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第三套 .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22 年训练学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第三套一、单项题;从以下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项,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 题 1 分,共 20 分)1“教,上 所 施,下 所 效 也;育,养 子 使 作 善 也;”这 句 话 出 自()A学 记B论 语C五 经 四 书D说 文 解 字答 案:D 2现 代 教 育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因 是()A生 产 力 发 展B科 技 进 步C教 育 技 术 进 步D产 业 革 命 答 案:B 3教 育 现 代 化 的 最 高 目 的 是 实 现()A教 育 观 念 现 代 化B教 育 内 容 现 代 化C教 育 管 理 现 代 化D人 的 现 代 化 答 案:D 4科 教 兴 国 战 略 提 出 的 时 间 是()A1996 年 3 月B1996 年 5 月C1987 年 5 月D1989 年 6 月 答 案:A 5人 的 身 心 发 展 的 状 态 和 程 度 称 为()A发 展B成 长C成 熟D生 长 答 案:C 6教 育 上 的“拔 苗 助 长”违 背 了 人 的 身 心 发 展 的()规 律A,顺 序 性B阶 段 性C互 补 性D个 别 差 异 性 答 案:A 7教 育 制 度 的 主 体 是()A教 育 规 范B学 制C教 育 体 制D国 家 答 案:B 8马 克 思 主 义 认 为,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真 正 实 现 是 在()A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初 期B社 会 主 义 社 会C共 产 主 义 社 会D资 本 主 义 社 会 高 速 发 展 时 期 答 案:C 9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教 育 目 的 的 总 要 求 是()A德、智、体 等 方 面 全 面 发 展B坚 持 社 会 主 义 方 向1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C培养科劳动者D推进素质教育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学合课程B广域课程C核心课程D合并课程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案和学生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掌案计划B教案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答案:B 12教案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系统地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道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德品质答案:A 13社区教育的社实质是()A教育的社会化B社会的教育化C教育社会化和会教育化的统一D全民接受教、育答案:C 14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育教案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身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答案:A 15小学阶段相当于心发展中的()A幼展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C 16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A身体述发育不良B智力发育不良C认识水平较差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答案:D 17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教育教案问题的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案论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答案:A 18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 2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9教育者级和育受教课育者共育同的答客于体是()A教目的B班授教容育始方(:法C教育手段D教内案D 创20制)A1518世世纪初B16世纪初C纪D 19 世纪初 答案: B 二、多项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 25 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少选、多项者,该小题不得分;(每 小 题 1 分,共 20 分)1教 育 与 生 产 劳 动 在()时 期 是 相 互 脱 离 的A原 始 社 会B奴 隶 社 会C封 建 社 会D资 本 主 义 社 会E社 会 主 义 社 会 答 案:BC 2中 国 封 建 社 会 学 校 类 型 主 要 有()A官 学B骑 士 学 校C私 学D书 院E教 会 学 校 答 案:ACD 3布 鲁 姆 认 为,完 整 的 教 育 目 标 分 类 应 包 括()A认 知 领 域B思 维 领 域C交 往 领 域D情 感 领 域E动 作 技 能 领 域 答 案:ADE 4教 育 要 素 之 间 的 联 系 主 要 表 现 为()A教 的 主 体 与 学 的 主 体 之 间 的 联 系B教 育 活 动 的 主 客 体 之 间 联 系C教 师 与 社 会 的 联 系D学 生 与 社 会 的 联 系E教 育 内 容 与 社 会 的 联 系 答 案:AB 5下 列 教 育 论 著 中,哪 些 是“二 战”后 产 生 的()A赫 尔 巴 特 的普 通 教 育 学B夸 美 纽 斯 的大 教 案 论C布 鲁 纳 的教 育 过 程D赞 可 夫 的教 案 与 发 展E学 记答 案:CD 6社 会 的 政 治 经 济 对 教 育 的 制 约 作 用 主 要 表 现 为()A制 约 着 教 育 的 目 的 B决 定 着 教 育 的 领 导 权C决 定 着 教 育 发 展 的 规 模 和 速 度D影 响 和 制 约 着 受 教 育 权 的 分 配3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E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答案:ABD 7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有()A促进生产发展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E选择经验和人才答案:CDE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答案:ACE 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是()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ABE 10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A适龄儿童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B义务教育是自愿接受的教育C国家社会有义务保证儿童接受教育D义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教育E家长有义务为子女受教育提供条件答案:ACDE 11教育目的规定着()A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B教育所要培养人的社会性质和方向C教育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D教育内容和方法E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答案:BC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具备下列条件()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B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确定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E消灭社会分工答案:ABD 13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教案方法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答案:ABCE 1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A艺术美B心灵美C社会美D科学美4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E自 然 美 答 案:ACDE 15小 学 课 外 活 动 的 基 本 组 织 形 式 有()A群 众 性 活 动B小 组 活 动C班 级 活 动D文 化 艺 术 活 动E个 人 活 动 答 案:ABE 16同 其 他 形 式 的 教 育 相 比,家 庭 教 育 具 有()A先 导 性B感 染 性C终 身 性D个 别 性E针 对 性 答 案:ABCDE 17家 庭 教 育、学 校 教 育、社 区 教 育 三 教 结 合 的 基 本 形 式 有()A互 相 访 问B通 讯 联 系C家 长 会D教 育 讲 座E家 庭 学 校 答 案:ABCDE 18教 师 劳 动 具 有 下 列 特 点()A复 杂 性B创 造 性C示 范 性D长 期 性E权 威 性 答 案:ABCD 19关 于 学 生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的 地 位、教 育 史 上 曾 出 现 过 下 列 观 点()A教 师 中 心 论B个 人 本 位 论C社 会 本 位 论D儿 童 中 心 论E教 育 万 能 论 答 案:AD 20下 述 对 小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方 面 的 描 述,正 确 的 说 法 有()A个 性 已 基 本 形 成B性 格 已 基 本 定 型C兴 趣 广 泛,但 不 稳 定D学 习 动 机 较 为 单 纯E性特别向、活泼好动 答案: CDE 三、填 空 题(每 空 1 分,共 10 分)1“启 发”一 词 源 于论 语中 所 讲 的 _;答 案:不 愤 不 启,不 悱 不 发2马 克 思 认 为,造 成 人 的 片 面 发 展 的 是 _;答 案:社 会 分 工3遗 传 素 质 的 _ 制 约 着 人 的 身 心 发 展 过 程 的 和 阶 段;答 案:成 熟 程 度4_ 是 一 切 教 育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和 归 宿;答 案:教 育 目 的5 以 _ 、 _ 为 代 表 的 儒 家 经 典 著 作 是 我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主 要 教 案 内 容 ;答 案 : 五 经 四 书6教 育 学 的 研 究 对 象 指 向 的 是 _ 和 _;答 案:教 育 现 象 教 育 规 律7训练学的产生和进展先后经受了 _、_科学训练学建立等几个阶段;答案:萌芽阶段 独立形状阶段5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教育原理答案:训练原理是一般训练学理论体系历史进展中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以训练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讨论对象;即它是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2劳动技术教育答案:劳动技术训练是向同学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劳动学问和生产技能,培育同学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3 师 德 答 案 : 师 德 即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 指 教 师 在 教 育 教 案 中 应 当 遵 循 的 道 德 准 就 和 行 为 规 范 ;4课 外 活 动答案:课外活动中学校为实现学校训练目的,与课堂教案相协作,在课堂教案之外对同学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训练活动;五 、 简 答 题 ( 每 小 题5分 , 共20分 )1 简 述 教 育 原 理 的 理 论 功 能 ;答 案 要 点:(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案要点:(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案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案方法、教案手段和教案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训练是人类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六2论、养论育述展的题趋正(理10分之点)试现代教发势;答案要:(1)培全面发展的人由想走向现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主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一;(3)教育的民化向纵深发展;(4)人育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教育理念;( 7)实现训练现代化是各国训练的共同追求;七用、关实育例理论分分仲析析下文(中8述分例)试有教所事:伤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6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仍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人之闻;又七年,仍自扬州,复归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答案要“ 神童 ” 方仲永因家长点: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训练问题的文章;叙述了“ 不使学 ” 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2方仲永的成长经受告知我们:遗传素养是人的进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进展供应一种可能性;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进展;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 知 “ 日 扳 仲 永 环 遏 于 人 ” 却 “ 不 使 学 ” , 致 使 方 仲 永 十 二 三 岁 已 “ 不 能 称 前 人 之 闻 ” , 二 十 来 岁 已 “ 泯 然 众 人 矣 ”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 ”的经受说明,良好的先天素养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细心的训练者是儿童超常进展的主 要缘由;一、填空题 1训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2训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训练者和受训练者;3训练手段是训练者借以将训练内容作用于训练对象的媒介物;二、单项题 1中国先秦时期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训练专著;A、礼记 D B、学记C、高校、中庸2一般认为的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有关儿童训练的问题,被称为第一部讨论教案法的书;A、亚里斯多德 B、昆体良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答案: 1.B; 2.B;三、名词说明 1训练(狭义)2德育 答案:1狭义的训练是指学校训练,是训练者依据肯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进展的规律,对受训练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传授学问技能、培育思想品德,进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训练者培育成为肯定社会服务的 人;2德育即思想品德训练,是对同学思想品德赐予多方面培育的各种训练活动的总称;是训练者依据社会要求和人身心进展规 律,用肯定社会多方面的外在要求,对受训练者思想言行赐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影响和培育,以使他们形成相应思想品 德的训练活动;该题主要考察同学对所学课程名词概念的把握程度;训练学课程的名词说明均以文字教材训练学为准,第一,要把握名 次概念的内涵,其次,留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如上面的“ 训练” 概念,可以从各个要素上,训练者和受训练者、依据、内 容、目的、特点等方面去把握;四、简答题 1遗传素养在人的身心进展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2三结合训练合力的重要意义;答案:1遗传素养是人的身心进展的物质前提;详细说来,是指:遗传素养为人的身心进展供应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进展的潜在可能性;遗传素养的生理成熟度制约着人的身心进展的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养的差异性对人的进展有肯定影响;遗传素养为人的身心进展供应了可能性;2三结合训练合力有利于训练的完整连接;三结合训练合力有利于统一训练方向;三结合训练合力有利于发挥训练的互补作用;7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这类考题主要考察同学对问题全面把握的程度,只需要清晰地答出问题的基本要点,不需要对问题的要点绽开论述;五、论述题 例:谈谈自己对“ 训练性教案” 的熟悉和懂得,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说明该如何运用教案这条德育途径;在回答这道题时要结合为什么要利用教案作为德育途径,怎样实施来进行,同时肯定结合自己的德育实践来谈;将课本上的 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这类题主要考察同学懂得训练理论和联系实际的才能;答论述题要求对学过的理论能够抓住要点绽开论述,如要求联系实 际,肯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训练工作的实践,把它们作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要求观点和材料统一,语言精练;如不能绽开论述,或不能联系实际,在评分上会被扣掉相应的分值;六、实例分析题例如:前不久,我在xx 学校见到一位老师给一名同学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数学23 分,语文46 分” ;这个同学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受是什么?请从老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老师的行为;回答此题,第一应说明态度,你对这位老师的行为是支持仍是愤慨;其次结合实例从老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分析:老师对同学要真心喜爱;1. 老师要对同学亲切关怀,做同学的知心伴侣,2. 老师要对同学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敬重信任相统一,助的差生、落后生;3. 老师喜爱同学,要做到公平无私,关怀喜爱每一个同学,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再从老师的义务方面分析:老师应关怀爱惜全体同学,敬重同学人格,促进同学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进展;再按这些理论对比这位老师的所做所为;实例分析题,试卷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答这类题肯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训练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1训练内容在学校中的详细表现形式是课程方案、教案大纲和教科书;2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的冲突是基本冲突;3训练科学是以训练现象和训练规律为共同讨论对象的各门训练学科的总称,是如干个训练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4贯穿训练活动的基本冲突、基本规律有两个,它们是:训练与社会进展之间的冲突或关系,训练与人的身心进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5青少年身心进展的一般规律:次序性、不均衡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6为了判定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前苏联训练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探寻儿童的“ 最近进展区” 理论;7课外训练的特点是组织上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由性、形式的多样性;8老师的劳动价值在于:进展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9老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单项题:在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挑选一个正确的;(每题 1 分,共 15 分)1. 大教案论的作者是 D ;A卢梭 B赫尔巴特C杜威 D夸美纽斯2青少年身心进展的 C打算着训练工作应当因材施教;A次序性 B阶段性C差异性 D不均衡性3 D在人的身心进展中起主导作用;期A、社会 B、环境B; B.特别重要的奠基时期 C. 没有成效的时C、遗传素养 D、训练4学校阶段是进展同学个性B; A. 并不重要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5.德国训练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 老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训练中心论的代表8 /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6.在 1951 年提出“ 范例教案” 主见的是B; A. 赫尔巴特 B.瓦· 根舍因C. 怀特海 D.克伯屈 7.在人文训练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 坚持科学训练为主 C. 坚持人文训练与科学训练的携手并进A 表达出来的; B.客体D. 要看情形而定8. 训练内容是训练者与受训练者共同熟悉的B; A.主体C. 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9学科的设置和支配是通过A教案方案 B教案大纲C教案内容 D教科书10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D;A观看才能 B记忆才能C想象才能 D思维才能11“ 儿童中心主义” 训练理论,违反了D;A间接体会与直接体会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学问和进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学问教案与思想训练相统一的规律 D老师主导作用与同学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2“ 拔苗助长” 违反了 C 教案原就;A. 直观性原就 B巩固性原就 C. 循序渐进原就 D. 因材施教原就 13在多种的教案组织形式中,D 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始终为各国采纳;A小组教案 B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 C个别教案 14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同学的 D负责;A. 思想品德进展 B身心进展 C智力进展 D. 全面进展 15. 中学校老师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发觉训练问题,依靠训练专家、学者的帮忙,在训练实践中绽开讨论,并以讨论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讨论方法是D ; A.观看法 B.读书法C. 文献法 D.行动讨论法三、名词说明:(每题3 分,共 12 分)1双轨制 双轨制,就是把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两个不同的方向和要求,构成学制上两个不同的轨道和系统;2义务训练 义务训练,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需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需予以保证的国民训练;3教案教案是由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