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 资源ID:3772152       资源大小:103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

    目 录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11.1主要危害物质11.2火灾爆炸危险21.3潜在危险性评估51.4危险目标发生事故后对周边的影响5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52.1事故处理原则52.2事故处理一般规则63 组织机构及职责63.1 应急组织体系63.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74 预防与预警124.1 危险源监控和预防措施124.2 预警行动175信息报告程序185.1事故报警186 应急处置196.1响应分级196.2 响应程序196.3 处置措施20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2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1.1主要危害物质液化石油气属于易燃气体。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达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由炼厂气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闪点-74,爆炸上限9.5%,爆炸下限1.5%,具有易燃、易爆、易扩散、易产生静电等特性,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丙烷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甲醇属于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燃烧分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剧毒。MTBE属于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1.2火灾爆炸危险本公司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丙烷、甲醇、MTBE蒸气等气体与空气混合,且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到一定能量的着火源即发生爆炸。液化石油气爆炸极限为2.25%9.65%,MTBE爆炸极限为1.6%15.1%,甲醇爆炸极限为5.5%44%,丙烷爆炸极限2.1%9.5%。由于液化石油气、丙烷及MTBE的爆炸下限较低,故发生泄漏后达到爆炸极限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若遇到明火等激发能源,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即具有火焰传播速度快、辐射热强、复燃复爆的可能性大,难于扑救等特点,因而装置和罐区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正常作业情况下,原料和产品是在密闭的储罐、管道和密封良好的输送泵之间进行的,但是在生产作业中一旦出现冒罐、阀门、管道泄漏等原因导致泄漏事故,油品在一定的温度下,产生的油气与空气混合达成一定比例时,遇明火即可发生火灾、爆炸。上述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生产装置、储罐区、装车平台。造成火灾、爆炸原因分析。造成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是火源、气源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及管理上的缺陷,因此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管理措施,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1.2.1火源:导致火源产生明火、雷电、静电、撞击火花、电火花和弱点等类型。控制人员携带火种,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防雷检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1.2.2气源:油气挥发达到可燃或爆炸极限,导致气源发生原因是装卸过程中油气的挥发、油品的泄漏、油品露天存放等。1.2.3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机械、装置失误:如操作程序、顺序失误,操作动作错误,岗位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确认不准,超负荷或带病运转等。(2)工作态度不端正:如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认真,思想麻痹,作不适当的动作等。(3)误用防护设备和器具:如不会使用或错误使用防护设备和器具,或管理不善,零件缺损等。(4)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如检查不到位,发现异常未及时制止,不按科学办事,瞎指挥、蛮干等。(5)培训教育不到位:如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或误解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业务技术训练不够,经验不足,技术生疏,擅自主张,无组织纪律性等。1.2.4物的不安全状态:(1)设备处于危险状态:如设备发生变形、破裂,阀门控制不力,机械设备损坏,仪表失灵等。(2)装置现场的设施不良:如照明不良,通风不良,接地不良,安装不牢固等。(3)缺少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和设施:如消防设施不到位,通道不畅通,没有安全阀、阻火器等防爆、防火安全装置。(4)缺少监控、警戒设备:如无自动检测报警设备,缺少避雷、防静电等设备或设备失灵,没有安全标志等。(5)缺少劳动保护性装备:如工作服、防毒面具、头盔、耳塞等不齐全等。(6)工艺设计失误,选材不当:如施工设计不当导致偏差,装置布置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安装不合格,质量不符合标准等。1.2.5作业环境缺陷:(1)作业场所无安全通道,间隔距离不足,信号缺陷等。(2)作业环境不通风,温度高,湿度大等因素。1.2.6管理上的缺陷:(1)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无检查、整改制度,无各种作业管理制度无安全管理标准,以及人事管理安排不当等。(2)职责不明确:无安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无奖惩、绩效考核制度,不实行一岗双责等。(3)控制措施和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只做表面文章,到期检测的设备设施未定期检测等。1.2.7.其他因素:如人为纵火破坏,台风、风暴潮、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1.3潜在危险性评估装卸、储存过程中的危险化学品泄露、爆炸、无防护和应急措施、遇易燃易爆等禁忌可燃物情况下有火灾、爆炸危险,后果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毁、财产损失及造成环境危害。1.4危险目标发生事故后对周边的影响1.4.1发生火灾产生的热辐射造成人员烧伤,并有可能引起临近油罐及建筑物燃烧。1.4.2发生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不但造成人员伤亡,并可能引起临近油罐燃烧爆炸,形成大面积火灾,严重扩大到公司罐区外,造成周围物体燃烧或群众伤亡。1.4.3油品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使人员中毒、窒息。1.4.4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1事故处理原则2.1.1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2.1.2防止事故扩大优先。2.1.3环境保护优先。2.2事故处理一般规则2.2.1一般事故,因设备、设施或人员的操作失误和麻痹大意造成危化品轻微泄露,有安全报警系统、现场操作人员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2.2.2因设备、设施或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大量危化品发生泄露、爆炸、火灾等重大事故,报警系统、现场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伤害,波及周边范围,必须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救援程序和措施。2.2.3发现事故人员首先报告上级部门,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停止作业,防止油品着火或流向其它油罐内。2.2.4若事故不可控,应立即报警和上报,现场人员切断泄露源,迁移危险物料,疏散人群,等待救援。2.2.5救援人员到场后,应全面配合听从上级指挥,迅速处理现场。3 组织机构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参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组织体系实施3.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层层管理,各司其职。3.2.1总指挥、副总指挥职责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负责编制、修订公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2)全面负责公司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分析灾情,确定救援方案,制定各阶段的应急对策;3)发生事故时,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指令;4)确定各救援队伍的职责,协调指挥各救援队伍之间的关系;5)负责内外信息的接收和发布、负责向政府和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汇报事故救援情况,向上级部门做事故及救援报告,向有关新闻机构发布事故及救援信息;6)负责职工的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演练和改进;7)负责了解、检查各救援部门的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8)适时调整各救援部门的人员组成,保证救援工作正常进行;9)对于预案的执行与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调度公司的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和救援物资等各方面工作。12.1.3.2.2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1)接收应急指挥中心的通报,接收各车间的事故报告及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2)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和车间的应急工作;3)及时了解事故发展情况,及时上报;4)起草上报材料;5)组织编定和修订事故应急预案;6)完成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事项。12.1.3.2.3各职能部门的职责(1)公司办职责1)负责调配公司的车辆,保证公司事故救援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交通保障。2)负责安排运送事故救援物资的车辆,保证事故现场的救援物资按时到位。3)负责提供指挥中心的专用车辆。4)负责组织好事故救援现场的生活供应工作,保证恢复生产阶段的饮食供应。5)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与政府、社区等公司外部门的协调联系工作。 6)负责建立和维护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的24小时通讯联系网络。7)在事故现场丧失通讯能力时,及时做好临时的应急通讯工作。8)负责组织设计专业人员参加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2)安全部职责:1)负责公司消防、气防力量的调动和岗位应急装备(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的设置。2)负责现场的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3)负责事故现场的临时协调工作。4)负责申请公司安保基金的资助。5)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监测。6)负责组织应急专家组为事故处理提供信息。7)根据具体情况负责与消防、环保、卫生、安全等政府部门的联系,寻求技术援助。(3)生产部调度职责:1)负责将指挥中心的各种指令传达到各部门。2)负责组织调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现场抢救工作组,组织现场抢救工作。3)当发生供水、供电、供汽、供风等公用系统突发事件时,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具体负责协调指挥全公司各生产装置的开停工的调度工作。4)负责组织搞好事故现场的恢复生产工作。(4)生产部职责:1)负责调动公司的施工机具及施工力量,参加现场救援及恢复生产工作。2)协助现场总指挥搞好事故现场的设备抢修工作。3)负责联系修复用电设施,保证事故现场的临时用电。4)负责调动检修公司的人力、物力参加事故现场的救援和恢复生产工作。5)负责事故现场的工程抢险工作。6)负责调动驻厂的外来施工机具及施工力量,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及恢复生产工作。7)负责事故现场各种临时基建项目的施工。(5)保卫部职责:1)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治安保卫工作,防止坏人肇事破坏。2)负责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工作,防止与救援无关车辆进入事故救援现场。3)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紧急疏散,保证人员安全撤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4)协同安全部门维持事故现场的秩序,保证交通路线畅通,保障抢险物资安全、顺利到达事故现场。(6)供应部门职责1)负责抢险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与供应,保证救援物资的数量和质量。2)负责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和供应。3)负责筹措并组织向事故救援现场调用各种救灾物资、抢险工具、通讯器材和为恢复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配件等。(7)宣传部门职责1)负责事故救援和恢复生产阶段的宣传教育和发动,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2)负责与外界新闻媒体协调联系,搞好事故的宣传报道。(8)工会职责:负责职工伤亡事故的抚恤及善后处理,协调社会救助工作;12.1.3.2.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职责1)抢险抢修组:由生产部、事故发生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参与事故处理的消防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外协队伍组成,负责制定具体救援预案,部署各参战力量,指挥现场事故处理或火灾扑救;了解掌握事故或火情情况,调集扑救力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事故评估并提供技术支持;确定现场通讯方式,确保救援人员之间及现场与相关单位的通讯畅通,担负着工程抢险与设备设施设施的抢修任务。2)消防医疗救护组:由公司消防队和医务室组成,担负组织抢救受伤、中毒人员任务;担负事故现场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3)通信联络组:由公司办、生产部和安全部组成。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事故抢险现场的指挥通讯,以现场抢险部队无线通讯信道自行组网,公司所有参战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4)物资供应组:由后勤部门、供应部门担负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任务;担负现场应急救援队伍的生活供应。5)治安组:由公司保卫部组成。担负事故现场治安、督察管治、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任务。6)专家组:由市、县安监局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组成。负责对事故危害进行预测和事故现场安全监视、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和方案、技术支持及24小时的应急咨询服务工作。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和预防措施4.1.1危险源监控系统24小时摄像监控系统;24小时液位显示报警系统 24小时可燃气体报警装置;2小时一次巡回检查4.1.2危险源预防措施防火防爆预防措施:序号危险源潜在的危害事件预 防 控 制 措 施1明火1动火作业1、明火作业严格作业审批制度和现场监护制度。2、执行公司动火作业安全规程。3、生产作业期间严禁在码头、罐区进行动火。4、生产区动火须使用直流焊机并接地良好。5、重大工程明火作业前,须召开施工方案审查会。6、明火作业票当日有效。3、禁区吸烟1、严格执行烟火管理规定,烟火不得带入生产区。禁止吸烟。2、严管严查,在大门处设置“烟火放置处”。3、对外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严禁烟火带入。4、油布、油棉纱长时间沉积而导致自燃1、油布油棉纱使用后,不得随意放置,重点部位和现场不得存放带油棉布棉纱。2、使用后的油布油棉纱,集中存放,按要求统一处置。3、油布油棉纱不得放置在电器设备及热源处。5、相邻单位发生火灾1、总结事故教训,采取自我应急保护措施。2、停止作业。组织抢险,协助灭火。3、切断与相关单位连通的阀门,防止火势串管造成破坏。6、人为纵火1、执行公司治安保卫管理办法和巡回检查制度。2、门岗严格出入登记制度。7、车辆未装防火帽或不规范1、车辆不装防火帽严禁进入生产区。2、车辆防火帽必须标准,佩戴符合要求。3、生产区不得进入车辆。2雷击直击雷感应雷地滚雷1、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及维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要求。2、定期对避雷设施全面进行检测,及时维修。3、避雷设施完好,装置可靠,阻值有效,每月进行抽测,接地电阻控制在4欧姆以内。4、调度坚持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雷雨天气停止作业3静电1、氮气扫线保证管线扫线用气量。2、人体静电1、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上班作业工作服着装必须符合要求。2、进入生产区须触摸静电消除器释放人体静电。4弱电1、使用手机、BP机、照相机、摄像机、对讲机等非防爆型。1、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2、生产区域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手机、BP机、照相机、摄像机、对讲机等器材。5撞击火花1、人员穿带有铁掌的鞋或钉子鞋。1、严禁人员穿带有铁掌的鞋和钉子鞋进出生产区。2、加强教育,强化检查,违章严处。2、设备维修的金属撞击1、使用主管部门认可的工具,输油臂对接必须使用铜制等防爆型工具。2、在潜在的爆炸环境中维修应尽可能的避免工具与金属、金属与金属等的碰撞。3、在潜在的爆炸环境中维修时使用防爆工属具。4、工具及维修设备要轻拿轻放,严禁扔递,必要时采取保护措施。6电火花1、电器防爆不合格1、按照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区域,选择适宜的、等级足够的防爆电器。2、潜在的爆炸危险环境场所,不得安装使用非防爆电器设备。2、电器线路老化根据电缆规格型号,对线路采取不同保护。定期检测,及时维修更换。3、电器线路短路1、电缆要采取套管等保护措施。2、易损伤处或与硬物接触处要采取措施避免损伤。3、强化设备、线路的检查、维护、保养。4、维修操作不当。1、电器维修人员需持证上岗。2、严禁带电维修。油气挥发危险源预防措施:序号危险源潜在的危害事件预 防 控 制 措 施1油品露天存放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1、严禁露天存放汽油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2、取样桶、接油盆(桶)内残油应及时处理,防止油气挥发。2发生跑冒滴漏1、输油臂渗漏1、执行输油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对接结束,作业前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不低于0.4MPa。3、加强设备维护,及时更换密封件。4、加强作业中的值班监护。2、阀门渗漏;管线爆管;管线锈蚀渗漏;法兰伸缩节泄漏;维修造成管线泄露。1、强化对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2、严格落实调度指令和工艺操作票制度。3、合理、科学的组织指挥生产。4、控制压力和温度。5、落实公司巡回检查制度。6、对老旧阀门和锈蚀管线逐步安排更新。7、制订维大修施工方案,审查后实施。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上的缺陷预防措施:序号危险源潜在的危害事件预 防 控 制 措 施1人的不安全行为1、思想麻痹;责任心不强1、以人为本,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思想教育。2、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安全警钟时刻长鸣。3、开展安全质量教育活动。2、疲劳上岗加强教育,发现疲劳上岗的从严处罚。3、操作技能不高,安全知识欠缺1、加强安全技能和专业知识学习。2、定期培训。开展安全活动3、开展 “岗位练兵”等活动。4、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1、强化管理,狠抓“三违”,违章严惩,违纪严处。强化检查考核。2、开展“四不伤害”教育,落实“四不伤害”措施。5、误操作1、新职工、转岗或复工职工须接受相应培训,试用期内不得单独操作。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工艺和设备。2、认真执行调度指令和作业票。3、遵守规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国家淘汰产品1、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产品,证件齐全有效。2、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不防爆、工艺不合理1、严格设备采购选型,全部达到防爆等级要求;2、积极参与设计审查,落实“三同时”规定。3、对设备供方进行评价,并施加影响。3、阀门设备故障1、加强设备的管用养修。2、关键设备易采用安全性能较好的进口件。3、设备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4、设备老化严重;电器线路老化;设备设施失修1、加强设备的管用养修。2、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改造。制订计划,分期更新。定期做绝缘检测。3、建立健全设备台账,落实设备管、用、养、修制度化。5、设备超负荷运行和带病运行。1、加强设备的管用养修。2、建立健全设备基础台账,合理调整,及时抢修,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转或带病运行。6、管线等设备锈蚀严重1、定期进行防腐除锈养护。2、定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监测。7、设备操作失灵1、加强设备的管用养修,确保设备、设施性能完好。2、按技术规程规程认真操作。3、及时进行设备性能检查,发现问题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确保抢修不过夜。8、电动阀门限位调整不良1、严格执行阀门操作规程。2、合理调整限位,满足安全生产要求。3管理上的缺陷1、领导不到位管理不力1、按岗位需求,配备有能力、有技术的人胜任领导岗位。2、“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1、落实各项作业制度、规程,加强学习培训 2、发生违章指挥事故或事件,要严格依制度或法律追究当事人的行政或者刑事责任。3、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2、根据生产实际,及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责任制不落实,规章制度不落实1、健全完善安全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层层落实。2、依章操作,遵章守纪,严管严查严处5、工作考核流于形式1、职能部门实行层层考核制;2、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严格执行考核制度6、工艺流程制订错误1、实施作业票两人复核制,严格把住工艺流程的制订审查关;2、接到作业票后,要对作业票认真核对并签字认可,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值班调度,由值班调度立即进行纠正。4.2 预警行动4.2.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快速、准确地将有害物质、泄露部位、原因、数量等情况汇报上级部门,同时组织职工采取现有设备、设施消除或控制事故。4.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立即启动本预案:4.2.2.1储油罐区或装置已起火燃烧;4.2.2.2储油罐区或装置已发生爆炸;4.2.2.3储油罐区或装置已造成人员伤亡,并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的危险。4.2.3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5信息报告程序5.1事故报警5.1.1在任何工作场所,首先发现火源的人员,如果能及时控制住火苗应立即利用现场的灭火措施和工具进行灭火,如果火势有扩大的趋势,现场人员或最先目击人要高呼“着火了”,并应立即向最近应急领导指挥部成员报告,现场应急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做出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把情况立即向应急领导指挥部汇报。5.1.2事故报警电话:厂内应急指挥办公室电话2169111(24小时值班电话)火灾报警电话“119",消防队内部电话2169119,急救报警电话“120",县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电话:2521638、市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电话:8330190危化品应急咨询电话:25203816 应急处置6.1响应分级6.1.1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快速、准确地将有害物质、火灾爆炸部位、原因、数量等情况汇报上级部门,同时组织职工采取现有设备、设施消除或控制事故。6.1.2依据油品的危害程度的级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6.1.3特别重大响应:事故已造成多人伤亡,发生大面积火灾、爆炸等危害性大的事故,造成环境大面积污染,事态无法控制,需多方支援。6.1.4级响应:事故超出公司控制范围或估计能够引起进一步恶化,出现火灾、爆炸等现象,影响到周边单位和临村,需要社会援助。6.1.5级响应:公司经过处理能控制的事故,出现小面积火灾、爆炸现象,事故未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其它装置及人员。6.1.6级响应:岗位经过处理能够控制的事故,此次事故未影响到其它设备及人员。6.2 响应程序根据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实施。6.3 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具备事态反应能力。6.3.1初期火灾扑救: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着火源;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之前,使用灭火器或现场其他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控制火源,并对周围设施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6.3.2罐区火灾、爆炸处置措施公司储存的油品存放在密闭的储罐内,通过管道输送。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不可盲目行动,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的控制火灾,大量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必须有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当遇到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一般采取以下基本对策。6.3.2.1受限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受火势威胁的压力及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和被困人员。6.3.2.2当遇到易燃液体流淌时,应迅速准备好堵漏材料,如吸油毯、砂石。6.3.2.3对于处理液体火灾,还可用泡沫、干粉灭火等消防设备材料进行灭火。6.3.3装置火灾、爆炸处置措施6.3.3.1装置发生火灾、爆炸时,应立即扑救,力争将火势扑灭在初期阶段。6.3.3.2立即停止生产作业,截断油路,开启消防隔离水幕和消防炮。6.3.3.3如事态无法消灭,应组织人员做好疏散撤离的准备。6.3.4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利用现场消防器材进行积极扑救,并随时向公司指挥部汇报现场火势情况,在扑救无望或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至安全位置,等待专业消防队伍到达后,组织消防灭火处置。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参照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注意事项

    本文(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为本站会员(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