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周国琴)(4页).doc
-
资源ID:37378525
资源大小:20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周国琴)(4页).doc
-小学语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周国琴)-第 4 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又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电子传媒大行其道的时代,纵观小学生的读书习惯,现状堪忧。不少学生沉溺于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与书本渐行渐远。现在的学生,能哼唱各式流行歌曲,却不会吟诵李白、杜甫的诗篇;他们对超级女生、网络游戏了如指掌,却对巴金、老舍很陌生;他们了解西游记的故事,也大多是从电视上看到的,至于读过原著的人屈指可数。而部分学生受老师、家长功利主义的影响,看的最多的书是作文选,家里最多的书是试题精编。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有如一扇窗子,儿童通过它看到并且认识世界和自身。”文字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在教学中都有希望学生读书的主观愿望,但光是口头上一句“同学们,读书好处多,你们课余要多读书啊!”这还远远不够。读书,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让读书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现在的学生,很多家里有一堆家长给他买回来的书,可是从来不看。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书有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把阅读看成一种负担,这样的心境下,哪个孩子会愿意主动地去看书呢?要想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要解决心理上的这种“畏难”情绪,唤起对书的亲切感,亲近感,真正感受到读书是和看电视、跳皮筋、踢足球一样非常有乐趣的事。1、把教师的快乐与学生分享。自古老话:“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是否喜欢读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是否喜欢读书。要想让学生成为喜爱读书的人,首先让教师自己成为读书人。试想一下,一个教师只是经常对学生说:“读书是很快乐,充满了乐趣!”学生感受到的只是一句空洞的话语。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与学生间的互动。我经常给学生讲讲我最近又读了些什么书,把书上精彩的情节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甚至给他们背诵书中的经典段落。有时,我和学生带一本书一起读,一起聊,一起辩,一起争。这样离开了一本正经的说教,在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中,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老师阅读时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这种情绪强烈地感染着孩子,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于是经常就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把你上次读的那本书买回来了,很好看啊!”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不正是我们教师想达到的吗?2、 及时的肯定点燃读书热情。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一有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中表现出来,就给予肯定和表扬,珍惜学生课外阅读上的点滴进步。比如,有时学生在课堂上说出了课外学到的成语,我会马上将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大家都学一学;有时我看到学生看了一本有价值的新书,就安排时间让他给大家介绍介绍;有时我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小博士擂台赛和读书笔记展评等,给优胜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点点滴滴,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不但丰富了自己,还可能获得阅读之外的收获、尊重和快乐!二、让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来者不拒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本身存在阅读的主观愿望,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认识、辨别能力的影响,对选择适合的读物还存在着盲目性。他们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懂得消化吸收,不管不顾地实行“拿来主义”而缺乏辨别能力, 书包里装着乌龙院奥特曼之类不知所云的读物的学生不在少数。新课标提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给学生自由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关于指导择优阅读,叶圣陶先生指出:一要“及时”,二要“精选”。要选择那些“内容比课本丰富些,写法比课本生动些”,能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触类旁通的乐趣”和“再读同类的其他读物的强烈愿望”的课外读物。我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时采取这样一些方法: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相结合。我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或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让学生读读水浒转;学了只捡儿童多处行,向学生推荐冰心的著作繁星、寄小读者等;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其他的作品。2、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小哥白尼等;有的学生喜欢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我就和他聊聊杨红缨、秦文君,谈谈淘气包马小跳、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我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有能力的甚至还可以读读四大名著等。3、捕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契合点。根据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朗读“三打白骨精”精彩片段,建议学生读读原著。在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有关节日的来历,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4、丰富性和广泛性相结合。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我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始终本着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原则。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而不是“一视同仁”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而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看到有的学生对待不同类型的书籍都是一视同仁,看完就行;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阅读能力强,一目十行,食而不化,结果连大概内容也没有记住,这样的读书对学生的帮助真的是微乎其微。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使读书更有效率。1、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内容、体裁的文章和不同喜欢程度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对于喜欢的读物,尽量选择精读。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读后还要经常写笔记,摘下好句,写下自的理解和感受。比如诗词名篇、名言警句、名家名篇之类的,这些内容得用精读慢慢“煮熟”;对于有意义但不太喜欢的书,可以选择略读,速度较快,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消息性、消遣性的读物,则可以选择浏览,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来读,也可以飞快地跳过去,尽量节省时间,而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则可以将三种读书方法相结合,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2、勤做笔记。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时“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肤泛;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我班同学每人有两本与读书有关的本子,一本是摘抄册,里面有的“词语宝库”、“诗词名篇”、“名言警句”、“美文片断”等;另一本是读书笔记,里面记录的是读后感或读书的心得、体会等。 3、学会与人沟通和分享。分享是一种美德,沟通是一种技巧。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我鼓励学生把自己遇见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一有好的课外书,要求大家及时将好书介绍给同学,并且利用阅读课开展讨论、交流,或评评书中的人物,或说说书里的情节、故事,或模仿书中的精彩片断表演短剧。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论辩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可谓一举多得。阅读是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本应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对学生说:“每天伴你入睡的应该是枕边的一本好书,而不是电视肥皂剧或电脑游戏,让书香温暖你的童年吧。”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使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感受到阅读真正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