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9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9页).doc
-
资源ID:37409686
资源大小:30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9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9页).doc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9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第 - 9 - 页专题能力提升练 九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5·海南高考)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2)关键知识: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异同。【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有关知识。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个体的表现型,染色体结构变异往往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B项错误;基因突变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因片段的重复、缺失、易位或倒位,均可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项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项错误。【知识总结】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变的可能原因(1)同义突变:突变后决定的氨基酸仍为同一种氨基酸。(2)隐性突变:发生隐性突变时,隐性性状暂不表现。2.(2015·四川高考)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解析】选C。A项,基因是DNA双链的一部分,任何双链DNA均符合嘌呤碱基=嘧啶碱基,故错误。B项,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故错误。C项,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的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若位于原两个密码子之间,则两条肽链只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若位于原一个密码子之内,则两条肽链会有两个氨基酸的差异,故正确。D项,64个氨基酸最多有20种,因密码子的简并性,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有61个,对应的反密码子(tRNA)最多有61个,故错误。3.(2015·抚州二模)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B.由×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由到过程产生的有利变异多D.由到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解析】选C。若的基因型为AaBbdd,自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A正确。×是多倍体育种,遵循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过程中,花粉的产生经过减数分裂,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4.(2015·昆明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B.只有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基因型D.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解析】选B。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A正确。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不仅有自然选择,还有其他因素,如基因突变等,B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但有新基因型产生,C正确。生物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5.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结实率低,发育迟缓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A.B.C.D.【解析】选B。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由于自然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正确;由于自然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正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大量的材料,正确。故B正确。6.(2015·开封二模)突变基因杂合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染色体片段交换,a、b、c、d分别表示染色单体,这种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细胞继续完成有丝分裂后,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基因纯合细胞突变基因杂合细胞突变基因纯合细胞A.B.C.D.【解析】选D。此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产生的子细胞一定都有同源染色体,而在着丝点分裂后,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是随机的,如果染色体全白(a)和全黑(d上有突变基因)进入同一个细胞,交换白(b上有突变基因)和交换黑(c)进入另一个细胞,则产生的子细胞为2个突变基因的杂合细胞;如果全白(a)和交换黑(c)进入一个细胞,全黑(d)和交换白(b上有突变基因)进入另一个细胞,则产生的子细胞为正常基因的纯合细胞和突变基因的纯合细胞,故D正确。7.下图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与原种保持遗传稳定性B.子代和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C.子代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D.子代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解析】选C。杂交育种不一定都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则需要连续自交,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8.(2015·海南高考)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基因”“突变”。(2)关键知识: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和影响因素。【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有关知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项正确;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其照射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B项错误;基因突变的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使基因的结构发生变化,C项和D项均正确。9.(2015·福建高考)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解题指导】(1)关键知识: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减数分裂的过程、伴性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2)图示信息: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X、XXY。【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杂交、减数分裂以及伴性遗传、染色体变异知识。A项中,DNA探针应用于DNA分子杂交技术,采用与待测DNA上一段相同的碱基序列荧光标记而成的原理,故正确。B项中,据图分析可知,妻子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伴性遗传病,故错误。C项中,妻子多出的一条X性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父母双方中只可能有一方患有多一条X性染色体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故错误。D项中,该夫妇的子代中可能出现的性染色体组成类型有四种:XY、XX、XXX(女)、XXY(男),其中后两种为患者,即该夫妇的子代中男女都有可能患病,故错误。【加固训练】(2013·山东高考)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自交和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2)注意每代淘汰aa个体后,每代的基因型仅两种:Aa和AA。【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根据题意,这四种交配方案对应的曲线依次是、。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的F1的Aa的基因型频率都是1/2,所以和符合,但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是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是随机交配的结果,是连续自交的结果。曲线和在F1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相同,这是由于自交和随机交配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Aa交配的结果,后代为1/4AA+1/2Aa+1/4aa,淘汰掉aa,则结果为1/3AA+2/3Aa。如果自交,则F2是1/3AA+2/3Aa(1/4AA+1/2Aa+1/4aa),淘汰掉aa以后,得到的结果为3/5AA+2/5Aa。如果随机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2/3A+1/3a)2,则F2是4/9AA+4/9Aa+1/9aa,淘汰掉aa,结果为1/2AA+1/2Aa,图中曲线在F2时Aa基因型频率是1/2,所以可以看出曲线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曲线是连续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A项中,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是随机交配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是1/2AA+1/2Aa,经过随机交配,F3是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后,Aa基因型频率为0.4,故A项正确。B项中,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线是连续自交并淘汰隐性个体的曲线,F2淘汰掉aa后,结果是3/5AA+2/5Aa,所以Aa基因型频率是0.4,故B项正确。C项中,曲线是连续自交的结果,在Fn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1-(1/2)n-1-(1/2)n-1=(1/2)n,故C项错误。D项中,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所以不会发生进化,故D项正确。10.(2015·唐山二模)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杂合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分析正确的是()A.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1/4B.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8C.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雄果蝇占1/3D.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解析】选D。亲本缺失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可表示为OXBXb、OXBY,由于缺失2条染色体致死,则F1中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概率为2/3,红眼果蝇概率为3/4。A选项中的比例为1/2;B选项中的比例为1/3×1/4=1/12;C选项中的比例为2/3×1/4=1/6;D选项中的比例为1/3×3/4=1/4。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50分)11.(25分)豌豆(2n=14)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矮茎、白花和皱粒均为隐性突变性状,相关基因及其染色体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性状野生/突变性状相关基因基因所在染色体种子形状圆粒/皱粒R/r茎节长度高茎/矮茎L/l花的颜色红花/白花A/a(1)R基因能通过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促进葡萄糖、蔗糖等合成淀粉,种子形状为圆粒,因此新鲜的(填“圆粒豌豆”或“皱粒豌豆”)口感更甜。本实例中,R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来控制过程,进而控制性状。(2)隐性突变基因l有三种类型(l1、l2、l3),它们的表达产物与L基因的表达产物区别在于:l1:第229位,丙氨酸苏氨酸。l2:第229位,丙氨酸苏氨酸;缺少第376位以后的氨基酸。l3:第276位,组氨酸酪氨酸。l1、l2、l3基因在突变过程中均发生过碱基对的,其中,l2可能突变自上述基因中的。l2第376位以后无氨基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3)野生型豌豆与矮茎白花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中表现型共有种,其中杂合植株占;若去除子二代的矮茎植株,子二代中L的基因频率为。(4)赤霉素具有促进节间伸长的作用,豌豆植株矮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l基因不能控制合成赤霉素造成的,相关实验设计如下:剪取等量高茎和矮茎豌豆植株的茎节,提取并测量茎节中赤霉素的含量。若矮茎豌豆茎节中,说明上述推测合理。单独种植矮茎豌豆,幼苗期一半(甲)定期喷洒适量的赤霉素,一半(乙)不处理。成株后测量平均株高。若,说明上述推测合理。【解析】(1)皱粒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葡萄糖、蔗糖不能合成淀粉,因而新鲜的皱粒豌豆味道更甜,R基因通过控制淀粉分支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2)l1、l2、l3与L基因的表达产物均在某个氨基酸的位置上有差别,说明均发生过碱基对的替换。l2与l1的表达产物相比,缺少第376位以后的氨基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mRNA上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l2可能突变自l1。(3)野生型豌豆与矮茎白花皱粒豌豆杂交,子二代中表现型共有2×2×2=8种,其中纯合植株占(1/2)×(1/2)×(1/2)=1/8;若去除子二代的矮茎植株,高茎植株中LL占1/3,Ll占2/3,子二代中L的基因频率为2/3。(4)若l基因不能控制合成赤霉素,则矮茎豌豆中不含赤霉素或赤霉素含量较低,喷洒赤霉素的矮茎豌豆幼苗一段时间后株高大于未喷洒的对照组。答案:(1)皱粒豌豆代谢(2)替换l1终止密码子(3)81/82/3(4)不含赤霉素(或赤霉素含量低)甲的平均株高大于乙的平均株高12.(25分)(2015·潍坊一模)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条。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3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条。下图为该三体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和(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配子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欲观察7号染色体的配对状况,应选择处于期的细胞,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条。(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水稻抗病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4)香稻的香味由隐性基因(b)控制,普通稻的无香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6号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7号染色体上。现有正常的香稻和普通稻,7号染色体三体的香稻和普通稻四种纯合子种子供选用,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定位等位基因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实验步骤:a.选择正常的稻为父本和三体的稻为母本杂交得F1。b.用正常的香稻为母本与F1中三体的普通稻为父本杂交。c.统计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实验结果:d.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则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e.若子代中的香稻和普通稻的性状分离比为,则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解析】(1)若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则配子和不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若a所在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就不会和A所在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三体AAa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配子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应为A。(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或者2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水稻抗病非抗病=21,则AAa作父本。反交实验应以AAa作母本,aa作父本,三体AAa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aAaA=1122,aa产生的精子为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1221,抗病非抗病=51,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1/6,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3/5。(4)要确定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以先选择香稻和三体普通稻或三体香稻和普通稻杂交,然后用正常香稻作母本对F1中三体的普通稻进行测交实验,根据父本产生配子的特点确认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若等位基因(B、b)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正常香稻的基因型为bb,三体的普通稻基因型为BB,F1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其与基因型为bb的香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普通稻=11。若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正常香稻的基因型为bb,三体的普通稻基因型为BBB,F1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b,其为父本与基因型为bb的香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普通稻=12。若等位基因(B、b)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正常普通稻的基因型为BB,三体香稻的基因型为bbb,F1中三体的基因型为Bbb,其为父本与基因型为bb的香稻杂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香稻普通稻=21。答案:(1)不可能A(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13或26(3)1/63/5(4)a.香普通d.12e.11(或a.普通香d.21e.11)【规律技法】三体或多倍体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分析第一步:用数字标记相同基因。第二步:写出可能的配子。第三步:去掉数字,合并相同配子即得配子种类及比例。例如:AAa可记作A1A2a。减数分裂时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不配对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则可以产生A1、A2、A1a、A2a、a、A1A2六种配子。A1和A2是等同的,则AAa个体可产生2A、2Aa、1AA、1a四种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