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绽放活力(5页).doc
-
资源ID:37385403
资源大小:15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绽放活力(5页).doc
-小学语文: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绽放活力-第 5 页小学语文论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绽放活力【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于是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便应运而生。教师应当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有效课堂的重要资源。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的机会大大增多,这都需要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原因、理解的偏差、评价的观念、观点的创意,这些“意外”也许会扰乱教学的节奏,但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动态生成并睿智地引领与点拨,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也将会不期而至,因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必将因动态生成而更加精彩。【关键词】 小学语文 动态生成 有效课堂“教案剧”演出,引发思考相信很多教师仍然无法抹掉这样的记忆大家会经常在一起抱怨:传统的语文课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还不厌其烦地推敲预设了许多自认为精彩的片段,可为什么到课后总会事与愿违。失落无奈间免不了抱怨学生的愚笨,哀叹学生思维不活跃,本认为能出彩的地方都被学生的木讷、无知给搞砸了,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到在公开课上的教学,老师从容不迫地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师生完美成功地演绎出课前预设的教学情景,赢得在场教师们热烈的掌声。于是,这样的课堂也便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整个“演出”从头至尾,风平浪静,不起“涟漪”。思索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绽放意外火花笔者扪心自问,自己不也正是扮演着这一出出“教案剧”的主角吗?其实这样的“演出”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所期望的就是学生能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然则把自己或别人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努力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在这些所谓“精彩”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闪现在哪?语文教学独具魅力、人文关怀的美又在哪儿闪烁?流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这样完美的“演出”已经是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孩子们,即使结束之后掌声涌起潮水般的涟漪,这又有多大的意义?掌声过后,老师们仍有遗憾:自己的课堂为什么就没有名师课堂中时不时迸出的瞬间精彩呢?他们怎么就会出现并把握那么多信手拈来的生成性资源?这些动态资源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后怎么又会“涟漪四起”精彩不断呢?的确,语文课堂应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突破预期目标限制,走向生成、走向开放,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其实,回想我们的课堂何处不能泛起真正的“涟漪”?动态生成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你的身边,只是有太多的老师过于信任自己,都习惯于按照固定的路线实施“风平浪静的操作”,一味地给予,无形间便于这许多“美丽的涟漪”失之交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独具慧眼,努力捕捉课堂的生成点,顺学而导顺学而教,能在“尴尬之时”“尴尬之处”泛起教学之生成“涟漪”,就定能荡漾起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闪亮的“水光之花”使之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如此的课堂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且还跳跃着人性的魅力。故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新课程价值追求的较好方式,语文课堂会因动态生成而精彩起来。那么教师应如何巧妙地用心于课堂上现场的动态生成呢?这里记录了学校教师面对课堂上随意的动态生成之时,教师进行教学处理的真实案例,还融入了笔者对这些课堂上“动态生成”画面的点滴思索与感受。一、在“不经意”时的“智慧追问”处泛起教学生成之“有效涟漪”笔者聆听一位青年教师的人教版第二册两只鸟蛋一课,整堂课无不展现出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精致的教学设计。美中不足,由于教师缺少“生成意识”,没能抓住不经意间产生的动态生成资源,使得课堂丢失了更吸引人的光彩。正当老师如愿地完成对课文的感悟、朗读,顺利地想进入下一环节拓展练习时,却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老师,我有问题!”此刻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老师和他之间。该教师象征性地问了一句:“什么问题呢?”“图画画错了,你们看树画得这么高小男孩根本碰不到鸟窝。可是课文中却说,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走到树边就把鸟蛋轻轻送还了。这么高的树,这位小哥哥怎么还啊?而且还是轻轻地。”小男孩认真地述说着自己的想法。该老师先是一愣似若有所思,后便脱口而出:“这位小朋友很会观察,我们下课后再讨论吧,现在请小朋友们看老师电脑上!”教师仍沿着预先设计的思路,课件出示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最后一节内容所描绘的画面,并要求孩子们画一幅画。反思请重视课堂的“小插曲”面对小孩子天真的质疑让教师不知所措,教师只能采取回避的策略,仍然回到教学预设之中。其实教师不妨试着借用学生的质疑来与教学预设自然有效地衔接起来。教师可以巧妙并肯定地追问孩子们:“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能干啊!他不但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而且连图画都认真研究过。”教师此时可顺势告诉孩子们学习方法:原来看插图理解课文,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呢,让其他同学也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多读读有关的句子,多看看插图,然后想想能不能给那位小朋友的疑问找到答案呢。估计接下去,孩子们就会说出小男孩如何放回鸟蛋的很多种可能,大家都会为能保护鸟蛋而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交流过后,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更深刻地感受到只要人人都有爱心,鸟宝宝一定会生活得更好!教师如果当时能这样追问,让其他孩子帮助这位同学寻找答案,不但可以让孩子的质疑不再模糊,还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感受那就是爱护小鸟的力量,进一步领悟课文的主旨。由教师追问激起的“涟漪”,这不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涟漪”吗?由此可见,有时在课堂上“不经意”间发生的小插曲却需要教师十分“在意”才行,案例中的教师却未曾关注在意过课文后小小的插图。若教师在肯定并追问中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意”,唯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不经意”时泛起教学生成之“有效涟漪”。二、在另类答案“不如意”的“智慧点拨”处泛起教学生成之“如意涟漪”一位教师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接近尾声时,她和颜悦色地引导学生说话:“孩子们,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舍爷爷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充实忙绿的腊八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除夕夜,悠闲自在的正月初一、情趣盎然的元宵灯会这是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画卷,这也无不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我们刚刚过完春节,能说说我们家乡独具特色的春节吗?”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说开了。有的说:“腊八粥好喝吗?每年过小年都是吃汤圆,我都吃腻了,真想尝尝腊八粥到底是什么味呢?”说着,他略带垂涎欲滴的样子。有的说:“随便吃了几口年夜饭,伙伴就来邀我就玩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也没什么新鲜的了。玩一会各自就回家了,实在没事干只得守着电视机,我们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该同学一副失落无奈的样子。“老师,我们这里怎么从来没有元宵灯会啊?我还想逛庙会,猜灯谜呢?”一位同学失望地憧憬着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特色吗?该教师本无比的期待着孩子们带来的精彩画面,然而却倾听了学生的抱怨、无奈、向往与憧憬,老师当时也没有加以点评,只是脸色不好看地示意学生坐下,大家仍在下面窃窃私语。 沉思用智慧改变课堂的不和谐“涟漪”上述案例中,“学生对家乡春节的描述”各抒己见,这恰恰不是教学的异端,这些与课堂教学大方向不一致的声音,荡起了与教师期望的不和谐的“涟漪”,这正是孩子们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应,是一种纯真。此时教师应心平气和,以一个睿智的引导者身份及时合理地给予引导与点拨首先可以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独具特色)这样描述的理由。如明确本文的作者是谁?他所记录的是什么年代哪里的春节?再借机引领学生感悟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那如椽的大笔展现出的“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的道理,那么联系到我们家乡的春节自然也有独到之处了。紧接着再让学生细细回忆春节期间那些最开心最幸福的画面,这就是特别之处,这就是独特的年文化。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领悟了语言大师灵动的语言美、意境更美,又让学生大胆地阐述了自己个性体验,深刻领略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而知,课堂上有时学生的答案“不如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冷漠埋怨扼杀学生个性化体验的生成。如果教师能在当时学生激起的“不如意”处抓住教学契机,充满智慧地点拨,自然也就能泛起教学生成之“如意涟漪”了。三、在课堂“正反之音”的“智慧引申”处泛起教学生成之“智慧涟漪”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让老师们听得意犹未尽。整堂课教师高超娴熟的教学手段令人羡慕。更让人惊叹的是教师具有强烈的“生成意识”,他能巧妙地抓住课堂上学生质疑后产生的动态生成资源,一瞬间貌似“波澜不惊”的课堂上顿时“涟漪四起”,课上添花,熠熠生辉。在品读课文完后,该老师让学生大胆质疑。一学生的提问出人意料:“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向曹操借箭,应该说是“骗”箭。”此语一出,座下的孩子们也有的应和着。此时该教师从容镇定,没有按预设强行“回归”,他则是笑眯眯淡定地问了一句:“同学们,究竟是千百年不变历史沉淀下来的“借”好,还是这么同学说的“骗”好呢?请同学们再把课文静静地读两遍,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来个辩论。”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室里热闹非凡。(笔者记录下了“正反”两方唇枪舌剑般的精彩发言) 正方代表:谁都知道三天造十万支箭都是无稽之谈,不借怎么行呢?当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插满箭以后,诸葛亮吩咐将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如果是骗还需要这么有礼貌吗?只有借箭才会说谢谢,因为有借有还嘛!你难道没向同学借过东西吗?所以,我方认为应该是“借箭”。反方代表:一则诸葛亮明知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可还是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欺骗周瑜吗?二则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这也是为了骗箭。三则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出发,在曹军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骗曹军射箭,这难道还是“借箭”吗?正方代表:“借”字更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智勇过人,而且这箭是曹操自愿射给他们的,只能说明曹操的疑心病太重了,而“骗”是贬义词,这与作者的要赞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相违背,更何况火烧赤壁时,箭还不是一支不剩地全奉还给了曹军吗?“借箭”比“骗箭”更有文学韵味!反方代表:用骗来的箭还要射还给人家,有这样还东西的吗?真是笑话深思用孩子的真实声音演奏和谐音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与真挚的爱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走进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孩子们在平等、自由交谈的基础上绽放属于他们的思维火花。上述案例向我们展现了生成基于质疑而丰富多彩,疑问借于生成而豁然明朗的道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针对一个问题互相讨论,互相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理解的共鸣,这样的课堂真正诠释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真谛。由此可见,在“正反之音”不和谐下的教师智慧引申,能形成人人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点燃了学生的智慧,能使学生对文本有深刻的感悟,实现文本的超越,在不断创造中泛起教学生成之“智慧涟漪”,从而使课堂走向生成性教学的美好境界!总之,课堂教学中总不会一帆风顺,那随时的“意外”插曲不正是一支支强而有味的调味剂吗?这种种的“意外”也正是动态生成的最好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能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更要善于因势利导变“尴尬之时”“尴尬之处”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只有这样的动态生成课堂,再现的才是师生“清新纯朴”的生活情境,这无疑是最美的。面对教学这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和理解孩子们的独特感受,孩子们的个性就能及时得到展现,思维的火花才得以绽放。有了课堂上的美丽插曲,孩子们亲身弹奏一首首不曾彩排的插曲,会产生特别的火花,会弹奏出一首首与众不同的乐章,如此优美,如果惊喜。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双眼去认识大千世界,他们学会了用智慧去感悟现实生活。笔者也想大声告诉你:课若有华,因相荡于“生”涟漪, 精彩的生成源于教师智慧的撷取,让我们理智对待每一处渺小的课堂动态生成,让语文的真谛流光溢彩!【参考文献】1、关注生成性目标构建生命性课堂中国教师报2003年12期 陆清华2、生成性语文课堂的构建思路福建教育2004年7期 汪 潮3、动态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广西教育2011年第4期 王 霞4、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生成中国教师报 李健5、莫让“自恋”遮望眼,课堂何处不“生成”教学月刊2011年 朱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