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与抗除草剂 .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与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地讨论进展1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讨论简况通过化学方法来掌握杂草已成为现代化农业不行缺少地一部分 , 除草剂地年产量已居农药之首 , 据估量美国每年用在除草剂上地费用大约是 50 亿美元 .由于除草剂作用机理是影响植物生理生化过程 , 如光合作用、氨基酸地合成等 , 因此除草剂在毁灭杂草地同时也对作物具有损害作用 用. 以往解决除草剂对作物损害问题主要是 : 1 , 这就限制了除草剂地应 应用对作物损害小地除草剂和施用方法 .2 通过杂交育种 , 把和栽培作物亲缘关系近地野生植物对除草剂抗性地基因引入到栽培品种. 由于作物栽培种和近缘种通常不具备有抗除草剂地特性, 这种育种方法存在局限性 . 随着生物技术地进展 , 目前 , 用遗传工程方法来培育抗除草剂地作物品种已成为人们掌握杂草地主要方法. 近10 余年来 , 随着对除草剂作用机制地深化明白以及基因分别转化技术地快速进展 , 植物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取得了较大地胜利 , 已从链霉菌、突变地烟草等生物体分别出抗除草剂基因 . 1. 1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地技术策略目前 ,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主要实行两种策略 : 1 修饰除草剂作用地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不敏锐或过量表达 , 作物吸取除草剂后仍能进行正常代谢作用 . 草甘膦 Glypho sate, 商品名 Dupound 是一种非挑选性 , 广谱地高效、低毒有机膦除草剂 . 它特异性地抑制植物和微生物芳香族氨基酸 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合成途径中 52烯醇丙酮酸莽草酸 232磷酸合酶 5-eno lpyruvyl-sh ik imate-3-pho sphate synthase, EPSPS 地活性 , 导致芳香族氨基酸缺乏, 莽草酸积存 , 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1985 年Camai 等 1, 2 第一从鼠伤寒沙门氏菌中挑选出了抗草甘膦地突变菌株 , 随后分别出突变基因 aroA 基因 并将此突变地 aroA 基因转入烟草细胞获得第一个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 . 后来 F illat t i 等 3 将此基因转入番茄 , 获得转基因番茄 .1986 年Shah 等 4 培育并挑选出具有对草甘膦抗性地矮牵牛细胞系M P42G, 能超量产生 EPSPS 合成酶 , 并分别出EPSPS 合成酶基因 , 转入矮牵牛属地叶圆片获得转化愈伤组织 , 其EPSPS 合成酶地活性提高了 40 倍. 目前已获得抗草甘膦地烟草 2, 5 、矮牵牛、番茄、大豆、小麦 7 等. 磺酰脲类除草剂和咪唑酮类除草剂, 都是通过抑制支链氨基酸 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合成中乙酰乳酸合酶 aceto lactate synthase, AL S 来表 现除草剂地作用 .1988 年, Haughn 等 8 通过转基因手段已将拟南芥植株地 AL S 地突变基因引入烟草 , 这一转基因植物产生了对除草剂地抗性 . 对抗绿磺隆转基因作物讨论也较多 9 11 , 我国学者李国圣等 12, 13 将拟南芥地 AL S 基因导入玉 M, 已进入田间试验 . 2 引入酶或酶系统 , 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将其降解或解毒 . 草丁膦 Pho Basta 地活性成分 . sph ino th ricin 是非挑选性地广谱除草剂 草丁膦除草作用机理是抑制植物地氨基酸生物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GS , GS 可以解除硝酸盐仍原、氨基酸降解及呼吸中释放出地氨地毒性 . 虽然草丁膦抑制细菌、植物及哺乳动物地 GS, 但它不能进入哺乳动物地血液和脑组织, 因此草丁膦对哺乳动物是安全地 14 . 乙酰CoA 转移酶 acetyl CoAtransferase 催化草丁膦地自由氨基乙酰化 , 从而使除草剂草丁膦失活.1987 年Thomp son 等 15 从链霉菌 S trep tom y ces hy g roscop icius 分别出 bar 基因 615 bp , 编码草丁膦乙酰 CoA 转移酶 PA T . 另外来自 S trep tom y cesv irid och rom og enes 地pat 基因约 113 kb, 编码 PA T 地基因在其中地 Bg. 2Sst ê片段上 16 . 两种基因产物有相像地催化才能 , 氨基酸序列 86% 同源 .PA T 表达量占总可溶性蛋白地 010001% 时足以使植物产生抗草丁膦抗性 .目前已经将 bar 基因转入多种作物如烟草 17 、番茄 18 、马铃薯 19 、水稻 20 23 、小麦 24 27 等. 溴苯腈 B romoxyril 是除草剂 Buct ril 地活性成分 , 抑制光系统ê 电子传递 , 它对于生长素 2, 42D 不能掌握地杂草特殊有效 . 从土壤细菌臭鼻杆菌 K lebsiel la oz aenae 中分别出溴苯腈降解基因 bxn, 编码腈水解酶 , 该酶把溴苯腈转变为无活性产物3, 52 二溴 242羟基苯甲酸 . 另外 , gox 基因编码地草甘膦氧化仍原酶 , 能把草甘膦降解成无毒成分 .tfDA 基因, 编码2, 4-D 单氧化酶, 能将 2, 4-D 降解为非光和毒性地 2, 4- 二氯苯 , 也在选育抗性作物中获得胜利表达 . 一般认为 , 引入外源酶使除草剂失活地策略比靶位点突变地策略优越 . 因为靶标酶或靶标蛋白质地过量产生会给作物造成代谢负担 量不利 , 而且靶酶地转变 , 其异构酶地活性通常会降低, 对作物地生长和产 , 甚至对转基因作物有害. 外源酶地引入负效应要小 , 并且降解系统产生地对除草剂地抗性专一性强、效率高 . 1. 2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地应用1. 2. 1将除草剂基因导入作物中培育抗除草剂作物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地讨论主要集中于美国各大农药公司或与有关地遗传单位合作讨论开发 , 由于通过对除草剂作物品种地讨论 , 一方面扩大公司除草剂地销售 , 另一方面又可出售种子. 目前国外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商品化地有 : 抗草甘膦地大豆、玉 M、棉花、油菜、向日葵、甜菜 , 抗草丁膦地大豆、玉 M、棉花、油菜、甜菜、水稻 , 抗咪唑啉酮地玉 M、油菜、甜菜、水稻 , 抗磺酰脲类地大豆、棉花 , 抗拿扑净玉 M, 抗溴苯腈地棉花、烟草 . 我国从事抗除草剂基因工程讨论地单位有多家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有 : 抗Basta 水稻 22 、小麦、烟草、油菜、芝麻等, 获得地 , 抗阿特拉津大豆 , 抗溴苯腈油菜、小麦 , 抗草甘膦小麦 . 1. 2. 2利用抗除草剂基因作为遗传转化地挑选标记基因将抗除草剂基因与其它目地基因 如抗虫、抗病基因 构建到同一载体上 , 导入作物中 , 转化体如表现 出对除草剂地抗性 , 说明抗除草剂基因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 , 也间接说明目地 基因也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 .bar 基因是迄今为止用得最多地一个抗除草剂挑选 标记基因 , 已胜利地用于小麦、水稻 20, 21 、玉 M、大麦、油菜等作物地转化 . 另 外, 作为挑选标记基因 , 抗草甘膦地 aroA 基因、抗溴苯腈地 bxn 基因和抗绿磺隆地 csrl 基因等也胜利地用于不同作物地遗传转化. 1. 2. 3抗除草剂基因在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它方面中地应用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作物产量与质量最为有效地途径之一 . 在制造作物雄性不育工程植株中 , 如转化基因不是单基因纯合显性表现时 , 就其与保持系地杂交后代发生分别现象 , 一些植株雄性不育 , 一些就雄性可育 . 如将抗除草剂基因与不育系基因构建在一起 , 一并导入植株 , 培育出抗除草剂地不育系 , 只要在苗期喷施除草剂 , 没有转化地植株或假杂种就会死去, 剩下地就是不育系或真杂种. 例如曹光诚、傅荣昭等将抗除草剂基因 bxn 或bar 与雄性不育基 TA29-barnase 串联在一起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 , 导入作物 , 实现了作物转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地保持 . 另外, 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复原系中 , 培育出带有纯合抗性基因地复原系 . 这样在制种过程中产生地假杂种 , 就可以通过使用除草剂除去. 中国水稻讨论所黄大年等胜利地用基因枪法将 bar 基因导入三系杂交水稻或二系杂交水稻地复原系 , 使复原系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 具备抗除草剂特性 , 再用所得到地转基因复原系与三系不育系或二系不育系杂交 , 生产杂交水稻种子 . 这样就解决了杂交水稻种子纯度不够所致地生产上无法使用地问题, 并能够准时清除假杂种植株. 1. 3 抗除草剂基因工程应留意地问题在进行抗除草剂基因工程时 , 不仅要考虑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地安全 , 而且要留意抗除草剂基因工程特有地问题 :1 在抗除草剂转基因讨论中 , 所抗地除草剂对环境地问题 . 所抗地除草剂第一应是广谱、低毒、低残留、低挥发性及环境“ 温顺” 型 , 并且不易在土壤中淋溶 , 以免进入地下水和土壤地底土 .2 抗除草剂基因所带来地作物生长势和产量下降地问题. 应挑选编码使除草剂失活地外源酶基因 如bar 基因 , 由于引入编码靶标酶或靶标蛋白质地基因 如EPSPS 基因 会产生过量地酶或蛋白给作物造成代谢负担, 对作物地生长和产量不利.3 抗性作物品种使用过程中与杂草可能发生自然杂交地遗传问题. 当杂草和除草剂抗性作物亲缘关系接近时, 通过自然杂交 , 基因可以从作物流入亲缘关系近地杂草 . 因此在作物种植区假如存在有亲缘关系近地杂草 , 就不应种植抗除草剂品种 .4 抗除草剂作物地应用可能导致单一作物品种地连作 , 降低了对除草剂敏锐地作物与这些转基因作物实行轮作和混作地可能性 . 这就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种植多样性地匮乏 , 从而为那些生长不受遏制地杂草、害虫和疾病供应了正确环境 . 而且通过增强除草剂地有效性 , 抗除草剂作物将会进一步降低作物种植地多样性 , 反而有利于杂草群落地势成和进展 , 有利于对广谱除草剂产生适应地竞争性物种快速进化. 另外 , 抗除草剂作物本身成为杂草地问题. 如在收成过程中掉落在土壤中地籽粒, 可能成为轮作中后茬作物地田间杂草. 2 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地讨论进展转基因植物自 20 世纪 80 岁月开头讨论 , 如何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小麦、水稻、玉 M等农作物始终是人们努力地目标之一. 要实现这一目标 , 第一需要建立高效、牢靠、重复性好地基因转化系统 . 在植物基因转化系统讨论方面 , 由于禾谷类作物是单子叶植物 , 不是土壤农杆菌地自然寄主 , 所以长期以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只是局限在双子叶植物范畴内. 近年来 , 人们对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地原理及步骤进行了系统讨论 , 发觉农杆菌的确能侵染很多包括重要禾本科植物在内地单子叶植物 , 如水稻、玉 M、大麦、小麦 . 但总体上来说 , 单子叶植物在遗传转化效率落后于双子叶植物. 在禾谷类作物中 , 由于小麦原生质体培育名师归纳总结 困难 , 因此小麦相对于其它作物 如水稻、玉 M、甘蔗等 又进一步表现出滞后第 3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性, 直到 1992 年V asil 才首次报道了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植株地再生 . 近几年来, 随着组织培育、基因表达系统、转化方法地进步 , 以及抗除草剂基因地发现和分别 , 抗除草剂小麦转基因已取得了较大地进展 . 2. 1 小麦抗除草剂遗传转化地主要方法基因枪法近10 年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地讨论, 建立了多种小麦遗传转化系统.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很多 , 虽然有些方法如原生质体法、电激法、子房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激光微束穿刺法及碳化硅纤维法 silicon carbide fibermediated 等也能得到转化细胞或转化基因植株 , 但到目前为止基因枪法在小麦地转化上是应用最广泛地 作一介绍 . . 下面从受体材料地挑选、轰击参数及挑选系统2. 1. 1受体材料地挑选虽然 V asil25 在1992 年以57 个月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 , 首次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地再生植株, 但该材料培育时间长、难鉴别和难保持 , 因此该方案除了费时 , 不易重复外 , 仍有转化植株成熟度与可育性等问题 . 随后讨论者们尝试了预培育不同天数地幼胚或其愈伤组织 , 如V asil,W eek s 26, 27 等采纳未成熟胚和未成熟胚地初生愈伤组织 . 但是, 从开头培育到转基因小麦植株地获得需要 79 个月地时间 , 而且转化率不足 1%.1994 年Becker等用未经预培育地幼胚 , N eh ra 等用预培育 2 d 地离体盾片组织 , 2 种方案都获得高于 1% 地转化率 . 离体盾片组织提高了转化细胞地体细胞胚地再生, 从开头培育后地 34 个月内后产出了完全可育地转基因小麦植株 . 但从幼胚上剥下盾片却有些麻烦 . 我国学者也采纳了预培育不同时间地幼胚 , 获得到了转基因地胜利 . 如王小军、黄粤、梁辉采纳预培育35 d 地未出愈地幼胚 , 认为幼胚培育 23 d, 盾片就明显膨大 , 4 d 后幼胚快速增殖 , 7 10 d 后就出现胚状体 , 因此采纳快速增殖前期地培育 后可立刻进入细胞旺盛分裂及形成胚状体期34 d 地幼胚盾片作为转化受体轰击 , 并且此时地受体对轰击损害也具有较强地耐受力 , 有利于外源基因地整合及转化植株地获得 . 陈梁鸿认为幼胚以诱导培育 15 d, 幼穗以诱导培育 16 d 地转化成效好 , 而且幼穗来源地愈伤组织比幼胚来源更耐继代 . 这些不同地观点 , 可能与组织培育、基因枪轰击时不同地参数有关 . 离子轰击所造成地损耗地耐受性来说 , 预培育时间长地比预培育时间短地材料好 . 总地来说 , 目前小麦基因枪转化地受体材料多是培育 59 d 地幼嫩盾片愈伤组织或预培育35 d 地尚未出愈地幼胚 . 2. 1. 2轰击参数基因枪轰击参数主要是指所用基因枪地种类 涉及轰击时地气压、距离、速度等 , 所用地金属粒子种类、 DNA 沉淀帮助剂及 DNA 地纯度、质粒 DNA 与金属粒子之比、每枪粒子用量等. 基因枪有 3 种, 目前常用地是放电.式基因枪和气动式基因枪. 轰击用地金属粒子多为金粉和钨粉. 常用地 DNA 帮助沉淀剂是氯化钙、亚精胺、聚二乙醇等.DNA 地纯度越高越简单获得转化地胜利质粒 DNA 与金属粒子之比以及每枪使用地金属颗粒地量, 现有报道有些差异 . 如梁辉认为 1 Lg DNA .500 Lg 金粉、每枪 250 Lg 金粉颗粒较好 , 安海龙采纳 1 LgDNA.600 Lg 金粉、 500 Lg 金粉颗粒较好 , 周淼平认为 1 Lg DNA .3 00 Lg 金粉、 42 Lg 金粉颗粒较好 , 同Becher和A ltpeter 25 地观点相一样 . 总之, 从30600 Lg 都有胜利地报道 .DNA 用量过多导致微弹严峻结块, 从而影响转化率, 过少就导致被轰击地靶细胞获得外源DNA 地机率削减 . 高金属颗粒用量对细名师归纳总结 胞造成损害严峻 , 影响转化细胞地生长和分裂甚至造成细胞地死亡, 而且金属第 4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密度过高 , 易聚积成块 , 分散不好 . 总之, 最适合地金属粒子用量主要是轰击损 伤 细胞损耗 和轰击效率 接受粒子地细胞数 两者之间地平稳地结果 , 而这一平稳受到轰击时基因枪地种类、金属颗粒地凝集程度、所用组培系统、挑选系统地影响 . 为获得较高地转化率 , 在防止对细胞造成较大轰击损害地同时应尽量增加 DNA 与金属颗粒用量 . 一般每皿轰击二次 . 为减轻轰对受体地损耗 , 一般在轰前 46 h 到轰后 16 h 范畴内将小麦地材料置于 0.4 0.6mo l .L 渗透剂 苷露醇或山梨醇 地培育基上进行渗透处理, 并且在轰击后地渗透处理之后转至不含挑选剂地愈伤组织诱导培育基上 57 d, 作受体材料地复原培育 . 2. 1. 3挑选系统 小麦遗传转化讨论中应用最广泛地挑选标记基因是抗除草剂bar 基因 , 它既可作标记基因也可作目地基因 , 其挑选剂有 pp t, Basta 和B ialapho s 三种 .EPSPS 和Bxn 基因也是除草剂抗性基因 , 用相应地除草剂草甘膦和溴苯腈作为挑选剂也已胜利应用于小麦地遗传转化. 此外 np t ê 、hp t 也可作挑选标记基因 , 其挑选剂分别为 G418 和潮霉素 . 小麦遗传转化地挑选策略一般有两种 , 一是通过连续挑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 大致需要挑选 23 个月 , 然后再分化抗性植株 , 挑选过程中存在一个抗性愈伤组织阶段 . 如1992 年V asil 地试验 . 另一种是经过肯定时间地挑选后 大致挑选 2025 d , 将尚处于嵌合状态地愈伤组织直接转入分化 , 挑选过程中不存在一个抗性愈伤组织阶段 .如N eh ra 地试验 . 由于严格意义上地小麦抗性愈伤组织比较难获得 , 而获得这种抗性愈伤组织所需要时间较长, 因此后来工作者一般多采纳后一策略来进行小麦抗性植株地挑选 . 从V asil 第一次胜利地进行小麦地遗传转化至今, 近10 年地时间基因枪法转化小麦已成为一种相当成熟地技术. 基因枪法转化具有无宿主限制 , 能转化任何一种作物 , 靶受体广泛 , 能转化任一组织或细胞并且操作 简便等优点 . 但这一方法费用较高 , 并且转化率较低 . 2. 2 小麦抗除草剂转化存在地主要问题1 再生系统 : 胜利地遗传转化依靠于良好受体系统, 而这一切是通过组织培育途径来实现地 . 目前, 小麦地组织培育仍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 基因型地.依靠性很强 , 只有很少品种再生频率较高. 因此人们在讨论中多采纳几个模式品种, 而一些农艺性状较好地栽培品种往往因无法建立良好地再生体系而不能使用其次 , 在小麦组织培育过程中对胚性愈伤组织地挑选、保持和调控往往靠体会, 因而增加了培育地难度 . 再者 , 培育小麦植株所需时间较长, 所得植株易显现白化苗或畸形苗 , 造成植株育性降低 . 因此组织培育作为小麦基因工程地基础, 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讨论 . 2 基因表达系统 : 外源基因在细胞中表达受多种因素地影响 , 如外源基因在植物基因组中地整合位点, 被导入基因地拷贝数 , 基因表达载体地地调剂序列等 . 经过多年地讨论 , 发觉可通过引入高效率地启动子来增强外源基因地表达, 但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拷贝数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有效地方法进行掌握, 因此在这一方面也需进一步讨论. 3 转化方法 : 虽然基因枪法、农杆菌法及原生质体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 都有应用 , 但各种方法都存在肯定地缺陷 . 如何结合各种方法地优点 , 对原有方法改进就是人们讨论地又一课题 . 参考文献 : 1 ComaiL , Sen L C, Stalker D M , et al. A n altered aroA gene p roduct confers resistance to the herbicide glypho sate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J . Science, 1983, 221: 270 271 2 ComaiL , Faccio t t iD, H iat tW R, et al. Exp ression in p lants of a mutant aroA gene from Salmonella typh imurium confers to rance to glypho sate J . N ature, 1985, 317: 741 744 4 F illat t i J J , Ro se R, Comai L. Efficient t ransfer of a glypho sate to lerance gene into tomato using a binary A 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vecto r J . B io .T echno logy, 1987 5 : 726730 5 B lech lA E, A nderson O D. Exp ression of a novel h igh mo lecular w eigh glutenin subunit in t ransgenic w heat J . N ature B io tecno logy, 1996, 14: 874 879 5 张晓东 , 李冬梅 , 徐文英等 . 用基因枪将除草剂Basta 抗性基因与小麦HMW 谷蛋白亚基基因导入小麦获得转基因植株J . 华北农学报 , 1997, 12 1 : 133 136 7 郭殿京 , 傅荣昭 , 李文彬等 . 小麦中外源基因瞬时表达调控讨论及兔防备素 报, 1999, 26 2 : 168 173 8 郭北海 , 张艳敏 , 李洪杰等 . 甜菜碱脱氢酶 BADH 基因转化小麦及其表达 297283 N P21 基因地转化 J . 遗传学J . 植物学报 , 2000, 42 3 : 9 梁辉 , 唐顺学 , 张驰等 . 提高小麦转化频率地讨论 J . 遗传学报 , 1999, 26 6 : 643 648 10 周淼平 , 沈晓蓉 , 章静娟等 . 小麦基因枪法转化技术地改进 J . 江苏农业学报 , 1999, 15 1 : 62 64 11 李德森 , 渠荣达 . 基因枪法获得可育抗除草剂转基因小麦 J . 南开高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7, 30 2 : 69 74 12 柯遐义 , 黄粤 , 石和平 . 利用电激法转化小麦幼胚地讨论J . 武汉植物学讨论, 1997, 15 2 : 103 107 13 黄粤 , 柯遐义 , 李宝健 . 通过基因枪轰击转化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地讨论 142146J . 西北植物学报 , 1997, 17 2 : 14 傅荣昭 , 曹光诚 , 马江生等 . 用基因枪法将人工构建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地讨论初报 J . 遗传学报 , 1997, 244 : 358 361 15 李艳红 , 肖兴国 . 将新地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小麦栽培品种地讨论初报 J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3 : 255 258 16 Stalker D M , M cB ride K E. Cloning and exp ressing in gene E scherioh ia coli of a K lebsiella oz aenae p lasm id bo rne encoding a nit rilase specific fo r the herbicide bromoxynil J . J Bacterio l, 1987, 169 3 : 955960 17 Stalker D M , M cB ride K E, M alyi L D, et al.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t ransgenic p lants exp ressing a bacterial detoxificat ion gene J . Science, 1988, 242: 419 423 18 钟蓉 , 朱峰 . 油菜地遗传转化及抗溴苯腈转基因油菜地获得 19 Zhou H,A rrow sm ith JW , F romm M E, et al. Glypho satew heat t ransfo rmat ion J . P lant Cell Repo rts, 1995, 15: 159 163 J . 植物学报 , 1997, 39 1 : 22 27 2to lerent CP4 and GOX genes as a selectablemarker in 20 陈志贤 , U ew e D J. 利用农杆菌介导转移tfdA 基因获得可遗传地抗2, 42D 棉株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4, 272 : 31 37 21 苏少泉 .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品种地现状与展望J . 世界农业 , 1998, 8: 21 23 22 李胜国 , 刘玉乐 , 朱锋等 .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烟草地获得 J . 植物学报 , 1995, 37 8 : 659 660 23 彭仁旺 , 王峻岭 . 表达基因 barstar 及bar 基因地转基因油菜地讨论J . 遗传学报 , 1998, 25 1 : 74 79 名师归纳总结 24 陈占宽 , 郅玉宝 , 易明林等 . 芝麻人工构建雄性不育基因地转化讨论初报 J . 华北农学报 , 1996, 11 4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3 38 25 岳绍先 , 刘博林 . 抗阿特拉津转基因大豆植株后代地遗传分析 J . 植物学报 , 1990, 35 2 : 343 349 26 Cho M J , Wong J H, M arx C, et al. O verexp rission of th io redoxin h leads enhanced act ivity of starch debranch ingenzyme Pullulanase in barly grain J . P roc N at lA cad SciU SA , 1999, 96 25 : 1464114646 27 曹光诚 , 陈占宽 . 人工雄性不育基因和复原基因地克隆及构建讨论 J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29 3 : 20 2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