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浅谈“名著引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9页).doc
-
资源ID:37387667
资源大小:293.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浅谈“名著引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9页).doc
-小学语文:浅谈“名著引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第 9 页浅谈“名著引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小学阶段“名著引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名著引领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走近名著,了解名著,热爱名著,引导孩子们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魅力。它主要表现在:引领语言、引领文化、引领思想和引领阅读等方面。关键词:意义、内容、策略、辩证关系一、“名著引领”的意义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体,它与其它生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的一生在不断地改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在追寻着精神生活,追寻着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归属感。中国古代文人是对这种追寻更加敏感、积极、深入的群体。他们把自己的追寻、思索用文字记录下来,有的成为千古绝唱。文学名著既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提炼和升华,又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永恒的精神食粮。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和提炼,已证实了其自身价值。它们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灵魂的震撼。为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特意节选了它们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借助“文学名著”的妥善引领,与小学语文教材相关的文学名著必然能像陈年佳酿美味无穷,必然能给予学生春风扑面般的舒爽和惬意,必然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洗礼和震撼。二、“名著引领”引领的任务文学名著的内涵极其丰富,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思维想象的空间是巨大的。但是,作为特殊的读者群小学生,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感悟、鉴别、欣赏能力与成人有着明显的差距。另外,小学生的名著阅读和成人的阅读相比,还担负着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语文素养,在阅读时间、地点、目标、方式方法、效果评价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小学阶段“名著引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名著引领课堂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地走近名著,了解名著,热爱名著,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那么,“名著引领”到底引领什么呢?1引领语言。以语言文字记载形式流传下来的任何一部文学名著,它们不仅包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语言特色,也包含着作家独特而充满魅力的语言风格。现代语言是在古代语言的基础上演变并发展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因此借助名著,能引领学生的语言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训练和运用中发展语言,形成语感,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有这么两个词语:“非比他人”、“依草附木”,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就能感受到古代语言的精炼简洁和祖国语言文字表达的生动形象及含意的丰富。2引领文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化”的过程。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文本中蕴涵的文化的熏染。而名著中蕴涵的文化分量是沉甸甸的。因此,名著引领,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所蕴涵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往往寄存于一个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字中。名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它蕴涵着这个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因此,名著引领,重点之一就是凭借名著引领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成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人,成为文化人。当学生由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最终产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感情,这是名著引领的极大盛事。在三顾茅庐一文中,刘备对诸葛亮的三次拜访,表现出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能让学生感悟到自古以来中国就存在着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奋发成材的愿望和激情。3引领思想。阅读往往是伴随思想一起并肩踏步向前的。任何书籍都反映着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想,都彰显着作者的思想。对于少年儿童这群特殊的读者群,在阅读名著时候,就离不开教师对名著蕴涵的思想的引领。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能够理解、感悟到名著的思想和精神,因为阅读是学生与外在物(文本、作者)、内在物(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建构自己对于名著蕴涵思想模型的过程,又是教师引领学生思想形成、完善、发展的过程。在学习名著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感染熏陶,必然从言行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言行折射出思想的光芒,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精神的人,这也许正是名著引领的意义所在。学了三借芭蕉扇,又有谁在思想深处会不受到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忠贞不一、不畏强暴的思想品质的感染呢?4引领阅读。“名著引领”,首先是阅读教学层面上的名著引领。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名著节选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名著的阅读中受到滋养;其次,通过名著引领,使学生对原著感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更加深入地走进名著。通过名著引领教学,促进学生课内到课外的阅读,潜移默化地形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乃至阅读志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这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的独特作用和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价值。三、“名著引领”教学的实施策略1点面结合法。点面结合,是一种有计划、有顺序的拓展性教学。在名著引领教学时,既可以是在教材文本范围之内的点面结合教学,也可以教材文本范围之外的点面结合教学。例如,某位教师教学林冲棒打烘教头时,提出质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位( )的林冲?(前面加一个什么词语?加词的理由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当中找出这些理由?)学生通过读书,各抒己见:林冲是一个机智勇敢、心胸广阔、善于观察思考、武艺高强的人。说林冲是勇敢的人,理由是:“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那样的大喊大叫,一般人已经吓得脸白了,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说林冲是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理由是:“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林冲的人物形象,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分别感受林冲不同的形象特点,然后在学生感受到的不同的林冲形象的基础上,整体感受归纳林冲的形象特点。不仅如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介绍、分析水浒传塑造的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好汉,体会其各具特色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种阅读引领,已经不局限于一个人物,不局限于课本、课堂了。2对比阅读。所谓对比阅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篇章或语段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这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阅读思维过程。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字句的含义,领悟遣词造句的巧妙,可以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所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鲜明地领悟文章的精髓,是有鉴别的、真正的阅读。运用对比法,贵在引导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名著风采,然后进行比较,其中包括用词改动前后的对比,句子改动前后的对比,片段删改前后的对比,教材文本和原著文本的对比,人物形象的对比等,达到以对比促阅读,以对比促发展的效果。如学了三借芭蕉扇,让学生读一读西游记的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和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学生在阅读了原著后,和课本进行比较,应会形成问题:为什么在原著中不是“借”芭蕉扇而是“调”芭蕉扇呢?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进行恰当引领,弄清楚“调”的意义,结合文本的实际内容:孙悟空不是在“借”,而是有“逼”、“骗”、“夺”,那么编者为什么改成“借”呢?在问题产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仔细体会就用词的恰当而言,“调”比“借”精当一些,但是孙悟空是扎根于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人见人爱的英雄人物形象,他机智勇敢、忠心耿耿,用“借”比“调”更加能表现出人们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喜爱。3语文综合性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大家所重视。它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语文能力,促进与其他课程的交流沟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名著引领”教学中,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1)开展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而应该走进广泛的生活天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汲取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精华。而开展语文专题学习活动,是实现这一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一种有效形式。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完三顾茅庐后,设计了一次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走近三国”。教师在课前发给学生三国演义原著中与三顾茅庐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熟读少年版三国演义,并鼓励学生准备与三国有关的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三顾茅庐为引子,先播放三顾茅庐录像片断,激发兴趣,导入本课。接着以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通过“填一填”、写一写”、“评一评”等环节,引领教学,并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它名著。这位教师从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引开去,开展了一次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和积累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2)组织辩论会。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又一个重要形式。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实证水平,又能使他们对于事物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近年来,许多经典名著受到利欲熏心的出版商的侵扰。在图书市场上,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被公然异化。如:在漫画版红楼梦里,林妹妹染了一头紫发,惜春则留着时髦的碎发,秦可卿则干脆穿了一身吊带裙;在漫画版水浒传中,阎婆惜竟然穿上了超短露背装来招待及时雨宋江,孙二娘竟然喜欢上了武松。针对这种玷污名著、糟蹋名著的现象,我们应该从维护名著神圣性,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出发,组织学生辩论。辩论时,指导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名著可以异化吗?如何看待名著异化现象?我们如何保护名著?让学生通过辩论,认识到异化名著不是好现象,文化市场也要遵循游戏规则,不能另类得过了头。这块市场虽然有利可图,但是如果把异化名著、糟蹋名著当作卖点大发其财,那么不仅是读者的悲哀,更是民族的不幸。因此,作为小学生,应该坚决地拒绝阅读这些被异化的名著。(3)开展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索、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为特征的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较,研究性阅读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获取、整合、运用。在名著引领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例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第九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就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相关教学片段如下:师:研究了林冲,必然还要研究一下另一个人物,谁?生(齐):洪教头。师:板书“( )的洪教头”,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生: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还心胸狭窄的人。师:“心胸狭窄”这个词用得好,我把它写上去。(板书:骄傲 心胸狭窄)你从哪看出他心胸狭窄?说说你的理由。生:“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便竟上首坐了。”师:便竟上首坐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在最尊敬的客人的位置上坐了。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不量力的人。师:“自不量力”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板书:自不量力)说说你的理由。生:“洪教头向柴进问道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师:洪教头怎么样?生:非常自不量力。柴进说林武师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信,他觉得自己也是武师,肯定比他强。师:不知道对方有多大本事,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这叫自不量力。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师(笑):小肚鸡肠。从哪看出来的?生:“洪教头恼恨林冲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从这里可以看出洪教头不但想赢了林冲,显显自己的本事,还想赢得那锭银子。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小肚鸡肠。这样的人怎么成得了大事业?怎么成得了大气候呢?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他以为他是柴大官人的师父,就全不把林冲放在眼里。师:说得好!请坐。什么叫名著?水浒传是名著,名著就名在,一句话就把人物的性格写出来了。洪教头是什么人呢?课文中是怎么写他进来的?歪戴着头巾,挺着个胸脯,这是什么人呀?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洪教头是什么人?生(齐):骄傲、心胸狭窄、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肚鸡肠。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时,很好地运用了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4运用情节拓展法。小学生的阅读,往往被情节吸引着,如果在名著引领时紧紧抓住这个阅读特征,并且根据此情节,拓展到彼情节,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面。 如教学第十册的三借芭蕉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于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问题,大王为什么离家两年了呢?这两年当中牛魔王到哪里去了呢?另外,孙悟空和牛魔王是把兄弟,孙悟空喊铁扇公主为嫂子,为什么铁扇公主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帮助他们师徒解决困难呢?在相互关联的问题中,教师可以进一步相机激发疑问:孙悟空是如何和红孩儿打斗最终将其收服的?孙悟空又是怎样和牛魔王结拜为把兄弟的?再如,教学三顾茅庐,教师置疑:三顾茅庐的过程,前两顾书上只是一笔带过,前两顾是怎样的?这样,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产生解决问题,了解事情真相的兴趣,从而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四、正确处理好“名著引领”教学中的几个辨证关系1教材和名著的关系。教材来源于名著,但是教材不完全等同于名著。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教材,也要尊重名著,但是不能束缚于教材或者名著。教学时,教师应该正确把握编者的意图,立足教材,放眼名著本身,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名著本身的一种阅读欲望。一般情况,选编而来的文本虽然不是名著本身,但是篇幅也明显较长。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处理这类教材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长文短教。教师要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对教学内容要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长文短教的方法,可以是紧扣重点词,也可以抓住中心句,也可以采用中间突破法等。2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的小学生的阅读量都有规定。这些阅读量仅仅靠语文课堂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堂上的事情,孩子们身上都有一种强烈的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他人的需求,而阅读可以间接地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使课内和课外阅读进行有机整合,提高阅读效益?课内阅读是本,课外阅读是源。名著引领教学,教师应该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课内进行精雕细琢,课外广泛涉猎,真正让学生在有机统一的课内外阅读中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陶冶情操,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3人类共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人类共同性和民族性似乎是一对矛盾。在我们历代中国人民心目中,孙悟空是个英雄的形象,但是在部分美国人心中,孙悟空是暴力的象征。另外,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无望的情况下,竟然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脚蹬头撞”,痛得铁扇公主“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学到此,有学生表示孙悟空不怎么像英雄,他用这种方式对待一个女人,太不文明,太不人道,太残忍了。对于前一个案例,我们如何进行引领?我想,我们应该把握好人类共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辨证统一地看待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它们。孙悟空作为英雄的形象,已经写进了中国文化历史中,写进了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我们理解孙悟空,带有中国人民特有的的一种思维、情感和价值倾向,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在每个人心目中打上了烙印,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西方有人认为孙悟空是个暴力崇尚者和实施者,就改变自己带有民族本色的审美倾向性。对于后一个案例,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民族性上,而是应该站在人类共同性上考虑,因为讲究人性、尊重妇女是整个人类社会所共同倡导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为孙悟空思考,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既能借到芭蕉扇,又显得文明、人道呢?这样更加丰满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一句话,我们应该辨证统一地用人类共同性和民族性来关注名著引领下的语文教学。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3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4罗贯中、施耐庵,水浒全传,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1版。5周儒昌,周儒昌评说四大名著,中华书局,2003年5月第1版。6张康桥,上好小学语文课,漓江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