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的探索(8页).doc
-
资源ID:37368804
资源大小:51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的探索(8页).doc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的探索-第 8 页小学数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的探索【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大班化下的分层教学流于形式,而笔者认为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则更能彰显数学分层教学的深意,也更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本文谈到的“后分层式”教学,是要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行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课前“导航分层设计”,课中以“组内分层交流汇报分层展示”为主线,再结合“反馈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关键词】小组合作 后分层“分层教学”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陌生的字眼。近年来,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不难看见我们少数小学数学课堂中也已经开始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在常规的大班化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得到体现,但基本流于形式,即大班化教学,学生互动的少,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学困生也需要同学的帮助与指导,所以缺乏进步空间。笔者认为较之于大班化下的分层教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则更能彰显分层教学的深意,也更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而“后分层式”教学,是要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行大班教学小班化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要想把“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得以体现,我们就得借助小组合作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把全班学生每6人分为一小组(如左图),每组分为A、B、C三类,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B、C类学生分别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中间坐AA(通常是正副组长),然后BC错开分坐两头。AA坐中间可以有效促进6人小组课堂交流讨论,由A带动两头的BC。AA对坐,可以方便优等生自己更好的交流及管理BC。AA相互交流可以达到能力的提升,BC也不会闲着,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还要注意组内把说的机会多让给C,尽量让C多说,C不会的B来说,B也不会的A来说,大家都不会的课上交流,提出质疑。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内2A分设正、副数学组长,正组长主抓全面工作,包括课堂分配任务和负责改有关数学作业,比如导航的部分批改工作,副组长侧重于纪律、作业收交。小组合作虽已达成共识,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层”教学的操作研究,还尚未成熟,本文就重点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后分层式”教学进行探索,即在课前先导航分层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导航以“组内分层交流汇报分层展示”为主线,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结合“反馈分层评价”提高学习兴趣。各学习小组内各层次的学生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需要,也才能很好地诠释“分层教学”的真谛。一、导航分层设计 “预习导航”即为新课前的预习作业,也是数学课堂分层交流的重要素材。导航的分层设计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实行“后分层式”教学的前提。同时,作业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巩固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A,B层孩子一般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而C在作业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经常发生不写作业、作业拖拉、作业脏、乱等现象。究其原因,大部分学困生由于长期“亏欠”,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到了中高年级以后,越来越感到作业的难度,久而久之,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写不来倒不如不写。因此在布置“预习导航”作业时(如右图所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预习作业。我们准备把作业根据难度高低分为3个等级,分别标注基础题,如口算题、回顾题等,指那些比较容易解答,也就是没有难度的题目;提高题,指通过看书预习较容易看懂的题或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的题;拓展题,指有思维含量较高的题,即光看书不够,还得认真动脑思考的题。我们已把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时把预习作业也分3星级3个层次布置。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可以分层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都有所收获,需要教师能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前的自学预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预习效果。 比如,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适应性教学”的温岭市第三次“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中,我们四数教研组共同设计了这样一张预习导航: 我们要求是C重点完成1级作业;B重点完成1、2级的题,而A重点完成2、3级作业。所以导航的制定要分层,一般可分3个层次,通过自学先完成基本没难度的基础题,这种题目ABC都做,重点关注C档;第二部分是稍有难度的题,只让AB做,重点关注B;最后提高题,跳一跳才能摘到,难度系数比较高,这主要为A而准备。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任务,不会让C觉得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让他遥不可及,让他觉得学生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他也可以完成的很好,B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当然A也不会闲着,他们也不会觉得数学过于简单,也会爱去钻研,去思考。二、组内分层交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之中,才能从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讨论、合作、交流中不仅让学生结合导航有话可说,更要让他们知道怎么说?我们已经按AABBCC分好了组,在进行交流环节时,我们可由各组组长分层安排交流任务。由组长A主持,分派不同层次的组员回答不同星级的题。比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时,我先让孩子们结合以上导学单的内容看书回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并填写表格做好摘录,同时要思考这3个问题。待大家完成导航内容时,我安排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按组围绕导学单进行交流: 组长A1:请同学们看到导学单的表格部分,先请“C1”汇报表格的第一、二列内容,再“C2”汇报表格的第三、四列内容,然后“B1”汇报问题1,“A2”汇报问题2,最后“B2”汇报问题3。组员C1:我是这样想的:第一部分口算除法中例2式子是,第二部分是估算,想一想后的算式分别为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组员C2:第三部分笔算除法除法中例2、3、4、5、6、7式子是,第四部分是商的变化规律,我是这样填的大家同意见吗? 组员B1:我汇报的内容是问题1,“说说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及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组员A2:我汇报的内容是问题2,“笔算除法的这些例题都有哪些不同?笔算与估算都有什么联系?”我觉得它们的试商方法不同,有口算法、四舍法、五入法,我只能想到这些,大家能帮助我妈?(这时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很是激烈,再碰到困难提出质疑全班解决)组长A1:此题我们组遇到困难了,等下请其他组帮助。继续汇报。 组员B2:我汇报的内容是问题3,“商的变化规律有哪三种情况及有什么作用?” 在交流中,多给C创造说的机会,然后B对C进行补充,B解决不了的再由A来补充,A指导监督BC,B带动C组内安排讨论的时候,A起到协调,指导的作用,BC不会的时候,AA先两两讨论,然后A带动BC一起讨论,教会BC怎样去表达,思考。A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就能提高。没轮到汇报的组又可以和汇报组进行互动,评价。这样谁都不会闲着,能力又能提高。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参与,人人说,多展示错题,分析错因。为了防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主动向学习较好的学生求教,教师平时根据实情给A规定任务,必须结对帮助哪个同学。交流学习成果时,体现的是组员之间互相学习,展示新发现,解决新问题,以及典型经验全班推广。如果组内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下全班交流时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交流讨论,再解决不了的,老师来。三、汇报分层展示每个孩子的能力各有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堂展示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互动,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全体学生共鸣的全员教学形式,定属低效率的教学了。因此,我们的“后分层式”教学是把课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体现了大班额到小班化的转变。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我们可以以AABBCC小组为单位来汇报预习导航的完成情况。我们可安排按组来汇报预习导航的完成情况。然后由组长A分配任务,安排汇报人员。比如:在学习“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例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时结合导航内容,我在教学中先布置交流任务:(1)小组交流导学单第二板块的例1,对于组里出现的不同争议,组长组织尝试解决疑惑。(2)展示不同写法,评价对与错。等各组完成交流任务后以组为单位展示汇报。二、新课先知 例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列式: 估一估: 分一分:请用圈圈表示出你的分法。 我是这样想的:因为92里面有( )个30,所以商( )。列竖式计算: 答: 。 2、归纳总结:整十数除两位数时,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 )。汇报过程展示: 组长A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们队来汇报导航第二部分新课先知的例1.组员C1:先由我来汇报第1小题列式:92÷30,估一估我是这样想的:把92估成90,90÷30=3,我是这样分的,30根30根圈,因为92里面最多有3个30,所以商3。(当汇报到这,孩子们竟然自动响起了掌声,原因是他们认为汇报的孩子和平时对比这次讲得特别出色)组员B1:列竖式计算由我来汇报,请大家先来看看我们组出现的两种情况(如下图所示) 这两种情况哪种对呢?谁来说说?(其他组员各抒己见后由该生接着汇报)商应写在个位上,因为我的汇报完毕,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组员B2:下面我来汇报归纳总结组长A1:我们组的汇报完毕,请其他小组点评。以上是教学例1时由学生组组交流,汇报展示的全过程。在按组进行汇报时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动“嘴”的机会及上台展示的机会。组长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ABC三档组员来反馈导学单的完成情况。能安排C的题尽量安排C,给他们创造所有能发言的机会。培养C的说话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C无法展示的安排B补充,让他们也提供成功的机会,学习兴趣自然就来了。 四、反馈分层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后分层式”教学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区别评价也十分重要。不过较之大班额的分层评价来说最大的不同还是个人荣辱以组为先,就是把个人的表现融入到组内。就是如果你汇报精彩,那就为你所在组加分,反之扣分。每周按各组总分的先后给予相应的奖励。组长有权决定组员的去与留,所以组长权利比老师还大。但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小组评价。1.作业反馈评价ABC三层孩子根据自己应该完成的对应星级作业的完成的质量好差给予A,B,C三档成绩,这3档可分别为所在组得到3,2,1分。如:预习导航的反馈,C档孩子只需完成1级作业,完成出色即可打A,如果完成2作业再加1分,3作业的递加1分;B档孩子先保证2级作业的完成质量,努力完成3作业的也能加1分;这样B,C 档孩子的积极性就上来了。然后私底下找A档孩子开个会,告知为什么他们必须完成3级作业,因为你们在老师心目中是最出色的,让他们产生优越感,让其督促组员为小组出力,尽量多加分。B,C加的分大家都能享受,这样A心里自然不会不平衡,还会觉得开心。其他作业亦是如此。2.汇报反馈评价课堂评价较之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班级授课制下大部分老师关注较多的是A,而C和一部分的B则是相当于“陪客”的角色,容易受忽视。而小组合作中的“后分层式”教学体现的是更深层次地关注ABC三个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比如在组内交流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预习导航第二部新课先知: 例2: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1.列式: 估一估: 分一分: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你的分法列竖式计算: 答: 。 思考:商要写在( )位上,因为( )。2.归纳总结:两位数除三位数时,先看被除数的( ),如果( )不够除,要看( ),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 )。教学“例2、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时,2A生带动2B,2C一起讨论后,尽量安排B和C上台汇报“预习导航”,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果组长安排C汇报,就给所在组双倍加分。对B层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但不管是ABC哪层学生汇报后,在给予肯定的同时,都要给所在组加分,这样集体荣誉感就强了,真真正正的以组为家。而为了自己组能得高分,组长A也会尽量安排B,C来汇报,自己则充当补充者,主持者,这就能真正体现不同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依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后分层式”教学,较之之前的大班化分层教学,更能使教师客观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又能有的放矢地实施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不让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无所事事,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我们的课堂,并“爱”上我们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不同的孩子在我们的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收获,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郑金洲 课改新课型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2姚庆杨敏 运用课前问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第2期。3 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长春出版社 2010.44 俞正强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新理念的认识 20085王介锁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浅谈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4期。6江剑鸿 构建学情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10月上第25期(总第1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