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doc
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 研究性学习在21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师范教育更应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使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较多采用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内容进行。问题中心进课堂,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21世纪基础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将贯穿于整础教育阶段。为了适应今后在小学进行研学习的教学,师范教育生物学教学应注重研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以外,引生结合典型个案分析研究,对教学中或教外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其本质规律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新能力为目的,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题与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过程,并将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感性材料思维加工,使之转化为学习成果,因而具究性。这种学习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案设计、实施、结论的得出、研究成果的等原则上均由学生自身完成,因而具有自与创新性。研究性学习一般要通过调查研专题讨论、实验探索、文献查阅、社会实方式进行,因而具有开放性与实践性。研学习作为在一定的教育目的指导下,通过织、有计划编制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施加影响。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编排;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素质目标。课程重点不是理解知识,是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强调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运用因特网等现代手段)主动探索、发现、获取信息,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简约、引申、转换与评价等加工策略,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现有教材与已有知识基础,它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及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形式可以由个体转向班级集体学习或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协作,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共同完成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合作手段,取得集体成果,各成员学习结果相互依存,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更重视应用,重视体验,重视全员参与等价值取向的选择。 二、研究性学习的师生角色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与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中对正确引导设题、提示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支持交流评判、引导归纳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表达了学法指导。 三、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在进行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期,较多采用的是在活动课程中进行的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围绕某一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研究,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 而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切实的落脚点。 四、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可以将研究性学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收集整理类对生物学的一般性问题, 通过对有关资料、知识的查阅, 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揭示其本质与一般规律, 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料、收集基因工程资料并畅谈基因工程前景、收集花卉变异现象等。起始阶段,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初步掌握其研究的方法与要领, 在此基础上, 可采用个体研究、小组研究与班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收集资料、整理归纳、概括总结、形成报告。 2.调查访问类对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某一生物学事实, 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情况, 弄清事实, 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与查阅资料, 分析原因, 从而揭示其现象的本质与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统计社区肥胖的比率并说明对人体的危害等。在此活动中, 学生以小组或班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社会调查、访问记录、现场观察、实验操作、问题讨论等过程, 完成某一课题的研究。 3.实验研究类把实验同研究结合起来, 通过实验来探索求结论。特别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一定的课题,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实验, 自己设计技术方案来进行验证。这样既可达到验证理论教学的目的, 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如设计实验, 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设计实验了解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变异产生的关系等。4.创造制作类根据课题提出的要求,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创造性地设计制作生物的宏观标本(模型)、微观标本(模型), 或模拟实验。如制作小生态瓶、制作各种装片等。创造制作类要求用丰富的知识与充实的智慧、熟练的技巧去完全制作过程。做到动手动脑、手脑并用, 使研究者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定与确定研究性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的发展,研究性学习成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动机与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我们对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教学实践与专题研究。1、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1.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学习活动是单向、被动的。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研究情景与途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大胆假设,从不同角度与不同思路,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1、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身的探索活动与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改变了以往学生通过大量的记忆与练习获得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1、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带有研究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对待研究的科学态度,最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钻研、自主学习的科学素养。 1、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主体参与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是一个课题组成员协作探索的活动,学生在共同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与实验及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2、生物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1实验性与探究性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生物学发展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并且运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独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独立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2广延性与生活性 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发展。中学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涉及上述各个方面,能够使学生面对丰富多彩的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驱动学生产生探索自然的秘密、追求科学奥妙的兴趣。 2.3开放性与多元性 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地点不再限于教室与实验室,可以进行野外考察,走访有关部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的弊端,如学校以升学为中心;学习课本又深又窄、缺乏实践性;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育教学主体失落或错位;教育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等。这样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方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培养出创新性的优秀人才。现代教育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重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建立一种主动探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探索精神与探究能力。我们结合海岛教学实际,在生物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就是为适应当前教改与课改的需要提出来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必然。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表达现代教学思想,要以学生及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民主与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让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堂教学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充分挖掘教材中STS教育因素,适当增加有关生物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如围绕“细胞分裂”教学,增加细胞分化与癌细胞内容的介绍;围绕“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教学,让学生讨论如何提高塑料大棚内蔬菜与水果的产量;围绕“无性生殖”教学,讲述克隆技术;围绕“基因突变”教学,补充转基因动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及前景;围绕“环境保护”教学,介绍生态火柴、生态笔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利用等。同时随着课堂教改的深入与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不断地进入课堂,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些现代教学手段,主动去查阅、播放、下载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能力。2、小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实际调查或设计实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方法、实验方法与调查方法,提高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适用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家族遗传系谱等的调查,动物生活习性与行为的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学习。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为:(1)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时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有条件,应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明所以,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的课题。选题可以是全新的领域,如“用浓盐水或饱与盐水作为保存液的浸制标本制作”、 “蟹的附肢可以再生”等;也可以是他人研究过的课题,如“洞头海滨潮间带生物种类调查”、“洞头海水网箱养鱼”、“藻类植物腊叶标本的简易制作”、“虾蟹人造琥珀标本的制作”、 “浅谈赤潮与赤潮生物”等。小课题研究选择角度要注意新颖性,即使是他人已研究过的课题也要换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或采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观点。(2)调查研究作可行性分析。学生在自主选择、自愿参与的原则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选定一个课题,并作可行性分析。然后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假设性结论,查阅、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调查研究。在初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班内讨论与交流,并根据教师与同学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与补充。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组织协调作用,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研究课题与方法。(3)小课题研究实施,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每个课题小组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具体实施。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提供咨询、监控及研究指导,并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与问题。(4)答辩评价、结题成文。各研究小组完成课题研究之后,要对实验结果与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成文。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课题研究的修改与指导,并在班内组织答辩。生物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方案一、课题背景:走在马路上或学校的楼道里常常看到一色的路面上有一块块的黑斑,仔细一看是口香糖。青色的草地里一坨坨白色的东西,走进一看是口香糖。这件事说明两个问题:一、人们的文明素质仍有待提高;二、很多人吃口香糖。广告上说吃口香糖有易坚固牙齿,锻炼肌肉,口气清新,精神兴奋。告诉我们嚼口香糖有如此多的益处。二、研究目的目前,口香糖很受欢迎,尤其是青少年。但是当人们在享受口香糖甜带来得乐趣时,却忽略了其对人体健康带来得危害。下面我们将对口香糖进行一个研究调查,解决人们心中得疑惑。通过查询探究嚼口香糖存在的益处及可能的害处,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口香糖对人体的利弊。 三、活动方案1、召集学生探讨活动内容(原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2、对第一次活动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完整的方案 3、再次召集学生按照活动内容做好活动程序安排及成员分工4、学生按照活动内容开展活动 5、对调查采访查询资料进行整理6、完成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做好观察记录对相关结论进行分析研究四、为研究口香糖的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利弊,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与探究:实验一:研究口香糖是否有助于巩固牙齿实验组:将一口香糖贴在贝壳上,在温水中浸泡几分钟,然后取出放入盐酸中。对照组:将另一个贝壳放入盐酸中。现象:对照组的贝壳易碎。结论:口香糖有助于坚固牙齿。实验二:口香糖喂鱼会怎样?实验组:给口香糖碎末不给面包屑对照组:给面包屑不给口香糖碎末实验现象:实验组鱼浮游在上方,对照组鱼沉于水底并进食,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水变得浑浊,而实验组较清澈。而后补充加入蝌蚪,发现实验组蝌蚪浮游在上方,对照组蝌蚪沉于水底并进食。11天后实验组全死了。不过没多久对照组也有死亡现象,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了死亡。说明:此实验在做时不报什么大的期望,因为认为口香糖鱼肯定不会吃。很难有什么直接的现象,不过从水的浑浊程度可以说明是否进食及排便,现象证明鱼没有吃口香糖。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