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它的核心内涵是一种精神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改良和艺术的展现,是智力创造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直接的特点就是非物质性。换言之,即无形性,物质文化遗产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创造、制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靠人们代代相传的口头传述和行为模仿而形成。,山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共计7项) 1.董永传说运城市万荣县 2.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山西大学 3.广武传说朔州市山阴县 4.赵氏孤儿传说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5.万荣笑话运城市万荣县 6.司马光传说运城市夏县 7.牛郎织女传说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董永传说,例: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因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该传说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因地、因时、因人而异,不断演变,在发展流变过程中具有了向爱情故事演变的趋势,但主题和“母体”并没有大的变化。 20世纪以来的一百年间,董永故事一直成为拥有广大受众的俗文学(如说唱、戏曲)以及后起的影视文学创作追逐的题材,出现了电影黄梅戏天仙配等影响广远的作品。,民间音乐(共计12项) 8.左权开花调晋中市左权县 9.河曲民歌忻州市河曲县 10.五台山佛乐忻州市五台县 11.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 12.绛州鼓乐运城市新绛县 13.上党八音会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15.太原锣鼓太原市,民间舞蹈(共计14项) 20.狮舞(天塔狮舞)临汾市襄汾县 21.走兽高跷运城市稷山县 22.翼城花鼓临汾市翼城县 30.背铁棍(抬阁、挠阁)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31.原平凤秧歌忻州市原平市 32.榆社霸王鞭晋中市榆社县 33.武乡顶灯长治市武乡县,戏剧(共计20项) 34.晋剧省文化厅 35.蒲州梆子临汾市运城市 36.北路梆子忻州市 37.上党梆子晋城市长治市 40.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 41.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 42.二人台忻州市河曲县 44.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 47.晋南眉户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 48.上党落子长治市潞城市 50.孝义木偶戏吕梁市孝义市,山西运城眉户 晋城上党梆子,孝义皮影,曲艺(共计7项) 54.潞安大鼓长治市 55.太原莲花落太原市 56.襄垣鼓书长治市襄垣县 57.阳泉评说阳泉市 58.晋东南说唱道情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 59.河东说唱道情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 60.沁州三弦书长治市沁县,太原莲花落,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61.挠羊赛忻州市 62.心(形)意拳 晋中市,民间美术(共计6项) 63.中阳剪纸吕梁市中阳县 64.平阳木版画临汾市 65.山西面塑艺术忻州市定襄县 (定襄面塑、闻喜花馍、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 焙面面塑、新绛面塑)晋城市阳城县 66.山西民居砖雕艺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67.黎侯虎(布艺老虎)长治市黎城县 68.广灵染色剪纸大同市广灵县,广灵剪纸,例:中阳剪纸 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纹样堪称历史的活化石。从中阳民间剪纸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人物、植物、动物、器物造型,反映中阳地区所保留的远古人类童稚古朴的观念和信仰。如大量歌颂鱼、蛙、蛇、兔的主题纹样,即反映了远古华夏先民图腾崇拜的痕迹;各种造型的娃娃组合纹样,又是中华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识的积淀与表象;一些象征吉祥的纹样,以对神物的崇拜,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美满、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愿望。第二类主要表现人们在不同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中的活动情景,形象地反映出中阳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习俗。第三类是以剪纸纹样记录了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神话、传说和故事,并通过这些剪纸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纯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闻喜花馍,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 69.阳城生铁冶铸技艺晋城市阳城县 70.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晋中市平遥县 71.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吕梁市汾阳市 72.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太原市清徐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6.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治市长子县 77.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吕梁市交城县 78.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阳泉市平定县 79.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运城市新绛县 80.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太原市 85.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晋中市太谷县,例: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3)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4)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髹饰工具);(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 (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7)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 (8)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山西老陈醋,例: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民俗(共计18项) 88.民间社火长治市潞城县 89.尧王传统祭祀文化临汾市 90.舜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晋城市 91.禹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 92.关公文化运城市 94.寒食节晋中市介休市 95.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临汾市洪洞县 96.后土文化运城市万荣县 98.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太原市晋源区 99.走亲习俗临汾市洪洞县 100.河曲河灯会忻州市河曲县,传统医药(共计2项) 86.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太原市尖草坪区 87.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晋中市太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