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西河中学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3页).doc

    • 资源ID:37486724       资源大小:183.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河中学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3页).doc

    -西河中学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 13 页西河中学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4)-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纲要求识记层次:(1)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4)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考点导学1、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农业方面,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引进了占城稻,推广水稻的种植;手工业不断创新,全面发展,丝织业继续发展,棉纺织业开始兴起,制瓷业(浙江哥窑、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规模和水平全面超过前代;商业活动更加活跃,东京等商业城市的繁荣程度超过唐代长安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七下课本P57泉州船 59交子 84清明上河图2、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发展,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的趋势从唐朝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过程: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3、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北宋建立后,北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15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政权;出现了政权并立的局面。辽、西夏、金并立的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辽对北方地区的开发、西夏对西北地区的发展都做出贡献。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并立、“战”与“和”,对各个政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交往和融合都起重要作用。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蒙古军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还一直打倒欧洲多瑙河流域。1271年,其孙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重视发展农业,开凿了会通、通惠两段新运河,开辟了刘家港到直沽的海运航线。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设立省级行政区(“行省”),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图:七下课本P66成吉思汗、P67忽必烈 P69元朝疆域)5、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直击中考一、选择题(2010·浙江丽水)11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A B C D(2010·江苏连云港)2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A B C D(2010·山东莱芜)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D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2010·湖北宜昌)6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CA西夏 B金 C辽 D元(2010·广西贵港)4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C(2010·安徽芜湖)1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D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2010·山东聊城)8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2010·福建福州)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C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2010·山东威海)7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 )B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2010·山东青岛)9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010·江苏泰州)3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会子 美元 英镑A B C D(2010·广东佛山)3.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C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A B C D (2010·福建三明)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BA唐朝关中地区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2010·广东湛江)2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C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2010·江苏盐城)7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 )C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地理位置重要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交通十分发达(2010·山东泰安)6我国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B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2010·江苏扬州)4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 )C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010·山东日照)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B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2010·山东青岛)10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B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010·山东青岛)11“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D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2010·江苏泰州)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C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2010·山西)3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D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2010·湖南衡阳)5.“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B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2010·福建莆田)6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C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桑辑要 D天工开物(2010·湖北黄石)19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C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2010·湖北宜昌)7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B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010·江苏宿迁)21在某朝代的疆域示意图中,我们宿迁地区位于“河南江北行省”。这一朝代是( )D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2010·湖南湘潭)4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建立者是( )B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2010·江苏扬州)29崔致远和马可·波罗是与古代扬州有关的两个外国人,他们来到扬州的时间分别是( )CA秦朝和汉朝 B汉朝和唐朝C唐朝和元朝D元朝和清朝(2010·内蒙古赤峰)6在内蒙古地区有以马可 波罗名字命名的店铺。请问马可 波罗最早在何时来到我国( )C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2010·广西贵港)5元朝在地方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DA中书省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行中书省(2010·湖南株洲)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 )C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二、改错题(2010·安徽芜湖)12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 】内打“”,错误的在题前【 】内打“×”。(6分)【 】(1)宋代中国的“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造船技术也很先进,娱乐场所还出现了京剧表演等。(1)【×】;(2010·福建漳州)23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开始推行行省制度。23成吉思汗改为忽必烈三、材料分析题(2010·山东临沂)3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2010年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郑州举行,为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跃春节期间广大群众的旅游生活,中共开封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年文化品牌,确定于2010年春节至正月十五期间,正式推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届时将举办规模盛大,多姿多彩的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2010年2月9日豫台网讯(1)根据材料一,指出开封市“大宋年文化节”举办的目的和主要内容。(4分)(2)材料一中的“大宋”在定都开封期间,出现过哪些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2分)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大河网河南日报(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2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美术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2分)34.(1)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生活,打造文化品牌。(2分)内容:举办宋文化民俗庙会、灯会、展演等系列活动。(2分)(2)辽、西夏、金。(2分,答出2个即可)(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2分,答出2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作品:清明上河图。(2分)

    注意事项

    本文(西河中学2019中考历史一轮练习学案-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3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