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杜诗鉴赏 .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 更感伤老年多病, 却仍旧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 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或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仍有宏大 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 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致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要功勋, 并寄予了无穷的感叹,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扫兴心情;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 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 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定;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 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就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 索,宜有会心;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杜甫登高诗解读 一个人流落他乡, 假如他常年飘零, 那样的心绪确定是特别难过的;而他假如他又体弱多病, 那悲凉的意绪确定是很浓的; 在一个讲究平 和安定、重土安迁的中国, 假如到了晚年仍颠沛流离,那情形自是凄 不行言;而假如他连一个可倾诉的人都没有,那么,其荒芜、孤独的 心境又似霜天雪霰,冰寒不堪;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苦呢?且先不要这样问,我们再看看他如霜的两鬓, 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 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担忧如焚;那么是什么让他弄成这个样子的?且先也不要这样问,让我们再看 看他的目见耳闻吧;他心事重重,登上高处,想一抖而轻松一回,哪知疾风射眸,老泪涟涟,又禁不住青猿悲啼于山林之间,更不忍视于急风中回旋不下的忧心之鸟;唉,他叹息一回,仍是看看别的吧;然而不忍见而所见自 排空而来,又似翻江倒海,山坼地裂般;在他面前,那细窣无声的落 叶此时如雄壮的野马沸腾于猎猎的战原之上,无边无际,萧萧訇轰,好惊心动魄啊! 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又如另一支雄狮猛虎的战团,滚滚 而来,势不行当,逼视压人,让人毫无退缩之地;那么,他的灵魂都 震惊了;是的,青猿悲啼如那舞台上的主唱,秋鸟飞旋似那台上的舞者,而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就是那巨大的交响乐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这时你感到的就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惊 之音!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由于这是 " 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这是一个民族的哀痛, 一个宏大民族沉沦的哀痛; 时间好像已煎熬 了上百年,也好像万里一片都是苦难;这是哪个民族的不幸?哪个民族有这样的不幸?这只能是宏大的唐朝的不幸!是的,一个宏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倒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再回头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薄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 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那忘忧物已是 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了;这是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人的苦痛,我们今人读之, 仍震惊于那个时代的巨变和那种巨变在人们心灵里产生的巨痛;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壮的记录, 一个需要仔细反思与变革的记录,一 个后世欲登上辉煌颠峰时代的人们不行不读的警示记录!正好历史又为我们上了一课; 在我们的大洋此岸, "."正深刻地印刻在每一个文明世界的人们的心中,桑的民族感受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也一下子让我们这个饱经沧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杜甫诗蜀相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始终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 其次年春天, 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 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 孔明手植” 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立;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 自鸣满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珍贵精神和 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 古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律诗由“ 起” 、“ 颔” 、“ 颈” 、“ 结” 四联组成;这首诗的“ 起联” 两 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就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 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 寻”字妙笔天成, 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 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 仰武侯祠堂的情不行耐的心绪, 这一方面示意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 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 作诗善用赋 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 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点;假如说,“ 起联” 两句仍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 写的话,那么,“ 颔联” 两句就进而把“ 镜头” 转向武侯祠庙四周景 物的细部;“ 映阶碧草” 、“ 隔叶黄鹏” 好像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 染“ 春色” 之怡目,一在强调“ 好音” 之动听;然而,诗人用了一个“ 自” 字,一个“ 空” 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当然是美好迷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莫非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 颔联” 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动听地流 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心情;真可谓“ 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 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抱负和辅国功业; 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 207 年,同他商 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 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 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 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 老臣” 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 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判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 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明白诸葛亮这位“ 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的 丞相的一生的事业, 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气, 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 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 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二句联璧生辉;假假设诗意仅此而已, 或许仍难以收到兴奋人心的艺术成效和取得 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 “ 诗贵有眼” ;“ 结联” 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 诗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 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 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受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像之处的;正由于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 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 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怜悯是不无道理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 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 “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 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 富;假如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题解 所谓“ 旅夜书怀” ,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但是,第一,诗中“ 星垂平野阔” 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 谷地貌不合;其次,“ 细草” 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那么此诗到底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当满意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宽敞 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意这三条的,有如 下两个时间:大历三年 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 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 星 垂平野阔” 所描画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 大江” 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 细草” 的春意,“ 星 垂平野阔” 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 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当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 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由于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举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这时,他感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期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 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 回想一生的坎坷遭受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 官应老病休” 的愤 激之情;句解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 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衬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 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 危” ,高的意思;“ 樯” ,桅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宽敞;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 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 中,构成阔大雄壮的境域, 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 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微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 中“ 垂” 、“ 涌” 两个“ 响” 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 四溟诗话评判说“ 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客至一样,不得不永久休止了;此联上句与“ 岂有文章惊海内”既是自谦之词,又有骄傲之意;下句与“ 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外表上是自我解嘲, 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的确是既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由于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 德潜唐诗别裁集说: “ 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 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此人生落拓, 处处飘泊, 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处处飘飞的 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仍是生前之功业,好像都游离于他; 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 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 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 就了;评析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绽开而自然地出现,并且最终借助景, 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 旅夜” 之景,后半主要是“ 书 怀” ;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 感叹,也有自然景物的衬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 斋诗话中所说:“ 情形名为二,而实不行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就有情中景,景中情”;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 引纪昀的评论说:“ 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 诗人将“ 细草” 、“ 孤舟” 、“ 沙鸥” 这些 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比照,自然衬 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孤寂一小舟 感伤一诗人赏析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唐代泰元年五月,诗人杜甫受人排挤,被迫辞去工部员外 郎的职务,携家眷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经过渝州、忠州,九月才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县舟中所作;此诗是在旅途的诗的前四句描写“ 旅夜” 的情形;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 江岸上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靠着;这里是通 过写景展现他的境况和情怀: 像江岸细草一样微小, 像江中孤舟一般 孤寂;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宽敞;月随波涌,大江东 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和李白的“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有 异曲同工之妙, 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 和凄怆的心情,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景的手法;诗的后四句是“ 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由于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当是由于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语,立意 含蓄;他此时确既老且病, 但他辞官不是由于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 挤;表现了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孤寂的根本缘由; 最终两句说,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宽敞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这一联借景抒情,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全诗写得虚实相生,鲜明生动,阔大高远;情形交融的写法更是古典诗歌中的典范;其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是妇孺皆知的名句;【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的意境是特别宽敞雄伟的;诗的颔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宽敞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殊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 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 以舟为家” 了;所以下边接着写:“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亲戚伴侣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 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处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悟到开头的两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原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这两句诗, 从外表上看来, 意境象是很简洁: 诗人说他在假设干年前就听得人 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日竟然能够登上岳阳楼, 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 “ 昔闻 、今上 ,喜初登也;” 杜诗详注但仅这样懂得,就把杜诗原先的意境领悟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欢乐; 而是在这平平的表达中,寄寓着漂泊天际,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 许很多 多的感受, 才写出这么两句: 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原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欢乐之情; 假设是欢乐之情,就和结句的“ 凭轩涕泗流” 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 活是坎坷的,不满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舍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 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往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 今”、“ 昔” 两 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 “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处处仍动乱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谈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 写得那么宽敞宽敞, 五、六两句表达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 诗的意境由宽敞到狭窄, 突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 这 样,七、八两句就很难支配了; 哪想到诗人突然把笔力一转, 写出“ 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 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制造的天才,当然就压 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 我们说,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聚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 只能更精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 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 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 昔人探讨创作问题, 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登岳阳楼· 简析· 背景介绍· 译文· 链接· 题解· 句解· 评解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2.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宽敞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4.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 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5.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 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6.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7.凭轩:倚着楼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大历三年 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 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 国家也多灾多难, 不免哀痛感叹; 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哀痛却不消沉, 虽沉郁却不压抑;诗的前半赞扬洞庭湖的雄伟壮阔, 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 与孟浩然临 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 气概磅礴,虽哀痛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名师归纳总结 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第 12 页,共 3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引西清诗话云: "洞庭天下壮丽,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 然未假设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就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简析大历三年 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 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 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 翰汪洋的特殊气概, 亦触景伤情, 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 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 担忧和关怀;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衬托,浑然一体;登岳阳楼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日最终等上了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雄阔壮丽的大湖, 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 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欢乐,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 洞庭的浩渺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际,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 望国家动乱担心,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深,抒情虽 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劲;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 而望家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护生命;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叉,今昔对比,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 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 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欢乐,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 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 昔闻” 为“ 今上” 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 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渺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写 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 雄跨今古”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 ,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救济; “ 老病有孤舟” ,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 老” 且“ 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 于诗境极闷极 狭的突变与对比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乱担心,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 昔闻洞庭水” 的“ 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名师归纳总结 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 关山北” 拍合;”“ 凭轩” 与“ 今上” 首尾照第 13 页,共 3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应;三、总结 通篇是“ 登岳阳楼” 诗,却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 与“ 洞庭水”;诗人屏弃 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 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 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渺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眺望胸怀家国涕泪沟通 链接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 僧可明:“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势高”3 许文化:“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 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岳阳楼的名联:1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 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悟得来?2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吞得尽胸中云梦, 方可对仙人吟诗;4 四周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5 放不开眼底乾坤, 何必登斯楼把酒;题解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眺望,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 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叹万千, 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 然胸怀和博大痛楚的名篇; 岳阳楼, 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 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 ,下瞰洞庭,视野宽敞;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 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句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渺,名扬海内,今日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 山;首联借“ 昔” 、“ 今” 二字绽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概奠 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 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 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只见吴越两地被宽敞浩渺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渺无际的磅礴气概,意境阔大,景色雄伟秀丽;“ 日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夜浮” 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吴楚” ,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 古属吴国;“ 坼” ,分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 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 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 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 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仍患 有慢性肺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眺望关山以北,仍旧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 怀家国,我不禁涕泪沟通;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 境深远,余韵无穷;“ 戎马” ,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 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评解 这首诗意境开阔雄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 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 江山的壮阔, 与诗人胸襟的博大, 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哀痛,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 洞庭天下壮丽,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 然未假设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 至读杜子美诗,就又不然;也;”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表达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 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意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制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制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到达的艺术境域, 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 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 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 诗,表现出反常繁重的心情;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 景,指冬天日短;一“ 催” 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 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际,指夔州,又有沦落天际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景,不由感叹万千;雪光明朗如昼, 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 五更” 二句,承次句“ 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格外洪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衬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清晨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 鼓角” 二字点示,再和“ 五更”、“ 声悲壮” 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特殊清澈,群星参差,映射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荡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颂扬此联写得“ 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观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概苍凉恢廓,音调铿锵动听,辞采清丽夺目,“ 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 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刻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 之声;“ 数处” 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 野哭” 、“ 夷歌” ,一个 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这位忧国忧民的宏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哀痛;“ 卧龙” 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 帝庙,而引出无限感叹;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 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 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白帝 帝;杜甫曾多次咏到他: “ 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城“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上白帝城二首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 人事音书” ,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孤寂了;结尾二句,显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心情;沈德潜说:“ 结言贤愚同尽,就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唐诗别裁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管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宽敞人民每天都在死亡, 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 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冲突与苦恼;“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 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 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此诗始终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环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 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好像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赞扬此诗:“ 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 ,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 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杜甫阁夜赏析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 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 书漫寂寥 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冬飘泊夔州 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时作;阁,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夔州西阁; 阴阳,日月;景,日光,此处指白天;冬天日短,故曰短景;天际,极远的地方,此指夔州,点明自己远离家乡;霁,雨过天晴,此处指夜雪初停,雪光映射; 鼓角,军中用以计时的鼓声和号角声;星河,天河; 野,荒野;战伐,战争;夷,对少数民族的通称;夷歌,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山歌;左思蜀都赋:“ 陪以白狼,夷名师归纳