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
资源ID:3747779
资源大小:2.39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pdf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主编EXPERT 专家组 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四月十一日 1 前前言言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 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 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前者需要在政府引导下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后者需 要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督导、监管和执法。二者是上下承接关系,前者是 源头,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后者是预防事故的末端治理。 构建两个体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研究研发、需要配套标准、需要配套资源, 是企业责任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的有效手段。 体系建设解决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能够有效破解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诸多瓶颈。 根据有关法规及政策要求,EXPERT 组织专家力量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从政 策解读、基础知识、工作流程及实施具体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以期为政 府有关部门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指南中有些方法的提出提供了多种方案,供不同 管理水平的企业选择采用。同时给出了系列记录表格样表,方便大家推动过程中选 择性采用。 鉴于水平所限,时间仓促,本指南中定有不当之处。诚恳欢迎大家在参考过程 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本指南得到适时纠正和完善。 EXPERT 专家组 二一六年四月十日 目 录 1 概述.1 1.1 风险管理认知.1 1.2 “双重预防机制”来源.1 1.3 山东省政府要求.3 1.4 目的与意义. 9 1.5 企业主要任务与要求.10 2 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程序与构建框架.13 2.1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13 2.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编制框架.14 2.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6 2.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框架.17 3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21 3.1 基本概念. 21 3.2 几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24 4 危险源(风险点)辨识方法.27 4.1 工作危害分析法.27 4.2 危化品企业 HAZOP 简表分析法.33 5 风险分析方法.38 5.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38 5.2 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修订MES 法.40 5.3 风险矩阵法. 44 5.4 作业风险分析法(TRA).45 6 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49 6.1 总体要求. 49 6.2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49 6.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步骤.51 6.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记录样表.52 1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 1 概述概述 1.1 风险管理认知风险管理认知 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风险” 是过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特征。 成功的事故预防经验就是事实风险管理,即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 措施的策划与实施。实施危险源管理是预防事故的源头管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 是事故预防预控的末端环节。 实施风险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OHSAS18001) 的核心要素, 更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风 险在一线, 隐患在现场。 ” 安全管理体系其它要素要求均是围绕危险源辨识极其风险 有效预防预控提出的。不论是杜邦-陶氏、NOSA、壳牌石油、DNV-GL 等等的企 业和国家安全咨询公司的重心均是帮助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业过程中 的动态风险。 1.2 “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来源来源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 故发生后,从国家层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当前的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水 平问题。 2016 年 1 月 6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强调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 2 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习近平强调,重特大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 度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管执法不 严格、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安全基础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 习近平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 5 点要求: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保障安全发展,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要强化“党政同 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二是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开发区、工业园区、 港区等功能区安全监管,举一反三,在标准制定、体制机制上认真考虑如何改革和 完善。 三是必须强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加快安全 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强化基层监管力量,着力提 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 四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四是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 险分级管控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加强应 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必须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针对城市建设、危旧房屋、玻璃 幕墙、渣土堆场、尾矿库、燃气管线、地下管廊等重点隐患和煤矿、非煤矿山、危 化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以及游乐、 “跨年夜”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坚 决做好安全防范,特别是要严防踩踏事故发生。 李克强指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务必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各地区 各部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 3 措、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 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加快健全隐患排查加快健全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依法严惩安全生产领域失职渎职行 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务院 6 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部署。会议指出,有关各方要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 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三个责任体系,狠抓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基础建设、 专项整治四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 事故频发势头得到遏制三项任务,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1.3 山东省政府要求山东省政府要求 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 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 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结合全省正在 开展的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 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并于 2016 年 3 月 18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 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鲁政办字 201636 号) 。具体要求如下: 一、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深入研究重特大事故的 规律特点,认真分析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行隐患排查治理、 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 4 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力 争到 2018 年,在全省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省、市、县、乡镇无缝隙对 接,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从根本上防范事故 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责任分工 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组织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建设。市、县(市、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确定风险管控标杆企业,及时总结标杆 企业的经验做法。企业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 任。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困难 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 三、方法步骤 (一)企业层面 1.排查风险点。各市、县(市、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发动企业,全方位、 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管 线、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矿山采空区、施工场所、城市垃圾堆场、安 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 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 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 1、2、3、4 级(1 级最 危险,依次降低)。 3.明确管控措施。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 司、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 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 5 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于 2016 年 9 月底前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 备案。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 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 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 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 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 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排查消除隐患。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 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 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企业隐患自查自改自报 常态化。 6.加强应急管理。企业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及 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 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 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 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7.防控职业危害。企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 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 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要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要依法为从 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 并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6 要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 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二)政府及部门层面 1.确定标杆企业。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结 构,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效果较好的企业作为行业标 杆企业,于 2016 年 4 月底前逐级上报至省安监局等省有关部门进行立项。省有关 部门在充分论证、筛选后,统筹确定各行业领域的省级标杆企业,并通知各市政府 及有关部门。 2.总结推广标准。对确定的省级标杆企业,由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安监 等有关部门系统总结企业的经验做法,形成一整套可借鉴、可推广、可套用的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各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标杆企业的风险管控标准 进行论证、评估、完善和提升。省质监局、省安监局审定后,发布安全生产地方标 准。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分管行业领域中组织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在全 省逐步建立起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机制。 3.管控城市风险。各市政府要全面强化城市运行风险源头管控,城市规划建设 中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城乡发展规划与城市地下公用基础设施规划特别是石 油天然气管道、城镇燃气管线等规划的衔接。建立完善覆盖城市生产、生活、运营 等各方面,贯穿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城市运行 安全预防控制网络。加强车站、地下空间、公园景区、商场超市、人员集聚场所等 地点的安全风险管控。加强城市运行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健全安全风险信息报送、 应急响应、现场指挥、协调联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和统筹协作等工作机制,提 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技术支撑 7 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支撑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省安监局抓紧建立功能齐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形成全省安全生产监管 “一张网”,与企业、与政府及各部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级政府和发改、 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支持配合平台建设,确保 2016 年底前初步建成使用。 (一)实施风险点信息化管控。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风险管控 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将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全部录入到该系统中,实现对风险点 在线监测或者视频监控,督促企业时时刻刻盯紧风险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 确保风险点万无一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互联网监控手段,随时掌握企业对 风险点管控情况,一旦报警提示出现异常,责令企业立即处置并反馈情况,使风险 点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 (二)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中建立隐患排 查治理分系统,企业利用该系统录入排查治理信息,履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主体责 任。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该系统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记录、管理、分 析、处置,每一个环节做到痕迹化,实时监控隐患整改情况,对没有按期整改的重 大隐患,根据工作痕迹倒查责任,问责到位。 五、相关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 义,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同志要亲自 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要组织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时限,以更 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落实。 (一) 坚持整体推进。 各级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办公室, 要把推进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作为集中行动的一个重 要内容,要与企业主体落实情况专项执法检查等情况同调度、同督导、同检查、同 8 通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必 须严密监控,对发现的隐患必须立即消除,牢牢筑起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 事故发生。 (二)搞好示范带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 设培训计划和方案,组织企业负责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在标杆企业召开现场 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典型企业的标准、制度、 管理方法推广到同类企业中,以点带面,提高本地区、全行业的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加快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监督管理是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实现科 学、精准、严格、高效安全监管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措施。各级政府和安监、发改、 经信、财政等部门要把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综合信息平台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项 重要建设内容。要加大投入,制定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系统建成后, 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和监管执法人员要迅速学习和应用, 切实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提高安全监管效能。 (四)加大推进力度。对省级标杆企业探索、创新、积累形成的风险管控标准, 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相关政策创新,逐 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地方性法规、标准体系,规范、引导和推动预防控制工作依法运 行。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依法参与和监督企业风险管 控工作,落实职工岗位安全责任,推进群防群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开 展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素质。 (五)严格考核问责。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是由以事 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 要改进考核方式, 把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转变,切实加强对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监督和考 核问责。对工作被动应付、体系建设落后的市给予通报批评,并在评选安全生产先 9 进单位中“一票否决”。对懒政怠政行为,要严肃处理。建立健全事故倒查追责机 制,依法依规查处没有及时发现、管控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并酿成事故 的企业和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双重预防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1.4 目的与意义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尚处于中低端向高端阶段迈进,加之企业层面的安全 认知水平与安全理念相对落后,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尚处于低层次水平,事故预防仍 处于被动阶段,绝大多数企业仍属于粗放安全管理。这是导致事故隐患层出不穷和 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频频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重预防机制,既实现了引导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向现代安全管理水平迈进,又满足了当前安全监管及企业安全现 状的实际需要,可谓“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一举两得”。 10 一是提升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认知。 任何工业企业均有大量的危险源 (各种能量、 危险物质、作业活动等等),危险源的管控失效就很容易导致事故隐患的发生,事 故隐患得不到整改,离发生事故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所以,如果不从源头实施管控, 就很难发现导致事故隐患出现的原因,整改事故隐患是治标,发现和根除导致事故 隐患出现的原因才是治本。 二是把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这么多年以来,大家都 把隐患排查与治理当作事故预防的关口前移, 但由于隐患出现的原因我们搞不清楚, 导致我国自 2008 年以来开展的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收效甚微,这也是当前企业安 全管理和安全监管亟需破题的关键。从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化才是实现事故纵 深防御的根本之道。 三是实现事故预防的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预防事故发生不仅是企业的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也是安全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构建双重预防机制,较好地满足了 企业真正需求和隐患治理的监管要求。尤其是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才是企 业真正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表现。 1.5 企业主要任务与要求企业主要任务与要求 1.5.11.5.1 主要任务 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企业层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内容见图 1-1:企业层面风险 分级管控内容: 11 图 1-1:企业层面风险分级管控内容 1.5.21.5.2 工作开展步骤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是一项系统工作,解决的是长效机制,实现的是事故纵 深防御,企业应确保开展此项工作有组织、有方案、有考核、有论证。具体内容见 图 1-2:工作开展步骤示意图所示。 图:1-2:工作开展步骤 1.5.31.5.3 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该项工作质量,企业应编制实施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内容见图 1-3: 工作实施方案示意图所示。 12 图:1-3:工作开展步骤 13 2 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程序与构建框架 2.1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企业应制定实施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技术 路线) ,抓好风险分级的过程管理,按照程序有序组织实施,才能确保识别出的危险 源(风险点) 、风险大小的判定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根据风险管理要求,建议企业构建体系过程中按照以下图 2-1 程序执行。 图 2-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14 2.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编制框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编制框架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子系统, 企业应按照政府有关要求, 结合 自身实际,编制实施自身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实施指南(可合并编制) ,本节向企业 提供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建议稿,供企业实际运行中参考。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 1 编制目的 阐明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目的和意义,确保内部所有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 到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2 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 3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要求,明确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以 及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 4 职责分工 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 、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 应履行风险点识别、 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 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 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5 风险点识别方法 5.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 5.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 15 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 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6 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 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 7 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 按照鲁政办发201636 号要求,企业应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分成四级,明 确分级管控的原则要求。 8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 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 9 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 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 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 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 11 附件 附件 A风险点分类标准(建议) 附件 B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修订) (建议) 附件 C 风险矩阵法(建议) 16 2.3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 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事故预防的末端环节,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打破 过去 “安全工作就是安全主管部门一家的事情” 的管理劣势, 实现事故隐患的群防群治、 齐抓共管,在运行过程中,实现“安全专业” (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在专业程度上持续 提升)和“专业安全” (从事其他专业职能的人员在专业管理领域里的安全认知与安全 知识持续提升)的目标。 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建议企业构建体系过程中按照以下图 2-1 程序执行。 图 2-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框图 17 2.4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框架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编制框架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子系统, 企业应按照政府有关要求, 结合 自身实际,编制实施自身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及实施指南(可合并编制) ,本节向企业 提供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建议稿,供企业实际运行中参考。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 1 编制目的 为了系统有序地做好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切实落实“一岗双责” ,明确各职 能部门和各单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及考核要求,特制订本指南。 2 编制依据 本指南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 、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 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 3 总体要求、目标 (1)总体要求。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 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2)总体目标。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 ;实 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4 职责分工 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5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隐患排查与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的内容, 隐患排查不同于一般的企 业日常安全检查或安全巡视, 隐患排查必须做到有组织体系、 有排查标准、 有排查记录、 有排查整改方案、有整改效果验证等“五有”要求,二者互为补充。 18 6 事故隐患排查标准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与要求编制不同专业、不同检查层级的隐患 排查标准, 隐患排查标准应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逐一制定。 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 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 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1)按照专业,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工艺安全检查表、设备安全检查表、电气 安全检查表、防火防爆安全检查表、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表、消防安全检查表、安全连 锁与功能、作业行为、职业健康防护安全检查表等。 (2) 按照检查层级,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公司级安全检查表、车间级安全检 查表、班组级安全检查表等。 (3) 按照时间,安全检查表可划分为:季节性安全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 常检查表等。 7 事故隐患治理原则与程序 企业应对事故隐患分级治理,按照班组级、车间级及公司级三个级别。 不同层级负责的隐患治理由治理所需的资源配置、 权限、 管理及技术能力等因素来 确定。 每一级均应建立健全隐患治理台账, 对隐患清单、 隐患治理过程以及隐患治理效果 验证均应保持完整记录。 8 事故隐患等级划分 按照隐患的危险程度, 参照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 第 16 号) ,可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个等级。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易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小, 在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 排除的隐患。 19 较大事故隐患, 是指易导致一般事故发生且有一定整改难度, 在短期内能够立即整 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 是指易导致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很大, 应当全部或者局部 停产停业,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 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9 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9.1 区域层面治理措施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 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9.2 政府层面治理措施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规要求,应对存在隐患的企业进行执法监管,负有安 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 停 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 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 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 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 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10 事故隐患治理效果验证 隐患排查治理应符合“闭环管理” ,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和跟踪,按照隐患 等级明确效果验证责任部门和验证程序要求。 对已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及时销号, 对未 20 按期和按要求整改的隐患应督促整改并实施考核。 11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记录 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档案,建立健全各类隐患排查与治理记录。 12 附件 表 1: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样表 表 2:隐患排查治理记录样表 表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样表 表 4: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样表 表 5: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样表 表 6:事故隐患分类汇总表 21 3 风险分级管控基础知识 3.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3.1.13.1.1 危险源(H Hazardazard)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1)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2)注:危险源,有时称风险源、风险点、危险有害因素等。即危险的源头、源 点。如:部位、场所、设施、行为等等。 (3)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 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二部分。 3.1.23.1.2 风险 (RiskRisk) 表述 1: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早期的 OHSAS18001 给出的定义) 表述 2: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 严重性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22 注: 风险(R)可能性(L) 后果(C)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 3.1.33.1.3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Acceptable RiskRisk) 根据组织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