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234(13页).doc
-综合实验234-第 13 页生化实验报告之六: 综合实验报告人:蔡泽恩学 号:080700401组 别:15同组人:周智敏 指导教师:张雯实验日期:2009-5-1至2009-5-27缴交报告日期:2009-6-15 (一)淀粉酶的离子交换层析一实验目的: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蛋白。掌握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 各种蛋白质分子在同一ph值时带电量不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有差异。因此可以根据亲和力由大到小的顺序被洗脱峰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效果。三实验试剂与器材:(1)试剂与材料 淀粉酶溶液(大约10mg/ml)、离子交换树脂(DEAE-纤维素)、平衡缓冲液(pH8.0,0.02MTris-HCl缓冲液)、 NaCl固体(2)器材 20cm*1cm层析管、试管(10ml*/120)、试管架、梯度混匀器、蠕动泵、 部分收集器、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四实验步骤 :(1) 装柱:取直径1cm,长度为1012cm的层析柱。将柱垂直于铁架上。关闭层析管出口,自顶部注入经处理(膨胀、预先用pH8.0,0.02MTris-HCl缓冲液平衡)的树脂悬浮液,待树脂沉降后,放出过量溶液,再加入一些树脂,至树脂沉降至层析柱的3/4处即可。(2) 平衡:用平衡缓冲液把层析柱加满,与层析柱入口相连的管经排气后,与入口相连。用平衡缓冲液以2.0ml/min的流速平衡树脂。(3) 上样:打开出口,让柱内缓冲液液面与树脂面相切,关闭出口;由柱上端仔细加入0.5ml的蛋白样品,打开出口,让样品进入树脂,同时开始收集流出液,当柱内液面与树脂面相切时再关闭出口;加入平衡缓冲液冲洗加样品处,带缓冲液面与树脂液面相切时,再加入缓冲液,重复此步骤。(4) 洗脱:将0.3mol()NaCl与平衡缓冲液50ml混合做为洗脱缓冲液1,将0.5mol()NaCl与平衡缓冲液50ml混合做为洗脱缓冲液2。分别用洗脱缓冲液1、2以2ml/min的速度洗脱;每3min收集一管,共收集2025管,测定各管A280nm.(5) 绘制洗脱曲线收集吸收峰的试管,倒入5ml离心管,写上学号,置于冷藏备用。(共有三个吸收峰)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应控制好层析柱的液面,以免树脂干掉;2.平衡树脂时,应先用缓冲液将层析管液封,赶出空气;与层析柱相连的入口管也应事先排气,以免气体进入层析柱,导致液面不稳。六实验数据:管数123456789A280管数101112131415161718A280管数192021222324252627A280管数282930313233343536A280洗脱曲线:思考题: 离子交换分离蛋白的原理是什么? 答:各种蛋白分子在同一PH值时带电量不同,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不同。 (二)淀粉酶的活力测定一实验目的:经过本次试验,掌握酶活力测定的一般流程,还原糖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 淀粉是葡萄糖以a-1,4糖苷键及a1-6糖苷键连接的高分子多糖,是植物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植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酶是加水分解淀粉酶的总称。淀粉酶作用淀粉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淀粉酶主要包括a-淀粉酶和淀粉酶两种。a淀粉酶可以随机的作用于淀粉中的a-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黏度降低,因此又称液化酶。-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称为“糖化酶”本实验内容为测定实验(一)中收集的洗脱峰原淀粉酶中的a-淀粉酶的活力。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淀粉酶的活力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这座标注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的活力。三实验器材和原料1、实验材料 淀粉酶原液和洗脱峰2、仪器: 恒温水浴(40、100)、 试管:21*2100型试管20支 试管架(带编号)、 刻度吸管:2ml*1,1ml*4,10ml*1 烧杯(50ml*1)、分光光度计3、试剂(均为分析纯)(1) 标准葡萄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 m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 mL。(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精确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g,溶于20 mL2mol/L NaOH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盖紧瓶塞,勿使二氧化碳进入。若溶液混浊可过滤后使用。(3)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A液:(0.1mol/L柠檬酸):称取C6H8O7·H2O 21.01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B液:(0.1mol/L柠檬酸钠):称取Na3C6H5O7·2H2O 29.41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L。取A液55 mL 与B液145 mL混匀,既为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4)1%淀粉溶液:称取1g淀粉溶于100 mL0.1mol/L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中。(本次实验四种溶液已经配好)四实验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表1 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试管号试剂1234567葡萄糖标准液ml蒸馏水ml3,5二硝基水杨酸ml1.取14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1加入试剂,做两份平行 2.摇匀、置沸水浴煮沸5min3.取出后冷却接近室温,加蒸馏水8ml,即总体积为10ml4.以1号管为空白调零,在540nm波长下比色测定光密度,个浓度均取平均值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1、 酶活力的测定(以淀粉酶原液为例,其他各组洗脱峰处理方法类似)表2 酶活力测定取样表操作项目淀粉酶活力测定I-1I-2I-3添加2%淀粉溶液ml预保温将酶液和淀粉溶液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3,5二硝基水杨酸ml1.0 00淀粉酶液ml 0.5 保温立即放入100沸水浴5min在40度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10min3,5二硝基水杨酸沸水浴5min定容加入8ml蒸馏水 取3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2进行操作。将各试管摇匀,显色后进行540nm比色测定光密度,记录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3:葡萄糖标准曲线光密度 管号组别 1234567A540A540平均标准曲线的绘制: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曲线如下:表4洗脱峰与酶原液活性测定数据记录表编号样品I1I2I3I-2与I-3的平均值酶原液洗脱峰1洗脱峰2洗脱峰3由于洗脱峰1测出的光密度是负值,故舍去该组数据。酶活力单位的定义:此反应条件下,温度40,PH=5.6,以2%淀粉为底物,反应1min转化1mol还原糖为1U。÷0.0005=170ug÷0.0005=38÷0.0005=74÷0.0005=110 思考题:(1)唾液和淀粉溶液为什么用100ml0.1mol/L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答:淀粉酶的最适pH是4.75.4,把唾液用100mL0.1mol/L 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稀释,可以使它达到最适pH,使其表现出最大活性,以加快反应速度。(2)为什么要将各试管中的淀粉酶液和1%淀粉溶液分别置于40 水浴中预保温?答:预保温是为了消除起始温度不同而引起的误差,同时也使酶处于最适温度加快反应进行。(3)淀粉酶和淀粉溶液混合后再40水浴中保温是为什么?答:使淀粉酶酶处于它的最适温度,表现出最大活性,加快反应速度。(4)I-1试管为什么先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答:使I-1试管中的酶失活,作为I-2试管和I-3试管的对照。(5)100沸水浴的目的是什么?答:使还原糖和3,5-二硝基水杨酸的反应能充分快速进行,在淀粉酶活性测定中还可使淀粉酶完全失活。(三)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一实验目的: 测定实验中原液和洗脱峰中蛋白的含量。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分光计的操作。二实验原理:folin-酚法包括两个步:第一个步骤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第二步骤是此络合物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还原,产生深蓝色的磷钼酸-磷钨蓝混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 洗脱峰液体、原液2、仪器 移液管(0.5ml、1ml、 5ml )、量筒、分光光度计3、试剂 0.5mol/lNaOH、试剂甲、试剂乙、标准牛血清白蛋白实验时这四种试剂已配好四操作步骤1、标准曲线的制作表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制作试剂管号123456牛血清白蛋白(ml)蒸馏水(ml)取12支普通试管,按表1加入标准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和蒸馏水加入试剂甲5ml,放置10Min,再加入试剂乙0.5ml,立即混合均匀30min后,以一号试管为对照,用分光光度计于560nm下测光密度以牛血清白蛋白含量(ug)为横坐标,以光密度为纵坐标2、样品制备及测定(包括两个洗脱峰和酶原液)从洗脱峰中各取1ml溶液,分别加入5ml甲,混合放置10min再加入试剂乙0.5ml,迅速混合均匀,放置30Min于65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 五实验结果1、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标准曲线数据表管号123456A650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标准曲线制作如下2、 样品的测定数据表 样品洗脱峰1洗脱峰2洗脱峰3酶原液A650由于上次试验各洗脱峰的含量剩余不多,所以此次只做了一组,没有对照组。4、样品及原液的测定计算出两重复样品光密度的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相对应的蛋白质含量X(ug),再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计算式蛋白质含量(%)=X(ug)/体积ml×106×100÷(1×106)×÷(1×106)×÷(1×106)×÷(1×106)×六回答课后思考题查阅课本、参考书,试述有几种方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极其简要原理和优、缺点测定方法简要原理耗时干扰物优点缺点凯氏定氮法(Kjedahl法)将样品蛋白质的氮经消化,经转化成无机氮(氨)用酸吸收滴定。根据蛋白质中氮的含量为16即可求出蛋白质含量。810小时非蛋白质氮(可先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而分离)等样品不需要可溶,对所有蛋白质的测量都一致,干扰少,用于准确测定;适用于0.22mg氮。耗时长,操作繁琐,装置须要大量样品;检测氮时缺乏专一性。 双缩脲法(Biuret法)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有双缩脲反应,蛋白质亦可以发生此反应。多肽键碱性Cu2 紫红色络合物;颜色深浅与其浓度成正比2030min硫酸铵Tris缓冲液某些氨基酸等简便快速,不受蛋白质特异性影响,不同蛋白质显色相似。灵敏度低所需样品量在(0.21.7)mg/ml紫外吸收法蛋白质分子中Lys和Try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在各蛋白质中的含量相近。得蛋白质在280nm处得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510min各种嘌呤、嘧啶,各种核苷酸等(可以校正换算回来)方法简便、测定迅速,样品可回收,低浓度盐无干扰,可适用与层析柱流出液得检测不同蛋白质中Lys、Try含量不同而使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其他具有紫外吸收的物质有干扰。Folin酚法(Lowry-法) 双缩脲反应磷钼酸、磷钨酸试剂被Try、Phe残基所还原,蓝色与蛋白浓度成正比4060min硫酸铵Tris缓冲液甘氨酸各种硫醇等灵敏度高可检测到最低蛋白质含量可达到5 g,可测定范围是20250g各种蛋白质含有不同量的Lys、Phe,显色的深浅随不同的蛋白质而变化。通常只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浓度考马斯亮蓝G250法(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由范德华力结合,溶液由棕黑变为蓝色lmax由465nm变为595nm5-15min强碱性缓冲液等灵敏度高:可检测到1g;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少;颜色稳定性好。由于Arg、和芳香氨基酸含量不同造成不同蛋白质之间差异大,且标准曲线线性差七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较为成功,在熟练掌握分光分度计及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实验做的比较得心应手。八结论: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作用生成蛋白质-铜络合物,此络合物将Folin试还原,产生深蓝色,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通过测定A650nm吸光值制定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曲线,最后计算得出:(四)SDS-PAGE电泳鉴定蛋白纯度一实验目的利用SDSPAGE电泳的方法鉴定蛋白质纯度的方法和操作都较为简单,通过实验最终得到电泳图。通过电泳图可以判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通过实验要掌握电泳技术的原理方法、装置、凝胶配制等知识,熟悉主要的操作过程,并对蛋白质分离纯化有初步认识。二实验原理及背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中加入SDS,则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它所带的电荷及分子形状无关。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迁移率存在下列关系:即 式中,相对分子质量Mr的对数与相对迁移率m呈线性关系,k及k1均为常数,b为斜率,相对迁移率为m,即M=在实际测定中,常常用几种已知相对分子质子量的单体蛋白质作为标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迁移率作图,然后由样品的迁移率即可从图上求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三,实验装置及材料1.试剂:本实验采用不连续电泳,12.5的分离胶分离酪蛋白。需要试剂可参见表1-4。表1 SDS-PAGE电泳液的配制名称调制法保存不连续电泳胶制备A液(30%胶液)丙稀酰胺N,N-甲叉双丙烯酰胺石英水定容至100ml4B液(分离胶缓冲液) TRIS-HCl缓冲溶液(pH8.8)TRIS SDS 盐酸 2ml石英水定容至100ml4C液(浓缩胶缓冲液)TRIS SDS 石英水定容至100ml4聚合起始剂过硫酸胺 石英水1ml溶解室温,现用现配聚合促进剂TEMED4电极用缓冲液25mM TRIS,SDS TRIS 3g GLY SDS 1g 石英水定容至1000ml 4考马氏染色法固定液 乙醇 500ml 冰醋酸 100ml水 400ml室温染色液 考马斯亮蓝R-250 褪色液 250ml室温褪色液95乙醇 250ml冰醋酸 80ml用水定容至1000ml室温表2分离胶的配制5%10%15%20%A液(ml)36912B液(ml)纯水(ml)96过硫酸胺(l)404040404040TEMED(l)101010101010分子量范围78,000400,000-38,000200,000-25,000100,000-14,00080,000-10,00010,000表3 浓缩胶的配制A液C液纯水过硫酸胺30lTEMED6l合计6ml表4样品处理实验液配方 非还原还原SDS(十二烷基硫酸钠)(g)C液(见表1)(ml)55甘油(ml)88纯水(ml)4040二-巯基乙醇(ml)4溴酚蓝(mg)3030牛奶、粗制酪蛋白、酪蛋白标准品100mg/mL溶液,低分子量蛋白标准品。四实验步骤:1. 电泳前的样品处理 用移液枪移取样品澄清液100l于0.5毫升离心管,然后加入50l还原处理液(见表4),将离心管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2. 制备凝胶过程(1)固定好玻璃板,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可用石英水检测有无泄露;(2)配好所需浓度的分离胶溶液(本实验采用12.5的分离胶),将容易注入两玻璃板之间至距板顶1厘米多处停止灌胶,然后滴入适量无水乙醇,使其界面平齐,至凝胶凝固。倒出酒精,注入石英水清洗数遍后,用滤纸吸干,注入浓缩胶至顶部,小心插入开有开有小槽的塑料片(称为梳子),注意尽量不产生气泡。待胶凝固。(3)将电解液注入电泳槽中,将电泳板斜放入,注意底部不要留有气泡,将电泳板固定后再将电解液注满电泳上槽,小心取出梳子,保证样品槽平整。3.上样、电泳(1)用微量注射器向样品槽中注入5l样品,注样速度应适中,太快会使样品在压力作用下而扩散。加样完毕后打开直流稳压电源,保持电压或电流强度不变进行电泳。通常采用恒压120V或恒流25-30mA进行电泳。(2)待指示剂前沿走到电泳板底部时,关掉电源取出电泳板。4.染色(考染)轻轻取下凝胶置于染色液中。先用固定液固定30分钟,于60下染色(考染法染色)10分钟左右,放入褪色液中褪色。将褪色完的凝胶干燥,量出电泳带的距离,做标准曲线,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五实验结果实验得到的电泳图如下所示:(13.15)六讨论1.此次得到的实验结果是失败的,各蛋白质之间没有出现分离,得到的电泳图如上图所示。2.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实验试剂是几个组临时配制并共享使用的,在其它实验试剂及实验过程及步骤没有出现较大的错误的情况下,造成实验不能成功完成的原 因可能是浓缩胶的配制有问题;我们在配置是第一次没有成功。因为已经浓缩了。又作了第二次。但是观察其它小组的实验电泳图,除了一组电泳 图成功外,其余皆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其原因可能出在在所使用的仪器或已配制 好供现成使用的试剂。七思考题试述SDSPAGE分离蛋白的原理;答: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中加入SDS,则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它所带的电荷及分子形状无关。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迁移率存在下列关系:即 式中,相对分子质量Mr的对数与相对迁移率m呈线性关系,k及k1均为常数,b为斜率,相对迁移率为m,即M=在实际测定中,常常用几种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体蛋白质作为标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际迁移率作图,然后由样品的迁移率即可从图上求得其相对分子质量。样品中加入SDS以及巯基乙醇的作用?答:使不溶的蛋白质样品溶解,并使蛋白质上聚集大量的负电荷,使其相对迁移率只与蛋白质分子量有关,可以用以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电泳染色的方法有几种,各自的原理和应用的范围是什么?考马斯亮兰染色:原理:利用考马斯亮兰分子上的芳香苯环与蛋白质的疏水区结合,同时其亚硫酸基团与蛋白质的电荷结合可使蛋白质染出兰色条带;范围:灵敏度不高,检测下限为0.20.5,背景较高,染色强度依赖于蛋白质特性;银染法:原理:银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上的羧基结合,然后银离子被还原为自由的银,可使蛋白质条带呈深棕至黑色;范围:对酸性蛋白染色效果差。荧光染法:原理染料与SDS蛋白质复合体发生作用;范围:不能对核酸染色,对细菌脂多糖也只能微量染色。负染:原理:有选择的将金属离子沉淀于胶上,蛋白质条带不能被染色,因此它们所处的位置是透明的;范围:不能做为常用方法,重复性质依赖于物理化学因素。八结论:依据SDSPAGE电泳的方法鉴定了蛋白质的纯度,我们的电泳实验没有成功。;九参考文献1、生物化学教程 张洪渊 主编 第三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2、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倪莉,张雯,饶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