎症灶内实质与间质细胞分裂、增殖、细胞数量增多,称为炎性增生。44、炎症介质:致炎因子作用下,组织内出现一些内源性的化学因子,可诱发和促进炎症过程,这些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45、淤滞:炎区血管中,血液液体成分不断渗出,导致血管内红细胞浓集,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流动停止的现象,称为淤滞。46、白细胞附壁:炎区白细胞边集于微血管壁并与内皮细胞粘附,此现象称为白细胞附壁。47、白细胞游出: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间隙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游出。48、炎细胞浸润:白细胞存在于血管外组织间隙中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49、化学趋化作用: 白细胞游出血管,及其后的运动方向受一定化学物质的影响,此现象称为化学趋化作用。50、趋化因子:白细胞游出血管后,其运动方向受一定的化学物质的影响,此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51、吞噬作用:白细胞吞噬异物,并溶解消化异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52、炎性息肉:黏膜慢性炎症时,黏膜上皮及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向黏膜表面突出,形成带蒂的肿块,称为炎性息肉。53、炎性假瘤:炎症刺激肺等组织实质和间质细胞增生,形成周界清楚的肿块,临床上可与肿瘤混淆,此炎性增生的组织团块称为炎性假瘤。54、浆液:大量的水、少量的小分子蛋白和少量炎细胞组成的渗出液称为浆液。55、浆液性炎症:以浆液渗出为突出表现的渗出性炎症称为浆液性炎症。56、假膜:黏膜纤维素性炎时,由渗出的纤维素、炎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组成的一层膜样物质,称为假膜。57、假膜性炎:黏膜组织有假膜形成的炎症称为假膜性炎。58、固膜:与深层组织粘着较紧的假膜,称为固膜。59、浮膜:与深层组织粘着不紧的假膜,易与深层组织分离,脱落,称为浮膜。60、化脓: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的过程,称为化脓。61、化脓性炎症: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的炎症,称为化脓性炎症。62、脓细胞:化脓性炎症病灶中,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63、脓肿:化脓性炎症时,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含脓液的腔,称为脓肿。64、蜂窝组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称为蜂窝组织炎,也称为弥漫性化脓性炎症。65、表面化脓:浆膜或黏膜的化脓性炎症,炎症累及浆膜或粘膜浅层,深部炎细胞浸润不明显,称为表面化脓。66、积脓:浆膜腔及黏膜腔有脓液聚积,称为积脓。67、肉芽肿:单核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浸润和增生,形成的周界清楚的结节状病变,称为肉芽肿。68、菌血症:细菌入血之后,不在血中大量繁殖,不产生大量毒素,不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称为菌血症。69、败血症:细菌入血后,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称为败血症。70、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入血后,在血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临床症状,并伴有多器官脓肿形成,称为脓毒败血症。 7l、毒血症:细菌毒素及组织崩解产物入血,引起严重临床症状,称为毒血症。72、肿瘤的实质:指肿瘤组织中发生肿瘤性生长的细胞(即肿瘤细胞),为肿瘤的实质。73、异型性:肿瘤组织细胞与其起源组织细胞的相异性,称为肿瘤的异型性。74、转移:肿瘤细胞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被带到远离原发灶的部位,形成与原发灶相同的肿瘤,该过程称肿瘤转移。75、转移瘤:肿瘤细胞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被带到远离原发灶的部位,並生长形成的与原发灶相同的肿瘤,称为转移瘤。76、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癌。77、肉瘤: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78、癌症:一切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79、恶病质:全身消瘦、乏力、贫血、衰竭等临床表现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称为恶病质。80、交界性肿瘤:当肿瘤的良恶性质尚难以确定时,称该肿瘤为交界性肿瘤。81、癌巢:癌组织结构中,癌细胞呈团块状排列,与周围间质组织分界清楚,这种团块状的癌细胞巢称为癌巢。82、癌珠:在分化比较高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癌巢中心可能出现角化,角化物呈层状排列,这种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称为癌珠,也称为角化珠。 83、癌前病变: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良性病变,称为癌前病变。84、原位癌:上皮组织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称为原位癌。85、不典型性增生:上皮组织增生,有一定异型性,但异型性增生未累积上皮全层,称为不典型性增生。86、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DNA中存在有与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DNA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其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故又称为原癌基因。87、癌基因:原癌基因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通过突变或过度表达,发生激活,从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这种激活的原癌基因,称为癌基因。病理学各论名词解释l、动脉瘤:严重的动脉粥样斑块或其它病变,引起动脉壁中膜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管壁局限性扩张,称动脉瘤。它不是真性肿瘤。2、冠心病:各种动脉疾病,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占冠心病的绝大多数,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义词。3、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出现阵发性胸骨后部位的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域和左上肢内侧,称心绞痛。4、室壁瘤:心肌梗死后,梗死的心肌或形成的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向外膨隆,称室壁瘤。多见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5、附壁血栓:因心内膜受损及室壁瘤等病变诱发的血栓形成,称附壁血栓。6、粥样斑块(粥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期病变,主要是斑块内泡沫细胞坏死,从而形成玻变纤维帽深处有大量坏死组织的无定形碎片,脂质和胆固醇结晶所构成的半流体状坏死物,底部及周边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该病变称粥瘤。7、风湿肉芽肿(阿少夫小体):是风湿病时具有诊断意义的一种基本病变,组织结构表现为纤维素样坏死,成团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单核细胞浸润等共同构成的肉芽肿,称风湿肉芽肿。8、疣状赘生物:风湿性心瓣膜炎时,瓣膜闭锁缘血流面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在该处形成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白色血栓,称疣状赘生物。9、绒毛心:风湿性心外膜炎时,大量纤维素渗出覆盖于心包脏层表面,纤维素被心脏搏动牵拉呈绒毛状外观,称绒毛心。10、心瓣膜病:由于心瓣膜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造成瓣膜畸形,出现瓣口狭窄或闭锁不全,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进一步引起心脏形态和功能异常,称心瓣膜病。1l、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指肺实质与小气道受到病理损害后,导致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一组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12、肺气肿:指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弹性结构破坏而发生的持久性,不可复性扩张及过度充气。13、支气管扩张症:指肺内中、小支气管因弹性结构破坏而发生的管腔持久性,不可复性扩张。 。14、肺肉质样变:主要指大叶性肺炎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但中性粒细胞渗出少,其释出的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纤维素,从而发生机化,肉芽组织则充填肺泡腔,致该部位肺组织呈褐色肉样组织,称肉质样变。15、硅结节:肺的硅沉着症时,肺内出现的同心圆状或漩涡状排列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结节,称硅结节。l 6、肺大泡:在肺气肿时,若气肿囊腔(直径)超过2公分,且破坏了肺小叶闻隔时则称为肺大泡。17、石棉小体:石棉肺时,存在于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石棉纤维,其长短不一,表面有铁蛋白沉积,黄褐色,呈哑铃状、分节状或蝌蚪状,铁反应阳性,称石棉小体。l 8、假幽门腺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19、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层上皮细胞中出现分泌酸性粘液的杯状细胞,有刷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与小肠粘膜相似,称为肠上皮化生。20、早期食管癌:食管原位癌、粘膜内癌及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但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为早期食管癌。 2l、Barrett食管:由于胃液返流,造成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被胃粘膜柱状上皮所取代时,称Barrett食管。 22、Krukenberg瘤:胃癌,特别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浆膜后,可脱落到腹腔;种植于卵巢,形成转移性粘液癌,称Krukenberg瘤。23、革袋胃:浸润型胃癌弥漫浸润胃壁,致胃壁增厚、变硬、胃腔缩小,粘膜皱襞大部消失,使胃状似皮革制成的囊袋,称革袋胃。24、癌胚抗原(CEA):大肠癌组织可产生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可引起患者的兔疫反应,此种抗原称癌胚抗原。25、肝细胞胞浆疏松化:肝炎时,肝细胞水肿,使肝细胞体积肿大,胞浆染色浅,疏松呈网状,称肝细胞胞浆松化。26、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炎时,肝细胞严重水肿,致使肝细胞球形膨大,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状似气球,称气球样变。27、嗜酸性变性:肝炎时,散在单个或几个肝细胞胞浆脱水,浓缩,致使伊红染色增强,胞浆颗粒消失,称嗜酸性变性。28、嗜酸性坏死:肝炎时,肝细胞严重脱水,胞浆浓缩,胞核也固缩、碎裂或消失,称嗜酸性坏死,属细胞凋亡。若核消失,只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称嗜酸性小体,也称Counciliman小体。29、点状坏死:肝炎时,肝内散在的小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一至几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炎细胞浸润,称点状坏死。30、溶解坏死:肝炎时,由于肝细胞高度水肿,气球样变,发展到核固缩或溶解而最后消失,细胞完全解体,称溶解坏死。3l、碎片状坏死:慢性肝炎时,可见肝小叶周边的界板处肝细胞点、灶状坏死,坏死的肝细胞呈带片状或灶性连接状,称碎片状坏死。32、桥接坏死:在中、重度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呈带状融合,使正常时被肝细胞分离的结构(如中央静脉与中央静脉间,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汇管区间)被坏死带连接起来,称桥接坏死。33、毛玻璃样肝细胞: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在HE染色切片上可见一些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使胞浆不透明,似毛玻璃样,故称毛玻璃样肝细胞。其因细胞内滑面内质网增生所致,内质网中有大量肝炎病毒表面抗原。34、假小叶:反复大量的肝细胞坏死,导致肝内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并分割肝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再生肝细胞团,这些被纤维组织包裹的再生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35、羽毛状坏死(网状坏死):肝淤胆时,肝细胞内胆色素沉积,肝细胞坏死。坏死的肝细胞体积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核消失,称羽毛状坏死。36、早期肝癌(小肝癌):指肝癌时,只有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其直径总和在3cm以下,称小肝癌或早期肝癌。37、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38、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肿瘤性成分。典型的R-S细胞直径20-50 微米或更大,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有大的嗜酸性核仁,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此类细胞称R-S细胞。39、镜影细胞:是典型的R-S细胞,双核,面对面排列,状似镜影,故名。该细胞对霍奇金淋巴瘤有诊断意义,故也称诊断性R-S细胞。40、腔隙型(陷凹)细胞:是一种变异的R-S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固定后胞浆收缩至核膜附近,故HE切片中显得空亮。核多叶而皱折,染色质稀疏,核仁多个。核位于空亮区中,状如在陷凹内,故名。多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中。41、爆米花细胞:是一种变异的多核R-S细胞,胞浆淡染,细胞核皱折,多叶,染色质细,核仁小,多个,状似爆米花,故名。多见于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中。42、满天星图像:在Burkitt淋巴瘤时,组织结构主要为弥漫性中等大小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浸润,瘤细胞间有散在吞噬核碎片的组织细胞,着色较浅,状似夜空中的星斗,故名满天星图象。43、绿色瘤:在粒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少数在粒细胞白血病出现之前,大量肿瘤细胞(主要为原粒细胞)在骨组织、骨膜下或软组织内聚积形成肿块,称粒细胞肉瘤。该瘤组织在新鲜时肉眼观呈绿色,因而得名。当暴露于空气后,绿色迅速消退,用还原剂(过氧化氢或亚硫酸钠)可使绿色重现。44、Ph 1染色体:是发生于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的一种染色体异位。此异位中,原来位于9号染色体的BCR基因和原来位于22号染色体的ABL基因拼接形成融合基因,位于变短了的9号染色体,此染色体称Ph 1染色体。45、急性肾炎综合征:由少尿或无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蛋白尿和水肿。46、肾病综合征:由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水肿和高脂血症与脂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47、慢性肾炎综合征:由多尿、夜尿、低比重尿,高血压,贫血,氮质血症和尿毒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48、新月体:在一些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时,出现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状细胞团,称新月体。49、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 pasture's syndrone):由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引起肾炎时,除出现肾功能改变外,也出现反复咯血,名肺出血肾炎综合征。50、大红肾: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肿大,包膜紧张,肾组织充血,称大红肾。51、蚤咬肾: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时,可出现肾表面及切面有散在粟粒大出血点,称蚤咬肾。52、大白肾:在膜性肾小球肾炎时,肾脏肿大,色苍白,称大白肾。53、慢性硬化性肾炎:慢性肾炎时,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且有肾组织内弥漫结缔组织增生,使肾组织变硬,故称慢性硬化性肾炎。由于其为各类型肾炎发展的最后阶段,也称终末期肾。54、继发性颗粒性肾固缩:慢性肾炎时,两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故称颗粒性肾固缩,为与高血压时的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区别,称继发性颗粒性肾固缩。55、纳博特囊肿: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粘膜的腺腔出口被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粘液潴留,腺腔扩大呈囊状,形成子宫颈腺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56、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是指正常的子宫内膜腺和间质存在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57、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壁内出现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在异位的腺体及间质周围有增生肥大的平滑肌纤维。58、巧克力囊肿:当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周期性变化,随月经反复出血,形成囊肿,囊肿内含陈旧出血,呈巧克力色,故名。59、腺棘皮癌:子宫内膜腺癌时,在分化较好的腺癌组织中若出现良性鳞状细胞团,称腺棘皮癌。60、腺鳞癌:在腺癌组织内混有鳞状细胞癌成份,称腺鳞癌。6l、CaIl。Exner小体:卵巢颗粒细胞瘤中,在团块或条束状肿瘤细胞间出现腺样或花环样腔隙,其内有粉红淡染的蛋白样物及12个固缩的核,相似于正常滤泡的分化,这种结构成CallExner小体。62、袖套状炎细胞浸润:病毒性脑炎时,在血管周围间隙内淋巴、单核细胞呈层状浸润,形成血管套,称袖套状炎细胞浸润。63、卫星现象: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有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若有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个神经元,则称为卫星现象。64、噬神经细胞现象: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时,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团吞噬或进入坏死的神经元,称噬神经细胞现象。65、肺结核原发综合征: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菌,由于机体无免疫力,常形成肺内原发结核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结核性淋巴结炎,x线呈哑铃状阴影,称肺结核原发综合征。66、结核球(结核瘤):结核病时,可形成纤维组织包裹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称结核球。由于x光片上很难与肺癌相鉴别,也称结核瘤。67、全身性粟粒结核病:肺结核病时,结核杆菌大量侵入肺静脉分支,经左心至大循环,播散到全身各器官,形成均匀一致,灰白色、圆形、境界清楚的小结节,状似粟米,称全身粟粒性结核病。68、粟粒性肺结核病:由于肺门,纵隔,支气管旁淋巴结干酪坏死物破入邻近大静脉,或因含有结核杆菌的淋巴液经胸导管回流,经静脉入右心,沿肺动脉播散于两肺,引起两肺大量粟米大小结核病灶,称粟粒性肺结核病。69、冷脓肿:骨结核时,病灶发生干酪坏死,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或远处形成结核性“脓肿",由于局部无红、肿、热、痛,故称“冷脓肿”,其不是化脓性病变,而是由结核性坏死物液化,流注形成。70、伤寒小结(伤寒肉芽肿):伤寒杆菌引起巨噬细胞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坏死细胞碎片,称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成团而构成的肉芽肿病变,称伤寒小结,也叫伤寒肉芽肿。7l、蜡样变性:伤寒病时,膈肌、腹直肌和股内收肌常发生凝固性坏死,亦称蜡样变性。72、树胶样肿:是梅毒的一种基本病变,镜下结构颇似结核肉芽肿,但中心凝固性坏死虽类似干酪坏死,而弹力纤维尚保存,坏死周围肉芽肿中富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上皮样细胞和郎罕氏巨细胞较少,有别于典型结核肉芽肿,其肉眼形态质韧有弹性,状如树胶,故名树胶样肿,也称梅毒肉芽肿,梅毒瘤。73、嗜酸性脓肿:寄生虫病(如血吸虫卵、丝虫、肺吸虫等)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称嗜酸性脓肿。本质上非化脓性病变。74、假结核结节:急性血吸虫卵结节lO天后,病灶死亡的虫卵周围巨噬细胞衍化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类似的肉芽肿,称假结核结节。75、交叉免疫反应:与机体某些组织抗原成分相同的外来抗原称为共同抗原。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共同抗体,可与组织内的相同抗原成份发生反应,此即交叉免疫反应。76、隐蔽抗原:有些器官组织的抗原成份从胚胎期开始就与免疫系统隔离,机体对这些抗原成分无免疫耐受性。一旦由于外伤,感染或其它原因使这些抗原释放,则可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这些与免疫系统隔离的抗原,称隐蔽抗原。77、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红斑狼疮时,机体产生的抗核抗体虽无细胞毒性,但能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这些抗体与细胞胞核接触,可致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即为狼疮小体。是红斑狼疮诊断的特征性依据。78、狼疮细胞:狼疮小体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在补体存在时促进细胞吞噬的作用。吞噬了狼疮小体的细胞即为狼疮细胞。79、狼疮带:红斑狼疮造成的皮肤损害,用免疫荧光法可证实在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和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对本病有诊断意义。80、类风湿小结:主要发生于皮肤,其次为肺、脾、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镜下结构小结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细胞核呈栅状或放射性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在外围为肉芽组织。8l、类风湿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抗IgG分子Fc片段的自身抗体,这种自身抗体称类风湿因子。

    注意事项

    本文(病理学名词解释(6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