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论低年段语文教材编排问题(5页).doc
-
资源ID:37386515
资源大小:205.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浅论低年段语文教材编排问题(5页).doc
-小学语文:浅论低年段语文教材编排问题-第 5 页浅论低年段语文教材编排问题【摘要】: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整套教材扎根传统,注重基础,同时富有童真童趣。编者把课文按照一定的主题来编排,分为若干单元,这为学生学习课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既能让他们在具体语境中习得母语,也能让学生获得多样熏陶。但是,在单元编排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词】:教材编排 教材重组苏教版语文教材是按照国家课程改革标准来编写的,本套教材共有三个特点,一是扎根传统,学会做人。所以在选材上,编者们选入了中国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从这些传统人物身上学习一些好的品质,比如,陈毅探母中陈毅的孝顺,大禹治水中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些品质都深深打动学生,而这类的课文也颇受学生欢迎。第二个特点是夯实基础,培养习惯。苏教版低段的课文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形式。一般来说,语文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识字”、“课文”、“练习”组成,而放在第一位的就是习惯篇,着重培养低年段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放在第二位的就是识字篇,运用词串识字这种有趣生动的方法帮学生来认识掌握生字,打牢基础。第三个特点就是尊重孩子,富有童真。苏教版的课文贯彻“蹲下来看孩子”的原则,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力求选文的简洁精短,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课文都会配有非常有趣的插图,让学生看着插图来联系课文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正是因为教材编写有上述几个特点,所以在编排课文的时候,编者们会把课文分为几个单元呈现,每个单元都会有一定的主题,如苏教版二下的课文就分为“春光篇”、“哲理篇”、“亲情篇”、“勤学篇”、“爱国篇”和“科技篇”。课文如此分单元编排,是有它独特的价值的。一、单元呈现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习得母语苏教版教材以一定的主题为各单元内容的组织框架,如:一年级下册各单元的主题为:习惯篇、识字篇、春光篇、明理篇、品行篇、环保篇、勤劳篇以及智慧篇,二年级下册的各单元主题为:习惯篇、春光篇、哲理篇、亲情篇、勤学篇、爱国篇和科技篇,我们从这些单元的主题可以看出,有一些主题是不变的,但是二年级较一年级,开始接触介绍科技类的课文了,主题渐渐升华起来。其实低年段的课文,还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情感,比如:感受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先让学生欣赏自然的美,美不仅仅是春光,而是祖国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享受美的熏陶。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一些品行,懂报恩、勤学习、有孝心等等。编者们意在让学生获得多样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多种的审美能力,从大自然的美,到心灵的美,从童话故事,到成语故事,孩子的能力明显在提高。而这些有序的情感享受,这些序列的情感培养,离不开单元编排。学生学习一个单元,如二下的识字单元,里面的课文有的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结合学生开学的时间,当孩子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中时,再来了解一下其他的节日,可谓是乘热打铁了,事半功倍。里面还有的课文内容是几个容易混淆的偏旁,用象形、想字义的办法来区分,学生也在其中,同时学到了更多学习汉字的方法。课文单元,有的单元就是介绍春天,介绍植物,介绍春天的动物,介绍春天的景物,每一篇都带给孩子美的享受,在这样一个单元学习下来,很多学生就更加喜爱春天,会用美的语言描述春天,会用美的画笔绘画春天,更可贵的是,他们还会在生活中寻找春天。还有的单元就是介绍孝顺的,用沉香、木兰等的行为让孩子来体会孝顺,在学习完这一单元后,很多学生在平时说话中会用上“不知不知”这样的句式,也会用上“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等这样非常妙的成语,学习生活中,有学生遇到困难退缩了,他们也会改编课文的句子来激励他。而在学习木兰从军这一课时,学生小组辩论的时候,出现了“以死相逼”、“精忠报国”这样非常好的词语,这些都是他们在具体语境中习得的,就是这样系统的文章,才能给他们一种情绪的酝酿,积累,直至喷发。二、多种风格让学生获得多样熏陶编者们在选课文时,是非常精心的。在遵循教材三个特点的条件下,他们选择了风格各异的文章编入教材,还对课文进行了非常用心的编排。一种是写人类的课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做人道理,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写人类的课文往往给孩子独特的感受。编者们有意将写人类的课文放入一个单元,如苏教版一下的第四单元,还有苏教版二下的第六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比较平淡,因为课文讲述的是一些人物的故事,所以语言也比较平凡,不太受孩子的喜欢,读起来也比较拗口,但是这一类课文,学生往往能从人物身上学到一些金子般的品质,如安培的专心致志,爱迪生的急中生智,徐虎的乐于助人。学生学完这些课文后,有的会像安培一样,上课非常认真地听讲;有的会想爱迪生一样遇到事情先自己动脑筋,甚至有的人回去还做了镜子反射的实验,得出了自己独特的结论,从此喜欢了课文;有的像徐虎一样去帮助别人,悄悄帮同学塞好椅子,主动帮同桌整理桌子。有时候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孩子语言文字,孩子的情感也很重要,而这些,苏教版语文教材都做到了。一种是写景状物类的课文,这些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趣浓厚,意蕴深刻,表达多样,语言精美。“它们或描摹山川名胜,抒写地域风光;或刻画动物植物,展现自然情态;或记叙游览行踪,表达志向情怀,不一而足。”如苏教版二下第八单元的文章,就描述了美丽幸福的水乡,千变万化的云朵,灿烂绚烂的夕阳,学生被这些景所吸引,被这些美所感染。1一种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较大,它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比较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故事的选文大多为儿童作家的原创,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2还有一种是诗歌类的文章,每册书中都选录了一些分成有趣的儿童诗,诗歌体裁广泛而自由,内容丰富而有趣,语言生动而活泼。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有的诗歌讲述小朋友帮助盲婆婆的故事,有的诗歌是表现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学生非常喜欢学这些诗歌,诗歌除了读起来琅琅上口之外,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带他们体验了别样的生活,实现他们小小的梦想。在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时,很多孩子学做小诗人,续写到:歌声会把您带到树林,看到枝头唱歌的小鸟。歌声会把你带到海边,听听海风吹过的声音。诗歌这类体裁的文章,带给孩子一种美的熏陶,让他们也变得诗意化起来。当然,每一单元带给孩子的熏陶是不一样的,他们最喜欢的是童话寓言故事单元,在这一单元,学生不仅愿意学,愿意读,愿意想,愿意说,更愿意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学习完童话寓言故事这一单元时,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也乐在其中,自己动手做道具,自发地排练。到了二年级下学期,我们让孩子看图自编自导自演,故事相当丰富,情节非常饱满,这和他们受到的熏陶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课文给他们对童话寓言的初步感受,他们才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的作品,汇报演出那天,教室里掌声不断。三、编排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都能够看出编者们在编排教材时的认真与精心,每篇教材的育人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笔者在课堂上实践时,却发现了一些小的问题。先来谈谈二年级下册中“春光篇”和“哲理篇”里面的课文吧。“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本单位共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另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作的春晓描写的是春天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蚕姑娘形象地介绍了春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蛾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月亮湾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春天里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快乐的节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前三篇都是写的是现实中春天的物候,春雨、春花、春蚕等春天喜人的景色,而第四篇文章却是描绘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里面没有明显的描写春天景色的痕迹,只是用了打比方的方式,把孩子们比作是朝气蓬勃的春天。这也算是春天的物候吗?如果说把快乐的节日把孩子比作春天放在“春光篇”里还算勉强过得去的话,那么我实在不是很理解为什么编者要把雨后放在“哲理篇”里。“哲理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这个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组成。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是两个富有哲理的童话,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道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狐假虎威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内涵丰富,寓意明晰,告诉孩子生活中有些人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而自己并没有本事。而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雨后,它只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让孩子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这样一首诗里并没有像后面几篇课文那么强的哲理性。那为什么它又会被编入这一个单元呢?这篇课文和“春光篇”里快乐的节日都是诗歌,而且都是快乐的诗歌,难道是为了和上面一个单位有个衔接?实在是有些不理解。所以在教授课文时,我是把雨后这篇课文放入“春光篇”来上的,一是孩子刚刚学完快乐的节日这首小诗,还沉浸在诗歌这种独特的形式中,二是这两篇课文都是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了一份快乐和幸福,情感上也有共通之处,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找到共通点,可以获得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情感体验。再如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单元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和秋天有关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以及乡下孩子,其中乡下孩子没有明显写出秋天的景色,反而它的文体和后面的两篇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是相似的,在教授这几篇课文时,我就把他们放在一起,在学完这三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仿照学习前面的方法先自学第八单元的水乡歌,学生自学完后立刻发现:这首诗歌,三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形式差不多,先都是“水乡什么多?”为第一句,第二句是回答什么多“水多”、“船多”、“歌多”,第三句是具体描述究竟怎样多。通过这几篇诗歌的学习,学生就已经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了。其实不仅仅是诗歌这种体裁的编排,有些童话故事类的课文也可以打破单元的局限进行重新整合,在苏教版一下的课文中,第三单元有三篇文章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小松树和大松树,三篇课文中,其中两篇是童话故事,一篇是明理类的文章,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就把骑牛比赛放到第八单元,把乌鸦喝水放入第三单元中,这样的处理让学生可以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课文编排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的编者已经付出了很多,课文的单元编排已经接近完美,但是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可以让苏教版的教材更完美,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贴近他们的实际。参考文献:1朱洁如等著,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2页2朱洁如等著,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