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方案-文档资料.doc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方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文言文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为了便于您的复习,查字典语文教学分析频道小编为您整理了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方案,希望可以提供参考!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复习目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与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教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教师之意基本一致。1. 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纳谏除蔽, 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方面的道理, 古为今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军事谋略, 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与敢于斗争、克服困难的精神。2.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了解诸葛亮的政治观点与他尽忠职守的故事。3. 掌握设喻、对比等论述道理的方法, 提高讲道理、发议论的能力。学习欣赏文言文精彩简练、生动传神的叙述方式。4.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的意义与常见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掌握部分句式特点, 不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5. 熟读 、背诵本单元六篇文言文, 能欣赏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6. 通过合理想像, 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复习时间23课时复习要点本单元六篇课文, 叙事生动, 内容丰富, 阐述的道理与抒发的感情非常深刻, 复习时要注重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感悟、品味 。复习曹刿论战, 要注意战争的背景, 理解曹刿与乡人及鲁庄公对话的丰富内涵, 了解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了解简洁传神的叙事及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的特点。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要深入领会纳谏除蔽的道理, 体会设喻的作用, 品味表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高超的语言技巧。孟子二章所阐述的道理非常精深, 要注意领会、吸收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 丰富充实自己; 要学习文章运用典型事例、通过正反对比、层层深入阐明道理的方法。复习愚公移山, 要学习北山愚公不畏艰险、排除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描写与机智而有气势的论辩。复习出师表, 要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背景、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特殊身份与他的“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贞精神等。复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的写法 。山坡羊•潼关怀古要在诵读中理解、 欣赏, 直到能流畅地有表情地背诵。本单元六篇课文是前人文化智慧的结晶, 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与未来均有借鉴作用, 其中有很多使用频率很高的语句, 要细心找出来, 进行理解背诵, 并学会正确使用 。复习这一单元的古诗文, 特别要注重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与常见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了解常见文言词法与句式的特点, 并作必要的辨析、归纳。“名著推荐与阅读” 要用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了解全书内容, 欣赏精彩片段;要温故知新, 回忆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懂得回忆散文的一般写法;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发展自己的多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一、点字词十三 曹刿论战1.通假字徧: 通“遍”, 遍及, 普遍。如: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2.古今异义鄙 古义: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如: 肉食者鄙 。今义: 卑鄙。如: 这种行为很卑鄙。间 古义: 参与 。如: 又何间焉? 今义: 量词。如: 一间房。对 古义: 回答 。如: 对曰: 今义: 正确。如: 说得对。牺牲 古义: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 牺牲玉帛。今义: 为正义事业献身。如: 他光荣牺牲。3.词类活用福: 作动词, 赐福。如: 神弗福也。 鼓: 作动词, 击鼓。如:鼓之。4.重点实词孚: 为人所信服。如: 小信未孚。狱: 案件。如 : 小大之狱。 逐: 追赶。如 : 遂逐齐师。5.重点虚词以: 凭。如: 何以战? 既: 已经。如: 既克。夫: 发语词, 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如: 夫战, 勇气也。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1.通假字孰: 同“熟”, 仔细。如: 孰视之。2.古今异义蔽 古义: 受蒙蔽。 如: 王之蔽甚矣。 今义: 隐蔽。如: 他隐蔽了起来。3.词类活用服: 作动词, 穿戴。如: 朝服衣冠 。美: 作动词, 以为美。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 作动词, 偏爱。如: 私我也。闻: 作动词, 使听到。如: 闻寡人之耳者。4.重点实词面刺: 当面指责。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间进: 偶尔进谏。如: 时时而间进。期年: 满一年。如: 期年之后。5.重点虚词孰: 谁。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十五 孟子二章1.通假字曾: 同“增”, 增加。如: 曾益其所不能。衡: 同“横”, 梗塞, 指不顺。如: 衡于虑。拂: 同“弼”, 辅助。如: 人则无法家拂士。得: 同“德”, 动词, 感激。如: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2.古今异义市 古义: 市场, 做买卖的地方。如: 百里奚举于市。今义: 城市 。如: 北京市、广州市。向 古义: 原先, 从前 。如: 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义: 表方向等 。如: 这儿是南北向。3.词类活用动: 作动词, 使惊动。如: 所以动心忍性。过: 作动词, 犯过失。如: 人恒过。4.重点实词畎: 田间小沟。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士: 狱官。如: 管夷吾举于士。征: 征验。如: 征于色。喻: 了解。如: 而后喻。5.重点虚词如使: 如果, 假使。如: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尔: 助词。如: 呼尔而与之。十六 愚公移山1.通假字反: 同“返”, 往返。如: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惠: 同“慧”, 聪明。如: 甚矣, 汝之不惠。亡: 同“无”, 没有。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厝: 同“措”, 放置。如: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2.词类活用疑: 作名词, 疑问。如: 其妻献疑曰。3.重点实词惩: 苦于, 为所苦。如: 惩山北之塞。汉阴: 汉水的南岸。如: 达于汉阴。叩: 敲。如: 叩石垦壤。彻: 通。如: 固不可彻。穷匮: 穷尽。如: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重点虚词曾: 副词, 用来加强语气, 可译为“连都 ”。如: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且: 连词, 况且。如: 且焉置土石?如何: 把怎么样。如: 其如土石何 ?诸: 即“之于”。如: 投诸渤海之尾。十七 出师表1.通假字有: 同“又”。如: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阙: 同“ 缺”, 缺点。如: 必能裨补阙漏。2.古今异义开张 古义: 扩大。如: 诚宜开张圣听。 今义: 店铺开业。如: 布店已经开张。益 古义: 增加。如: 至于斟酌损益。 今义: 好处、益处。如: 个人利益。明 古义: 明察。如: 以伤先帝之明 。 今义: 明亮。如: 窗明几净。痛恨 古义: 痛心遗憾。如: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 极为仇恨。如: 她对他很痛恨。卑鄙 古义: 身分地位低微。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 卑劣龌龊。如: 这是一个非常卑鄙的人。感激 古义: 感动奋发。如: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义: 感谢。如: 感激教师的教诲。3.词类活用良实: 作名词, 善良忠诚的人。如: 此皆良实。恢弘: 作动词, 发扬光大。如: 恢弘志士之气。臧否: 作动词, 评论人物好坏。如:陟罚臧否。广益: 作动词, 扩大增加。如: 有所广益。4.重点实词秋: 时。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简拔: 选拔。如: 是以先帝简拔。驱驰: 奔走效劳。如: 遂许先帝以驱驰。不毛: 不生草木的地方。如: 深入不毛。5.重点虚词所以: 的原因。如: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盖: 副词, 推测原因。如: 盖追先帝之殊遇。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重点实词三: 表示多数。如: 卷我屋上三重茅。漠漠: 乌云密布的样子。如: 秋天漠漠向昏黑。丧乱: 战乱。如: 自经丧乱少睡眠。 庇: 遮蔽。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重点虚词俄顷: 一会儿。如: 俄顷风定云墨色。安: 哪里。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 突兀: 突然。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二、名句集锦1.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曹刿论战)2.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二章)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同上)4.人恒过 , 然后能改。 (同上)5.然后知生于忧患 , 而死于安乐也。 (同上)6.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7.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8.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同上 )9.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 呜呼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三、文学常识1.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7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曹刿论战)2.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三十三卷, 杂记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间上接春秋, 下接秦并六国。(邹忌讽齐王纳谏)3.孟子 ( 约前372 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 邹 (今山东邹城市) 人。与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 (孟子二章)4.列子名寇, 又名御寇, 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由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 (愚公移山)5. 诸葛亮 (181234)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水县南) 人。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 (出师表)6.杜甫字子美,三十五岁来到长安,屡遭排斥,困居十年。先后任过左拾遗、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五十九岁病逝在湘江船上。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