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27页).doc
-
资源ID:37443191
资源大小:27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27页).doc
-著名中医妇科-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第 27 页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第一部分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易经与尚书内经与金匮要略妇人良方大全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二 补肾理论的探讨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肾阴与肾阳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滋肾补肾法第二部分 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一。 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行经期(重阳必阴)经后前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经前初期经前后期二 。 补肾调周法的临床应用1补肾调周法在不孕症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经间期出血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盆腔炎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乳腺增生中的应用补肾调周法在其它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第三部分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用药分析一 。 夏老对血肉有情之品的使用二 。 补肾调周法的常用药常用药物频次的统计常用药物剂量的统计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物的统计常用药物的分析第四部分结语 摘 要 夏桂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妇科专家,其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六十载,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建树,著述颇丰。夏教授博采众长,创立了补肾调周法用于治疗妇科各病。 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的“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对其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方法:主要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阅读其学术传人及夏老的著作,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 结果:总结出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通过文献整理研究,得到其临证经验,用药特色。 结论:补肾调周法理论来源于易经,深受傅青主女科等古籍影响,在临床中,对于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盆腔炎、乳腺增生等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夏桂成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家,其临床上更以调治不孕不育症卓有成效而著名,其个人精研易经、内经、金匮要略等古典书籍,更广涉妇科诸书,尤其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的学术思想特别推崇。 随着西方近年来在西医学方面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夏桂成教授在此技术上配以中药辅佐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年代至年代期间,夏桂成教授运用调整月经周期节律的方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的深层次辨证治疗,其谓节律之所以形成,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有与天、地、人三者间生物钟有关,而又从对易经学说的理解,提出心(脑)肾子宫生殖轴之观点,制定了“补肾调周法”,从而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理论。 鉴于夏桂成教授在中医妇科学上的创新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哲学、中医古籍的思想基础与依据,举凡夏桂成教授亲自主编或是他人阐述其中医理论所出版之医学著作,多是以整部中医妇科学所包含之疾病、证型做详细的辨证论治,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对于“补肾调周法”理论之解释,本课题拟初探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之学术源流,及本法于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试析夏老的用药特色。第一部分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理论研究一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的学术源流 夏桂成教授其中医妇科理论源自易经,受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妇人大全良方等有关中医妇科古籍的学术思想影响,并经长期的临床实践凝练出的适宜于女性月经周期、生殖节律的治疗方法。这一点我们可从夏老于实际临床中的辨证论治与遣方用药上看出。易经与尚书 易经与尚书分别开启与奠定了阴阳与五行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着重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转化的关系;五行学说着重以“五”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两者皆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辨证观,其贯串于整个中医理论的体系中,成为整体中医药学理论之基础。 易经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周秦时代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宇宙观,古籍中如易经、书经、礼记、国语等都有阐述过这个学说思想。易经系辞传日:“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义配至德”、“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和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三德”。 阴阳二字于易经中代表了事物矛盾的对立现象,由此演绎出了如:乾坤、刚柔、内外、大小、生死、寒暑、虚盈、始终、动静等名词,来说明了一切事物间包含了矛盾对立的两方面。 夏老认为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运动是非常明显的,如经前期的阳长阴消与经后期的阴长阳消,特别是阴阳转化的运动,如经间期的重阴必阳与行经期的重阳必阴,其消长对抗程度已十分激烈,已达生理的限度而需予以调节。由于阴阳消长平衡与互根互用,因此阳长赖阴,有阴消才能保证阳长;阴长赖阳,有阳消才能保证阴长。阴长至重,必须要有大量的阳,因此阳消中见长,必至中水平阳以上,以保证重阴。 由行经期叶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然后再回到行经期,如此阴阳消长,周而复始。夏老根据易经的阴阳消长思想,结合月经四个周期,将月经周期的周而复始看作是一个基本的太极阴阳结构,以负阴抱阳的阴阳鱼太极图结合后天八卦图绘制了“夏桂成妇科经周阴阳八卦图”,深刻地概括了阴阳易理,象征着女性月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与时数规律。夏老将它作为月经病辨证施治的模型,指导临床诊治,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医妇科学生殖节律理论与中药调整月经周期法。 中医学除了用“阴阳和调”来说明人体内部的矛盾统一,用“内外调和”来说明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以外,也引用五行生克之观念来具体说明机体内部的联系是相互依存而同时又是相互约制的。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日:“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前人应用五种较具有广泛特性的物质来分析与归纳事物,研究事物的发展,但是这样归纳事物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金、木、水、火、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抽象地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 夏老特别重视五行学说,所谓行者,就是活动、运动的意思,可以弥补阴阳在解释运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用于解释物质内部纵横错杂的关系,阴阳推演物质运动的规律。夏老认为:事物的资生联系、促进,以及制约、调节,是相互的,并非单方面的,因此提出了反五行,也就是在五行学说中的反相生、反相克。内经与金匮要略 内经 内经即黄帝内经,是“医家之宗”,分为两部,各篇,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医学临床各科的理论,乃是临床各科的源头。内经中论及妇产科相关的条文共有条,主要提出了解剖学上女性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的名称,例如女子胞、子们、胞脉等;另外,内经对于女子月经、孕育的生理现象及其机理以及相关的气血、经脉变化亦多有论述,例如首见天癸、带下等名词的提出,子喑的机理,另外“治病与安胎并举为治疗妊娠病的重要原则等理论亦是皆源出于内经。夏老的妇科学术思想亦是以内经妇产科学知识理论与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为基础。夏老认为,女性体内有三大节律:生殖节律,月经周期节律和生命节律,这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其中月经周期节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生殖节律,而月经周期的形成及其所出现的节律变化,也是受生殖节律所主宰的。素闯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首次简单地说明了天癸一物及其与女子月经的关系。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妇人三篇内容如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内容含:论治恶阻、妊娠腹痛、下血、小便难、水肿及伤胎等妊娠常见病,提出了妊娠与癞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本篇提出新产后“三病”,遣方用药必须注重产后亡血伤津,气血俱虚的特点。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篇论述了妇人杂病的辨证论治,特别是在于妇科杂病治法上采取了内外兼顾,首开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产科专篇的医著,此妇人三篇被称为妇产科学之源头。金匮要略中首见妊娠之名及其脉证特点,指出妊娠病是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变,临证治疗用药上必须十分谨慎,当遵循古人“治病与安胎并重”的原则。妊娠期间所发生的病症有三,一是胎气胎火类疾病,二是先兆流产与流产类疾病,三是妊娠期间的合并病证。 夏老在临证用药上,也参酌金匮要略之方进行加减。以夏老常用的加减当归芍药汤为例,此方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的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来。后世对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颇多,其组成有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等六味药。根据此方治“妇人腹中诸疾痛”之旨意,现代亦用于治疗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夏老的加减当归芍药汤,常用于治疗妊娠期因血虚气滞所致胞脉失养之腹中隐痛。本方重在养血止痛,故以当归、芍药为要药。当归可养血调经,白芍养血调肝、缓急止痛,两药相和,为养胎安胎之要药,能使孕妇分娩顺利。 加减当归芍药汤已成为妇科及胎产病的常用良方,现代实验研究亦已经表明本方及其组成药物具有子宫垂体一卵巢轴和心血管系统等的活性调节作用,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甚至夏老更提倡对于妊娠患者无需考虑对症即可应用此加减当归芍药汤以保胎顺产。妇人良方大全 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集要,简称妇人良方,汇集了四十余部与妇产科理论及临床验证相关的中医古籍,共收集了张方子,是一部较全面而有系统的妇产科专著,而内经和诸病源候论则是其基本的理论渊源。陈自明注重胎孕保健,编载“孕妇药忌歌”流传于后,并对于顺产、难产与产后病提出了精细而全面的论述与处理方法。 妇人大全良方强调精气血的概念,阐述了“妇人以血为本”的学术观点:“妇人以血为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夏老认为,气血固然在月经的产生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是其一种表相而已,前人受限于历史条件而缺乏微观手段,不能认清其本质尤其是血中的变化。夏老对月经的解释为:月经内含:癸水、血、浊、脂膜,其中以癸水与脂膜最为重要,脂膜为子宫内应泄之瘀浊,癸水溶于血液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若将癸水作为月经的代名词,也是欠妥的。另外,夏老认为,指出女子之卵谓之阴精,若未能与阳精(精子)结合,则排出之精卵成为败精,败精化浊,于卵巢处则为余浊。景岳全书妇人规 景岳全书妇人规两卷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针对妇产科学的专著,强调妇科重在调经,调经重在补脾胃。张介宾认为“天癸”是“天一之气”所化生的阴精,有赖后天水谷之精充养而成,提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故补肾健脾法为其常行之妇科调治之法,但临床当强调随证、随人论治,不能一概而论,执成不变,在月经病诊察上,首先提出辨经色之法,从色、质、量的特点,辨明寒热虚实。其处方用药注重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善用调补阴阳之剂,其治法精当且实用,多方流传至今,常为当世医家开方依循之鉴。 夏老的补肾调周法经半个世纪不断的探索总结,深受景岳全书妇人规的影响。夏老认为,血与月经之间固然有密切的联系,但必须在“阴”即天癸的前提下,方能体现出血的重要性。景岳全书阴阳篇说:“元阴者,即五行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因此天癸是一种肉眼看不见而客观存在于体内的微量体液,是无形之水,即癸水。癸水的作用在于促使月经来潮,癸水必须得到肾水的支持,方能保持癸水之不竭。癸水虽来源于先天,属于肾阴的内涵,但是培养于后天,依赖于水谷之精的养之,故调理后天的脾胃,亦有调复肾阴癸水的作用。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是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的中医典籍之一,常为后代医师临证所应用,高等教育五版教材中医妇科学的首方剂中,就引用了傅氏独创方首,整本书中种妇科病中的个病、个证均是以傅氏创方作为代表。傅山医论独有见地,立法严谨且灵活,处方要而不繁,所用方药亦属新创,其最为人称道的是在生化汤基础上化裁出方,可见其用药颇巨匠心。其学术观点强调妇科病源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与冲、任、督、带奇经失司,提出“经水出诸肾”,表示月经病多与肾相关。其作风敢言,于封建社会中,首先提出房室之伤对于生殖的影响。夏老所倡导的月经周期节律调节的理论涉及肾、肝、脾胃等脏腑的功能,与气血、阴阳以及奇经八脉之间的关系,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傅青主女科的影响,并且经其临证的实践,缜密的思索,加以发展和提高,使得傅青主的理论更适合现今的临床需要。傅青主女科对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在理论的建构上,其主要影响分为几点:奠定肾在周期中的基础作用;建立月经调节的周期观点:创立心(脑)肾子宫轴学说。傅青主女科将肾的位置放在诸脏之首,夏老看来,傅氏对于肾气、肾精、肾阴及肾阳的阐述较前人认为“妇女经血源于阳明水谷精气”之说更具有说服力。夏老认为,傅青主女科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调整月经周期的论点,但从他的调经种子门的学术思想来看,已经具有调周的意识。 在临证遣方用药方面,亦有以下几点:重视脏腑,精确对证用药;扶正解郁,调畅气机;从补肾调周的角度灵活化裁傅青主女科的方剂。例如,夏老认为,傅青主女科所制的补阴方药中,均是以四物汤为基础,体现了妇科补阴的特点。他举例在傅青主女科中的不孕篇中身瘦不孕所用养精种玉汤,就是去四物汤中川芎的辛温,以山萸肉之酸涩取代之。夏老取其法,加入鳖甲、紫河车于归芍地黄汤中成为养阴奠基汤,用以补养天癸。二 补肾理论的探讨肾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现象 ()肾的生理功能 中医所论肾的生理功能范围较广,非单纯地限定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肾脏功能。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肾的生理功能如下: 一为藏精,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其充分体现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能力上。肾能闭藏精气,使精气不为流失,精气有“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两者皆同归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人在出生后,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了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此物质便是所谓的“天癸”。对妇女来说,天癸能使任脉所司的精、血、津液旺盛、充沛、通达,并使冲脉在其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满溢,月经来潮。天癸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截止。当“天癸”的逐渐耗竭后,男女也就衰老,从中年步入老年。天癸是“肾主生殖”的精微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二为主水,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主宰着全身整个津液代谢,其尿液生成与排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三主纳气,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能保证身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肺所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若非如此则产生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即称为“肾不纳气”。 ()肾的病理现象 一是藏精的异常,可致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障碍,表现如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齿松发脱,男子阳痿遗精、精少,女子经少、经闭、不孕等:二是主水的异常,可致水液代谢失常及二便失常,表现如水肿,遗尿,小便失禁,五更泄泻等;三则是纳气的异常,可致呼吸功能障碍,症见呼多吸少等。 肾多虚证,因此中医在肾的辨证上有“肾无实证”之说,其证型有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虚水泛证、肾精不足证与肾气不固证等。肾阴与肾阳 肾中的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中之精气,分为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称为肾阳。因此,肾阴与肾阳是维持机体及其它脏腑之阴阳的本源,又可称之为元阴与元阳、真阴和真阳。 肾阴与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之基础,肾的阴虚或是阳虚,实质上均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形式。肾阴虚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累及肾阳,发展成为阴阳两虚,此为“阴损及阳”;肾阳虚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可能会累及肾阴,发展成为阴阳两虚,此便为“阳损及阴”。如果肾中精气已亏损,但是肾阴与肾阳的失调并不明显,如此可分别称作为肾精不足亦或是肾气虚。由于肾功能的盛衰, 关系到其它脏腑的盛衰,故治法以补为主。补肾之法既要明确肾阴虚、肾阳虚之不同, 又必须考虑其阴阳的相互关系,于阳中求阴,或于阴中求阳,这是补肾的基本法则。肾阴虚与肾阳虚的临床表现 肾阴虚是指肾阴亏损,失去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妇科临床可见: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经断前后诸证、胎萎不长、胎漏、胎动不安等,亦可月经先期。 ()全身症状可见:面颊时烘热或潮红,或面颊部有黯斑,齿松发脱、五心烦热、多汗、盗汗消瘦,晕眩耳鸣,腰酸,睡眠欠佳或失眠,舌偏红少苔,脉细弱或细涩。 肾阳虚则是指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 ()妇科临床可见:月经量少、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断前后诸证、不孕症等。()全身症状可见:面色咣白或晦暗,精神萎靡,怕冷,四肢不温,虚眩耳鸣,腰膝酸冷无力,性欲低下,小便清长,夜尿多,或频数难忍,大便溏。舌淡嫩无华,苔薄白润,脉迟弱或细微,尺部尤甚。 滋肾补肾法在妇科疾病的常用内治法里包含了: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等主要方法。而滋肾补肾法是属于调补脏腑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临证主要辨明属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甚至阴阳两虚,选用补益肾气、温补肾阳、滋肾益阴或阴阳双补等不同治法。 ()补益肾气 肾气不足能影响天癸的成熟、泌至和冲任的充盈、通畅,呈现功能不足或减退的状态。其虚或因禀赋不足或因肾阳不能蒸腾肾阴化生肾气而起,故补益肾气常从肾阴阳两方面着手调补,阳生阴长,肾气自旺。或在调补肾阴阳之中适当加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养先天。若先天不足,天癸不能至期成熟、泌之,又常于补益肾气方药中,佐以健脾养血、益胃生津之品,先后天共养育之。 ()温补肾阳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治宜温肾暖宫,补益命门之火,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常用药如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仙茅、补骨脂、菟丝子、鹿角霜、益智仁、蛇床子等。 ()滋肾益阴 肾阴不足,治宜滋肾益阴。常用地黄、枸杞子、黄精、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菟丝子、桑椹子等。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未实,或多产房劳耗损肾精而为肾精不足之证者,又当滋肾填精。治此之时,常在滋肾益阴之基础上,继以血肉有情之品补养之,可酌选加紫河车、阿胶、鹿角胶、龟甲胶共奏填精益髓之功。 在滋肾补肾之时,临证用药需要注意到滋阴不忘阳,补阳不忘阴,或滋肾益阴佐以温肾助阳,或温肾助阳佐以滋肾益阴,这些皆是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中补肾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补肾调周学术思想及其临床运用一 补肾调周的学术思想 调周法,即调理月经周期的方法,是一种系统而序贯的治疗方法,并根据临证病变的差异进行辨证加减,亦即是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特点而制定。只有对月经周期的深入认识,特别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推动调周法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夏桂成教授起初认为整个月经周期应以五期分类,现今为了治疗的需要,也是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夏桂成教授再将月经周期划分为七个时期而提出相关的治法。 调周法是从调经基础上发展而来,却又不同于调经,它基于对月经周期各阶段生理特点的深入认识,洞悉月经各期阴阳消长、转换的特点,通过对病理状态下产生的气血阴阳变化的辨证分析,因势利导,推动月经周期的正常转化,以达到规律月经周期、协调气血阴阳的目的。 . 行经期(重阳必阴)从经血来潮开始,到整个经期结束,称之为行经期。月经来潮表示旧的月经周期的结束,新的月经周期的开始。旧周期的结束,就得排出子宫血海内残剩的一切陈旧性物质,以利新生与新周期的开始。 月经之所以来潮,经血之所以能够顺利排泄,与子宫之泻、太冲脉盛、血海充盈、任脉通达、胞脉胞络畅利、气血活动显著有关,但子宫之所以泻,气血之所以活动,与重阳必阴的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者,是阳长至重的高水平阶段,也是阳长阴消不平衡状态所达到的生理极限。如果没有重阳必阴转化的调节,则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必遭破坏,月经周期中的生理平衡也遭到破坏。因此,月经如期排出的前提是重阳必阴。重阳必阴的转化也影响着排泄经血的量、色、质是否正常。 行经期必须排出经血,所以行经期的治法,在于活血调经,目的在于排出应泄之经血。调经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应根据病情、病变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活血调经法:为行经期的主要治疗方法,正所谓“经期以调经为要”。调经法多用轻量的活血化瘀药物,加强气血活动,以顺利排出子宫冲任等有关部位的陈旧性有害物质。夏老根据多年临床体会,制定五味调经汤,由当归、赤芍、五灵脂、艾叶、益母草组成。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夏老发现城市女性相当一部分患者脾胃虚弱,肾阳亏虚,多有经行大便溏泻的情况,故认为当归在此并不合适,使用丹参代替。经血虽来源于子宫冲任,但与肾有密切的关系,故在调经方药中加入川断、杜仲、寄生等补肾之品。因此目前临床多用加减五味调经汤:丹参、赤白芍、茯苓、川断、川牛膝、五灵脂、泽兰叶、艾叶、益母草。 ()活血化瘀法:本法所用药物的活血力量较活血调经法更大,通瘀能力强。常用于经量少、疼痛不畅等月经病症。夏老对于临床上血瘀较为明显的妇女,多用临床验方加减通瘀煎,本方来自于张景岳的通瘀煎,夏老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加减,药物组成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制香附、山楂、艾叶、茯苓、广木香、川牛膝,小腹剧烈疼痛者加肉桂、玄胡索。 ()逐瘀通经法:本法的通瘀力量最大,除了活血化瘀药物之外,更加入三棱、莪术等消瘾散积之品。常用于月经过少、闭经、剧烈痛经、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痛经等。夏老临床用方为加减促经汤、逐瘀脱膜汤。加减促经汤由夏老对医统促经汤进行加减而成,用于瘀结较甚、经行不畅较甚者,方由香附、熟地、赤芍、莪术、苏木、当归、川芎、红花、肉桂、桃仁、泽兰叶、川牛膝、车前子组成。逐瘀脱膜汤主要用于治疗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痛经,其逐瘀止痛能力较加减促经汤更强,用大量的活血化瘀、消瘾之品佐以少量补肾助阳药物,意在标本兼顾,急则以治标为主,本方的药物组成有丹参、赤白芍、五灵脂、肉桂、玄胡索、三棱、莪术、益母草、广木香、川断、杜仲。 ()化瘀止血法:本法是对活血化瘀与止血固冲两法的有机结合。经期延长、血块偏多的患者需要用此法治疗,经期延长是重阳转阴的转化功能太过、太速所致。夏老临床常用加味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当归、赤白芍、川断、大小蓟、血余炭、荆芥、益母草。本方一方面有推动气血,排出陈旧性瘀浊的功能,另一方面控制出血量,保留力量,此乃动静间的对立统一。 . 经后前期 经后期,是指经净之后,到经间排卵期的一段时期。现代医学认为这个时期是卵泡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血、阴、精共同组成了经后期生理演变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血排泄之后,血海空虚,故此时期体内呈现“不足于血,有余于气的血气偏颇的状态。阴主要指天癸之水,亦包括肾阴,癸水仰赖先天肾水的涵养与转化,所以阴长运动就有了保障。精即生殖之精,夏老认为即卵泡卵子。血、阴、精三者互相依存,互为统一。女子所排出的月经,血为其表象,月经的排出,仰赖于天癸,而天癸之水滋养精卵,精卵在癸阴的滋养下发育成熟则为经后期生理演变的主要目的。 经后期最大的特点,在于阴长阳消,尤以阴长尤为重要。夏老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又将经后期阴长运动分为三个阶段,即初、中、末三个阶段。经后早期,是阴长的开始阶段,阴的水平很低;经后中期,阴的水平有所升高;经后末期,与经间排卵期相连接,是排卵期的前期,阴长的水平已将临近重阴的准备时期。这三个时期中,经后初期和经后中期的阴长运动基本是缓慢而平稳的,呈现相对性静息状,略有起伏波动,从经后中末期起,阴长运动开始明显起来,起伏波动也较为活跃,有的呈突然上升状。因此,本时期阴长运动的特点是由非常缓慢平稳的上升到突然上升的跃升。 经后期的生理特点中,阴长固然重要,但阳消亦不能忽视。阴长必然阳消,阳消才能阴长,由于阴长赖阳,阳转为阴,因而必然出现阳消,这是阴阳之间建立在互根统一基础上的对抗消长。阳消的重要性一方面主要表现在阴长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阴长运动的波动起伏方面。阴主静,阳主动,因此推动阴长运动发展的波动起伏,亦必须得到阳的支持。 在运动形式方面,经后初期与经后中期阳消与阴长的运动曲线相互对立,即阴长时其运动曲线升高,阳消使其运动曲线下降,但在经后末期时,其运动形式与之前有所不同,不是下降过低,而是与阴长运动曲线相一致,迅速上升。夏老认为,经后末期阴长到近高水平时,阳消到近低水平,就无法保障阴长的持续高涨及激烈波动性运动,从而出现阳消中见长,而且长到一定水平,其运动形式及曲线变化与阴长相一致,否则就不能保证阴长的继续以及其起伏波动的生理变化。 总的来说,经后初期,阴长缓慢,阳消也缓慢,消长之间趋向平衡,进入经后中期,阴长见快,其波动起伏较明显,阴长达到中水平阶段,阳消亦见快,经后中期末天至经后末期,阴长进入近高水平阶段,波动起伏加快加大,原本阴愈长,阳愈消,但由于生理上要维持高强度的活动和高水平的阴长,所以阳反见长,且阳长程度超过之前的消,使阳达到一定高度的水平。经后初期一般指月经干净后的天时间内,有的可达到天,甚至更长。这个时期,治疗应以滋阴养血,以阴扶阴,促进阴长为主。由于天癸之阴水溶于血液之中,故治疗上应以滋阴为重点,以养血为基础。根据临床常见的个体差异,滋阴养血亦有程度上的差异: ()滋阴养血轻剂:滋阴与养血法相结合,目的在于以阴药扶阴,促进阴长,可用于经后期但凡无明显症状者。夏老临床用方为加减归芍地黄汤,具体药物有:当归、白芍、赤芍、淮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茯苓、怀牛膝、寄生。临床使用时发现,当归与熟地合用,易引起腹泻,或者大便偏软,腹胀矢气,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般去当归,甚至去熟地,或者在去当归后加入砂仁制之,加入丹参代替当归。 ()滋阴养血中剂:在一般的滋阴养血方药中扩充滋阴养血的药物、加重滋阴养血药物的剂量。临床一般用于肝肾不足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其雌激素水平偏低,夏老常用加味二甲地黄汤,药用炙鳖甲、左牡蛎、熟地、淮山药、山萸肉、炒丹皮、茯苓、白芍、怀牛膝。本方中的鳖甲、牡蛎两药血肉有情之品,是补养肝肾的良药。 ()滋阴养血重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顽固性疾病的患者,常常有雌激素偏低,阴虚较重的情况出现,夏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创制了滋阴奠基汤,具体药物有:龟板、炙鳖甲、左牡蛎、淮山药、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怀牛膝、制首乌、乌元参、太子参,本方集中较多的滋阴养血药物,有较多的血肉有情之品。临床使用时还可根据情况加大药物的用量,正所谓重剂治重病,主要目的在于增加滋养肝肾的力量,提高阴长运动的水平。 由于阴火易致火旺,火旺则阴更虚,因此临床上降火也非常重要。夏老在长期实践中总结,降火有降肾火、降心火、降肝火之不同: ()降火滋阴:本法主要针对肾阴虚相火旺的病证,夏老多采用加减知柏地黄汤,药用炙知母、炒黄柏、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炒丹皮、茯苓、泽泻、怀牛膝、玄参、寄生。 ()清心降火:本法主要针对阴虚心火偏旺的病证,患者临床常见头昏腰酸、带下甚少,烦燥,寐差失眠,舌尖偏红,脉细数,寸口尤旺等症状特征。夏老临床用方为加减清心汤,药用钩藤、莲子心、茯苓、黄连、合欢皮、丹参、赤白芍、生地、麦冬、黛灯心。清心降火,目的在于复阴,只有心肾相交,才能保持肾阴的充实,推动阴阳运动的发展,维持阴阳的相对性平衡。 ()清肝降火:本法用于阴虚火旺属于肝火旺的病证。妇科疾病,肝肾病变是主要的病理变化,此类患者不仅可出现头痛头昏、腰俞酸甚、带下甚少等症状,还可见烦躁易怒、目赤胁胀等。夏老临床用方为加减滋水清肝饮,药用丹参、赤白芍、大生地、炒丹皮、茯苓、淮山药、泽泻、山萸肉、钩藤、炒山栀、五味子、柴胡、甘草。 临床部分病人出现腹胀矢气、大便偏软偏溏、午后入夜腹胀尤著者。肾阴癸水虽来源于先天,但有赖于后天水谷之精以养之,故调理后天脾胃,亦有调复肾阴癸水的作用。然而阴虚与脾弱具有对立关系,在治疗上矛盾更为突出,滋阴有碍脾运,健脾燥湿则有碍复阴。夏老根据临床实践,发现参苓白术散是治疗阴虚脾弱较为理想的方剂,经过反复实践,创制健脾滋阴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山萸肉、煨木香、砂仁、赤芍、白芍、荆芥、建莲肉、广陈皮。 经后中期 经后中期,一般指经后初期后的一段时间,大约持续天,主要标志是带下的出现。本时期与经后初期就比较差异来看,一方面阴长的水平有所提高,阴长达到中等水平,阳消也几乎达到中等水平,阴阳之间的对抗水平较大,差距水平亦大,是阴长至重的过渡时期,也是阴阳之间差距最大的时期;另一方面阴长的运动形式也较经后初期活跃,动态反应明显,呈波浪式的前进运动并逐渐加强。这个时期,由于阴阳之间的差距扩大,阳消明显,因此滋阴养血的同时,必须佐以助阳,目的仍在于复阴和促阴长,缩短阴阳之间的差距。夏老根据临床上的深入观察,发现阴长的运动形式有三种: ()阴长运动有所缓慢者:阴长运动呈小波浪式的渐进运动,基本上是正常的生理式,但动态力度不够,阴长运动缓慢地由低向中水平运动,虽然运动缓慢,但持续向前,呈正常的生理活动,出现白色带下,有时偏少,说明运动的力度不够。在治疗中,一般可按经后中期的常规处理,即滋阴养血,佐以助阳。阴虚火旺、脾弱阴虚者则应在滋阴降火、健脾滋阴的前提下加入一定量的助阳药。 一般性阴虚者:按照经后中期常规处理方法,治以滋阴养血,佐以助阳。夏老临床用方为加减归芍地黄汤,佐以助阳药物如川断、菟丝子、肉苁蓉、党参、杜仲等,目的不仅在于复阴,更在于促进阴长运动的“动。 阴虚火旺者:同样需要服从月经周期演变的规律,即经后中期滋养兼助阳,一方面予以加减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而一方面加入一定量的助阳药,如杜仲、菟丝子、锁阳等。若火旺的程度重,肾虚火旺,出现午后低热、盗汗寐差,甚则骨蒸潮热、咯血、吐血者,可暂不用助阳药,待症情减轻后,再用之;心肝火旺甚者,亦可暂停助阳药。 脾弱阴虚者:治以健脾滋阴,必佐以助阳。夏老临床用方为健脾滋阴汤,其中党参、白术、砂仁实际上亦属于阳药,必要时还需加入黄芪、炮姜,经后中期佐以助阳药物,因为天癸之阴阳,是以肾为主的,所以川断、杜仲、菟丝子、覆盆子等更为合适。 ()阴长运动间或倒退情况:指进入经后中期天后,有一定量的带下分泌物,但随即又迅速退回到经后初期带下分泌缺少的情况,过天以后又再次进入经后中期,一定量的带下再次出现,有的可反复出现次后开始完全进入经后中期。这种情况下,治疗亦当随之而变,相间使用助阳药物。即有带下出现时,使用滋阴养血,佐以助阳的方药,如带下全无似经后初期时,则单以滋阴养血调治,如果倒退活动时间短者,则助阳药中性能极为平和者,如寄生、菟丝子可以加入。 ()超前倒退运动不协调情况:临床部分患者在进入经后中期后,带下量多,并有少量锦丝状带下,似乎阴长运动明显,跃进至近重的水平,但忽然带下突然减少,甚至缺如,似乎阴长运动倒退,返入经后初期。这种阴长活动不协调的大波动,带下时有时无,时而增多呈锦丝状,时而减少甚至全无的情况说明阴长运动极其不稳定,不仅肾阴阳有所失衡,而且心肝脾肾亦失调。在治疗中当以滋肾为主,佐以调肝脾,方取由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加减而来的滋肾生肝饮,药用丹参、赤白芍、淮山药、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炒柴胡、五味子、甘草、白术。 经后末期经后末期,是指经后期的结束阶段,与经间排卵期相连,时间偏短,一般天,偶有延长至天的,也有仅有天的。本时期的主要标志是: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略黏,或夹有少量锦丝状带下,无臭气,色不黄,无脓稠状。这个时期,阴长水平趋高,阴长基本到达近重水平,阳消反长。其运动特点是阴长波动性大,有时可能突然性上升。夏老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系统观察,发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阴长运动稍弱者:其波动性稍欠力度,阴长运动稍差,其带下虽亦较多,其少量锦丝状带下,或者带下质量稍有所差,临床上虽无明显症状,但毕竟有所不足,反映到经间排卵期的转化欠顺利。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是本时期最重要的治法。滋阴以保持阴长,同时助阳以维持阳的中等水平,才可以促进阴长至重,以及重阴必阳的顺利转化。临床使用加减补天五子种玉汤,药用丹参、赤白芍、淮山药、熟地、炒丹皮、茯苓、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紫河车、川断、五灵脂、广木香。 ()阴长较迟缓或倒退者:阴长运动不快,波浪起伏的动态不多,使经后末期有所延长,或又倒退到经后中期。表现出带下分泌较多,但略偏少,忽而又转少,患者或又头昏腰酸,纳欠腹胀,主要是肾阴阳不足。夏老选用无比山药丸加减,药用山药、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牛膝、熟地、巴戟天、赤石脂、川断、茯苓;若患者腹胀矢气、大便偏溏、舌根厚腻,则为脾弱湿浊,选用健固汤加味,药用党参、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巴戟天、煨木香、砂仁、佩兰、杜仲、白芍、山萸肉。 ()阴长运动或前或后不协调者:临床表现出带下或多或少,经后末期有所延长,从表面看,似是阴长有余,实际是阴之不足,心肝气火有余,促之使然。阴长超前倒退运动不协调者,亦与肾虚阴阳失衡、肝脾失调有关,故临床多使用补肾调理肝脾,清肝滋阴解郁等法。一般选用加减滋肾生肝饮治疗,药用丹参、赤芍、白芍、淮山药、熟地、丹皮、茯苓、钩藤、柴胡、川断、菟丝子、杜仲、山萸肉、白术。若患者出现带下过多,同时伴有烦热寐差、口苦口渴、面部痤疮、脉弦、舌红苔黄腻,则应予以滋阴降火,清肝宁心。常用加味清经散,药用地骨皮、丹皮、青蒿、黄柏、白术、茯苓、熟地、川断、寄生、菟丝子、青龙齿、苍术。 经间排卵期(重阴必阳)经间排卵期,指大部分女性排卵之时,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测量基础体温(),可有助于观察排卵。经间期的到来,对于整个月经周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最大的生理特点,是排出精卵,其主要生理现象是阴道出现一定量的锦丝状带下,俗称蛋清样带下,或称之为拉丝状带下,有的较多,且能维持一定时间。在出现锦丝状带下的同时,一般亦可出现少腹或少腹一侧轻度的作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