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领略雪域风情》教学设计(17页).doc
-
资源ID:37400912
资源大小:211.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领略雪域风情》教学设计(17页).doc
-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领略雪域风情教学设计-第 17 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领略雪域风情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 第四课:雪域高原主题一:领略雪域风情 课 时:一课时课 题领略雪域风情 年级五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3.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们共同的世界: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教材分析领略雪域风情是“雪域高原”这一课的第一个主题活动。由于青藏高原上居住的主要是藏族人民,所以教材引导学生从藏民的服饰、饮食、出行方式、礼仪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究。在探究实际生活问题中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知道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尽管高原的环境比较恶劣,但是勤劳智慧的高原人民依然采取很多好办法去适应环境,培养学生尊重、热爱藏族人民的情感;通过对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的探究,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在思维和做事方面已经趋向于独立,所以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小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青藏高原的环境气候、民族习惯和独特的文化可能没有太多的了解,如果是单一讲述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共鸣,因此采用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思考生活与环境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再就是考虑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性”这一特点,于是我决定把大量的时间放给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们去展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收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及独特文化。2通过学习探究,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3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汇报,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和待客习俗,领略雪域风情。教学难点通过对藏族生活习俗的探究,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本教学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不同的风俗习惯。3.在视频欣赏中加深感悟藏族人民的特有文化,学会尊重、理解、欣赏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习惯与文化,树立民族团结意识。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小组合作、体验探究、辨析感悟等形式,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展开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达到教育提高的目的。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2.交流、讨论、辨析、体验探究等方式穿插安排、有效结合。教学环境与媒体1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2.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查阅书籍等方式完成前置性学习,并学唱一曲藏族歌、跳一支藏族舞。3.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调查访问老师和家长来了解一些信息。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气候特征。2.根据小组分工,收集整理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实物。3.完成相应的调查表。教师准备:1. 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2搜集有关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资料及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图片或文字资料,并制作课件。3.准备一些特色的藏族食品。活动过程:领略雪域风情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初识青藏高原1.看图片,猜地区。教师谈话: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请你来猜猜看这是我国的什么地区,那儿有什么让你难忘的物产或风俗呢?课件依次出示: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地区的图片。学生活动:学生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通过学习了解到的我国东北地区、江南水乡、黄土高坡的物产及习俗。预设1:这里是林海雪原,那里有闻名全国的东北三宝。预设2:这是美丽的江南水乡,那儿河道众多,适合种植水稻,是我国淡水鱼产量最多的地方。预设3:这儿是黄土高坡,那儿有各种各样的窑洞,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独具特色。教师谈话:看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林海雪原、江南水乡、黄土高坡这些地区别样的风土人情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课件出示:雪域高原图片教师引领:这又是哪呢?(雪域高原)那里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风俗习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领略雪域风情。(板书课题:领略雪域风情)3. 初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学生介绍:青藏高原雄踞于祖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教师补充介绍: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南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地域辽阔,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这里扎根生长,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如何?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设计意图:本环节猜一猜的游戏既是对旧知识的有效复习,又是对新知识的铺垫引领,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通过对青藏高原地理位置了解,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为后面学习感受藏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埋下伏笔。】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感悟藏族人民生活习俗及与环境气候的关系(一)小组交流1过渡:课前老师已让大家对藏族人民的环境气候、民族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出行方式、礼仪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调查,(板书:环境气候、民族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出行方式、礼仪文化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再次进行资料归类和整理。在交流之前要注意以下几点:温馨提示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有秩序地进行交流。2小组成员发言时,要认真倾听,相同的资料只汇报一次;如有疑问或补充,等同学发言结束后再说。3交流时不仅可以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4.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拐棍,让学生分组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好交流提示,这样学生的收集、整理、交流都不再是盲目的,目标明确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二)全班交流1.环境气候组:预设1:我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除了内部平原外,还有许多参差不齐的山峰和很多冰川。由于海拔较高,辐射强,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所以生活在那里的人皮肤都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我感觉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人类生活。预设2:青藏高原空气干燥稀薄,容易使人缺氧。早晚很冷,中午较热。那里降水量少,并且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雪和冰雹,即使盛夏季节许多地方仍是雪花飞扬。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多变,气候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我觉得藏族人们在那儿生活非常不容易。课件出示地球五带分布图,教师补充介绍: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属中纬度地区,是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那里雪山连绵,冰川纵横,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温差大,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过渡:这样的环境藏族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先请民族服饰小组来汇报。2. 民族服饰组:预设1:我们小组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了藏族人民戴金花帽、带围裙、穿藏袍。金花帽:是一种用金丝缎做面料,金丝带和银丝带做装饰制作而成,所以叫金花帽。藏族的帽子式样很多,除了“金花帽”,还有“草帽”、“羔皮帽”等。藏族围裙:围裙-藏语称帮典,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每逢过节,藏族妇女腰系围裙,在一起唱歌跳舞。藏袍:青藏高原昼夜气温变化大,地高天寒,藏族人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天,也是早晚冷,中午热,肥大的藏袍夜间可以和衣而眠,当被子。我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服饰很有特色,而且十分实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教师引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藏族人穿藏袍有时会脱下一只袖子,有时甚至会把两只袖子都脱掉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原来藏族人们在白天气温上升脱掉一只或两只袖子,可以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预设2:我还知道藏族人习惯穿长靴,靴底多用牛皮制成,靴筒上拼绣各种色彩花样。穿着长靴也与青藏高原的气候有着一定的关系。 教师谈话: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想亲眼看一看藏族人们多彩的服饰吧。课件出示:各种藏族服饰图教师小结:藏族人民特有的服饰不仅适应于藏民居住的特定环境和气候,还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3特色饮食组:过渡:那么,除了藏族人民的服饰独特之外,他们的饮食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饮食小组的同学为我们作介绍吧。预设1:我们小组学校图书室收集到青稞是一种大麦,喜凉耐寒,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以青稞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预设2:相传公元七世纪,藏王经常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给养困难,为此,藏王日夜忧虑。一日夜里,在天上的格萨尔王托梦给藏王:何不将青稞炒熟成面?既便于携带又易于贮藏。藏王醒来,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部下烧锅磨面,青稞炒面飘香,其加工方法很快传遍了雪域。教师评价引领:这个小组的同学善于从书籍中积累知识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预设3:我在历史影片中见到藏族人民饮青稞酒、喝酥油茶。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是藏族人最喜欢的一种饮料。其原料多为青稞。酥油茶是将砖茶用水煮好,加入酥油(牦牛的黄油),放到一个细长的木桶中,用一根搅棒用力搅打,使其成为乳浊液。另一种方式是将酥油和茶放到一个皮袋中,扎紧袋口,用木棒用力敲打。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教师补充:出示课件并讲解:除了糌粑、青稞酒、酥油茶,风干肉也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每到年底气温在零度以下时,藏族人们就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开始食用,风干肉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很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主发言:我发现藏族人民吃的食物好多是以青稞为原料,并且都是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教师质疑:同学们,藏族人民很少吃青菜,基本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而且天天都会喝酥油茶,这些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1:因为那里气候寒冷,食用高脂肪的、高热量的食物可以抵御严寒。预设2:因为那里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广泛,不利于农耕业发展,所以人们基本上吃不到蔬菜。教师谈话:由此可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人民独特的饮食文化。随着交通的发展,在我们的家乡也能吃到许多藏族人们的特色食品呢。谁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食品有哪些来自藏族地区?(牦牛干、青稞酒、昆仑雪菊、青稞奶茶)品尝美食:老师将各种藏族食品发给每个小组,学生品尝美食。教师小结:同学们品尝着美味的藏族食品,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谈感受)是呀,藏族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战胜了恶劣的生活环境,孕育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让舌尖上的中国更加绚丽多彩。4. 独特民居组: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藏族人们的服饰和饮食文化,那他们的居住环境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请民居小组来汇报。预设:我们通过询问家长和上网查询了解到藏民居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碉房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碉房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内墙仍保持竖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牲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帐房是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居住方式很特别。教师引领:从刚才大家的介绍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预设: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藏族人民的居住方式,由此也说明藏族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恶劣天气。教师小结: 在地高天寒的恶劣环境下,藏族人民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非常敬佩。5.出行方式组:过渡:恶劣环境还对藏民的什么有了影响?(出行方式)请出行方式小组同学汇报。预设1:我们在书籍中查阅到牦牛是藏族地区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它有四大优点:(1)它善于行走沼泽地,足蹄宽大,如履平川。(2)它善涉水渡河。(3)它能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缺氧地带负重驮物,行走自如。(4)它不畏严寒。我觉得牦牛真不愧为“高原之舟”,他们这种出行方式与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引领补充:牦牛不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出行工具,还可用于农耕。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样样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用牦牛的毛做衣服或帐篷,牦牛皮制革,把角制成各种工艺品,骨头可入药。预设2:牛皮船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藏族人的另一种交通工具牛皮船。它是用牦牛皮做成的,前后一样宽,里面用几根木棍撑起来,它是藏族人民制造的一种独特的江河交通工具。但它只能顺水行舟。从上游出发,到岸后把它拖上来,背回上游,现在多用于游客游玩。教师补充:(课件展示当今高原交通的巨大变化,配乐天路)如今的高原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那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拉萨贡嘎机场、有世界上最长的柏油公路和青藏铁路。正像歌曲中唱到的那样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也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我们的智慧与力量。教师引领:以上我们不仅了解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还从藏族人民的服饰、饮食、居住、出行四方面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现在你们最想说些什么?预设1:藏族人民生活习惯与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服饰、饮食都很有特色。预设2:我感到很自豪,因为藏族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着恶劣的环境。预设3:有机会我一定到青藏高原看一看那湛蓝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川,体验藏族人民的生活。教师总结:是呀同学们,藏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板书:智慧)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战胜了恶劣的环境,真了不起!过渡:藏族人民又是怎样欢迎客人的呢?请礼仪小组的同学为大家作介绍。6.礼仪文化组预设1:我们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献哈达是藏族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藏族人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都是白的,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五种。接哈达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敬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长辈给晚辈赠送哈达可直接挂在对方颈上。平辈献哈达只需献于手上。藏族人民在献哈达时,嘴里都会说一句话“扎西得勒!”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哈达,让学生现场体验。)预设2: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预设3:敬酥油茶也是藏家的日常礼节。敬茶时讲究长幼有序、主客有序和尊卑有序。教师引领:同学们听了这个小组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藏族人民很讲究礼仪;藏族人们非常热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藏族人们的热情好客吧。 课件播放:藏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文化视频教师引领:多么好客的藏族人民呀!(板书:好客)同学们在我们这儿你有没有认识或遇到过藏族人,在和他们相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1:我们要尊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文化。预设2:我们要多理解他们。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应该入乡随俗,尊重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他们和谐相处。【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品社课堂最为提倡的学习方式。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收集的资料有效地梳理,既可以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求。在主动探究活动中学生体会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与藏族人民生活习俗的关系。整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我们能看到学生愿意展示自己,有意识地给自己加油,充满自信的话语和行为。教师相关资料的补充,从视觉、听觉,多方位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感受。】三、回顾整理,活动总结:教育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1.学生畅谈收获预设:我通过收集、整理、合作学习了解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我知道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要尊重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礼仪文化,要懂得入乡随俗,要与其他民族民族团结。 2.教师总结:大家的收获可真多!是呀,这节课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藏族人们的雪域风情,懂得了他们的生活习俗,还知道了要民族团结,万众一心,才能建设更美的祖国。(板书:民族团结 万众一心)3.欣赏藏族祝酒歌舞视频教师谈话: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就让我们在优美的藏族歌舞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课件播放藏族祝酒歌舞视频,师生共同欣赏。【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心理品质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使学生更加明确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实现理想。在优美的藏族歌舞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雪域高原更加神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四、延伸拓展,继续探究1课下将自己了解到的青藏高原知识讲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再收集一些有关布达拉宫的知识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2课下学跳一段藏族舞蹈,学唱一首藏族歌曲,更深入地感受藏族人们的习俗文化。3.有机会,与家人一起走进西藏,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设计意图:课堂不是探究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体现品德课程的真正的价值所在,真正实现知识与情感交融,时效与趣味共生。】板书设计: 领略雪域风情环境气候民族服饰藏族人民 特色饮食 智慧、好客 独特民居 出行方式礼仪文化民族团结 万众一心 民族团结 万众一心【设计意图:板书注重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能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体系,启迪学的思维,便于学生掌握要领,而且还能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学反思:一、本课亮点:1.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课学生品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探究体验活动让学生多学多思多动多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俗和礼仪文化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思维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恰当的利用多媒教学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特别是教学课件的设计中穿插视频,注意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体验的乐趣,培养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态度,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达到美感的共鸣。同时组织学生互动评价,让学生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充分体会收获的喜悦。这样,教学的实践性与人文性实现了和谐发展,实效性大大增强。3.将课堂延伸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课堂设计注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二、存在不足:1.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灵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学中,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2.在课前的调查调查活动之中,由于农村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不太好,汇报资料有些乱。在表演交流时,知识匮乏,表现不够主动。3.有的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虽然教师巡视,但有些同学不注意倾听,不会取长补短,小组交流的实效性较差。三、重点解决的问题:1.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平时应多培养学生的调查、收集能力。2.学生在倾听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应该及早地予以培养。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交流是值得每位老师思考的问题。使用建议:1.教师课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收集能力及对藏族人民生活环境及习俗的收集情况。这样才能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使教师的引导更有针对性。2. 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可准备藏族服饰、饮食等各种实物,更利于学习。3.小组活动时,老师要巡视指导,认真聆听各小组的讨论交流,并适时地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附件: 领略雪域风情-环境气候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环境特点气候特点调查方法我的感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青藏高原环境气候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 领略雪域风情-民族服饰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服饰名称主要特征调查方法我的感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藏族人民服饰的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也可以展示实物。领略雪域风情-特色饮食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藏民主要食物制作方式我们身边的特色食品调查方法我的发现: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藏族人民饮食的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领略雪域风情-独特民居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民居样式主要特色调查方法我的感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藏族民居的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领略雪域风情-藏族人民出行方式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出行方式主要特点调查方式我的感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藏族人民出行方式的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领略雪域风情-藏族人民礼仪文化前置性学习调查记录单礼仪文化特征调查方式我的感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浏览、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藏族人民礼仪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将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填写在上面的表格中。表格中填写不开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可另加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