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以《第一朵杏花》为例浅谈教学价值的确定(5页).doc
-
资源ID:37377541
资源大小:12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以《第一朵杏花》为例浅谈教学价值的确定(5页).doc
-小学语文:以第一朵杏花为例浅谈教学价值的确定-第 5 页教学价值:从“理论”定位到“课堂”定位以第一朵杏花为例浅谈教学价值的确定教学价值是什么?李海林教授曾说:“作品被选入课本,作为教材,其阅读者为语文学习者。其阅读目的除“传播的信息”,还有“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胡立根教授也说:“教学价值不光是指完善的语文情意 语文知识,更多是指信息处理价值或语文智能价值,还包括怎样阅读 怎样思考 怎样理解 怎样传播。”当我们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分析解读时,往往会发现许多有教学价值的点。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通常应该怎样选择与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从“理论”定位到“课堂”定位,其间的路究竟有多远?下文笔者将以第一朵杏花为例,谈谈教学价值的确定。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没答上来,第二年,孩子通过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课文通过这件事情的记叙,表现了竺可桢爷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细读文本,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捕捉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从怎样阅读理解思考来说,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可学习抓住“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的时间词理清脉络;可学习抓住主要人物“竺可桢”“小男孩”的表现概述事情经过;可抓住人物语言、行为感悟人物品质;可学习联系记叙的事情,人物的表现理解最后一段话。从表达方式与特点来说,作者选取了第一年和第二年竺爷爷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两个典型事例可学习;叙事中的景色描写自然过渡又烘托气氛可以学习;景色描写时短句的排比产生的表达效果可以学习; 叙事中,对竺可桢大量的语言、行为描写可以学习;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通过提示语的变化表达人物心情可以学习;在描写人物行为时,抓住一个个典型的细节可以学习;通过小男孩的表现侧面描写可以学习;文章最后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的方式可以学习;文章题目以“第一朵杏花”这一线索型事物为题,可以学习总之,细读之,可以有很多“教学价值”的点。选择并确定哪些点走进课堂呢?笔者有如下经验:一、看课后练习,揣编者意图。课后的练习,包括单元练习中的“处处留心”“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往往能给我们暗示。比如第一朵杏花这一课,课后设计了以下练习:“分角色朗读。”“用钢笔描红。”“读一读。”“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练习1中的“处处留心”中,又安排了“拟人”手法的体会与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揣测到,编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点在于“人物的对话描写”“抓住语言、动作等表现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细节”“体会题目与人物事件的关系,学习取题目。”“描写春天的景色,积累描写春景的词语”。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在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找出言语规律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忽视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是语文课程内容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教什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后练习或明或暗指示给我们的。当我们一时不能确定什么为“教学价值”的时候,看一看课后练习吧。二、比单元课文,定各篇重点。一篇文章,其内涵固然丰厚,语言固然精妙,涉及的语文知识点固然很多,但哪些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哪些是这一课时要解决的,要训练的,应根据单元重点与编者意图来定。再看整个单元,从走,我们去植树到燕子江南春春日偶成,每篇课文都有描写春景的地方,那么,第一朵杏花教学中,我可以暂时忽略。而这几篇课文中,杏花是唯一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由此,我确定,将人、事及如何写人、写事作为本课教学价值点。站在写人记事文章的角度审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确定这样一些有教学价值的地方:1、对竺可桢的语言行为的理解及其言行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性格;2、变化多样的语言描写及如何通过变化提示语、抓住人物行为细节表现人物;3、选择有关联的两件事,事与事之间注意联系过度;4、学习精批细读,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的阅读策略。尽管文中不乏有对春景的生动描写,“鼓”“胀”等用词相当精妙。但完全不必将此教学价值放在这一课时。可以在学习燕子等课文时,作为一段拓展比较阅读的材料,加以品读体会。三、研课程标准,符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段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阐述中有这样几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根据这些,我认为,题目“第一朵杏花”以及文章最后一小节,是锻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好材料;揣摩竺可桢语言、行为,能让学生感受到言行描写的作用;感受到留心观察人物细节习惯有多么重要,让学生竺可桢形象,也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关注人物细节的习作态度与习惯,四、查预习情况,想学生所需。如果说,前面的都是教师“理论性”的,“历史性”的解读,选择与定位,那么,这最后的一步,就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了。我会设计一张预习单,认真组织学生预习。这一课的预习单,除了常规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的自学要求外,我还设计了如下几项预习任务:1、课文内容我知道。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的主要表现(找一找起因、经过、结果)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2、谈谈你对竺可桢爷爷的印象,并说说你的理由。比比谁发现得多。我对竺爷爷的印象我从文中发现的依据3、你喜欢这篇课文的题目吗?如果你来起题目,你会起什么题目?4、你最喜欢文中哪段话?为什么?5、你还了解竺爷爷哪些故事?预习单收上来以后,我会快速地浏览一下,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很快捕捉到学生已经读出了什么,没有读出什么;有没有关注到那些细节?有没有发现那段话的精彩而在阅读预习单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人物主要表现,按时间概括出两件事来,我就决定,第一课时不再多展开教学内容的概括;我发现对竺爷爷的印象,有大部分同学找到了竺的行为表现,却没有发现语言中的奥秘。包括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我一般都是依据学生预习反馈的情况作最后决定的。对于教学价值在理论上的准确定位,为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教学价值内容的丰富性,也给我们增加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空间。同时挟来的,还有繁花似锦时的眼花缭乱。只要能够从教材本身、编者在单元与练习中透露出来的目的、学段教学目标、学生需要出发确定,便不会脱离轨道。也只有实现了从“理论价值”到“实际价值”的美丽转身,语文课堂才会真正展示出言语的智慧,焕发出生命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